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有奖金”征文】二游桃花源(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有奖金”征文】二游桃花源(散文)


作者:柴湿燃 秀才,1800.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23发表时间:2017-12-21 21:24:02
摘要:一路游走,一路读舒白香的《游山日记》。与其说这本书写的是游山,不如说是写了在庐山避暑的清苦山居生活。但茹苦如甘,受窘反乐,处处透露一种坦然的亲切,令淡泊名利者神往心驰。

第一次游桃园已是九年前的事了。古树清泉、修竹奇藤的常德桃花源,面临滔滔沅江,背倚巍巍群峰,景色得天独厚。黄昏时分,车子拖着飞尘,由湘黔公路折进气宇轩昂的“桃花源”门楼式牌坊,只见两边大书一联云:“红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氛围便不觉扑面而来。和文学作品一样,用不着过分考证其在现实中的有,只要能够营出一份引人思索和令人精神愉悦的气氛便是好去处。桃源之游的妙处,首先在于“欣然亲往”之前全不知道将会有什么见闻。
   相传自晋至明,桃花源风景以公路北侧的桃花山为主,明朝以后则以南侧为主,现在有景点二十余处,经过“夹岸数百步”的桃林,一座单拱石的“穷林桥”直通菊圃,廊庑缭绕,屋宇盘错,有历代吟咏桃花源的碑廊林立其后,过玉竹亭、遇仙桥、秦人古洞,便到了桃花潭上,徘徊在“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洞口,听人介绍说,原先古洞由于地壳移动而蹋陷了,现在这里是后人开凿的,深感现实比虚幻更常。穿洞而过至豁然轩、延至馆,心想:应是宴请渔人处了,却见门前杏黄旗幡在夕阳下随风而动,大书“擂茶”二字,确是《桃花源记》的意外。
   看了一回摊主在擂钵里放入芝麻、花生、茶叶等做擂茶后,不由得要了一碗,挑了个僻静处坐下,举目遥望青山白云红叶,想起有一位古代哲人曾经说过:男人的天在于马背上、酒杯里和女人身边,然而此刻浮生偷得半日闲,对于一个拥有过昨天的成功、失望、喜悦、痛苦的人,也许更容易觉得:此刻的休闲,离人生的天更近一些,为这些拥有,才是进入天必须具备的财富,如果只拥有过太多的懒惰,天是很难与他有缘的。
   月上东林,应邀夜宿山上桃花观,见观内有许多历代名人的题匾和书画,装点得分外古朴,顺着两厢闲步出来,月光如水,见峙立着建于唐代的两个亭子,如鹏翼轻展,院内苍劲的唐代罗汉松如故人相语,古月照今尘,思绪随着晚风吹动山岚,遥接千里。陶渊明给后人留下一个神往的乐园,然而,这不过是一个缺乏玩具的童年,桃源里的秦人是一定觉得乏味的,他们一定会更向往洞外风雨万千的世界,只为这里连梦也是别人设计好了的。
   不久前从庐山一路东张西望,无意间又到了南阳桃花源故地重游,觉得陶渊明桃花源与老子的小国寡民不同之处,是与世隔绝和虽鸡犬之声相闻,但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而两者的共同之处却都在于人类返璞归真的追求,陶渊明作为这一理想的身体力行者,给后人留下了经久不息的魅力。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到万物生成,就像纯淨的源头涓滴之水变成了大江大河,其藏污纳垢泥沙俱下,在很多方面与道之始生时本源的“一”已经相去甚远,甚至走到了反面。于是杜绝污水排放和水土保持的必要性就彰显出来了。小国寡民思想和桃花源之伟大,正在于批判现实,乐于从事回归本源的矫枉性质。五柳先生也明白,他憧憬的无怀氏、葛天氏时代已经无法回归,但正如钱理群评论鲁迅的“不接受收编,也不收编我们”一样,保持一份赤子之心的诚心独立本真,仍然是人存在的价值所在。
   经济史学家胡寄窗认为老子“忘记了在‘有什佰之器而不用’的原始‘乐园’中,并没有甘食美服,也没有代他们生产甘食美服的被剥削的人。”可是并非剥削者享受的才算甘食美服,穷乡僻壤的普通人家吃个鸡蛋也稀松平常,道光皇帝却因吃一个鸡蛋,要花费三十両银子而觉得奢侈。也并非“小国寡民是针对当时的广土众民政策而发的。他们认为广土众民政策是一切祸患的根源”。老子也说:“天地之大德曰生”,这个总体的“一”分配到万事万物,则“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他并没有反对广土众民下的侯王统治,侯王治理其封国之民,而给大多数人带来巨大祸患的根源,在于权力过于集中,私利争夺的不正。所以「邻邦相望」的封国不宜太大,封国与封国之间,仍然是广土众民下具有相当独立性的具体单位之间的关系。因此小国寡民可以鸡犬之声相闻,而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便于“以其言下之”,“以百姓心为心”,使之安居乐业地个性化的发展。
   在比较简单知足的心灵状态下,“圣人执一为天下式”,时刻关注的是落实到个体身上的那一份来自生命源头的纯淨本质,也就是道与德的力量。老子反对的只是不可能“为天下正”的过度集权扼制了道所生的“一”,也就是扼制了本源上被赋予个体的完整生命力,和他们本性中具备多维发展的可能性。这也是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闻之以为恶语而要去洗耳的原因。巢父看出了他在享受功成弗居的内心快乐,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林语堂说:“我们越是信仰我们是合理的,便越发变得偏狭。”发自内心的自然自觉行为,已经在过程中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没有必要再当一回事了。正如清嘉庆时的才女舒白香所说:“閒暇之时间如室中之空隙”,因此“时间之所以宝贵,乃在时间不被利用”,也正如此回无目的的游走,因为有足够空间而意外收获了如许思绪,与道融合的巅峰“得一”体验,需要出入往返于天地之间“坐忘”的天淡云清之情怀。
   一路游走,一路读舒白香的《游山日记》。与其说这本书写的是游山,不如说是写了在庐山避暑的清苦山居生活。但茹苦如甘,受窘反乐,处处透露一种坦然的亲切,令淡泊名利者神往心驰。

共 21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叙述随笔!《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是陶渊明与世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反抗。今日之桃花源,早就因为《桃花源记》而举世闻名,而陶渊明所期望的理想社会正在桃源逐渐变成现实。作者描写了两次游桃花源的不同感受,景物描写中有感悟和思考,由桃花源联想到了旅游的真谛,由陶渊明的思想联想到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分析了二者的相同与不同,通过对两种思想的阐述引伸到自然规律、万物本源、人生价值,夹叙夹议,有理有据,分析透彻,见解深刻,抒发了作者坦然平和的人生态度。力荐赏析!【编辑:红叶摇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12-21 21:27:11
  寓理于事,寓情于事,思路开阔,由古到今,引名人之语多角度阐述,很有说服力!
2 楼        文友:柴湿燃        2017-12-22 08:20:58
  多谢采用并评论!问候编辑!
3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12-22 10:38:40
  文章内容丰富,以游记形式表现,议论多于描写!别具一格。
4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12-22 10:39:33
  精彩随笔,拜读学习!赏景中学到了好多知识。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4 楼        文友:柴湿燃        2017-12-22 10:47:10
  一直觉得文章最主要的是提供一点思想,或者提供一点知识。所以不免有点掉书袋的毛病,多谢编辑老师容忍。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