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碛口(散文) ——九曲黄河第一镇
生命就像一片羽毛,有时不知会飘向那里。当我沿着浊漳河而上,车一直在曲曲折折的峡谷中行驶,这里就是山西的腹地。
有时就会有让你想不到的风景,从八路军总部王家峪出来,路边就有一处石勒的景区。刚从平遥古城的古韵中醒来,又踏上山西黄土高原,没有想到这里是129师活动区域。车沿着柳林的枣乡路,一直向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不知为什么,当我站在碛口古镇,脚下是古老的石板路,东边是古色古香的古建筑,西北边就是黄河,我的心震惊了,这就是我一直想游的陕甘大峡谷吗?
站在碛口古渡口,我不知为什么,想起了古人的诗。我来到古镇是接近中午,这时看到的黄河,是温顺而平静,像一位听话的孩子,安静平详地流淌。也许是太想看到黄河了,也许是摄影的原因,那种黄河的奇观,现在重又出现在脑中,这都可能是碛口的美,带来的。
碛口古镇是典型的古渡口,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碛口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碛口的文化。碛在汉语词典里,解释为砂石积成的海滩。碛口是山西临县南48公里处,碛口的繁荣来自大同碛,大同碛是一段近500米的暗礁,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难以通行,而大同碛就在碛口下游,南下的船筏,就得在碛口下货,然后走旱路,让骡马,骆驼运到太原,京,津,汉口。看到这古渡口的繁荣,就想到当年的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50艘之多,各类服务型店面有300多家。
碛口两条河交汇的地方,黄河水自北而来,湫水从东而至,卧龙山横亘镇北,黑龙庙雄峙河头,山环水抱,阴阳交会,山的气势,河的雄浑,形成了“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风景。
漫步在碛口的石板路上,望着眼前温顺的黄河,远远地有不少人在河滩中游玩。而我的目光,聚焦在黄河边的一艘古船上,碛口的繁荣,就是靠过去那一艘艘船驮来的。而此时,这一艘旧破船,却在安静地停泊在黄河边,是那样的寂寞而孤单。碛口“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誉传遍南北,想当年,主要以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和庙宇,民居,码头等漕运商贸集的全部类型。
今天,漫步古镇,这儿至今还是原始质朴的居民生活形态,我们感到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这里又有“活着的古镇”之称。看到古渡口的衰落,我想这就是当今,公路、火车交通的发达,让碛口失去了荣光,那只破船就是象征。
我喜欢品读古镇,碛口的美,就在于保留和重建了过去的建筑,那青石路,各样砖雕,和石雕,走在中市街,依稀能感觉到过去的人山人海,这条街是各类票号,商店等。想过去,船筏在黄河里穿梭,驼铃在山谷间回荡,商贾云集,商店林立,一街灯光,昼夜辉煌。号称“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更让我惊奇的,是街上那拴驼石,各种各样,一排排的。我一直想,当年城南旧事中的,那个可爱的小英子,也曾看到碛口而来的骆驼,也曾听到骆驼的铃响,我站在古街上发呆。
我不知如何评说碛口。想当年,碛口卧虎山上的黄龙庙,便成了商人们时时企盼的吉祥路标。望着飞檐的庙宇,商人们长长地出一口气,也许是在细雨中,也许是在落日里,也许是在风雪中,一切都是那么悠远,深沉,厚重。商人们卸下货,找到一家客栈,温上一杯茶,喝上一口酒,依窗而望着对面的黄河,一切的惊险,都在这口酒中了。在此刻,他们看到的碛口,碛口街上尽是油,驮不完的碛口。三天不驮满街流,镇不满的吴城。他们的心是满足的,古镇依然是古色古香,脚下是石板路,两边是高圪台,房檐连着房檐,店铺连着店铺。商人重利轻离别,想当年碛口是温柔之乡,听导游讲,当年一街灯光,各种服务都有,真是塞北小香港。
古镇上还有戏台,想当年,各色戏班在这里上演,帝王将相,百味人生。我站在古戏台下,想象当年的客商,是否有夜半钟声到客船之感。只是现在古镇依在,不见那时的商人了。不过,在各色的游客中,古镇在重建,未来古镇也一定会又繁荣起来,不过,不再是商人的天下,而是游客的天下。
碛口古镇,还有一段红色之旅。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东渡黄河夜宿于碛口,后转战到西柏坡,指挥了全面的解放战争。可见这里位置多重要,扼守黄河,上通宁夏,东进内地。
对于黄河,特别是行走在陕甘河谷的黄河。此时,黄河是温顺的,为了多陪一会黄河,也许是为了内心中的长河落日圆,我沿黄河公路而南,没有想到,正在修路,车在泥泞上前行。我不时停车望黄河,无奈路比想象中的泥泞,只好离开黄河,走向归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