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强项令错判牛肉案
强项令董宣在怀县当县令,性情刚直,嫉恶如仇,执法如山,断案公正,被百姓誉为董青天。但是,人有失手,马有漏蹄,董宣也免不了有时会一着不慎,错判案件,冤枉好人。但他丝毫不顾忌自己的名声,勇于认错改错,更加赢得了老百姓对他的尊敬。他错判牛肉案的故事因此成为了清官佳话而流传千古。
那是在东汉建武年间,怀县县城里有一种闻名遐迩的地方特产食品“小车牛肉”。人们对它无不交口称颂,赞誉有加,说它色泽鲜艳,肉香味美,酥烂可口,片薄肉嫩,食后余香满口,回味悠长,堪称世上罕见的特色美味。因为它是把牛肉煮熟加工后捆在小车上,推到市场上去卖,所以就叫做“小车牛肉”。小车牛肉是年过花甲的鲁福发明的,原先鲁福只卖五香酱牛肉,他精选牛的两肋和大腿上的廋肉,去油,去筋,剔骨,再用多种调料兑好的水腌制,牛肉煮熟后再捞到另一个大锅里酱渍,酱浸出来的牛肉味道鲜美,色泽润亮,顾客买回去切了即可食用,无需再添加任何调料,食用者个个都夸赞不已。但是,这种做法剩下来的肥牛肉和牛下水心、肝、肚、肺、筋、头、耳、蹄、尾等等,却不容易出售。于是他试验着把牛的这一切东西统统放到一块来腌制和煮熟,如此加工出来的牛肉,具有独特的香味,更能受到顾客的欢迎。鲁福对小车牛肉的选料十分认真,他不用役牛、老口牛,只用壮牛、年轻牛和菜牛,所以易煮易烂。他煮牛肉时特别讲究,要加上十几种中药香料和大姜大葱,武火炖,文火焖,需煮整整一夜。牛肉熟了,还要捞出来晾透,散去热气,不然热捂了肉易变质,食易生病。热气跑完后,他才将其全部装入牛肚,灌足用蹄筋熬成的胶质肉汤,放置一夜,使其充分胶结或冻结,然后捆到小推车上,就成了人见人爱的小车牛肉。小车牛肉上市卖时,他特别讲究刀法,不搞大块切,采取小片旋,又薄又亮,透明鲜活,赏心悦目,勾人食欲。鲁福的小车牛肉供不应求,每天都要卖出一小车牛肉,渐渐卖出了名气,就在小车前面高悬起了“福记”招牌。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以能买到一斤福记牛肉为荣,他们用烧饼夹肉,或用烙馍卷食,以图一饱口福。县令董宣就特别爱吃福记牛肉,总要隔三差五叫差役买一斤解馋,对福记牛肉的美誉印象颇深。
一天上午,有一个名叫马恂的青年男子来到县衙击鼓告状。他说:“我买了半斤福记牛肉,看样子不够分量,换了个地方一复秤,半斤牛肉就差了一两。我回过头来再找到牛肉车前,卖牛肉的壮汉鲁金不承认缺斤少两,反倒赖我已吃过一两,到他这里来无事生非,败坏了他的名誉。我忍住气把牛肉拿回家中给老母一尝,既硌丝又塞牙,难以下咽,不似过去卖的那样熟烂。我家贫穷,攒钱买牛肉只为孝敬老母,老母不能吃,我又舍不得吃,于是拿回去让他退钱,谁知那个鲁金不但不退,反倒骂我无理取闹,将我暴打了一顿。现在我脸上有伤,鼻子流血,请县太爷为小民做主。”
董宣听了,十分诧异,根据过去的老印象,觉得福记牛肉一贯声誉极好,不大可能出现这种事情。正在疑惑之时,贴身书吏走上前来,对他一番耳语,董宣一听顿时大恼,拍案说道:“你这刁民,一贯无事生非,敲诈他人。夲官明察秋毫,岂能被你骗哄。念你孝敬老母,只打你二十大板,轰下堂去,以示薄惩。”马恂告状不成,反受大板,泪流满面,连呼冤枉!
董宣往日断案,当事人皆心服口服;今日判案,当事人却大喊冤枉。董宣对此不免心中十分烦恼,到了晚上,他化装出衙,微服私访,决心要将此案弄个明白。董宣暗中走进一个热闹的茶馆,坐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低头喝茶,只听到许多人对那起牛肉案仍然在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清官也有糊涂的时候,马恂本来是个吮痈嗍疮、侍母至孝的大孝子,今天为了半斤牛肉挨了县衙的板子,实在冤枉。”有的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县太爷吃惯了人家送给的上好牛肉,咋会不替卖肉的说话?”有的人立即反驳说:“董县令不是那样的人,怨就怨那个贴身书吏,他与卖肉的是拜把兄弟。他在董县令跟前歪歪嘴,刮刮耳边风,董县令还能不迷糊?”有的人不明真相,替卖肉的说起了好话。有的人听不惯,高声曝光了卖肉的底细:“鲁福卖的福记牛肉名气好,那是一个月以前的事了。鲁福半夜里起来煮肉摔折了腿,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他已回乡下老家躺床养伤去了,这个月由他的儿子鲁金主持生意。这个鲁金和他爹大不一样,只有钱心,没了良心,他精选出上好牛肉做成酱牛肉高价出售,剩下来的筋筋杂杂、牛头下水才做成小车牛肉,冒充过去的好牛肉来欺骗顾客,肉质低了,价格可不低。更可恨的是,他为了增加分量,只把小车牛肉煮个八成熟,害得老年人买回去咀嚼不动,难以下咽。是可忍?孰不可忍!”有个好心人劝解说:“算啦算啦,消消气消消气,人家衙门里有人,告也白告,说不定还得挨板子,还是忍气吞声为高。”董宣越听越觉得惭愧,深为自己错判牛肉案而感到懊悔。他走出茶馆,寻访小车牛肉而去。
虽已入夜,小车牛肉还没卖完,小车前高悬福记灯笼,鲁金仍在那里大声叫卖。董宣压低帽檐,只向鲁金伸出一个指头。鲁金认为来人是个哑巴,就胡乱旋了一斤牛肉用草纸包好,称了称递给董宣。董宣只付钱,不说话,接过牛肉,转身离去。董宣到了衙内,把纸包放上了公平秤,一斤牛肉少了二两。打开纸包一尝,硌丝塞牙,味同嚼蜡,和日常送进衙门的小车牛肉真有天壤之别。董宣这时才确认马恂在大堂上所言不虚,鲁金的行为已构成了犯罪,他决定重审牛肉案。
到了第二天上午,董宣突然觉得自己又管判案又当证人,实属不妥,于是就暗差心腹之人让其亲属到鲁金那里买了一斤小车牛肉,拿进县衙里公平秤上一放,一斤还是少了二两,让众人一尝,都说不大好吃。董宣心头大恼,遂留人证、物证在堂,派人立传鲁金和马恂到案。
大堂之上,官法如炉,铁证如山,在众多的人证物证面前,鲁金无法抵赖,只好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董宣首先对马恂表示道歉,然后进行庄严宣判:“罚鲁金千钱给马恂,以偿鲁金打人之责;表彰马恂为孝子;撤去县令贴身书吏之职。”董宣正要宣布关停福记牛肉生意之时,鲁福被家人用担架抬进了大堂。鲁福起身向董县令苦苦哀求,希望将儿子取保候审,由他带回家去闭门思过。又说自己教子无方,甘愿受罚,自愿捐出万钱助学,只求不要关停福记牛肉生意。董宣思考良久,对鲁福提出了“约法三章”:一、保证质量,维护品牌;二、足秤售出,不得缺斤少两;三、对年过花甲老人以成本价优惠。鲁福听了,赌咒发誓,坚决照办。董宣这才对鲁福的要求一一准许。
鲁福带着儿子回家后,对儿子严加管教,儿子也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照旧恢复了福记牛肉的老规矩。鲁福请高手把董宣的“约法三章”刻成金匾,悬挂在牛肉车前,作为新的招牌,福记牛肉生意比过去更加兴隆。随着小车牛肉的代代继承,董宣错判牛肉案的故事也跟着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