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有奖金”征文】特殊母女情深深(散文)
在西华街道府河小区,人们经常看到一个五十左右的女人,她慈眉善目,面面貌轮廓分明,具有一种宁静的、柔和的、从容的神情,推着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老太婆,看上去有七十多岁,满头银发,脸色微微红润,眼睛半睁半闭的样子,好像似睡非睡。她头上戴着金耳环,身上穿着时新的衣服,干净整洁。不听她说话,一点也看不出她是个患了阿尔茨海默症的人,不像老年痴呆的样子。只有有人问她,听她的回答牛头不对马嘴,东拉西扯不说,还一味地傻笑,笑得泪流满面,你才会感到她像小孩一样懵懂无知,才会感到她是一个老年痴呆的病人。
这个老年痴呆的老太婆叫王世碧,推轮椅的女人叫王玉珍,住在这同一个小区,两家相距“一碗汤”的距离。人们说她们是母女,可玉珍的长相却没有一点遗传,完全不像母亲的样子。要说她们不是母女,打死人也不相信。玉珍为了照顾王世碧,四十岁就辞了职,带着丈夫住到她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已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已坚持照顾了十多年。但仍有人坚持说,她们根本就不是亲生的母女。
一
知道底细的人说,她们是一种特殊的母女关系。事情还得从王世碧二十六岁说起,当年她在纺织厂上班,丈夫在供销社工作,他们结婚五年后,好不容易生了一个儿子,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生后七天得了破伤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死亡。她心如刀绞,在月子里思念她的儿子,没有过一天开心的日子,满月后她就开始到厂里上班,希望忘掉伤子之痛。
正是初冬的一天,一团团阴惨惨的乌云,在天空中沉重地、徐徐地移动,一小块一小块好像在沉思的冷冷的晴空,不时从乌云缝里向下窥视,远处的森林和高山,像死人一样苍白,显得十分悲惨。王世碧在去厂里上班的路上,隐约听到婴儿的哭声,她停住脚步观察静听,发现声音来自路边不远的草丛里。她走过去一看,草丛里有一个用布包裹着的婴儿,张着嘴有气无力地在哭。刚刚失去婴儿不久的她,无法对这个小生命视而不见,她弯下腰用双手打开包婴儿的烂布,看到孩子的手脚都冻青了,全身冰冷。她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得让孩子暖暖,立即脱下了身上穿的棉衣,把婴儿包裹起来抱在怀里,连班也顾不得上了,赶紧抱回了家,烧起热水洗了婴儿的全身,见是一个小巧玲珑的女婴,心中甚是高兴,给她取名玉珍,决心把她当亲生女儿养育。
丈夫下班回来,她很兴奋地把玉珍抱起来给他看,满以为会像她一样高兴,结果不是她想的那样,丈夫沉着一张脸说:“你捡这陪钱货有什么用,养大了还不是人家的人”。没想到丈夫重男轻女思想这么严重,公开叫她哪里捡的还到哪里去。王世碧说,“生个孩子不容易,你不喜欢我喜欢。”她坚持要把玉珍带大,作她的亲生女。丈夫说你要养大就你养,我们就去办离婚手续。就因为这个玉珍,好强的王世碧和丈夫离了婚,带着玉珍回到了娘家,同她妈一起居住。
王世碧的妈也是个心肠善良的女人,把玉珍当亲外孙女带,没有奶吃,她每天磨米浆,煮成米羹,一勺子一勺子地喂。王世碧更是把她当心肝宝贝精心养育,每天下班后,亲手管玉珍的吃喝拉撒,一天喂多少次,每次什么时候喂,她都有详细的安排。她的心除了上班就是照看玉珍,基本上没有业余生活。因为喂养得当,玉珍不像没有奶水的同龄孩子,长得很好很可爱。王世碧心想这是老天送给她的乖女儿,不管有多大的困难,都要把玉珍抚养成人,不管生活再苦再难,都要送玉珍上学读书,要把她培养成有用的人。
二
玉珍读高中期间,她的外婆不幸去世,来了一些亲友,无意中她听见两个亲戚说起自己的身世,感觉天一下子塌了,她无论如何也不相信,打死她也不相信,自己不是王世碧的亲生女儿,她从记事起,母亲对她深深的爱,一幕幕地浮现出来:
从她懂事起,她们祖孙三人住在一处老房子里,房子不大,但很温馨。平时她妈回家七八点钟,一到家就抱起她亲了又亲问,乖女儿饿了没有?有时从兜里变戏法似地掏出一颗糖给她吃。那是工友给她妈妈的,妈妈自己舍不得吃。遇厂里加餐,她妈只吃菜,把肉包回来给她和外婆吃。每年春节,三个人的团年饭,她妈张罗一桌饭菜,总是大块大块把肉夹给她和外婆,自己却半天不动筷子,舍不得吃。她妈一直视她为掌上明珠,从没动手打过她不说,也没有骂过,即使她做错事,也都是轻言细语给她讲道理,叫她说话做事要认真,要养成好习惯。她要是有个生疮患病,母亲急得团团转。有一次她不慎摔断了左腿,她妈边哭边揹着她四处求医。为了给她治病,她妈花光了积蓄,就连离婚时丈夫留的钱都花光了,她妈一点也不心痛,痛的是她生病变瘦了。在她心中,她妈认为自己生活苦点儿、累点儿都没什么,最难的就是带她去看病,她妈既要上班,又要来回跑给她医病拿药,其中的艰辛没人知道,好在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把她的腿治好了,没有落下残疾。她妈为了她读书,一直省吃俭用,但从没让她饿过肚子,也从没让她穿过补疤衣服。她读初中期间,外婆多病,经济来源成了问题,为了她读书,她妈除了上班,还早晚摆摊做小生意,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
在玉珍的脑海中,王世碧是她最好的妈,她一千个一万个都不相信不是她的妈。她气急败坏地找到她妈问:“我究竟是谁生的?是不是您不想要我了吗?”
那天晚上,王世碧把她叫进里屋,慈爱而小心地说:“玉珍,你已长大了懂事了,我也该告诉你出生的真相了。”接着便把当年捡到玉珍的来龙去脉全告诉了她,并且说,不管你的亲生父母是谁,你依然是妈妈的女儿,妈妈永远爱你。玉珍听了搂住她妈说,我这辈子决不去找亲生父母,你就是我的亲妈,我也要永远爱您,永远不离开您!
三
玉珍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她想到妈妈带她辛苦了十八年,头上过早地出现了白发,她决心不上大学读书,要参加工作挣钱,让妈过上好日子。最终她顶替了母亲的工作,进了纺织厂当工人,几年以后结婚成家,住到了她丈夫家里。玉珍只有在节假日和丈夫回去同她妈团聚,平时就是打电话嘘寒问暖,让她的妈高兴。
王世碧可能是过分辛苦劳累,退休后她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刚满六十岁的一天,吃了早饭,她去超市买东西,去了一阵,她空着手回了家,下午又去,仍然空手而归。她出现了对时间、地点的定向力障碍。有时她不知道今天是几号,自己现在何处,有一天她外出迷路了,多亏警察把她送回了家。有时她变得急躁、多疑、顽固、易怒和冲动,莫名其妙地对着玉珍发脾气,煮好了的饭,她硬说玉珍没有煮好。有时她手里拿着一样东西,又到处去找那样东西。玉珍下晚班回来,她问吃早饭没有?她吃过了饭却说还没有吃;她的性格变得情绪不稳,喜怒无常,有时无故发怒,无故哭泣,幼稚得与儿童一样。她对一些无关的事纠缠不放,唠叨不停,语无伦次,令人费解。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甚至对过去感兴趣的事情也觉得索然无味。更为严重的是,她见玉珍居然喊大姐,完全不认识她了。一眨眼功夫,她感觉胸口闷气的像要爆裂,心剧烈地绞痛,思想混乱,病魔夺走了她在妈脑海里的片断,她问自己:“妈为什么变成了这样?”想来想去,都怪自己没有照顾好妈,她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玉珍随即去厂里请了假,专门把妈陪到医院作了检查,医生诊断结果是患了阿尔茨海默症,就是常说的“老年痴呆”,这时她心里想明白了,妈生活不能自理了,成了一个完全不懂事的小孩,如果没人专门照顾,走失了很容易有生命危险。她恨自己太粗心,一天只想到厂里和自己家里的事,没有仔细观察母亲的变化,现在到了这个地步,她悔之无及,眼泪像雨点一样往下掉。
玉珍心想,无论如何也要把妈的病治好,她向厂里请了一个月假,按照医生的嘱咐,处处关心爱护她妈,陪她妈参加社区里的老年活动,给她妈买了音乐播放器,播放一些他们爱听的乐曲。使其改善稳定情绪,增加大脑皮质供血供氧,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平时在家里陪妈看电视,教她记几家亲友的电话号码,和她一起唱小时妈教她唱的儿歌,帮助她妈扩大思维和增强记忆。可一个月后,并没有明显的效果。尽管她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都无济于事。
玉珍想到妈这一辈子,把一切心血都用在了她身上,她不能让妈被病魔煎熬,她一定要照顾好妈,像小时候她妈照顾她一样,让妈晚年幸福。于是她反复同丈夫商量照顾妈的问题,幸好丈夫理解她的心情,同意她提前退休,一天二十四小时陪着她妈,照管她妈的吃喝拉撒。从此,玉珍每天为她妈收拾大小便,洗澡洗脚,梳洗打扮,把她妈收拾得干干净净,精精神神,人们第一眼绝对看不出是个病人。她妈的咀嚼、吞咽、消化功能下降,每日的生命活动都在“吃老本”,再好的东西到了嘴里,也咽不下去,即或咽下去,也不能消化吸收。她就去医院给母亲开静脉营养处方,用静脉输液的办法给母亲补一补。
玉珍听一位朋友介绍照顾他痴呆妈妈的经验,说她妈必须做到一天二起二卧,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长期卧床。她就在每天起床后给妈洗脸,洗手。让妈在坐便器上坐坐,不为解手,为的是洗洗屁股。天天带尿布,不用手巾或湿巾擦。她妈吃饱喝足后。就让她坐轮椅到外面走走,见见老朋友,老同事,尽管她妈早已不认人了,但别人认识她妈,与她妈打个招呼,对她妈来说也是一种情感上的刺激,她妈有时还笑一下。
玉珍对她妈的生活尤其特别注意,早饭牛奶、蛋糕,中午一般是面条,馄钝,饺子,晚餐给喝一小碗营养粥。去年年初,她妈每顿还能用手拿着吃7-8个水饺,今年只能吃4-5个,大不如前。因为她妈的咀嚼,吞咽功能下降,她就将饺子在料理机里打碎了给妈吃,但她妈没有了吃饺子的乐趣。为了让她妈尝到饺子的感觉,她像小时候妈那样先咀嚼几口,再送到老妈嘴里。老妈不嫌,乐呵呵吃下去。晚饭给她妈做南瓜、小米、鸡蛋粥,糜烂好嚼,易消化。有时还掺入事先做好的鱼粉。使她妈全天的饮食中营养全面,不管吃了多少。为了让她妈多喝水,她变着法,用果汁、酸梅汤、西瓜汁等轮番上场,让她妈的身体不缺水分。
随着她妈的病越来越严重,什么记忆都没有,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有人劝玉珍把妈送养老院。玉珍说“她是我的妈,她舍弃了自己的幸福,独自艰苦把我养大,现在再艰难我也不想和妈分开,我也决不会把妈送到养老院!”
去年,玉珍带上她妈去拍了艺术照,想在妈妈的生命中留下一张最美丽的照片。照片上的画面仿佛回到小时候的某个午后:妈妈笑得眯起眼睛,玉珍像个小孩子一样,依偎在她身边,像是做了个美梦。
玉珍和王世碧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特殊母女,她们之间的感情是世间难找,天下少有。她对她妈的孝敬,赢得了四邻八乡的尊敬。人们都说,假若要在金牛区寻找全国道德模范,玉珍就是一个尚未发现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