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有奖金”征文】点心与排挡(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有奖金”征文】点心与排挡(散文)


作者:柴湿燃 秀才,1800.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07发表时间:2017-12-26 14:30:08

第一次听到日本人把点心叫做“YAMUCHA”时,差点笑出了声。不用说,它来自广东早茶、下午茶的“下午茶”。点心又叫作茶食,起码在宋朝就出现了,应该与茶礼有关。《土风录》就说:“干点心曰茶食,见宇文懋《昭金志》:‘婿先期拜门,以酒撰往,酒三行,进大软脂小软脂,如中国寒具,又进蜜糕,人各一盘,曰茶食。’”宇文懋是宋人。所以“YAMUCHA”究竟是近似古音,还是日本人模仿得太离谱,就不易弄清楚了。
   周作人《南北的点心》说点心:“古者可能还有唐宋遗制”,这话没错,唐人的《幻异志.板桥三娘子》中就有一段描写:“三娘子先起点灯,置新作烧饼于食床上,与诸客点心。”宋人吴曾撰的《能致斋漫录》也说:“世俗例以早餐小食为点心,自唐代之时已有此语。按唐人郑修为江淮留后,家人备夫人晨馔,夫人顾其弟曰:‘治妆未结,我未及餐,尔且可点心。’”点应该还是点到为止的那个点,就如古人记时的滴漏中滴下的点点滴滴的水。唐朝德山禅师在澧州遇到一个卖油粢的老婆婆问他:“《金刚经》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要点哪个心?”他答不出来,就只好饿着肚子走了,按照佛理,心是虚幻的,进食不过是碰触一下虚幻的饥饿之心,是虚幻的虚幻,自然就无需十分讲究了。《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正餐之前小食以充饥。”而且也不一定是《能致斋漫录》所说:点心只是指早餐小食,比如崇明岛等地,就有至今还把午餐叫做点心的。
   点心吃得最窝囊的,大概要数南宋去贺金国生辰的使节了,《北辕录》记载他们:“三更时就被叫起洗漱、吃点心,有灌肺、油饼、枣糕、面、粥,有供糕糜处,或未暇举筯,忽一人呼官员认马,三节出门,马已预定。”金人的点心,竟然只给他们看看而已!宋徽宗也有过一次比较离奇的遭遇,《鸡肋编》说:宋徽宗又一次去宝录宫道院,觉得有点饿了,有个姓孙的卖鱼人住在那里,“出怀中蒸饼云:‘可以点心。’”
   宋孝宗给宰相赵雄吃的点心,就不是那么一点点了,《癸辛杂识》说赵雄:“形体魁梧,进趋甚伟”。宋孝宗“且闻其饮啖数倍常人。会史忠惠进玉海,可容酒三升。一日召对便殿,从容问之曰:‘闻卿健啖,朕欲作小点心相请,如何?’赵悚然起谢。遂命中贵人捧玉海赐酒,至六七,皆饮釂。继以金盘捧笼饮百枚,遂食半。上笑曰:‘卿可尽之。’于是复尽其余,上为之一笑。”果然健啖之名不虚传。
   不过,比起童贯请将作监贾明仲吃的点心就差得远了。《挥麈后录》记载:将作监贾明仲,奉诏为童贯在都城造府第后,童贯对他说:“久劳神观,而匆匆竟未能小款,翌早朝退无他,幸见过点心而已。”“明仲领其意。诘朝既见,宾主不交一谈之,一卒持二物,若宝盖璎珞状,张于贯及己之上,视之,皆真珠也。各命二双鬟捧卓子一只至所座前,又令庖人持银镣灶,即厅之侧燎火造包子。以酒食行,凡三。每一行易一卓。凡果楪、酒杯之属,初以银,次金,又次以玉,其制作奇绝,目所未睹。三杯即撤。贾亦辞出,暂至局中,然后归舍。见数人立于门云:‘太傅致意,适来大监坐间受用一分器皿及双鬟,悉令持纳’,计其直逾数万缗,贾由此雄豪。”酒食,金银珠玉,还有两个丫鬟,都作了他的“点心”!
   点心常出现在大排档上。大众餐饮的店舖而谓之排档,已经在各地常见。然而排档的起始,并非那么大众化,而是与皇家有关。《宋史.曹辅传》记载:“自政和后,帝多微行,乘小轿子,数内臣导从。置‘行幸局’,局中以帝出日谓之有排当,次日未还,则传旨称疮痍,不坐朝。”宋徽宗的秘密微服出行,由特地设立的行幸局安排,结果蔡京的谢表中有“轻车小辇,七赐临幸」的话出现在了邸报上,就成了不是秘密的秘密。而「臣僚阿顺,莫敢言」,偏偏这个小官曹辅不肯装聋作哑,上书说:「陛下厌居法宫,时乘小舆,出入廛陌之中、郊垧之外,极游乐而后返。”弄得宋徽宗很不爽。清人史梦兰的《全史宫词》说:“游宴遍开行幸局,连宵排当在谁家?”除了到蔡京家去,宋徽宗还要去会名妓李师师......
   作为依次安排的排当,并非宋徽宗时行幸局的新发明,《敦煌变文集新书.维摩诘经讲经文》说:“必足分忧能问病,便须排当唱将来”;《梁书.太祖本纪》有梁太祖朱温的《敕》:“其逐日诸道奉进,客省使于千秋门外排当......”朱温不像宋徽宗那样出宫去享受野食,而是要客省使的官员去千秋门外维护各地进贡者的秩序,然后由亲近的控鹤官抬入。
   南宋时排当是指宫廷宴饮,元人刘一清的《钱塘遗事》说:“宫中饮宴名排当。理宗朝排当之礼多内侍自为之,一有排当,则必有私事密启度宗。因之故,咸淳丙寅,给事陈宗礼有曰:‘内侍用心非借排当以规羡馀,则假秩筵以奉殷勤。不知聚几州汗血之劳而供一夕笙歌之费。’”宋人武衍有《宫中词》道:“圣主忧勤排当少,犀椎鱼拨总成閒。”但要排当少似乎很难,在醉生梦死中,无法挑战强者,往往会极端地奴役弱者,苦的是百姓,宦官们也要借排当捞一把,以便强盗般挣得一个类似于同伙的地位,自然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也必然激起一些有识之士的不满,除了陈宗礼,《宋史.王伯大传》还载有王伯大向宋理宗上的疏:「今天下大势如江河之决,日趋日下而不可挽......徒见嬖昵之多,选择未已;排当之声,时有流闻。」刘克庄更是痛心疾首,他的《后村先生大全集》有这么一段上疏的话:「臣妄谓今日边患纾矣,外间或言禁中排当颇密,能如前日之戒惧否?湖山舟艧稍盛,能如先朝之筚路蓝缕否?」并且深恶痛绝道:“又边报方急,而增置妃嫔,未辍排当!”食色性也,这本来也是动物之性,不同的是,他们试图用此填补精神的空虚,有人说吃一顿就少一顿了,死了就吃不成了,有人更进一步说,就是死了也还是要吃的。希望也总是大于现实的可能,而违背常识的心比遵守常识者更顽强。
   周密的《武林旧事》告诉我们,南宋宫廷里排当既多且密,端午节有“春日禁中排当”、中秋节有“赏月延桂排当”、重阳节有“重九排当”、开炉节有“皇后殿开炉节排当”,冬至日、年节就更不用说了,还有“大朝会庆贺排当”......节日以外,平日也是排当不断:“大抵内宴赏,初坐、再坐,插食盘架者,谓之‘排当’,否则,但谓之‘进酒’。”吃了要站起来活动活动,俗谓用三个肚子吃,加了两个腿肚子。经过一番消食,然后再坐下来吃,不然就算不得「排当」,只能是等而下之的“进酒”了。
   南宋灭亡之后,排当才逐渐流落到了民间。元人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说:“官府贵家,置四司六局,各有所掌。故筵席排当,凡事整齐,都下街市亦有之。常时人户,每遇礼席,以钱倩之,四司六局皆可。致四司者,帐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也。六局者,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也。凡四司六局人,只应惯熟,便省宾主一半力。”进一步简化,才轮到普通人家的排当,清人汪琬有诗:“湖山数曲接横塘,闻有嘉宾款草堂。穉子倘能供洒扫,小妻犹足任排当。三升黍酒倾香碧,一寸蔬芽翦媆黄。明月满庭花满径,为君随意设绳床。”现在“排当”已成“排档”,是指敞开式的大众餐饮店舖,与宫廷的排当相比,已经有了本质性的不同。

共 28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写得很有趣味,把一枚点心写出了风味,写出了历史。点心所说,自唐就有,延续至历代,“正餐之前小食以充饥。”即便是大排档,也是在宋之前就已经有所记载:“其逐日诸道奉进,客省使于千秋门外排当......”以点心行之排档,据作者查考史载,当在南宋之后方才进入民间,直至今日,只不过,与往昔宫廷的排当相比,已经有了本质性的不同。散文对点心的描述很细腻,很有看点,推荐欣赏。感谢赐稿,拜读大作。【编辑:悍雨啸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17-12-26 15:19:06
  好文,佳作,学习借鉴了。
是云,总要飘走的,因为风。
2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17-12-26 15:19:40
  向作者学习,祝福作者。
是云,总要飘走的,因为风。
3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17-12-26 15:23:32
  期待作者佳作不断。
是云,总要飘走的,因为风。
回复3 楼        文友:柴湿燃        2017-12-26 16:50:59
  多谢!明天再写。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