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青春】良药甜口大糖会(传奇小说) ——《董永传说》系列
刘秀到洛阳当了皇帝以后,国事繁忙,日理万机,积劳成疾,龙体不爽。皇后阴丽华和孩子们进住皇宫以后,就感觉成了笼中之鸟,整天前呼后拥,行动极不自由。阴丽华身体倦怠,精神萎靡,百病缠身。孩子们也不思饮食,不喜玩耍,饥黄面瘦。一家人经宫中御医精心诊治,常常是吃几付药就轻了,停几天不吃药就又重了,病症缠绵不去,弄得刘秀心中大为恼火,急召来祭遵商议良策。祭遵沉思后言道:“万般无奈,只好再去恭请董永和七仙女二位神仙恩公前来救难了。”刘秀长叹一声:“真不好意思,只好如此,就烦动爱卿前去代劳。”
祭遵领了圣旨,就带了大队人马,锣鼓伞扇,全副仪仗,催动骏马,拥着宝辇,极为隆重地前去怀县小董村恭请董永和七仙女。当时怀县(今武陟)名为怀都,原是刘秀攻占洛阳前的战时首都。怀都中修有怀宫,怀宫中扎有刘秀的大本营。刘秀定都洛阳以后,仍不忘发迹圣地,还把怀都作为陪都,并常来陪都的行宫中居住。因此,洛阳与怀县之间修有宽阔、平坦、路面坚固的直通驿道,每隔三十里设一驿站,驿站中人役、马匹、车辆尽有,饮食、草料、用品充足,两地之间一百多里,交通非常快捷、便利。祭遵仅用了一天多时间,就将董永和七仙女请到了洛阳皇宫。
董永为刘秀、阴丽华和孩子们看过病情之后,微微一笑说:“区区小事,不足挂齿。”一句话说得众人眉开眼笑,放下心来。
祭遵询问到底是何病症,董永正色道:“圣上为国为民,劳累过度。以致于气血双虚,面色萎白,头晕眼花,四肢无力,心悸怔忡,食少便溏,舌质淡,脉细微。太医院进奉‘十全大补汤’为圣上治疗,收效甚微,是也不是?”刘秀喜道:“先生真神人也,虽未亲见,所说一毫不差。”董永接着言讲:“可惜太医院只医其一,未医其二,以致圣上至今未得康复。圣上因劳积虚损,导致呼吸少气,行动喘息,心虚惊悸,咽干唇燥。医其一应益气补血,医其二应养心安神。服‘十全大补汤’虚不受补,难见成效;只有服‘人参养荣汤’才能温补受益,可奏全功。”刘秀大喜道:“先生真神医也……”
阴丽华不等刘秀把话说完,就迫不及待地向董永询问自己的病症。董永笑道:“皇后娘娘此病看似十分凶险,头痛、肩痛、臂痛、腰痛、腿痛、脚痛,全身疼痛,经久不愈。其实是微不足道之小恙。太医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显然难以奏效。应究其病源乃皇后娘娘活动受限,静处过多,气血痺阻经络所致。只有活血行气,祛瘀通络,方能通痹止痛,全身舒畅。娘娘服几剂‘身痛逐瘀汤’即可痊愈。”
刘秀忙将太子刘庄推向前来询问病情。董永言道:“太子虫积腹痛,消化不良,面黄体瘦,肚腹满胀,发热口臭,大便稀溏。宜用袖曲、麦芽、山楂、鸡内金、黄连、肉蔻,使君子、槟榔、木香等九味药研末,取鲜猪胆汁和为小丸,每丸重一钱,名曰‘肥儿丸’,太子服之可杀虫消积,健脾清热,恢复康健。”接着董永又为刘秀的其他儿女也一一对症下药,开出了处方。刘秀令祭遵监督太医院将董永的处方严格遵照施行,不过几天,皇上、皇后和太子及众皇子、公主果然药到病除,恢复了健康。刘秀非常高兴,为保以后皇室康健,执意要封董永为护国太医师之职,统领太医院。但董永心系平民百姓,迷恋田园风光,不愿困居深宫,执意不从,坚辞不受。弄得双方都很尴尬。刘秀骑虎难下,董永脸色难看,七仙女赶紧设法解围。七仙女对刘秀笑着说道:“圣上如此看重董永,真是皇恩浩荡,令我夫妻感激涕零。但是,众位太医个个出身医药世家,门庭显赫,饱读医书,身怀绝技;而董永出自寒门,半路自学成才,不过偶得临床体会,碰巧治好三二杂症而已,自愧羞与众太医为伍,万望圣上体谅。董永所讲的众人病源虽说要比庸医高明,但却未挖到根本,与名医不称。依我说,众人病源在于体质下降,全身正气渐不充沛,难以抵御病疾邪气之侵袭,因而患病。若强化身体锻炼,不断提高防病正气,病邪难以沾身,就绝不会染病。提议圣上多加运动,闲暇时骑马狩猎,清晨起习武健身。并在皇宫后花园多设秋千、木马、滑梯、跳板等玩乐器材,以供皇室大人小孩活动、健身。董永能治病不算是名医,而我能防病在先,使皇室不再患病,岂可不称为名医乎。”
七仙女一番话说得刘秀哈哈大笑,脱离了窘境。董永也变回了脸色,恢复了常态。刘秀笑着对七仙女说:“你既然比夫君高明,那你就留下来吧。”
七仙女嗔着脸说:“我比他高明的地方还多着呐。董永治病须人苦口,皱眉下咽;而我治病使人甜口,喜笑颜开。董永治病必须到场亲诊,而我治病远在千里之外,也能祛病免灾。我既有如此本领,留下无益,枉费皇宫钱粮。请圣上给我七天功夫,我能摆下良药甜口大糖会,以食代药,为皇室留下永保康健之神方,届时请皇上御览。”
刘秀拍着手道:“果能如此,朕当放汝夫妻归家。”
董永赶紧接着说:“此话当真?”
刘秀道:“君无戏言。一切用料朕会责令祭遵保证供应。如若不如卿言,朕将会请七仙女永居皇宫。”
董永和七仙女回到住处,董永不住地埋怨七仙女夸下了海口,惹下了大祸。七仙女则胸有成竹地说:“没有金刚钻就不揽这瓷器活,你精通医术,我巧手变通,二人合手,摆此大糖会没有困难。我用咱怀县盛产的小米和大麦作成饴糖当作包衣,包裹各种药物,变苦为甜,做出各种赏心悦目的造型,定能渡过此道难关。”
董永和七仙女日夜操劳,合力攻关。整整苦干了七天。
到了第八天,恰是正月二十四日的上午,董永和七仙女在一个大殿里放满了桌子,每张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大托盘,每个托盘上都摆放着色彩鲜艳,形状逗人的各种糖衣药品。到了午时三刻,刘秀和阴皇后领着太子刘庄及所有儿女来到了大殿门前。鼓乐奏响,鞭炮齐鸣,七仙女请刘秀剪彩,董永宣布良药甜口大糖会隆重开幕。
众人在悠扬的丝竹声中簇拥着刘秀走进了大殿,只见迎面第一张桌子上站满了形象逼真、维妙维肖的十二生肖:机灵偷嘴的米中鼠,舔犊情深的老黄牛,张口长啸的山中虎,前掌擦脸的蒿中兔,腾云驾雾的云上龙,蜿蜒昂首的桃花蛇,四蹄奔腾的千里马,悠闲吃草的河滩羊,捧吃仙桃的调皮猴,引吭高歌的报晓鸡,摇头摆尾的乖乖狗,憨态可掬的笑脸猪。这些外皮为麦芽糖、内芯为保健药的十二生肖造型如同活的一样展现在人们眼前,使孩子们爱不释手,久久不愿离开。第二张桌子上摆满了小动物造型: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喜鹊闹梅,鲤鱼戏莲,两鸡争虫,猫逮老鼠,(长虫)蛇戏青蛙,鸳鸯戏水,紫燕双飞,蜜蜂采花,水牛顶架,五马奔腾。使人看了沉迷其中,如临其境。第三张桌子上摆满了山水造型: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青城之幽,峨眉之秀,黄河之浩荡,沁水之清流,无不表现得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第四张桌子上摆满了人物造型:母子情深,兄妹拉手,小孩撵鸡,牧童骑牛,老妇簸米,老汉牵狗,少女戴花,青年习武,每个人物造型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呼之欲走,栩栩如生。第五张桌子,第六张桌子……大概也要有十二张桌子吧,凡是花鸟草虫,动物植物,山水风光,世间人物,只要能上得画的,入得诗的,都被七仙女这双神手随意拿来,做成造型,摆满了这十二张桌面。
刘秀惊呆了,看傻了,不由得脱口而出:“七仙女真神仙也,七仙女就是巧,巧手盖世,巧夺天工。七就是巧。”皇帝金口玉言一出,便风传天下,成了历史定论。自此之后,“七”便成了“巧”的代名词,两字可以互相代用,流传至今。君不见,酒桌上猜枚划拳便是铁证,此是后话,在此不表。
皇后阴丽华对这些如诗如画、形象逼真的造型赞叹不已,询问七仙女如何制作。
七仙女娓娓道来:“造型颜色取之天然可食植物,如菠菜之绿、桃花之红、菊花之黄、槐叶之青等,既食用无毒,又兼有药用之功。造型外皮由大麦芽和小米两种主料做成,做法是以成熟大麦水浸约一日,捞起篓装或布包,不断洒水至发黄棕色短芽,上端芽长约寸许,下端有须根,味甜,以色黄、粒大、饱满、芽完整者为佳。先将大麦芽在石碾上碾成碎末,再将小米做成能上箸的稀米饭,两者混合在一起,再用笼蒸八九成熟,装缸里发酵,缸底有火,火不能大,也不能太小,叫做高温糖化。淋出浆水加火熬成糖浆,晶亮透明,颜色金黄,直熬到手能拿捏起来,才能拔成糖棍或拍成片,利用大锅上的高温水蒸汽进行铲糖,然后在高温中才可以裹药馅儿制成各种造型,着上颜色,最后在常温中定型。制作得有二十多道工序,周期须用七天,时间短了影响功用。”
阴丽华问道:“光是赏心悦目、香甜可口,会有药效吗?”
董永接言道:“两种主料都是上好药材。大麦芽甘、平、归脾、胃、肝经。功能主治:消食和中、下气回乳。主治米、面、薯、芋等淀粉食物积滞不化和乳汁郁滞、乳房胀痛。常用于食积不化、脘闷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脾胃虚弱、乳房胀痛等症。小米糖甘、平,归脾、胃经。功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主治食积不化,脾虚食少。常用于食积腹胀,脘痞嗳气,脾虚食少等症。二者合用糖化,称为饴糖,更是药中上品。饴糖甘、温、归脾、胃、肺经。功能: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主治:劳倦伤脾、气短乏力、纳食减少、虚寒腹痛、肺虚咳嗽、干咳无痰、气短作喘。饴糖上若粘满炒熟的芝麻,称之为芝麻糖。芝麻也是一味补益良药,性味甘、平。入肝、肾经。功能:补肝肾、润五脏。主治:肝肾不足,虚风眩晕、风痺瘫痪,大便燥结,病后虚羸,须发早白,妇人乳少。吃一口芝麻糖,甜上加香,香甜满口,药效更佳。”
七仙女用手指着各个桌子上的每种糖品,接着宣讲:“外表香甜可口,健脾开胃,只是为了引逗病人能够高高兴兴吃下去,主要的药效还在于内馅。请大家往下看,这是用山楂、神曲、鸡内金等药精制为馅的消食糖;这是用人参、白术、黄芪、熟地等药精制的圣补糖;这是用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杏仁等药精制,能治外感风寒、头痛发热的桂枝糖;这是用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甘草等药精制的,能治外感风温、咳嗽吐痰的桑菊糖;这是用杏仁、桃仁、柏仁、郁李仁、松子仁、陈皮等药精制的能润肠通便的五仁糖;这是用麦冬、竹叶、荷梗、甘草、薄荷、西瓜翠衣等精制的清暑糖;这是由菊花、薄荷、连翘、金银花、冰片等精制的,能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的金嗓糖;这是由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和蜂蜜制成的,能温中袪寒、补气健脾的理中糖;这是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浓缩为膏,和以蜂蜜为馅的滋补肝肾的六味糖;这是由蜜枣、冬瓜、黄瓜制成果脯为馅的美容糖;这是由益母草、鹿茸、阿胶、龙眼肉制成的有专治妇女血虚功能的益母糖;这是由朱砂、甘草、生地、当归、神曲、天冬、麦冬、茯神、钩藤、酸枣仁浓缩为馅的安神糖;这是能驱除小儿肚中寄生虫的乌梅糖;这是能杀虫消积、健脾清热的肥儿糖。总之,凡是验方,都可浓缩成膏,调正口感,搅匀辅料,固体成型,用之为馅,包以糖衣,制成药糖。在此不再一一讲解。除此之外,还根据个人喜好制成了风味各异的休闲食品、美味小吃,如:醇香滋补的枣泥糖,清香解热的豆沙糖,酸甜可口的山楂糖,爽口利水的冬瓜糖,止咳润肺的杏仁糖,灌满冰糖、玫瑰、青红丝、桃核仁、黑芝麻混合粉的五香糖。不爱吃纯甜的,还在糖芯内加入了肉类、菜类等咸味馅料,做成了咸味糖,吃起来既有咸香,又有微甜,倒也别有风味。”
七仙女一口气讲完了琳琅满目的各种糖品,把刘秀听得如痴如醉,惊得目瞪口呆,他真没料到七仙女竟有如此才华,轻轻松松就成功地摆下了这个良药甜口的大糖会,让大家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大长见识,大有收益。刘秀情不自禁地言道:“此大糖会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美妙绝伦,盖世无双。从此之后,洛阳宫中每年都要举办大糖会,以永远纪念正月二十四日这个难忘的日子。”七仙女紧接道:“托圣上鸿福,如圣君所言,我夫妻即可回乡了。”
刘秀解嘲地笑道:“君无戏言,岂可更改。二位神仙恩公留下大糖会上所有药宝,足可保皇室日常康健,朕怎敢阻拦二位神仙回乡清修。您只须留下制作技艺,我就会安排祭遵恭送二位神仙恩公荣归故里。”
从此以后,七仙女的名气在全国家喻户晓,大麦芽和小米或大米制饴糖的制作工艺也传遍了全国,成为每家每户腊月二十三日祭灶时的专用糖,俗称为祭灶糖。也有人在冬季将灶糖外表滚上熟芝麻,称为芝麻糖,走乡串村沿街叫卖,成了老百姓的大众化美味小吃。
话说七仙女遵照刘秀圣旨,在洛阳皇宫中留下了良药甜口大糖会的全部制作工艺,以保证皇宫日常供应与每年举办正月二十四日大糖会的需要。其中教会了一个御厨名叫贾三保的年轻人许多制糖技巧。贾三保的祖先是春秋时期晋国人。晋献公的第二个儿子重耳在国外飘泊十九年,终于回到晋国当了国君,是为晋文公。晋文公为了表彰舅父狐偃的功绩,给其封地为贾,狐偃的儿子佗继承了封地,因此被称为贾佗,贾佗的子孙从此便以贾为姓。贾三保便是贾佗的后世子孙。
因此,写起中药来非常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