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永正传 ——董永传说系列剧
十六场古装戏剧(上下本)
董永正传(上本)
编剧:孙巨才
时间:西汉末年
地点:河内郡怀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
人物:董永(简称永)、张七姐(张七鲜简称姐)、董父(董秀简称父)、张父(张老田简称张)、张母(王婉容简称母,人们尊称为王母)、傅员外(傅聚宝简称傅)、大牛、二虎、六个姐姐、四个群众等。
序幕
[仙乐中幕启,仙女们在云雾中舞蹈。太行山下,沁河之滨,艳阳高照,垂柳依依。在幕后合唱声中,神仙装扮的七仙女、董永与平民装扮的董永、张七姐等两组演员在舞台灯光的明暗交替中依次出现,在台中表演神仙眷侣的经典画面以及平民夫妻的恩爱生活。
幕后合唱:董永孝行名气大,孝子典范人人夸。
千年流传成神话,源自穷人百姓家。
董永家居河内郡,怀县小董度生涯。
如今属于武陟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天下。
[后幕背景上出现字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永传说
[造型亮相。幕徐徐闭。
第一场 牧牛学孝
[大幕启。春光明媚,杨柳吐翠。沁河滩里,草长莺飞。牧笛悠扬,柳笛阵阵。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九岁的董永头扎冲天小辫,上系白绫随风飘逸,身穿童装,满脸稚气,口吹柳笛,手甩响鞭,天真活泼,雀跃着赶牛上场。
永:(根据小演员素质,或演唱,或配唱或数板,武打动作可做可免)
杨柳吐翠野花香,早春三月好风光。
花像小妞含羞笑,草像小孩抬头望。
沁河流水哗啦啦,河滩遍地是牛羊。
一片树林高又高,乌鸦来往飞得忙。
老鸦吐食喂儿女,小鸦叼虫养爹娘。
董永家贫难度日,六岁头上没了娘。
九岁不愿吃闲饭,我为地主把牛放。
口含柳笛呜呜吹,手甩牛鞭啪啪响。
黄牛低头吃青草,跃身骑在牛背上。(助跑飞跃,骑牛走场)
翻跟头,脚朝上,打车轮,腿扫堂。(翻下牛背,拿顶、蝎爬)
草儿嫩,牛儿壮,我和小牛一起长。(窜猫、扑虎,鲤鱼打挺)
小牛长大勤耕田,我快长大当栋梁。(旋子起身,牵牛走场)
牛儿高兴连声叫,叫来一群白绵羊。
放羊小妞把歌唱,羊铃伴奏响叮当。(大铃、中铃、小铃组成交响乐)
母羊温顺公羊犟,小羊瘦弱大羊胖。
羊羔跪着去吃奶,咩咩叫唤乖模样。
叫得董永心头暖,羡慕羊羔有亲娘。
去把羊羔抱怀里,亲近亲近老母羊。(牵牛下场)
[二幕启。私塾课堂,当中黑板上写有一个大大的“孝”字,贴有“乌鸦反哺, 羊羔跪乳”的图画。老师(简称师)手执教鞭正在讲解。舞台一旁虚拟坐有学生。
[董永牵牛暗上,在窗外旁听。
师:(摇头晃脑,拉长声音吟诵)孔子曰:“人之行,莫大于孝---夫孝,始于孝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圣人之言我已讲解过多遍,下面有哪位同学举手,站起来回答其中意思。
[众学生声音:不懂,不懂,我们全都不懂!
师:(用教鞭猛敲堂桌)反了,反了!全都朽木不可雕也!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永:先生别气,先生别气,我来回答,我来回答。
师:大胆顽童,正式学生尚且答它不出;你不入学堂,如何能解其意?别捣乱,别捣乱,赶快离开,赶快离开!
永:(拴牛进屋,对师行礼)先生啊,董永我母亲早亡,父子相依为命,家贫无钱上学,羡慕有钱孩子读书,就在放牛之余,常到学堂窗外旁听,只要听到先生讲过一遍,董永我就深深记下了。
师:难信你言,说来我听。
永:先生讲得是孝亲敬老。孔子和孟子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不仅仅要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而是要尊敬所有的老人,爱护所有的孩子。
师:(拍手叫好)奇奇奇,妙妙妙,想不到你只是偶然旁听,竟能讲得如此透彻。聪慧呀聪慧,难得呀难得!
[牛也随着老师的赞叹连声大叫,逗得学生哄堂大笑。学生捣乱,嗷嗷乱叫。
师:(气得发抖)不讲了,不讲了,放学,放学!
[众学生起哄:出监啦!出牢啦!放风呀!玩耍呀!一哄而散。
[老师咳喘,董永为老师捶背。
师:(感慨地)天生之才,天生之才!董永啊,我来问你。(指着图画)这两幅图画是何意思?
永: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做人之本,孝敬父母。我在沁河滩里放牛,经常看到这两种自然现象,仔细观察,深有感触。先生,您听我说——
(数板)小羊羔,咩咩叫,妈妈妈妈我饿了。
羊妈妈,跑来了,小羊跪地吃个饱。
感母恩,有礼教,是个孝顺乖宝宝。
小乌鸦,黑羽毛,心疼父母年纪老。
喂父母,把虫叼,日日赡养不辞劳。
向它们,来学习,孝敬父母品德高。
羊羔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敬亲老。
为人不报养育恩,不如禽兽遭耻笑。
师:形象呀形象,精辟呀精辟!看起来,关门教学,死记硬背,绝对教不出如此高明学生。啊!大自然,伟大呀!董永啊,先生我也是穷家出身,非常敬佩你的学习精神。愿意免费收下你这个学生,不知你意下如何?
永:拜您为师,终生为父。先生在上,请受董永大礼参拜(三跪九叩)。
师:(双手扶起,为董永打土,爱抚董永头发)从小看大,长大必成忠孝之人。
[董永搀着老师,幸福地依偎在老师身边。
[董父身穿打铁防护围裙,寻儿呼喊上场。
父:永儿,永儿,董永,董永,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永:爹爹,爹爹,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父:(爱怜地)我儿放罢牛儿,应该及早回家,免得为父挂念。
师:董永聪慧,趁空来在学堂勤学,应该大加赞扬才是。我已决定,免费教导您家董永。
永:孩儿跟随先生学习孝道,大有长进。爹爹,你听呀——
(唱)不学经书不知孝,为人都要学孝道。
人生在世孝为先,父母恩情比天高。
感恩图报父母情,从小做起要敬老。
做人要做忠孝人,为国为民立功劳。
父:多谢先生教诲。
永:徒儿拜别先生。
父:永儿啊,你年幼力薄,奔跑一天,实在太累了,让为父背你回家。
永:(用衣袖为父亲擦汗)爹爹呀,你打铁一天,比我更累,我能背你走路该有多好。可惜孩儿现在背你不动,只好拉着您回家啦。(撒娇地)走,咱回家。
[董永用力拉着父亲。董父牵着牛儿,告辞老师下场。
师:(赞叹地)真是一个孝子啊!
[幕闭。
第二场董父受伤
[幕启。炎热夏天,阳光灿烂。小董村董永家打铁棚内。董父与董永打铁舞,父执小锤,永抡大锤。
永:(唱)董永家庭多贫困,六岁那年丧母亲。
随父学成打铁艺,整天流汗度光阴。
父亲当爹又当妈,苦熬董永长成人。
我要知恩尽孝道,报答老父一片心。
父:(为儿擦汗)永儿,你歇歇吧,别累着。
永:爹,我年轻,我不累。
[董永拉风箱。
永:(唱)董永爱听锤声震,董永爱看炉火喷。
风箱带来父子爱,火炉更添情意深。
风箱喷出五彩云,铁花灿烂满堂金。
黑锤挥舞汗珠滚,红火炼出钢铁身。
[董永为父擦汗、喂水、扇风、捶背。被众乡亲上场看到,都竖拇指夸赞,齐称他真是个孝子。
[众乡亲甲、乙、丙、丁上前,和董永父子开玩笑。
甲:呼沓沓,呼沓沓,孝子董永拉风匣。
乙:打菜刀,打犁铧,锄头、铁钎、十指耙。
丙:父亲敲,儿子打,叮叮当当抡锤砸。
丁:满脸灰,黑嘴巴,只露一口小白牙。
合:又能干,又听话,董永孝顺人人夸。
[全场哈哈大笑。天色变暗,隐约雷声。
甲:六月天,后娘脸,天气说变它就变。
乙:刚才还是晴朗朗,转眼乌云遮满天。
丙:狂风吹来雨腥味,扑答扑答落雨点。
丁:这架棚梁有裂缝,多加小心防有灾。
合:光顾说笑误正事,快拿铁货回家园。
永:大家都要什么?
甲:我要一把菜刀。
乙:我要一个铁耙。
丙:我要一张铁钎。
丁:我要一副犁铧。
合:质量都要顶呱呱。
永:(欢快地)好好好,我领你们一同到仓库拿去。
[众乡亲跟着董永下场。
[暴风骤雨,闪电霹雳,棚梁突折,电光闪闪,雷声阵阵。董父为救头顶雨布返回遇险的董永,高叫我儿闪开,一个箭步飞奔上前,一手高举折梁,一手将儿子猛地推开。董父被砸伤了腰,被董永急救起来。
永:(悲痛地连喊)爹爹!爹爹!
父:(艰难起身)不碍事,不碍事(踉跄倒下)。
永:(抱着爹爹痛哭)爹爹!爹爹!爹爹醒来!爹爹醒来!
[幕闭。
第三场母女采桑
[幕启。天空晴朗。下封村边桑园。王母带七个女儿采桑舞,母领舞。七姐独舞,众姐姐群舞。
母:(唱)老身我家住下封村,落仙台前有庄基。王婉容我有好福气,生出了(大鲜、二鲜、三鲜、四鲜、五鲜、六鲜、七鲜,每人都随母喊声答应)生出了七个俊闺女。个个鲜艳又动人,更有七鲜最美丽。我夫张老田好武艺,怀县城里去赶集。我领着女儿们来采桑,养蚕缫丝织绢机。
[幕后声或四群众过场:各村老百姓纷纷传说小董村董永是个大孝子,那孩儿待父亲可孝顺啦。年轻人可都要向他学习呀!乡亲们七言八语回答说,知道了,知道了。就该向董永学习哩。
姐:(唱)我是女儿身来男人心,胆大泼辣主意真。
敢爱敢恨多奇志,轰轰烈烈度青春。
闻听董永多英俊,孝子美名动我心。
不由七鲜暗盘算,嫁人就要嫁这样的人。
众姐姐:七鲜妹小小年纪,就在想女婿哩。(众人调笑七鲜,七鲜害羞、追打,反被六个姐姐架住,用熟桑葚红汁画眉心、画两腮。众笑闹)。
母:女儿们,别闹了,快来采桑叶,等着喂蚕哩。
合:那咱们就采起来。
[母女采桑舞蹈。
合唱(或伴唱):春风吹蚕缓慢长,桑芽努嘴如鹅黄。
愁听衙役催心慌,官家三月收绢饷。
养蚕缫丝为谁忙,富人穿绸不采桑。
娘采桑来女采桑,落仙台桑园好风光,
口唱歌儿手挽条,歌满桑园叶满筐。
张:(幕后唱)想不到大祸从天降,我抱打不平惹祸殃。(张老田急上、接唱)恶霸家奴报复我,紧急避险跑慌忙。
母:老田呀,为啥如此惊慌?
张:我在县城卖丝,碰上恶霸青天白日强抢民女。是我见义勇为,抱打不平。那恶霸跌倒在地,恼羞成怒,喊来众多家奴,追踪报复于我。咱要速速避险,躲过这个风头,快快收拾东西。
母:往哪里前去?
张:我常上云台山采药,与山上药农十分相熟,此地不能久留,快快随我上云台山暂避一时去吧。
母和众女儿:实出无奈,也只好如此了。
[母女们随张老田慌忙下场。
[幕闭。
第四场孝行感人
[幕启。小董村董永家。董永辘车载父上场。(小四轱辘平板车上放有座椅)
[幕后群众声:董永这孩子怕父亲行走不便,经常辘车载父,四处游玩,散心解闷,真是太孝顺了……是呀,是呀,真是太孝顺了!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董永父亲卧病都三年多了,董永伺候父亲几年如一日,难得难得,可贵可贵。
父:(唱)腰椎重伤腿不便,病卧在床三四年。多亏董永孝心显,感动老父泪涟涟。
(白)儿啊,爹爹生活不能自理,累苦我儿啦。(掩面哭泣)
永:(为父擦泪),爹呀!你哭啥哩,高兴起来,这是我应该做的嘛。让我背你进屋。
父:背起我来,你该有多累,还是扶我进屋吧。
永:爹爹呀,我小时候你经常背我,难道你就不知道累?
(唱)小时候爹背我看戏又赶集,我骑在爹爹脖上笑嘻嘻。
我放一个屁,你说喜欢闻,说我肠通泰,身体没问题。
我撒一泡尿,从你头往下淋,爹说洗了个热水澡,夸我真孝顺。
拉扯我长大后,你更是操碎心,挂在了心尖上,为我苦受尽。
我是你心头肉,牵着你的魂。似这样的好父亲,我咋不喜欢背,我愿经常背。
[背起了父亲,走圆场。(可站在身后凳子上虚拟背人,以利于演唱与动作)
永:(唱)背起来父亲心里甜,银发丝丝亲我脸。
爹呼气,我脖上暖洋洋。爹心跳,我心里乐开怀。
臂膀贴臂膀,腮儿贴着腮,皮肉挨皮肉,骨血紧相连。
江山影视戏曲栏目的老师们将此剧本竭力推荐为精品剧本,使我激动万分,受宠若惊,诚惶诚恐。我感觉到这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也给我增添了不小的压力和动力。我因才疏学浅,免不了还存在不少错误,还得靠老师们烦劳斧正。
有道是“十年磨一戏”,我相信在老师们的具体指导下,更会有利于剧本的修改与提高。我一定会在老师们的指导下继续打磨、升华这些剧本,以求达到:主题思想尖锐深刻,情节设置跌宕起伏,人物刻画扎实丰满,唱腔要求摄人魂魄,舞美灯光简约充实,表现手段创新超前,力求打造戏剧精品、绝品,为江山文学网“影视戏曲”栏目争光添彩。
焦作市武陟县的《董永传说》在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公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是传承人,曾被省、市、县的电视台与多家报纸专访宣传,说我“把董永留在了焦作”,焦作市还为我开了电视颁奖晚会。我搜集、整理了董永传说近百万字,公开发表的虽然已有三、四十万字,看的人很少,影响也不大。真不如丹阳的做法,只出了一个短短的黄梅戏《天仙配》,就宣传得天下尽知,也引起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切实保护与利用。于是我试图向丹阳学习,将我发表过的三、四十万字的文章也改编成《董永传说》系列剧本。现在本栏目先发表了三个——《董永正传》、《董永与张七姐》、《孝子董永》,以求引起网友们的关注与点评,希望通过网友们的具体帮助,把剧本都继续打造成精品、绝品,并能搬上舞台上演,为大力弘扬孝道文化做出实实际际的贡献。
出于官方和百姓的各自需要与共同合力,董永已不再是原来真的董永其人,他成了无数个孝子的集大成者,已成了诠释“孝”字的不朽的艺术形象。董永的名字在全国各地人人皆知,已成了人们心目中“孝”的代名词。
有道是“十年磨一戏”,我相信在老师们的具体指导下,更会有利于剧本的修改与提高。我一定会在老师们的指导下继续打磨、升华这些剧本,以求达到:主题思想尖锐深刻,情节设置跌宕起伏,人物刻画扎实丰满,唱腔要求摄人魂魄,舞美灯光简约充实,表现手段创新超前,力求打造戏剧精品、绝品,为江山文学网“影视戏曲”栏目争光添彩。
焦作市武陟县的《董永传说》在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公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是传承人,曾被省、市、县的电视台与多家报纸专访宣传,说我“把董永留在了焦作”,焦作市还为我开了电视颁奖晚会。我搜集、整理了董永传说近百万字,公开发表的虽然已有三、四十万字,看的人很少,影响也不大。真不如丹阳的做法,只出了一个短短的黄梅戏《天仙配》,就宣传得天下尽知,也引起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切实保护与利用。于是我试图向丹阳学习,将我发表过的三、四十万字的文章也改编成《董永传说》系列剧本。现在本栏目先发表了三个——《董永正传》、《董永与张七姐》、《孝子董永》,以求引起网友们的关注与点评,希望通过网友们的具体帮助,把剧本都继续打造成精品、绝品,并能搬上舞台上演,为大力弘扬孝道文化做出实实际际的贡献。
天使的左翼文友率先为我点评,使我非常感激,谨在此向您表示由衷的谢意!
江山影视戏曲栏目的老师们将此剧本竭力推荐为精品剧本,使我激动万分,受宠若惊,诚惶诚恐。我感觉到这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也给我增添了不小的压力和动力。我因才疏学浅,免不了还存在不少错误,还得靠老师们烦劳斧正。
有道是“十年磨一戏”,我相信在老师们的具体指导下,更会有利于剧本的修改与提高。我一定会在老师们的指导下继续打磨、升华这些剧本,以求达到:主题思想尖锐深刻,情节设置跌宕起伏,人物刻画扎实丰满,唱腔要求摄人魂魄,舞美灯光简约充实,表现手段创新超前,力求打造戏剧精品、绝品,为江山文学网“影视戏曲”栏目争光添彩。
焦作市武陟县的《董永传说》在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公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是传承人,曾被省、市、县的电视台与多家报纸专访宣传,说我“把董永留在了焦作”,焦作市还为我开了电视颁奖文艺晚会。我搜集、整理了董永传说近百万字,公开发表的虽然已有三、四十万字,看的人很少,影响也不大。真不如丹阳的做法,只出了一个短短的黄梅戏《天仙配》,就宣传得天下尽知,也引起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切实保护与利用。于是我试图向丹阳学习,将我发表过的三、四十万字的文章也改编成《董永传说》系列剧本。现在本栏目先发表了三个——《董永正传》、《董永与张七姐》、《孝子董永》,以求引起网友们的关注与点评。希望通过网友们的具体帮助,把剧本都打造成精品、绝品,并能搬上舞台上演,为大力弘扬孝道文化做出实实际际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