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我的江山情(散文)
今年暑假,妻子向我推荐了一个公众号,说上面的文章很好,让我有时间好好读一读,就这样我结识了江山文学网,结识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有小到几岁的孩子,也有六七十岁仍笔耕不辍,扶掖后生的老前辈们,他们的热情,他们对文学的痴爱,对编辑工作的敬业让我喜欢上了江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初入江山,我认识了微型栏目的编辑尚林夕老师,她虽比我年龄小,但她是我心中永远的大姐。初来乍到,许多事情都不懂,她不厌其烦地教我熟悉江山网页,熟悉投稿流程,熟悉江山规定。愚笨的我有时半天理解不了,她就截图给我。最初投的几篇小说,她在QQ上给予了我热情鼓励和指导,给我讲了许多小说方面的写作知识。我知道,我是误打误撞走进了江山,没有网站文友那深厚的文学积淀,在此之前我仅仅写过几篇文稿,水平就如小学生看图写话一般稚嫩。
在尚老师的鼓励下,我好像一下子有了灵感,想起自己骑摩托车回家看望父母的那些往事,有感于此,我写了一篇小说《拐弯处的喇叭声》投稿微型。过了几天,尚老师在QQ向我祝贺作品晋升绝品,我一头雾水,不知道绝品是什么,迫不及待地打开网页,许多文友都给我留言,热情洋溢的话语如涓涓清泉,沁入心脾。几日来的伏案深思、推敲润色给我带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尽管这种快乐和别人分享有点难,但独享更有味。再后来我陆陆续续发表了些文字,如果尚老师编辑在,总会在小窗发给我斧正过的文章——的地得用错的,标点不对的,不凝练的句子,与主题无关的语段……看着她用手机写的细致的批注,我惊呆了。作为编辑,她熬夜为我耐心地斧正,真得令人感动,同时也为自己的浅薄和不负责任感到羞愧。
后来尚老师问我是否愿意当编辑,我有些惶恐,看看她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看看她的编辑量,我一个刚入道的初学者,何德何能去编辑别人的文章,我直接回绝了。她鼓励我,当编辑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这样会进步得更快。她亲自教我,并信心满满地说一个月后让我成为一个合格的编辑。她给讲了如何编辑文章以及注意事项,她给我发来许多自己编辑文章的编按语。我总觉得自己很笨,许多东西,她要反复给我讲,要反复强调编辑的注意事项。编辑初始,我们一块去后台看同一篇文章,看完我写个编辑按语给她发过去,她给我发来大拇指,肯定了我的编辑语,也指出了不足。就这样,我成了微型小说栏目的编辑,至今已经四个月了。我虽然工作忙,但还是挤点时间编辑文章,其实就是把平时浪费了的时间利用了起来。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能挤点时间看点文章,写点东西,这也是一种修身养性,至少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给自己浮躁的心灵找到一块栖息地。
后来我写了一篇小说《隐形的翅膀》在短篇栏目发表,无意之间打开尚老师的个人网页,看到了一篇题为《妈妈》的文章,就是读了我的《隐形的翅膀》后写的散文。我的文字能被人关注并生发了感想,这是一个经常苦思冥想半夜爬格子敲键盘人最大的幸福,就像一个唱戏的,不管他唱得如何,当他唱完凝视台下,还有几个观众在为他鼓掌,涌动在心里的是满满的感动。
感谢尚老师,我心目中的大姐,是她教我认识了江山,走进了江山文学这块芳草地。
在江山这块热土上,我又认识了春雨阳光老师,他编辑了我几篇散文。虽然有几篇获了精品,可我知道,那些文字还很不成熟,我对散文知之甚少,渴望有人给我做些指点。看了春雨老师的作品集,我震撼了,几乎全是精品文章,绝品也不少。看了他的简历,我了解到我们都是初中语文老师,心里不由得一喜,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七月三十号给春雨老师发了一个飞笺:“老师,你的精品和绝品文章数都是名列前茅的,文章肯定是一流的,钦佩之余,也想听听您的意见,例如您编辑的《忆老吴》,能就这篇习作提些建议吗?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您的建议是我突破自己,提升作品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如有时间,您指点下,谢谢!”。
飞笺已发了三天,始终没有回信,我想春雨老师可能忙,也或者因为不认识我又何必花费时间回复我呢?我就这样郁闷着,并告诉了尚老师,她说春雨老师很热情很好,你就耐心等待着。时隔一天,我就收到了春雨老师的回复:
吴老师:
首先致歉。我两位亲人先后离世,所以,这一周,几乎是在忙于参加丧事,没有及时回复老师的信。
吴老师的叙事散文,语言朴实,平和,描写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写出了生活的质感,我一直很喜欢。
我是初中语文教师,从文中看,吴老师也是教师,这是我俩的缘分。可能受教材课文的影响比较深,所以,我的文章我一直主张主题要明确,写这个人,写这些事,我们写作的目的要非常明确。不只是回忆一种过去的生活,不只是讲述一个旧人的故事,通过对生活的描写,对旧人故事的叙述,要告诉读者什么,给读者什么启迪。我这个观点,可能一些写作者并不认同。
在主题明确的基础上,写出生活的特点,写出时代的特点,这样,文章融含的时代信息也就多,分享给读者的信息也就多。
写游记文章,也要有鲜明的目的,我印象很深的,是徐迟写黄山的一篇文章,他没有写黄山的其他内容,专写黄山的路,写陡峭,写凿路的艰难,通过写路,写了一种人,写出了一种精神,更写出了我们国家的变化。其构思和选点之巧妙,让我对游记文章茅塞顿开,读后拍案叫绝。
读了吴老师的两篇叙事散文,我感觉就是主题指向的明确性弱了点,生活内容触及的厚度还可再厚实一些。
以上观点,不妥之处,望吴老师丢弃。回复迟了,老师见谅。
春雨阳光
2017年8月4日
五百多字的回复,让我受宠若惊。平日里,写点文字,可苦于没有读者,即使遇到懂得人,在这个喧嚣的尘世里,又有几个人能静心阅读我这个爬格子“苦行僧”的文字呢?他们一是忙,二是没这份闲心,我只好作罢,用冷处理来修改文稿,也算是孤芳自赏吧。没想到在江山,遇到了春雨老师这样敬业负责的编辑,不但能静心看一个初学者的稚嫩文字,还能在百忙中回复一个陌生者的问题。我顿时明白了,为什么春雨老师还有许多人能登上江山名人堂,能获得绝品宗师等殊荣?因为他们的作品人品都是一流的,这不是恭维,这不是吹捧,事实确实如此。
后来我给春雨老师发去一篇修改了几遍的散文,原以为还可以,春雨老师在双休日看完后,在QQ给我留了几段文字,对我的文章从整体构思到遣词造句都提出了意见,后面和以往一样写着:“个人意见,不妥之处敬请谅解。”越是有成就的人越是低调,如庄稼地里的谷穗,总是低着头,俯视着自己所依靠的土地。正是这一次次的指点和自己的体悟,我才对散文这种体裁有了点滴了解,写作再也不是以前的信马由缰了。
在江山,我还要感谢许多前辈和文友。李荣主编改写我的《拐弯处的喇叭声》让我对比认识什么是微型小说;至简大哥不时教我一些写小说的技巧;雅润、阳媚、阿巧、闲妹几位大姐深夜修改我的拙文并写上精准的编辑按语;武戈大哥还为我的绝品文章写了赏析;红叶、清风淡雅等老乡一直以来对我热情的鼓励;古站长告诫我跟评要有一个编辑的温度,不能千篇一律……还有许多前辈文友对我这个从七月才开始踏入江山,才开始写作的无名小卒的鼓励、呵护,让我对江山、对文学生发了无限的热爱。
“热爱文学,喜欢将自己的所感所悟码成一行行文字,幸福也就在文字里升起,充盈眼睛和心灵。愿在江山这块文学芳草地,结识更多的文学爱好者,一路前行,让笔端不断流泻出文字的芬芳和心灵的碎语。”这是我在江山的个性签名,也是我内心真实的感受,感谢江山给了我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以文结友,以文会友;感谢江山让我把闲暇的时间碎片沉淀成一行行文字,滋养我本已枯涸的心灵;感谢江山里给予了我鼓励和帮助的前辈和文友们,一路有你们,我已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