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吴起镇,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吴起镇,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散文)


作者:安子川 举人,3601.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69发表时间:2017-12-18 13:10:14

我常常想,在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辉煌史册上,陕北无疑是浓笔重彩的一页。当年中央红军是怎么到的陕北?落脚点在哪里?在十三年的艰难岁月中,都经历了哪些浴血奋战和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都做出了哪些扭转乾坤和把握方向的正确决策?都创造了哪些难以想象和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所有这些,作为生活和工作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以及深深热爱这块土地的人们,都应该了解和熟悉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并从中感悟些什么,思考些什么,得到些什么。
   而我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在长时间的酝酿之后,便沿着当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的落脚点——吴起镇,一点点寻找它的足迹,感悟它辉煌而厚重的历史。
   在秋季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们便乘车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吴起镇。
   据当地老乡说,吴起镇是旧镇名,现改名为吴起街道。地处吴起县的中部。为全县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
   吴起县,当年叫吴旗。位于延安西北部,西北邻定边县,东南接志丹县,东北邻靖边县,西南邻甘肃省华池县。1819年,清朝在靖边县首次设立吴起镇。相传战国名将吴起曾在此驻兵戍边,为纪念吴起而命名。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此会师,结束长征。1942年,设立吴起县,后改名吴旗县。2005年10月19日,正式更名为吴起县。
   吴起县城和陕北所有的县城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四面皆是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坡,坡下便是楼房林立、道路纵横的吴起县城。只是和其它县城相比,吴起县城的山坡更平缓一些,如缓缓移动的水的波纹。远看去,整个县城就显得宽敞一些,明亮一些。且慢慢地向上漫去,和平缓的山坡融为一起,成了名副其实且极具有陕北特点的高原山城。
   我们沿着宽敞的街道走着,沐浴在秋日阳光的温暖中,感受着吴起县城浓郁的红色气息,心情格外舒畅和激动。
   我们先到位于吴旗镇砚洼山麓的吴起镇革命旧址。旧址包括毛泽东旧居和张闻天旧居等。分为南北两院。南院为毛泽东旧居,五孔土窑洞列成一排。北院为一排九孔接石口土窑洞相连。
   就是这简陋的旧址,把我的思绪一下子拉回到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以及发生在吴起镇上的一件件惊心动魄的往事。
   也正是在这简陋的旧址里,毛泽东主席指挥了著名的“切尾巴”战役,为红军胜利到达陕北扫清了障碍。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吴起,与陕北红军会师,胜利结束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到达吴起镇的当天,就致电彭德怀:“吴起镇已是苏区边境,此地以东即有红色政权,保安城闻有红色部队,但吴起镇、金汤镇之间之金佛坪有地主武装百余守堡,拟派队消灭之。”电报还要彭德怀于次日到吴起镇商讨行动方针,第二、第三纵队交叶剑英、邓发指挥。
   10月20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听取了陕北红二十六军骑兵团政委袭逢春等同志的汇报,了解到西北苏区错误肃反的严重形势,指示“刀下留人,停止捕人”。当天,毛泽东还同彭德怀等研究了敌情。毛泽东指示,打退追敌,不要把敌人带进根据地。
   10月21日凌晨,毛泽东登上洛河以西的平台山,召开战前动员大会。并与彭德怀一起指挥红军在头道川、二道川、三道川一线设伏,全歼敌人三十五师骑兵团,击溃敌三十二师和三十六师的两个骑兵团。这就是著名的吴旗镇“切尾巴”战役。此役是中央红军长征的最后一场战役。共俘敌六七百人,缴获战马1000余匹。为纪念这次战役的胜利,后来将平台山改为胜利山。
   也正是在这简陋的旧址里,毛泽东主持召开了著名的吴起镇会议,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完结,开创了党中央全国革命大本营在陕北的新的历史时期。
   1935年10月22日,为了总结俄界会议后红军的行动,确定新形势下陕甘支队的行动方针。中央政治局在吴起镇召开会议。
   在会上,毛泽东首先报告俄界会议以来的形势与陕甘支队的任务。在认真分析了红军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存在的问题后,重点强调:正确的方针,需要我们一致的努力。
   吴起镇会议是榜罗镇会议和铁边城会议的继续和完善。会议批准了榜罗镇会议把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决定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以领导全国革命,从而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完结,开创了党中央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的新的历史时期。这次会议为1935年11月上旬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顺利会师作了准备,对团结和汇聚西北革命力量起了重要作用。这次会议对我们党由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的转变和党在西北地区开始建立抗日反蒋统一战线,作了重要的准备,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也正是在这简陋的旧址里,毛泽东指挥了著名的直罗镇战役,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把革命大本营安在陕北,毛泽东决心打一个大的歼灭战。
   1935年11月上旬,为隐蔽我军主力,红十五军团遵照毛泽东的命令,先后攻下了张村驿、东村、套通等地占据点,并派出一支小队到直罗镇、黑水寺一带活动,作为警戒和引诱敌人。同时,红一军团也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不出所料,11月20日,国民党军第109师在飞机的掩护下,一部沿葫芦河川两侧高地边打边搜索前进,主力顺葫芦河川的大路,大摇大摆地开进了直罗镇。
   当天晚上,中央军委下达命令:21日拂晓发起攻击。红十五军团按照原定方案,从张村驿一带出发,连夜急行军,赶到指定位置,并悄悄地占领了直罗镇南面的高地。
   21日拂晓,进攻开始了,红十五军团率先发起攻击,徐东海军团长站在镇南测一个刚攻占的高地上,指挥部队向直罗镇内攻击。部队像一把锋利的钢刀插入敌人心脏,打得敌人惊慌失措。山川里全是敌人,像跑散的羊群一样拼命往北山上爬。
   此时,北山没有动静,看不见人,也听不到枪声。其实,毛泽东亲率的红一军团,早已隐蔽在山上,按照事先安排,等待敌人来到预设区域。当敌人气喘吁吁地爬到山顶时,突然伏兵四起。英勇的红一军团如秋风扫落叶,一个冲锋就把敌人压了下去。退下了的敌人又被红十五军团歼灭。
   这就是著名的直罗镇战役,国民党军109师全部被我红军将士歼灭。
   多么真切呀,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多么值得骄傲呀,仿佛我亲临其中。
   走出吴起镇革命旧址,我们向山的东麓走去。拐过一个弯,便是胜利山脚下的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站在纪念馆广场的入口处,环视着周围的道路、阶梯以及矗立在广场中央的纪念碑,我的心情有一阵激动。我惊叹于它的颇具特色的设计,感受着它令人敬仰的厚重历史。通往纪念馆的道路,代表着两万五千里长征路的250个阶梯,从广场入口一直延伸到顶部的纪念碑脚下,与阶梯平行的,是一条由大理石制成的红军长征时间轴。每一格刻度都代表着红军长征阶段性的时间点,最终定格在“1935年10月19日,吴起”。
   我们在惊叹与敬仰中顺着250个阶梯一点点前行。阶梯的最顶端便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一座25米高的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矗立在纪念园广场的中央。在吴起中央红军胜利纪念馆中,一排窑洞模型展现了红军到达吴起镇前一天在张湾子村召开政治局会议的情景。这次会议提出了党的新任务:保卫与扩大陕北苏区,以领导全国革命。
   站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前,我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着一幕幕那传奇而又动人心魄的故事,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是啊,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这里革命先烈走过的羊肠小路,行行足迹,都再一次证明这一决策的无比正确和英明。
   正如毛泽东主席到达吴起后说过的那句最经典话一样。“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
   说它是落脚点,是因为中国红色革命经过国民党五次反围剿浴血奋战,爬雪山,过草地,历时三百六十七天。先辈们用自己的双脚,整整丈量了二万五千里路程。沿途忍受饥饿,受尽冷冻严寒,写就了历史上有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写就了历史的光辉诗篇,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落脚点。
   说它是出发点,是因为,在这里,曾召开过吴起镇会议,会议向全世界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完成。提出以吴起镇为中心,整顿部队,壮大部队力量,安排计划了红军当前中心工作。吴起,成了当时的中国红色革命的战略转移点。它既是红军的落脚点,又是陕北苏区粉碎敌人新围剿,开展西北苏维埃运动,开展神圣的民族革命运动的一个新起点。
   这样经典的话语,只有经过了艰难曲折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人能说出,只有对中国革命的形势判断准确、对中国革命的未来充满信心的伟人能说出。
   在吴起县,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周边山村,只要你提起中央红军,提起毛泽东主席,人们总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讲得热血沸腾,讲得激情澎湃。那言谈,那举止,那神态,那表情,无不流露出他们作为一名吴起人的骄傲和自豪,幸福和光荣。
   我们又何尝不是和他们同样的心情。吴起镇是他们的,也是我们的,更是我们全中国的。它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太阳下山的时候,我们离开了吴起镇。可我的心却留在了吴起镇,思想的野马依然在吴起镇的山水草木间驰骋。
  
   二0一七年九月二日夜

共 36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在参观吴起镇革命旧址的过程中,思绪被拉回到那烽火连天的年代,对老一代革命家可歌可涕的事迹不由得由衷赞美,娓娓道来,震撼人心,仿佛亲历了那战争连绵的艰难岁月,毛泽东带领红军到达吴起镇后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说它是落脚点,是因为中国红色革命经过国民党五次反围剿浴血奋战,爬雪山,过草地,历时三百六十七天。先辈们用自己的双脚,整整丈量了二万五千里路程。沿途忍受饥饿,受尽冷冻严寒,写就了历史上有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写就了历史的光辉诗篇,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落脚点。说它是出发点,是因为,在这里,曾召开过吴起镇会议,会议向全世界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完成。提出以吴起镇为中心,整顿部队,壮大部队力量,安排计划了红军当前中心工作。吴起,成了当时的中国红色革命的战略转移点。它既是红军的落脚点,又是陕北苏区粉碎敌人新围剿,开展西北苏维埃运动,开展神圣的民族革命运动的一个新起点。这样经典的话语,只有经过了艰难曲折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人能说出,只有对中国革命的形势判断准确、对中国革命的未来充满信心的伟人能说出。文字隽永,叙述精彩,大气恢弘,荡气回肠!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7-12-18 13:12:10
  全篇文字隽永,叙述精彩,大气恢弘,荡气回肠!为你的佳作点赞!感谢你对丹枫的大力支持!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