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的一条横线 (记叙文)
前几天,看见爸爸的公司员工往集装箱里装货物,员工来来往往,装满一车又一车,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见此情景,我突然想起曾经看过一篇有关集装箱使用的文章。文章是说最初使用集装箱运输的时候,可没有现在这样省事。仅仅是装货这一个环节,就让老板爱德华.费尼费尽心思。一开始,费尼以为装货时,只要给员工交代清楚就是了,而事实上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员工在装货时,一般是就轻不就重,就近不就远,就少不就多,就慢不就快,就低不就高。总之,怎么省事、省力就怎么着。为此,费尼先提出要求,看不行,接着派人监督,人在就多装,人走就偷懒;接着费尼又采用举行培训、奖、罚等等手段,集装箱装货都没超过45%的容积。
一次,费尼同朋友聚会,席间,无意谈到令他头疼的集装箱装货的问题。同座一位朋友对他说:“你试试在集装箱里画一条横线,并写上‘货物填装到此’。”开始费尼不以为然,有人告诉他说:“你应该试试,他是管理学家,他说的也许有用。”后来,费尼叫人照管理学家说的一试,果然神奇,很快,集装箱装货竟然达到95%。他特意去请教那位管理学家。管理学家告诉他:“画一条就有了专一的目标,有了专一的目标,就会有专一的行动,有了专一的行动,就有了达成预期目标的保证。”
“啊,原来,要达成预期的目标,就要预先设置一个预期的标准。”费尼仿然大悟。
也许,有人会问:“你讲这些与你这篇文章有什么关系呢?”我的回答是:“这与我们每个人的关系都十分密切。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日常活动中,人人的心里都需要这样的一条横线。”我所以要把这个故事放在这篇文章的开头,是因为我的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运用过这样的一个管理学原理,对我们的学习进行过指导。他对我们说:“你们要想做学霸,我送一个法宝。”
接着,老师送我们3句话:1.目标导向。2.量化启动。3.程序化驱动。
为了进一诠释这个法宝,他化简举例并亲自示范。他是举的古诗背诵《观沧海》。
1.目标——10分钟背诵《观沧海》。2.量化启动。全诗56个字。按照记忆规律,背诵古诗每分钟5个字。全诗56个字,控制在10分钟内,是完全能做到的。3.程序化驱动。他将全诗设计成:
临海
水山
树草
风波
日月
星汉
幸歌这七道程序,然后辨析字形,疏通诗意,依照程序,让我们按部就班,当堂实践。他看着墙上的钟表。十分钟一到,他说:“时间到。我先来,我倒着背,你们顺着背。这不难为你们吧?”我们齐声回答:“好,好!
观沧海
作者:曹操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老师背完,下面是掌声雷动。老师向我们摆摆手,我们停下来。老师说:“下面,请大家站起来,一起背。请大家注意,听我的口令——1——2——3——开始!”老师在教室里来回度着步,一面巡回。我们一分钟内背完了。老师说:“彭挺、李华、王源、钱江,你们四个人暂时不要坐下。一个个再背一遍。”他们四人一个个都有气无力,背的结结巴巴。有同学问老师:“你怎么知道他们不会背的?”“我有特异功能啊!”老师说,“我在上面一看每个人的眼神,会的坦然;二看每个人的嘴型,唇语是最好的辨别方法。”
“啊,原来如此……”
在以后的语文课上,老师还运用这个方法,当堂演示过苏轼的《水调歌头》,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等我们以为难背的古诗,都屡试不爽。以后,我们运用这个原理,在学习中,往往事半功倍。
后来,老师在期末的一次家长会上,特别做了“我们太需要一条横线”的演讲。妈妈去开了家长会,回来说:“你们老师说的太好了!可惜我只记得几句,他说‘在生活中,人的本性面对获取,往往是就高不就低,面对付出,大多是就低不就高。在学习上,我们的孩子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做老师,做家长的就要善于让孩子获得就高不就低的成绩,同时也付出就高不就低的努力。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在心里为自己画一条横线,化盲目为清晰,化模糊为明确。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是啊!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这样的一条横线,没有一个一定要达到的目标,而是盲目的,或者模糊的随波逐流,我们很自然就会怠惰,就会松懈,就会偷懒,就得过且过。最终,可能就会被懒惰牵着我们事事就低不就高,长此以往,不知会给人生留下多少遗憾啊!
作者:深圳市宝安区中奥实验学校初二(七)班刘乐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