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有奖金”征文】猪,一生无私的功臣(散文)
爷爷奶奶常说:“猪是家中宝,肥是地里金。”
猪,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一副沟壑纵横的脸,两只如蒲扇的大耳朵,一张剪刀般的长嘴,两个似管道的鼻孔,四只短小精悍的蹄腿,还有一个胃囊很大的肚子。也许其貌不扬,但作为乡村的一户农家,必须有猪才算六畜完满。
从小我就看过爷爷奶奶养猪,成家后也养过猪,所以对猪就非常熟悉。在祖辈们的那个岁月里,农家的日子本就过得简朴,故猪的生活更为困难,一日三餐除了吃糠还是吃糠,有时连糠都吃不全,只有吃青草、嫩树叶、藤叶等青饲料来填饱肚子。不过,猪从来不嫌家寒,只要给它一口食,它就给主人一棵摇钱树。
记得,爷爷从集镇上买回来一头黑色小母猪,爷爷一边擦汗一边说:“这头小猪崽子二十多斤,不算大,但看它胖嘟嘟的膘肥样子,将来肯定长得快!”奶奶说:“小就小,花钱少,长大了做产猪崽子的母猪。”作为一头刚断奶不久尚在母爱哈护下快乐生活的小猪,一下子到了陌生的新家,有点不习惯了,看不到猪妈妈的身影,也没有兄弟姐妹们陪伴玩耍,寂寞了就躺在草上睡觉,在梦里吮动着嘴,想着猪妈妈那甘甜的乳汁。气了三天也饿了三天,小猪崽终究敌不过饥肠辘辘,开始站起来寻找食物充饥。突然,听到一阵“啰啰”熟悉的唤叫声,立马一跃而起,本能地奔向摆在圈栏旁的食盆。猪崽尚小,又是它来到新家的第一顿午餐,所以奶奶给加了点大麦面粉。饥不择食,它觉得这顿午餐味道特别的香,于是头也不抬地连吃带吞,一会儿食盆里吃得亮堂堂的,小肚子溜溜的圆。舔了舔嘴回味时,才想起来抬头看一看奶奶,摇着尾巴,表示对新主人的谢意,奶奶看到猪那可爱的样子,就欣慰地笑了。
日子一天天地过,渐渐地母猪也适应了新家环境。从当初刚进门幼小的猪崽子,己长成毛发乌黑的大母猪了。有一天,它突然不吃食了,老是在猪圈里走来走去地寝食难安,屁股有时紧靠圈墙像挠痒痒蹭来蹭去的。奶奶养了多年的猪,对猪的生活习惯,对猪的生理现象都很熟知,看到母猪的异常举动,知道这是一头猪发育成熟后性萌动的反应,如果不给它“牵线搭桥”,思念情侣的欲火将越烧越旺,再说了,奶奶早有让它生小猪的想法。次日,奶奶就替它联系了一头健壮又英俊的白色猪情侣。有情千里来相会,见面那天,它们并没有感到丝毫害羞,嘴对嘴地一番哼哼,用它们的语言交流着,渐渐地便亲热起来,在奶奶的见证下它们相拥在了一起……
情侣依依不舍地走了,春风一度的母猪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过了几天,它食欲大增,奶奶知道它己经怀上了小猪崽,心里盘算着头一胎至少也有七八条的小猪崽。几个月下来,肚大腰圆,行动有些不方便了。综合判断出它快要生产了,于是,奶奶从草堆上捧来一梱稻草,为它铺垫一张舒服温暖的产床。
那是一个月朗星明的晚上,母猪吃完食盆里的最后一口食,便慢悠悠地躺在稻草上。此时,奶奶从家里端来一盏煤油灯,静静地守护在它的身旁,时刻准备着接生。可能是头一次生产,对它来说是难熬的过程,经过一阵疼痛后,终于第一个小猪崽诞生了。奶奶一只手抓住小猪,一只手用抹布擦去它身上透明的胞衣,然后放到猪妈妈的怀里,一条,二条……八条小猪。子夜时辰,生产完的母猪已累得有气无力了,奶奶安慰地摸了摸猪肚子,也累得直不起腰来,但心里却持别高兴。临走之前,奶奶还逐一检查了猪的每个乳头是否有奶水。
有了小猪就成了有母性的猪妈妈。哺乳期,每顿就完餐就躺在一窝小猪旁,小猪们便迫不及待地寻找属于自己乳头,按需供应,一头小猪一只乳头。然而,先吃完奶的那条大个子的猪崽,在猪妈妈肚皮上使劲地一阵乱拱,局面混乱起来,猪妈妈就干脆站起来,来惩罚它们,一个也吃不成奶了。怎奈,一窝小猪吵嚷着,嘬住奶头跟着,闹得不安宁,只得重新躺下,任凭它们去折腾了。
小猪很快长大了,也长出了牙齿,猪妈妈逐渐断奶了。到了可以上食槽吃的时候,也就等于可以出售了。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奶奶在小猪食槽里加了稀粥和菜叶子,调动了小猪们胃口,个个肚子吃得鼓鼓的,可是那知道这是它们一顿母子离别的早餐。吃罢,爷爷进入猪圈里捉起一条小猪,小猪顿时大叫起来,四只猪爪子乱蹬,蹬出来一泡屎一泡尿。猪妈妈不知道这是什么回事,以大声哼哼表达保护和抗议。奶奶迅速地用两根短绳子将小猪的四条腿扎好,放在箩筐里。第一次先卖四条,由力气大的父亲挑着箩筐到集镇上赶个早市。回来时奶奶用卖猪的钱,除了购些日常用品外还给我们买了烧饼油条。至此,我对猪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猪可以生小猪,小猪又可以卖成钱,可以买好东西吃。
不可否认,母猪真是家里的功臣。后来几年间,它又接连产了好几窝猪崽,算起来也为家挣了不少钱,不但资助了家里的日常开支,就连我的学费和衣服都有它的一份贡献。然而,每产一窝小猪崽就承受一次痛楚,尤其是怀一次肚皮就撑大一次,曾经的朝气蓬勃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变成了体态臃肿的老母猪,走路也蹒跚无力了,耷拉着耳朵,眼睛己无光泽,脊梁凹下去了,皮枯毛稀,松软的大肚皮,走起路来奶子擦着地皮。但作为母亲,它无怨无悔地用尽一生的精力,生生不息地繁衍着子孙后代。
养猪不但产猪仔,为主人直接增添收入,它还是农家有机肥的“加工厂”。父亲改造了原来简陋的猪舍,在猪睡觉的小屋前面又挖了个露天猪圈塘,并且用砖头砌了围墙,一次可养两条肥猪。父亲从田里回来,放下扁担,顾不上喝一口水,就拿起一把铁锹挑着簸箕到田埂上铲草皮子,倒进猪圈塘里后,才掸掸一身的土尘进屋。此时的猪连吃带踹,啃了个满嘴青。那长长的猪鼻子如同一张犁铧,不停地翻耕着,将猪屎、泥土、草茎搅和在了一起。经过雨浇日晒后就发酵成天然的有机肥,满满的一猪圈塘,浓浓的肥气味弥漫了整个猪圈。夏天麦收后,父亲就用独轮车将一塘的猪屎泥运到麦田里,肥力与土壤溶合后,从根系源源不断地供养着庄稼茁壮成长。
有猪就有肉,有肉吃的日子才算有滋有味。
当猪从圈舍走进庖厨里时,就会被烹饪出许多美味佳肴。一头猪变为商品,在提供美味与营养的同时,以商贾兴,又拉动了一方经济链条,农家因此过上了好日子,猪的功劳不可磨灭!
有房有豕才是家,猪肥家业盛,猪崽一窝乐。乡村人把一头猪当作吉祥物一样来崇拜。村里哪家结婚嫁女的,小孩生日满月的,老人过大寿的等喜事大事,都离不开杀一头猪。迎亲时彩礼的盒担上必须有猪头、猪鞭、蹄膀,寓意的是幸福美满、多子多孙。
猪也是衡量人们幸福生活指数的标志,有钱没钱,杀头猪过年,这是乡村农家的习俗,一年忙到头,为的就是节日里一家人团圆在一起,大块吃肉,大杯喝酒,浓烈了年味。
猪和人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它虽没有大智大慧,却为人类奉献了全部。
生命虽短暂,奉献价更高,猪,无私奉献的一生,一生是无私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