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实力写手选拔赛】桥,少年与河流(散文)

精品 【实力写手选拔赛】桥,少年与河流(散文)


作者:像一条狗一样活着 秀才,1437.7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23发表时间:2017-12-21 09:45:32


   摇篮在深渊上方摇着,而常识告诉我们,我们的生存只不过是两个永恒的黑暗之间瞬息即逝的一线光明。
   ——纳博科夫
  
   一
   一座桥降生了,便拥有了属于它自己的寿命,就像一个人。人很容易在疾病的侵袭下走向夭折或者坠入黑暗的深渊。一座桥也很容易腐朽或者在烽火战乱之中走向衰败和坍塌。
   一座桥引领着一个方向,从桥上走过,一条路蚯蚓般蜿蜒着伸向远方。我想起年幼时,年幼的我站在桥底,每个人的脚步声,都听在耳里。一个人从路上走过,脚步声落在路上,掉入耳朵里。熟悉的人打这里经过,我在心底摸索着这个人的名字与模样,一张口,上面那个人就应了声。一个人的脚步声也是有性格有生命的,或轻或重,或急或缓。许多人走在这条厚重的路上,一走就走了几十年。他们把路的一层又一层肌肤剥离开来,自己也跟着苍老下来。
   夕阳下,我一步步缓缓从桥上走过,转身回头,看见自己的脚印清晰地留在桥面。对面一个人走过来,踩在我的脚印上,我原本清晰的脚印迅速模糊混乱起来。时光的巨流渐渐模糊撕裂了一个个脚印,只剩下一座桥。模糊消失的脚印,让我想起村里盛传多年的关于收脚印的传说。这样的传说带着神秘的气息,黑暗中仿佛有一股力量在涌动。年幼时,祖母一本正经地跟我讲述着这些邪乎的事情,在村里,一个人临死之前,他的魂魄风一样掠过自己曾经走过的每一座桥每一条路,把自己曾经留下的脚印完好无损的收回来。一辈子走过的路留下的脚印,临死之前要全部收回来,那该要收多久?
   信佛的祖母对于收脚印这样的民间传说深信不疑,为了证明它的真实性,祖母有板有眼地跟我讲起了她年轻时夭折的弟弟。这些事情细节生动,有血有肉,散发着一股深深的悲伤。祖母说,临终前几天,她弟弟躺在床上,已经是奄奄一息。一天黄昏,弟弟忽然开口对她说:姐姐,我的腿好酸,每天要走好长的路呢。祖母听了心底一惊,明明躺在床上,怎么会去走路。弟弟有气无力地说,姐姐,我在收脚印呢。几天后,他就去世了。祖母每次讲完就陷入一段沉思之中,她苍老的灵魂好像跟着弟弟走远,她仿佛时刻准备着去收回自己一生的脚印。
   时光充当了收割者的角色,它把一个个曾经鲜活无比的脚印收走。一座桥的坚硬,映衬出人的卑微与脆弱。石拱桥圆形的弧度,从水流的河面缓缓升起,抵达桥顶的顶端后,又缓缓重新坠入水流之中。石拱桥的圆形弧度,恰恰隐喻着人生的跌宕起伏。
   桥带着古朴的气息,它在默默诉说一个时代的繁华与苍凉。依然不断有人从古老的桥上走过,只是零零落落。几个农妇背着孩子从桥上走过,而后拐向另一条路,朝更远的地方走去。
   桥静静地矗立在河流之上,静听江水流淌的声音。每个人心底都有一座桥。
  
   二
   每一条河流都是孤独的,它渴望一座与自己长相厮守的桥。每一座桥都是一条通往异乡的路。
   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隔壁县的重点高中。每次放假,我必须走三公里的路,而后穿过一条长长的河流,再走四公里的路,赶到小镇的汽车站,乘坐最早的那趟班车返回学校上课。
   星期一,晨曦微露时,我带着母亲早早给我准备好的米和菜上路了。晨雾弥漫,我走了几步路,再回首,浓浓的雾气早已模糊了母亲的身影。行走了两三里路,抵达河流边时,浓雾渐渐淡去。河流有近一百米宽,河面微波荡漾,晨雾飘荡着,缓缓升起。有一条乌棚船在停靠在岸边,等岸边的人陆续上床后,面色黝黑的船夫撑着船桨,娴熟地淌过河中的激流。
   坐一次船要五块钱,为了节省五块钱,我没有选择乘船。我紧捏着手中皱巴巴的十块钱,那是母亲昨日清晨早起在集市上卖了20个鸡蛋换来的。家里那只下蛋的老母鸡每次在院落里咯咯咯的叫唤时,母亲总是满脸笑容。我把随身携带的米和菜递给一个比较熟的同学,让他上岸后把米和菜放在岸边干净的地方就可以。
   河流带着一股凉意,我一头扎进水中,那股凉意瞬间侵入我的肌肤深处。船上不时传来吆喝吹口哨的声音,我在水流中奋力游着,浑身发烫,适才包裹着的那丝冰凉转瞬无影无踪。床靠岸不久,我也顺利游到了岸边。晨风裹着丝丝寒意袭来,我站在岸边,浑身禁不住一阵颤抖。激荡而起的涟漪消逝在水流之中,我站在岸边,朝水中张望,看见自己生命清晰的倒影。
   一次横渡河流,游到水中央,我忽然腿抽筋,右脚使不上力。我使劲挣扎着,原本轻盈无比的身体却迅速往水中沉下去。水一点点把我淹没,挣扎的瞬间,我看见死亡的阴影正笼罩在我头顶。强烈的求生欲望促使我使劲拍打着双手,作出求救的姿势。求救迅速得到了回应,我隐约听见不远处引起一阵惊慌,紧接着一个人跳入水中。我被迅速救上岸。在岸上喘息的片刻,我看见适才试图吞噬我的那个巨大旋涡早已恢复平静,凹陷的水涡变成微波荡漾的水流,平稳有序地流淌着。水,是技艺高超的魔法师,随意变换着自己的形状。
   来不及平稳内心恐慌的余波,我背着半袋子米和一罐子菜匆匆往小镇的汽车站飞奔而去。赶到学校不久,母亲托人从远方给我捎来口信。母亲叫我回个电话给她,她晚上9点半在河岸边的张婶家等我电话。家里没有安装电话,父亲通常都是先打电话给张婶约定通话的时间,然后再由张婶通知母亲过来接电话。夜已经深了,月亮弯成镰刀的形状,下课后,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浓浓的夜色里,脑海里浮现出母亲频频等待的那一幕。电话里,母亲露出紧张恐慌的情绪,一再叮嘱我以后回家过河时千万要坐船。你爸爸刚寄回来500块,家里有钱呢,下次回来千万别游泳过河了。母亲一脸心酸地说着,话语里仿佛带着哗哗的水声。张婶的家沿河而居,放下电话,我脑海里就不停呈现着夜色中,母亲拿着手电筒沿着河流的方向回去的情景。心地善良的母亲肯定会在我溺水的地方驻足良久。
   几年后的夏天,一座崭新的木桥横跨在河流的两岸。村里人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她们默默为那些远逝的亡灵祈祷。母亲在门前上了一炷香,默默祈求。河流以吞噬年幼的生命方式,要挟警醒着岸上的生灵。河流哗哗的流淌着,它坚持不懈的呼唤,终于换来一座桥的诞生。
   每一座桥都沾染着水的影子,每一滴水映射出桥的模样。一座桥,一弯流水,一叶轻舟,橹声荡漾,不见人影,像极了一幅意味深长的山水画。桥与水形影不离,每一弯水之后,到会倒影出一座桥的倩影。
   站在桥上,俯仰之间,河水依旧流淌着,水流不管不顾,哗哗流淌的水声仿佛时间的足音。沿河而居,夜晚能听见船桨划破水流的声音。水流的存在,孕育着一座座桥和一条条船的诞生,它们在能工巧匠的雕琢下,纷纷降临尘世。
   雨,起初精灵一般,踩着轻盈的步履,从天而降;紧接着,雨像是玩够了一般,忽然正襟危坐,一丝不苟的下起来,急速而激烈。雨遮遮掩掩着,最终露出狐狸尾巴。温柔的雨,撕破脸皮,忽然露出狰狞的面孔。雨落在干枯的稻田里,落在干瘪的树叶上,落在房檐的每一块瓦片上,每一件细小的事物笼罩在雨雾之中,接受着雨水的抚摸和抽打。大地的律动浓缩在一滴细小的雨水中,从一滴雨水开始,寂静的大地开始活泛起来。雨水从天而降,流遍大地,缓缓流进河床之中,汇聚成一条条汹涌的河流。一滴滴迅速移动的水引发了整个世界的共振。
   多年前那个把我从湍急的水流中救上岸的中年男子,后来溺死于河流之中。暗夜里,他扛着锄头行走在河流边,连绵的雨让河流水位暴涨,他脚一滑,整个身体跌入河流之中。带着复仇色彩的河流,瞬间就把他席卷到急流之中,来不及让他喘息,也来不及给他时间呼救。夜色掩盖了他慌乱拍打着的双手,喧嚣的洪流淹没了他微弱呼救的声音。连绵的雨让河流在短暂的时间里力量倍增,它咆哮着,肆无忌惮。暴涨的河流不断冲击着横跨河岸两端的木桥,新搭建的木桥孩子一般,被汹涌的河流吓坏了,瑟瑟颤抖着,发出摇晃呼救的声音。
   水,夜以继日,马不停蹄,暗示着河流的不朽和生生不息。河床是大地的血管,水是它顺畅流动的血液,它跳动的脉搏引领着水流动的方向。多年以后,大地伤痕累累,曾经奔腾不息的河流已经枯竭,裸露出肋骨横突的河床,满溢着水的气息的船搁浅在河床上,浑身弥漫着腐朽的气息,一只乌鸦忽然从船篷里飞出来,箭一般朝天际飞去。调皮的孩子光着脚丫子在河床上捡拾鹅卵石玩耍,河流激荡时,这里几乎是禁地。现在,河流曾经带给他们的恐慌随着河流的枯竭消失的无影无踪。河床坑坑洼洼,避孕套、动物腐烂的尸体、白色塑料袋以及树木折断的残枝,一条河的内脏毫无保留地暴露在村里人面前,河流身上携带着的神秘气息荡然无存。人们一直以为隐秘的河流带着某种神秘的色彩,河床底部一定也潜藏着某种灵性的动物,但裸露的河床上呈现在他们眼前的东西确是如此熟悉,那是他们自己亲手丢掉的东西。丢失神秘感的河床让他们感到失望透顶。桥静静地躺在干枯的河床之上,调皮的孩子把一根厚实的树藤绑在桥左右两边,一脸兴奋地玩着荡秋千。他们不慎掉到河里,又迅速爬了上来,脸上挂着游戏所带来的快乐。没有水的河,小孩子也不放在眼里。
  
   三
   宽阔的河床模糊人的视线,河流对岸茂盛的草木隐约可见,我牵着牛站在河的这一边,一脸羡慕地凝望着河对岸的风景。每一条桥都通往一个方向。我从桥上走过去,走到河流之岸,眼前的视野顿时豁然开朗起来,几条小路从桥边蜿蜒着伸向远处尘土飞扬的马路上,你可以从稻田边这条小路走过去,你也可以选择从那条铺满碎石子的小路上走过去。宽阔的马路上,汽车疾驰而过,激荡起一路的灰尘。我站在远处,隐约看见灰尘飘荡在半空中,又缓缓地落下去。
   我从桥上走过的那一刹那,新生活的画面迅速在脑海里呈现,远方的风景已经向我敞开怀抱,而我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庄正慢慢往后退去。我看见村里许多人从桥上走过,走着走着,人就不见了,多年后不再回到村庄,仿佛消失了一般。黄昏时分,年愈八旬的祖父背着双手从桥上走过,他一步一停地走着,走到马路上,朝马路延伸的方向张望了几眼,又一个转身,慢慢沿路返回,走过人迹寥落的桥,回到他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祖父走到村头的大榕树下,看见瞎姑端着破旧的瓷碗,拄着拐杖,正原地打着转。一群调皮的孩子逗弄着瞎姑朝一条死胡同走去。祖父呵斥了一声,大声朝喊道,瞎婆,那是一条死路,这些小屁孩正逗你玩呢。瞎婆嘴里磨磨唧唧着,一边骂着身边的小孩,一边拄着拐杖重新回到大道上。
   每一座桥都是一条路,每一条路承载着一个意义,它指明一个方向,抵达一个地方。祖父走上了通向茶馆的那条路,晚风袭来,一片枯黄的叶子落在他光秃秃的头顶。从一出生,祖父就走在这条路上,他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一辈子。路一直就横躺在那里。八十多年前,祖父一出生的那一刻起,这条路就在这里了。祖父肯定不是第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这些都无从考究无从知晓,但他是村里同龄人中最后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一两年,许多跟他一起长大的都莫名其妙得癌症去世了,他们在路上走着走着就不见了,病恹恹地躺在床上,身体一点点坏掉,直至完全瘫痪。他们一步也难以迈动,微弱的鼻息从有到无,亲人们最后把他们的身体搬到了泥土深处。他们走了,那条路还在那里。那些死去的人像一条条坏死的路一般,路面杂草丛生,带着腐朽的气息,被人废弃一旁。人行走在路上,脚摩擦着路,路磨着人,路上的灰尘一点一滴地站在他们鞋上、脚步,直至多年后把他们完全淹没。想着自己是同龄人中最后一个还走在路上的人,祖父有一些满意,也有一些孤独和忧伤。
   那是一条死路,深夜回家的路上,祖父不停念叨着这句话,像嘴里咀嚼着什么,慢慢渗出丝丝味道来。深夜躺在床上,祖父摸着自己瘦弱的身躯,窗外的月光洒落在他满是褶皱的脸上。那是一条死路,这句意味深长的话,瞬间点中祖父的要害。祖父没想到无意中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却包含着被简化的人类生存寓言。人从一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时刻奔走在一条通往死亡的道路上。这同样是一条死路,一条赴死之路,却暂时被生活的苦与乐所遮蔽。
   几天后,一个年愈八旬的老人坐着小轿车回到了村里,他重新在村里住下,就再也没打算回去。这是一个背井离乡四十多年的老人,跟祖父同龄,是祖父幼时的好伙伴,祖父让我称呼他康爷。一个晚霞满天的黄昏,祖父和康爷一起走在通往茶馆的那条主路上,他们一起聊着天,津津有味地说着过去的那些事情。虽然同龄,祖父明显比康爷苍老许多。祖父暗黑的皮肤密布着老年斑,康爷却精神矍铄,皮肤白皙。我把自己观察到的情况汇报给母亲,母亲一脸不屑地说,城里人有钱,肯定保养得好。你好好学习,以后把娘也带到城里去。母亲说着说着忽然冲我笑了起来,仿佛已经美梦成真一般。

共 715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本文采用隐喻、借代的写作手法展开,在作者细腻深刻的文笔中,娓娓道来桥、少年与河流之间丝丝缕缕的关系。这个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着其各自的生命轨迹,很多时候,万物的生命轨迹有着许多相同的道理。作者抒写了关于自己的童年与故乡的桥、河流有关的往事,记录了故乡的人事物,以及在时间长河中故乡那条河流、那座桥的变故,由此道出今天的人们总是抱着“天下唯我独尊”“人必能战胜自然”的信念,为所欲为,殊不知,人永远无法战胜自然。如,文中曾一度干涸的河床,在三天大雨的洗礼下,终于爆发了,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和警示。故,人类唯有遵守大自然规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方能维护好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从而获得幸福安详的生活。每个人的生命犹如这江河湖海中的一滴水,正因为无数的一滴水方能汇聚成江河湖海,这就是团结凝聚的力量。流淌的河流,造就了水终其一生都在流浪漂泊,但始终都有自己的归宿,正如人都有落叶归根的情怀,最终,都是从哪儿来,再回到哪儿去,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这就是自然界奥妙之处。本文语言凝练,构思巧妙,采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巧妙圆融地将人类与自然界的一切联系起来,这也就是自然生态循环的规律,告诉大家要敬畏和遵守自然规律,不要自以为是、执意地去破坏自然,甚至说要征服自然。同时也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渗透着许多哲思哲理,带有禅境之意,意味深长,佳作力荐共赏!【编辑:叶华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1223002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12-21 09:50:57
  老师的文笔老练,学识渊博,对于生活和人生有一定的参透,您的眼界和心界有一定的境界,具有深厚的禅理禅意,由于学生学识浅薄,理解的不到位,还请老师见谅和指点!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12-21 09:57:41
  河流依旧不停地流淌着,人在岁月的流逝中慢慢成长。在时间的流逝中,有人为和自然两个方面因素,河水、人抑或是桥,或许都会发生变化。但人永远无法战胜自然,人只是这地球上一个不起眼的尘土罢了。感恩老师分享如此深邃的文章,祝您创作愉快,期待您更多佳作投到晓荷社团!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3 楼        文友:你猜        2017-12-21 16:52:27
  学习老师佳作,一般分段采用中文书写方式。期待老师更多的精彩。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4 楼        文友:何叶        2017-12-23 22:04:21
  恭喜精品!感谢老师支持社团!社团有你更精彩!
何叶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