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卜算子•冬叹(外四首•古韵)
(一)卜算子•冬叹
十冬无雪音,朗照乾坤暖,
霜厉无情百草衰。弱柳依依恋。
渭河崖畔奇,北地盈香蔓,
藤草难遮冬寂寞,诧见金黄显。
备注:入冬以来,我地区持续天晴干旱无雪造成冬暖现象。所以近日从微信里看见多位朋友传发“迎春花”开的照片,按说,冬至将临,正值隆冬季节,这“报春花”怎可此时着急开放呢?因此写下感触之作。
(二)卜算子•渭河冬日
晨草霜似银,渭水腰肢瘦。
芦苇花吟摇俊姿,白鹭悠闲宿。
红妆广袖轻,扇舞秧歌扭。
鹤发飘须舒太极,尽显陈仓秀。
(三)五绝•大雪
衰草遭霜尽,溪流亦显晶。
鸟眠寅觅偶,天使润无声。
备注:2017年12月7日是“大雪”节气。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大雪时节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我们关中地区入冬以来还没有下过雪,因此很期盼降点雪。看天气预报,这种期盼很渺茫!
写于2017年12白7日
(四)五绝•途中吟
草衰枯叶落,冬竹暗神萧。
水面禽嬉耍,晨阳映渭桥。
备注:早上九点多出门办事,在去公交车站途中,看见路边枯草上厚厚一层银霜;车站后边的水泥护栏里边栽了一溜烟的无头竹子,稀稀拉拉的竹叶,毫无生气。一股冬日萧条之感涌出。
当车辆驶过金渭大桥时,暖暖的晨阳照进车厢,湖面上成群的野鸭、水鸟嬉戏,一派生机,之前的感觉顿消。忽生几句小绝。
写于2017年12白20日
(五)五绝•冬至
昼短寒长夜,金梅傲雪霏。
水包铭仲景,九九染春归。
备注:“水包子”饺子别称。
2017年12月22日为冬至节气。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
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冬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气象谚语: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习俗:北方普遍吃水饺。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养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应该注意防寒保暖。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抵御寒冷,而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补气活血,温中暖下的功效,是进补的佳品。
写于2017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