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赏析】一个采集阳光的人

编辑推荐 【赏析】一个采集阳光的人 ——读王秀平散文集《流逝的岁月》


作者:陈亚珍 举人,4918.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18发表时间:2017-12-17 19:16:42
摘要:她是一个具有大心的人,一个极其有修为的人。所以对爱就特别的敏感,对具有普世价值的善念,她都如一个拾荒者,尽心地拣起来蓄藏在自己的文字中,一路读下来竟也属于她独自的风格吧。我最钦佩的一种人格,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任何坎坷都有能力踏平,不自卑不抱怨,在忙忙碌碌中却还给自己的内心留一份闲情逸致,独自陶醉……

【赏析】一个采集阳光的人
   说起来,文学的形式种类就数散文自由,一封信、一点记忆、一时的思绪、一片雪花,只要是个有心人,皆能成为一篇文章。这有心人还得是个内心精致的人,一个感情饱满的人,一个对人事世俗敏感的人,还是个善于发现的人。我以为王秀平即是这样一个人,《流逝的岁月》(漓江出版社出版)就是秀平流年岁月的记录,有苦有乐,有悲有喜,他的文如他的人一样实在。真实的记录,真实的叙述,由于真实与真诚,似乎更贴近现实,更亲切。他不施任何“艺术”手段,他就是这么平实。也许是对秀平太过熟识,所以他的作品确实文如其人。记得20年前文联和政法委是隔壁邻居,只见一个女子每天7点30准时到单位,打水、擦地、整理报纸,天天如此。后来我才知道他叫王秀平,政法委的干事。他这种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让我肃然起敬!偶尔听一个人说,他找一张报纸急用,到若干单位找不到,可政法委的报纸最全,每一日每一月有序地存放报纸,政法委还是政府大院第一家。而且那人说,他还没见过这么利索的工作人员。这个人就是王秀平。
   当然,文学不是选劳动模范,也非推荐积极分子,但读了作者的人生,再读他的文章,就是别一种认识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他的文字方向。逐步和秀平熟识是因为他也常写一些散文送来,对于编辑来说,最头疼的是写材料的人涉猎文学,因为这两类文章的体性不同,互相打架即会不伦不类。秀平起初虽然也有些痕迹,但由于他感情充沛,所思所想随时记述,对文学又情有独钟,非常勤奋,这么几年过来,叙事散文竟也成了气候。中国文化整体具有两大血脉,一脉是重秩序、重人伦、重教化,这是以孔孟为灵魂的一脉,我谓之动脉。另一脉则是重自然、重自由、重生命,以老庄禅宗为灵魂的一脉,我谓之静脉。而秀平的散文、随笔我以为更靠近前者。
   他认为:“一个人参与社会就不能只是个体属性而更多的是社会属性。”
   在人人讲求个性的时代,尤其是文学这个领域更属于个性彰扬的群体,而秀平却始终如一坚守社会的共性,甘愿让个体生命无限缩小,把社会属性无限放大。由于这种思维定势,他便形成了一个坚守公约的人。他看书很多很杂,他的散文更注重书写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观,像一个过来人,讲经说道,具有很浓的教化功效。这与他一向做人严以律己,做事认真扎实有关。文字的存在,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文章出现。由于他自觉地把自己严格地放在社会的秩序之中,所以,他对诸多社会现象有话可说。这是秀平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
   如:“我们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平和地接受生命中的每一次赐予,不要太多的抱怨,不要太多的求全责备,也不必怨恨在过去的岁月中得到多少,又失去了多少,就如同有的人贪得无厌,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脚步迈向了罪恶的深渊,等待他的将是罪恶,等待他的将是一生痛苦和遗憾。”
   再比如:“在人生的路途中,遇事时要有一种从容淡定、宠辱不惊的思维,处事时要持睿智大方,雍客儒雅的心态。宁静的心要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做人要淡泊名利,笑看人生。”
   这样的人生不能不是一种境界,如果一个人没有坎坷的人生,没有长期在社会中试炼自己的心灵,是不会有如此思考的。只有不断地苛刻自己,才能上升到不断地宽容别人。他完全拥有以己度人、以觉觉人的品行。我想,无论何种层面的人,男人或者女人,只要善于读书,善于思考,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他们的心灵不会干枯而板结,终将成为一道独有的风景。
   秀平的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感恩心理。他就如同一个善于采集阳光的人,他的文中很少有怨世不公的愤慨,但却无时不在拣拾他人给予自己的温暖和帮助。这也许是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的独特气质,因为父母们在一大二公,热衷于在新的主义中为社会添砖加瓦,甘愿做一颗螺丝钉,而对个体生命往往有所忽略,于是,我们成了一个时代薄于关爱的孩子,而在成长过程中,严格的共性要求,我们没有自己,更多的人对此有着强烈的反叛意识,争取自我空间,自我彰扬。但秀平却循规在其中,父母严,自身更严。他自强、自立,毫无依赖意识,其艰辛可想而知,因此,对于他人的温暖和帮助,就成了生命中采集的阳光,他感激奶奶的无私,使他懂得了牺牲的可贵,他感激母爱的力量,成为他终生的楷模,他感激父亲的严格,使他成了一个律己的人,他感激领导的栽培,使他成了一个有用的人,他感激朋友们的关怀,使他成了一个有感情的人。他是一个具有大心的人,一个极其有修为的人。所以对爱就特别的敏感,对具有普世价值的善念,他都如一个拾荒者,尽心地拣起来蓄藏在自己的文字中,一路读下来竟也属于他独自的风格吧。我最钦佩的一种人格,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任何坎坷都有能力踏平,不自卑不抱怨,在忙忙碌碌中,却还给自己的内心留一份闲情逸致,独自陶醉……

共 19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赏析文章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很容易勾起读者对赏析对象想阅读的欲望。我想现在就有很多读者想要读读王秀平的散文吧。文章从王秀平其人讲到他的散文,讲到他对文章的真诚,讲到他散文中的正能量。他像一个采集阳光的人,所写的文章中很少有怨世不公的愤慨,但却无时不在拣拾他人给予自己的温暖和帮助。推荐赏阅。【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