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有奖金”征文】秋后苏州羊肉美(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有奖金”征文】秋后苏州羊肉美(散文)


作者:柴湿燃 秀才,1800.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50发表时间:2017-12-22 18:24:38
摘要: 喝碗羊肉汤营养好的理由,在当今营养过剩的时代已经过时,但那一份发自胃底温暖的口腹之娱,以及人文意味的咀嚼仍然是那么诱人。

秋风落叶以后,苏州城里以及周边地区,就冒出了一家家“藏书羊肉”店,到了春后又会悄悄消失。出差到苏州,特别雪夜的寒风中走过不甚明亮的街头,拐进去在灶边喝碗热腾腾的羊肉汤,那是受用不过的了。江南吃的羊肉一般都是山羊,绵羊则被称为“湖羊”,那是南宋迁都临安时北方人带来的,后来蒙古人也把牠带到湖州一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羊生江南者为湖羊,畜之者多食以青草,枯则食以乾桑叶,北人珍焉。其羔皮均可为裘。”有七、八百年历史的太湖东山美味--“白煨羊肉”就是湖羊肉。但南方人似乎多爱吃山羊,南至海南岛的东山黑山羊,北至长江崇明岛的白山羊,都是当地的珍味。南方的农家都还饲养一、二头山羊。于是,割草就成了学童的必修课,那是偷懒不得的,傍晚放了学,把羊从地头牵回家,不一会儿饿了,就会不停地叫,于是家长就要催孩子赶快去割草了。记得小时候东邻有个叫舜英的同龄女孩,是全村孩子们的榜样,大人们教训孩子的时候,总是会拿她来做比较。每年寒暑二假回老家,我都会拐到她家去玩,听她唱一些民间小调,比如弹棉花者的山歌:“鹦哥叫,雪花飘......”之类。她家的那头山羊也是附近一带最威猛的。我一直想骑一骑它,但她二叔不让骑,说是会把它骑伤的。这么小气!我可早就听老人们说过匈奴人“儿能骑羊,引弓射鼠鸟”的故事了,只是我们不是匈奴人而已。于是就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在她家槿篱枝墙外叫着他的名字齐声大喊:“樊子匠,老骚羊,牵到张家后枝墙,吃脱三垯荞麦秧!”然后嬉笑一哄而散......一到年前,羊也大了,草也枯了,孩子们的辛劳也有了补偿,一家人围炉而坐,边烧边吃用萝卜去了膻味,飘着青青蒜叶香的粉丝羊肉,保管能吃个够。
   江浙一带最著名的是就“藏书羊肉”,“藏书羊肉”来源于苏州穹窿山的藏书乡,臧书则与汉武帝时的朱买臣臧书于山间有关。历史上都嘲讽朱买臣妻不能与他善终,可是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朱买臣出生于穹窿下朱家场,朱家是破落人家晚年得子,所以就叫了“翁子”,大名为朱买臣。元人所谓“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个道理汉朝的朱家人就已经清楚不过了,把自己卖了,买进一个臣子的身份,那可是最划算的买卖。朱买臣长大娶妻后,穹窿山的山道上,就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小夫妻欢快的身影,他们一同打柴,一同担柴去镇上卖柴,还一同谈论着对于未来的梦想,品评着历史人物的得失,憧憬着有朝一日翁子也能出人头地,能为天下苍生做些有益的事,也为底层百姓主持一点公道。翁子虽说穷得上顿顾不得下顿,也因为有祖上留下的几部书伴随,日子过得还算充实。
   半山腰现在还可以看到有一块一块长约2.5米,近乎长方体的天然磐石,当年朱买臣就常常在这里歇脚读书。西汉时的书大部分还是竹简,作为一个砍柴樵夫,随身携带一部笨重的书当然不方便,所以他从中抽出一卷挂在柴担上,用于一路上的大声朗读,一部分就藏在了山上的石头底下,以便随时拿出来查阅复习。因为这个缘故,日后这里就名为藏书乡了。
   夫唱妇随的日子一转眼就几十年过去了,到了朱买臣已经四十岁时,眼见得邻人虽然也不富裕,也不至于有了上顿没下顿。而自家还是家徒四壁,于是妻子跟丈夫讲,希望他把读书先放一放,考虑一下老境。但他根本听不进去,只是一味回答说:我五十岁就一定富贵了,到那时就好了。可以想象,她望着朱买臣脸上布满的皱纹,会突然觉得那都是因为怀有过多的顾盼而形成,是没有得到满足而开掘出的鸿沟,自己已经难以逾越。更让她失望的是,从前为天下苍生的理念也已经荡然无存,代之而生的只有对于富贵的渴望!可是在那个连科举考试都没有的年代,一个穷书生,一没有权势者的推荐,二没有张扬名声的机会,就是想要去京城展示自己的才华,也没有那笔路费,富贵岂不是想发财的白日梦话?于是朱买臣在她眼里越来越变得丑陋,继之变得越来越变得讨厌了。于是,再看到他上山时大声朗读,就觉得和他走在一起简直就是对自己的莫大的羞辱,所以她一再让朱买臣不要读出声来。最后,她终于决定要与没有希望的朱买臣离婚了。就她内心而言,就是做了官太太,也未必好过踏踏实实地过普通人无忧无愁的自由日子。人各有志不能强勉,那就各走各的道,没什么不好。
   妻子的离他而去,无疑对朱买臣是一大刺激,于是他更加拼命读书了。但乡里乡亲的平时也难免要相见,有一次离了婚的前妻夫妇看到落魄的朱买臣,又饥又饿地在凄风苦雨中上坟,就可怜他,请他一起吃了一顿饱饭,毕竟是乡亲,还是前夫嘛。
   汉武帝登基后,改变了晁错强制“削藩”笨办法,而是用多子继承的“推恩”,来分散地方王国的势力,但藩国的财政还是入不了国库。地方上缴纳政府的赋税,地方行政开销,每年都要派人去京城核账,不然中间环节就会出很多纰漏。派做官员的随从、护卫的徭役也多了。可是一出门就是一年半载的,老百姓谁也不想去。这却给朱买臣找到了一个无需花路费而能上京城的办法,反正他是一个吃饱全家不饿,不像别人要照顾家小以及农田。
   一到京城自然赶紧活动,无奈上书以后就石沉大海没有消息了。时间一长就没人管他们这些当随从的人了。正在穷愁潦倒讨饭度日之时,他遇到了一个叫严助的人,一谈起来还是同乡!而此时严助正受到汉武帝的宠信,那自然是最好的巴结对象。终于在他的推荐下,他见到了汉武帝,一说起几十年反复读过的《春秋》、《楚词》,自然是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于是被汉武帝用一个中大夫的官职,可是不久又被他因为犯错给丢了。好在京城有老家会稽郡的驻京办,严助又在会稽任职,他就到那里去蹭饭。驻京办的人自然不把他放在眼里,可是有一天吃饭时,驻京办主任突然发现他故意露在衣服外面的一段挂大印的绶带,那可是代表了行政级别的!伸手拉出来一看,却是会稽郡守的大印!这不是当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吗!于是大惊,告诉了已经醉醺醺的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和他一起来京城后滞留未归的官员,本来就看不起他,走过来一把抓过来一看,却是黄铮铮的一颗真大印,于是大家赶紧一起拜倒在地……
   此时与会稽相邻闽中东越不安宁,严助已被派去防东越,可是汉武帝对他不放心,于是想到了用朱买臣,让他也过一把衣锦还乡的瘾,到那里去为自己治楼船,备粮食和水战之具,以对应东越的动静。
   会稽郡得到朱买臣来当郡守的消息,照例是要派小民去清扫整修官道,下属官员也都要出城去迎接的,这也是享受一定行政级别,让沐猴而冠者满足虚荣心的待遇。在派小民清扫整修官道的队伍里,朱买臣看到了前妻夫妇。不用说,即将成为他下属的官员们,如果没有朱买臣的暗示,吃不透朱买臣的态度,是断然不敢让两人在这里出现的。果然,朱买臣把两人都带到了官舍,并把他们闭置于园中不让回家了。
   她心下明白:朱买臣要借此羞辱自己了,现在最好在众人面前表现出很后悔的样子,来满足朱买臣在驻京办故意让人发现他印绶那样的快感。可是她并没有觉得自己的选择有什么不妥,她也不稀罕那样的荣华富贵。于是她对派来端茶送饭的越妇说:我和朱买臣生活了这么多年,在他饥寒勤苦时节,何尝不言将来通达了,要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目标?可是后来他的志向泯灭了,只知道一味的求富贵。要不是偶然得到了严助的帮助,他也未必能够像现在那样风光。对我这样一个无权无势的村妇耍耍威风,当然没问题,但除此之外他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呢?
   原以为朱买臣过几天就会放他们回去的,可是半个月过去了也不见朱买臣露面,眼看就满一个月了,她终于明白:朱买臣是不会放过她了!现在她最感到歉疚的是,自己连累了后夫。可是,如果遂了朱买臣的意,违心地在众人面前表现出对自己选择的后悔,那么将后夫置于何地?将自己的人格置于何地?于是她决心用绝食自尽的抗争,来维护做人的尊严!于是粒米不进,滴水不沾,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
   朱买臣见目的没有达到,这才召集乡里邻居,又进行了一场所谓的报答有恩者,报复有仇者的闹剧。
   唐朝罗隐看出了《汉书》暗示朱买臣的恶劣,所以他说朱买臣当时“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但后来“向所言者,蔑然无闻”,还为了“矜于一妇人”,把前妻禁闭于官署长达一月之久。所以她“又安可食其食!”于是她以闭气而死的行动,表达了对朱买臣的控诉。
   《越绝书》中就记载说这一带:“桑里东、今舍西者,故吴所畜牛、羊、豕、鸡也,名为‘牛宫’。”地处苏州西郊丘陵地带,植被丰富,也是养羊的自然生态环境。周代宫廷有“羊人”之职,其子孙为“羊氏”。藏书镇羊家场,就以羊姓后裔居多,也许也与此也有渊源关系。
   明清时代,穹窿山麓农民以烧卖羊肉为副业,从担卖、摊卖,逐渐发展到清朝入苏州城开设“羊作”。其中著名的光绪时周孝泉的“升美斋”,然后“老义兴”、“新德和”等等。藏书羊肉的特别之处有三:一是剁好块的羊肉要放在冷水里冲洗半个小时左右,这样才能将肉里的淤血洗涮乾净;二是必须用太湖水,现在苏州自来水也来自太湖;三是必须用传统的「木桶焖樘」烧煮,才能汤色乳白,香气浓郁,肉酥而不烂,口感鲜而不腻。曾经慕名去吃过一回现存的中华老字号「老庆泰」,它始建于1898年,其传人傅晓明已经是第五代了。至今还保留一套祖辈製作藏书羊肉的器具,有各种型号的陶盆,还有石臼、石槽等等。
   喝碗羊肉汤营养好的理由,在当今营养过剩的时代已经过时,但那一份发自胃底温暖的口腹之娱,以及人文意味的咀嚼仍然是那么诱人。

共 37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关于饮食文化的叙述散文!羊肉泡是北方人舌尖上的幸福,吃羊肉泡最好的季节是秋季和冬季,一碗香喷喷的羊肉泡让每天的日子有滋有味。南方的羊肉泡又是怎样的?让我们跟着作者细腻的笔触去品味南方的羊肉泡。作者描写了江浙一带最著名的“藏书羊肉”,“藏书羊肉”来源于苏州穹窿山的藏书乡,臧书则与汉武帝时的朱买臣臧书于山间有关。然后笔峰一转,重点叙述了朱买臣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他一生喜欢读书,品评着历史人物的得失,憧憬着有朝一日也能出人头地,能为天下苍生做些有益的事,也为底层百姓主持一点公道。作者对历史人物故事的描写,赋予了藏书羊肉泡美味以外的厚重,让读者了解了地方吃文化的悠久历史。精彩文章,推荐赏析!【编辑:红叶摇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12-22 18:40:45
  感谢赐稿荷塘!欣赏佳作,拜读学习。读完回味无穷!
回复1 楼        文友:柴湿燃        2017-12-22 19:14:52
  多谢美言!受您鼓励,明天再写。
2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12-23 07:21:37
  佩服老师历史知识的丰富,文字驾驭娴熟!
3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12-23 07:22:47
  拜读佳作,美食背后的东西更让人回味!祝老师创作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