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恋】太湖风光美,荡口孝意浓(散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每每想起儿时学过的这首诗,思绪总会飘向那风景如画的江南。那古朴的吴侬软语,那清丽婉约的水乡古貌,总让人忍不住心驰向往。冬至前,去江阴参加2017江阴国际经方论坛暨江南名医曹颖甫先生遇难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会期三天,难得冬至江南,决定去看看无锡的鼋头渚,看看灵山大佛,更想去享受荡口的孝义民风是否今犹在,走油美食味是否还悠长。
一大早,天下小雨,司机早早就将车停在江阴大酒店门口,上车后一路向东,司机是无锡人,人也热情,健谈。司机轻声细语地说,江南古镇何其多,也许你们曾去过周庄,乌镇,去过同里,凤凰古城,西溏,南浔,荡口古镇虽不像周庄、鸟镇那些江南古镇那样人人皆知,但荡口的礼让、孝义之风,代代相传,文化底蕴非常丰富,真值得去亲身感受一下。
悠悠太湖水,浓浓古越情。一路上,雨雾蒙蒙,街道路旁草青树翠。司机介绍说:荡口古镇位于无锡东南鹅湖镇境内,西邻鸿山越国贵族墓群和泰伯墓,东与苏州、常熟接壤。古名丁舍,相传是东汉孝子丁兰故里,因位于鹅肫荡口而得名。秀丽的鹅湖孕育了历史名镇。镇内居民以华氏居多,其祖先华贞固熟读诸子百家,着有《虑得集》行世,族内子孙代代相传。因此,这里孝义之风盛行,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名人辈出,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成为江南粮赋第一乡。这里河道纵横、湖荡密布,小桥流水、环境幽雅。历经数年保护开发,荡口古镇历史文化街区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精心打造成了一个集旅游、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江南水乡古镇。
约九点多,我们一行六人到达荡口,荡口的游人很多,一辆一辆的大巴车将整个停车场挤的水泄不通,我们只好将车停在马路上,荡口门的牌坊上方有“一德”二字,游人如织,一批又一批的自愿者,头戴红色旅游帽,身穿黄色马夹,将一队又一队的老年夕阳红旅行团的老人搀扶着进入古镇内,我看到有好多年龄都很大的老人不时地问这问那,司机说她的姑娘在江南大学上大三,每每周未都来这里做自愿者,已有三年了。江南景色很美,人也更美,只是游完后并没见到司机的姑娘,总觉遗憾。
沉醉江南水乡之美淅淅沥沥的雨,将整个古镇蒙上一层薄薄的雾气,搭乘着乌篷船顺水而行,让人如同进入了一幅写意的水墨画里,我也情不自禁陶醉其中。乘一叶扁舟悠游的感怀,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赞叹,也许只有身在这烟雨江南中才能体会得到吧。我想,晚上的古镇大红灯笼亮起,倒映在河道内,小桥流水,青砖绿瓦,巷弄深幽,美不胜收。细雨下的荡口古镇有一份让人心安的宁静,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感受岁月沧桑的痕迹,似一份穿越时空的错觉,让人忘却时间的轮回,忘记尘世的喧嚣。
荡口的礼让、孝义之风,代代相传,在荡口,我深深感到: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荡口尤为昭彰。汉有丁兰,晋有华宝,元末华幼武,明初华贞固。华幼武、华贞固侍奉母亲的“春草轩”从堠阳移徙鹅湖,历经数百年,堪称中国第一所家庭养老院。明代杰出书画家沈周为荡口华蒙养萱斋题曰:“南齐孝子千年孝,今代还生奉母人”。文征明赠华世桢诗曰:“祖孙继好兼三世,道义相看重百年。”明末忠臣华允诚一片丹心、冒死直谏、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一直鼓舞着华氏家族的子孙后代。
恪守孝道,推己及人,博爱众生,务本济物。把“孝”衍化为“义”,是荡口孝义文化升华为实际行动的具体表现。荡口在明初华仲谆首设义仓,赈灾扶贫;明弘治年间(1503)华祯首建无锡第一义庄(比华云的义庄早约50多年);明万历年间,华察又创设役田接济族人;清乾隆年间,华进思捐义田1340亩,建立了华氏老义庄。至清末,老义庄义田数量达7000亩,规模在苏南独占鳌头;随后,华氏又相继建起了永义庄、新义庄、襄义庄、春义庄,另有徐氏义庄、殷义庄、须义庄等,全盛时全镇义庄近十所,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均为江南之首,在全国也属少见。而孝义文化不仅使华氏家族长盛不衰,也营造了荡口地区民风淳朴、和谐安居的社会环境。“崇孝尚义”成为荡口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明洪武三年,鹅湖华氏始迁祖华贞固来到荡口后,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华贞固当年被朝廷征为孝廉通经儒士,他自幼好学,熟读诸子百家、佛道儒兼通,并能将其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家教理论,着有《虑得集》行世。“虑得”取自《大学》“虑而后能得”之句。后人把《虑得集》被誉为治家经典,荡口华氏子孙世代相传,为华氏家族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鹅湖这块风水宝地的浸润下,经诗礼文化的培植,荡口便成为“孝义之邦”和“名人摇蓝”。
清代诗人杜汉阶的竹枝词诗曾说:“东南巨浸首鹅湖,绝妙烟波万叠图。云外青山遥映带,风光得似邑西无。”而秦琦也说:“鹅湖美色水深深,系棹携壶取次斟。询是水乡风味好,银鱼如雪细如针”。
在荡口,到处是浸润着江南文化的古居。在这里,我怀着十分崇拜的心情欣赏了芬芳华蘅芳故居:华蘅芳是清末数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也是绘制机械图并造出中国最早轮船“黄鹄”号之,是清末洋务运动中富有代表性的科学家之一,被称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行者。华蘅芳的弟弟华世芳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兄弟二人被称为我国近代史上的数学双星。华蘅芳故居保存两进14间,前是“行素轩”,后是“回”字形四合院,均是硬山顶晚清式建筑,这座宅院也因为华氏兄弟而更具魅力。也游览了华氏义庄:作为江南地区至今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存续时间最长的义庄之一,不仅为本族贫寒子弟提供助学的地方,同时又为本族贫寒之家提供可资接待之处,也可以领取钱粮。作为一种以为本族做好事为宗旨的慈善项目,无锡的义庄文化起源于荡口的华氏,并已转化为一种文化基因生根发芽。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文化的长河流光溢彩,独特的义庄文化更是令人敬仰。更是敬仰了我国著名的词曲作家王莘,无论是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他创作的歌曲,对鼓舞人民的斗志,争取民族解放和建设新中国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进入故居大厅,《歌唱祖国》的歌声便在大厅内回荡,铿锵有力的歌声,将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壮丽画卷犹如浓墨重彩勾画的淋漓尽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听的满腔热血,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像歌中所唱走向繁荣富强。在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美术活动家华君武的画院里,我看到他从1933年开始在《漫画时代》发表作品开始,从事漫画工作70余年。华君武老先生坚持根据生活素材创作漫画的华君武,一生作画2000多幅。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每个重要的时刻、运动、大事件,都能从他的画中找到对应。他的画就像“匕首”,直指那个时代的病症。
我知道,旅行是为了看外面的世界,领略不同的风景,感受当地十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也知道,一天的时间,我难以充分感受水乡特色、了解荡口人文情怀,品赏地道的无锡美食。“浣女捶衣河滩头,客船停于屋檐下”。但这里,小桥流水、傍河民居,驳岸河埠,船只往来,浓郁的水乡特色,荡口的礼让、孝义之风,代代相传,恪守孝道,推己及人,博爱众生,务本济物。已经使我这个西北汉子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