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军警】《大学》与教育之道(九)

编辑推荐 【军警】《大学》与教育之道(九) ——诚信教育的实效


作者:karen杨 秀才,1750.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45发表时间:2017-12-20 11:29:32
摘要: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本周末学聆听了王宝寨老师开解的“《大学》与教育之道(九)”,经文如是: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一、经文大意
   孔子说:“审理诉讼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所以别人办案,重点可能在于谁对谁错,而孔子办案的重点是如何消除这些纷争。那怎么样才能做到呢?“无情者不得尽其辞”,无情就是没有真情实意,无理狡辩的人,让他们不得尽其辞,不能尽情发挥,不敢花言巧语,他没有狡辩的市场,没有用武之地,换句话说,他狡辩也没有用。因为法官心明眼亮,民众也心明眼亮。他为什么不狡辩了呢?“大畏民志”,他害怕的不是法律没有空子沾,而是他欺骗不了众人的舆论,逃避不了社会人群对他的谴责和排斥,他可能逃得过法律的惩罚,可是社会舆论会让他受不了,这就是以大德使人心畏服,“此谓知本”。什么是本呢?就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为本,就能化民成俗,这就叫做懂得了根本的道理。
  
   二、本段的小结
   因为这一小段是在一大段的最后面,整个一大段经文是从“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一直到“大畏民志,此谓知本。”其实实这一大段都是讲什么呢?都是讲诚,诚就是自欺。就是自己的意念,念头不能欺骗自己的真心。然后又讲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君子是什么样呢?君子是不自欺,是慎其独也。小人是“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致”。小人一闲下来就做不善的事,无恶不作。看见君子以后,遮遮掩掩,自欺、欺人、被人欺。然后又讲,君不自欺,小人自欺欺人,结果是什么呢?是诚于中,而形于外。这说明小人很可怜、很可笑。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为什么呢?小人自欺,他也欺骗不了别人,而君子不自欺,所以有了好名声,又被人尊重,又被人信任。可小人呢,欺骗自己,欺骗别人,最后别人不信任,不尊重他,还被别人所欺骗了,那不冤枉吗?所以诚于中,形于外,你只要自欺,那结果都是不好的。所以自欺是没有用的,欺骗别人也是没有用的,所以修身的这些基本的东西就是诚。然后又讲到了如何让自己不自欺,如何做到诚呢?这是一种修养,不是想不自欺就不自欺,不是我明白了这个理就能做到不自欺,不是。我也想做个好人,我也想不自欺,但是不行啊,没有修养不行,没有功夫不行。我们一般人认为你知道不能欺骗人,你就能不欺骗人,不是。而是想不自欺却做不到。做不到怎么办?修炼。如何修炼?得有格物致知的功夫。格物致知的功夫怎么做呢?先切磋,再琢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改过知新,良知发现。这得有功夫啊。先断恶,再改过。先把自己的大恶改掉,然后小的过错一点一点再磨。把自己的念头炼得纯正,自净其意。这样才可以做到不自欺。接着又引用了《诗经》、《帝典》等经典里大量的史料来进行说明。从古圣先贤那里得到验证。验证什么呢?验证格物致知,它真正的功夫是做到意诚,意诚就是不自欺。做到了不自欺,做到了诚,才能够明德。没有诚,明不了德。明德才可以亲民。才可以止于至善。所以自己要明德,前提是致诚。致诚感通,致诚则明,明德,明了才能立德,立德做什么呢?可以亲民爱民,才可以把立德,亲民爱民做到极致。才有能力、有资格把一切事情做好。才可以“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最后用了孔子的一段话结尾。就是今天我们学的这一段经文。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这是说诚信的实效。讲来讲去,最后诚信教育是达到一个什么结果呢?没有纷争、没有诉讼,那就是大同世界了。怎么样才能没有纷争呢?“大畏民志”,一个好的社会风气建立起来以后, 有些人,虽然法律制裁不了,但是他害怕乡亲民众的谴责。像过去六七十年代时,一个小偷被公安局抓进去几天,被放回来。小偷他怕的不是被抓进去几天,而是怕被放出来以后,臭名昭著,谁都瞧不起他,谁都笑话他,连对象都找不了,连父母都跟着挨骂,他怕的是这个。而今天,小偷进去以后,出来没事,洋洋得意,没有瞧不起他,没有笑话他。对象照样找。所以“大畏民志”,是指的好的风气,好的风俗形成以后,骗人的人没有市场,不敢骗,虽然法律抓不住,但人的舆论他受不了,这是诚信教育做到极致才有的效果。这是对本段的一个小结。
  
   三、这段经文对教育的启示
   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诚有多么重要,诚信与德育有什么关系。从古代来讲,我们的五常德:仁、义、礼、智、信,这个信也是诚嘛,诚信。这五常德里面也代表金、木、水、火、土。仁主木、义主金、礼主火、智主水、信主土。土是五行的基础。没有土,金、木、火、水都没有存在的基础。这是指什么道理呢?仁、义、礼、智、信,没有了信,这其它的几个德都没有办法存在。这五常德不是单独存在的,这五行也是相生相克的。金木水火土代表的是东西南北中,中属土。如果没有中,东西南北都不存在。没有信,仁义礼智是表面的存在,也就是说,没有了信,这个仁是假的仁,不是真的。有了真诚,这个仁才成为真的仁。我们看着一个人也是做慈善,献爱心,但是如果没有真诚,他虽然是做了好事,但是叫不叫仁呢?未必。比如有些人捐款,捐款未必就是真正的仁,要看你有没有致诚。要看是不是真诚地去帮助别人,如果是有目的地去帮助别人,为了仁而仁,那就不是真正的仁慈了。义也是,如果没有真诚,这个义也不是真义,是形式上的义。礼更是,我们现在重视礼仪,但是礼者,敬而已矣。怎么做到敬呢?诚啊。诚敬,如果没有诚,没有敬,那么这个礼是表不了的。鞠躬也好,握手也好,拥抱也好,跪拜也好,都是个形式。如果没有一个诚敬之心,这个礼达不到效果。所以仁、义、礼、智都是以诚信为条件的,这就告诉我们说,我们整个的德育,诚信是一个基础。我们做德育工作,如果没有诚信在里面,就是花架子,就是形式,就没有实效,就成为功利性的德育,是假德育。经常大家当笑话讲,学雷锋,并没有真学,而是学雷锋那几天,必须做几件好事,找好事做,为了凑数,孩子们为了加分,那么这样做的好事是真好事吗?这是真德育吗?不是。
   我们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里面讲了四个阶段、五项内容。这五项内容里提到了五个大的方面: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其实这五大项教育里面,如果没有诚信,没有真诚,就变成了形式,它不会落地。你比如说理想信念教育,如果没有致诚心,不是真正地去相信,那么这个信念就是虚假的。入团宣誓也好,入党宣誓也好,只是说说而已。没有真正的诚,没有真正的信。信念信念,就是要真信,致诚地相信,念念不忘。如果做不到这样,那这个信念就不是真正的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三个层面,个人层面,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这三个层面中,其实个人层面就相当于《大学》里的修身。而国家层面就相当于《大学》里的齐家、治国。社会层面相当于《大学》里的平天下。这与《大学》里讲的修齐治平一脉相承。而这个个人层面的修身讲的是什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四项里面,诚信也是一个基础。如果去掉了诚信,其余几项也不会真正的存在。没有真诚心,爱国那就是走走样子。敬业呢?如果没有诚,敬心很难出来,诚敬诚敬,有了诚,这个敬心才能真正发出来。没有真诚,敬业也就是假的。说敬业,其实就是应付着上班,被动地工作,拿拿工资而已。那友善呢?如果没有真诚心在里面,这种友善也是一种表面的友善,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修养也在于诚,也在于不自欺。有了个人层面的修身,才有可能齐家治国。如果每个人都把身修好了,都诚信、友善,那国家层面自然就落实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落实了,那社会层面呢?自然就天下平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如果每个人都不修身,都不爱国、不敬业、不诚信、不友善,那国家层面,不可能去富强、不可能民主、不可能文明、不可能和谐,那社会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公正,所以个人层面是核心,个人层面里面,诚信又是基础。第三是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其实它的核心也是诚。在《中庸》、《大学》等这些经典里面都重点描述了这个诚,诚者,天之道也。传统文化如果没有了诚信,没有了真诚,那传统文化也是形式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修身,去改变自己,如果没有这种诚,怎么改变自己?诚者,天之道也。就是没有自私自利,抱着自私自利的心去学传统文化,学出来也不是真传统文化。那是把传统文化当工具,来谋私利的。第四是心理健康教育。怎么样才能心理健康?不自欺、真诚。真正做到了不自欺,坦坦荡荡,它就不会有心理的问题,不会有那么多的忧虑,不会有那么多的心结。心理问题往往是自私太多,心结太多,忧虑太多而造成的。致诚感通,孝悌之致,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这样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君子慎其独也,在什么地方都像十目所视,十手所指,都能做到这样的话,有什么心理问题啊?诚是什么?曾国藩讲得好,一念不生之谓诚。一念不生,心里面清清净净,哪来的心理问题?心念太多才产生心理问题。第五项是生态文明教育。我们今天搞环境治理,环境污染为什么久治不绝啊?没有真诚啊,没有诚信啊。好多小的企业,好了赚钱污染环境,跟执法队打游击。你来了我就关,你走了我就开,你白天来我晚上开,这不自欺吗?这不没有诚吗?如果能做到不自欺,那不用查,肯定他自己就会关掉。包括做假的,他要不自欺,他能做假吗?所以生态文明教育,环境污染的治理,那核心还是诚。这是社会失去了诚信,那执法人员抓不过来啊。你不可能24小时去盯着呀。所以说,我们的德育工作这五项里面都离不开诚。这是讲的诚信与德育。
   再来看看诚信与学习。其实很多同学学习成绩差,学不好,为什么?就是诚敬心不够。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没有诚敬就没有利益。那恭敬心是怎么出来的呢?不自欺。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习上能够做到不自欺,做到致诚、做到恭敬,他学习肯定能做到踏踏实实、肯定会恭恭敬敬、肯定会认认真真。但是一个孩子在学习自欺了,那就不好说了。他自欺,他就感觉到学习不是为自己学的,他写作业是应付老师,在家里看书是应付家长,这样做假,学习能学好吗?他们在玩手机、他们在上网、他们在看小说、那不是自欺吗?老师在的时候我做做样子看,老师不在的时候,我就干点别的,跟老师打游击,他能学好吗?那是学不好的。所以说学习也是要有诚信。《学记》里面讲:“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y1)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这段话都是讲的学习态度,大学开学的时候,士子穿着礼服,用藻菜祭祀先圣先师,用以表示敬师重道。这是启发他的致诚恭敬之心。然后让学生学习《小雅》中的《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使学生从懂得做宫的道理开始。读了以后才有担当,这也是启发致诚啊,没有诚,怎么担当?入学授课时,先击鼓召集学生,然后打开书箱取书,让学生对学业恭顺。这也是启发学习的恭敬心啊。学校有供体罚用的木棍,用来使学生有所畏惧,仪容举止有所收敛。也是启发致诚啊,你要傲慢自大,要放纵,就不可能有诚敬心出来。这是诚敬与学习的关系。
   下面来看看诚信与我们班级的自主管理。我们现在的班级制度管理、民主管理很流行,那么自主管理有一引起基本的机制,有一些常用的模式,如值日班长制,值周班长制,人人都可以当班长。每天有值日班长,每周有个值周班长,而班上还有一个叫常务班长。然后各有分工,常务班长一般负责培训选拔值周班长,如下个月是四周,就要负责选拔四个值周班长,再进行培训。然后值周班长也推荐、选拔、培训值日班长,哪一周谁是值周的,就要组自己的班子。值日班长每天做什么事定得很细。这种机制如果用得好了,班主任会很省心。小事值日班长就落实了,中事就由值周班长解决了,再大的事,值周班长解决不了,就常务班长上。常务班长、值周班长、值日班上来共同解决这些事。这样班主任不就轻松了吗?每周周一的时候,值周班长进行就职演说,每周五,值周班长总结,然后与下一周的值周班长进行交接。早自习,值日班长进行就职演说,下午放学前,值日班长进行总结。然后与第二天的值日班长进行交接。一月下来,再把一个月优秀的值日班长与值周班长都评选出来,进行总结。那么这样一套管理的体系其实是非常容易的,从道理上讲,如果用好了,这个班级会越来越好。但是我们在没有任何思想教育的情况下,单单推行这种机制,是推不动的。为什么?它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诚信,那么相互之间就建立不了这样一种团结协作、亲如一家的班集体。那好多人又钻空子,值日班长,一个普通学生,谁去听他的?他自己也不会尽职尽责啊。所以都是在诚信的基础上,所以要想落实好这种机制,那班主任得下功夫培训班长,主要的呢就是培训责任、诚信,所以说真正的班级管理制度建立好了,好多问题都会出现奇迹,你比如说无人监考的机制。现在很多学校推出了无人监考,学生出倡议书,提出哪个班级可以进行无人监考,怎么无人监考呢?就是一个老师也没有,班干部去领试卷,然后分卷发卷都是值日班长或是值周班长,有老师无老师一个样,没有人抄、没人作弊,考场井然有序,如果没有诚信做基础,这无人监考机制怎么进行?安个摄像头监考就没有意义了,无人监考是一种教育,推展这种机制是为了教育孩子,教育他们诚信不自欺。因为这个考试、学习不是给自己学的吗?你自欺有何用呢?而作弊本身就是自欺。还有比如无手机校园,真正做到了学园里面没有手机,尤其是中学,没有诚信的基础,你怎么实行啊?无零食校园也是一样,有个学校就是无零食校园,不让孩子带饮料,孩子怎么办呢?在家里就把饮料灌进保温杯里,带到学校去喝。这不是自欺吗?所以诚信是我们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的基础。还有我们学校搞图书角啊、科技角啊,人们把一些图书、仪器主动地投放到各个角落,让孩子自主地去阅读、去操作,这些都是超市式的自选机制,孩子们用完以后,要“读看毕,回原处。”要“置冠服,有定位”,靠的是诚信教育。这是诚信教育与班级自主管理的关系。

共 894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道德是一个人在生活中自觉遵守的规则,好比公民要遵纪守法一样,必须要有法律来约束。但又有区别,道德不能用法律去制约,它需要我们自觉去遵循。如果一个没道德的人谈不上诚信,但诚信的人他一定有道德。道德不是强加与谁,是我们五千年古老文化的传统,是我们人与人交往,为了更好地发展,和谐,自觉建立维护的。就好比父母教导我们说不要骂人,不要去偷等等,这就是道德的传承,同时也是发展和延续。杨老师的文字,高屋建瓴,举一反三,据理力争。深刻地阐述了道德与诚信的关系,特别是在教育工作中,如何教育孩子们既讲道德又懂诚信,是社会家庭的责任也是学校教师的义务。好文共赏!感谢赐稿!问好!祝福!【编辑:林雨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雨荷        2017-12-20 11:30:11
  好文共赏!感谢赐稿!问好!祝福!
林雨荷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