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雪】有雪和没雪的土地(征文·散文)
朋友在微信里问我在哪里,我发了一张外景照片给他,照片手机拍的,没有刻意,是城市雪景。离开北京的时候,只有薄薄的雾霾,大雪节气了,半个冬天已过,仍未见半个雪片。我现在能在雪地里行走,朋友肯定感到新鲜,他便立刻回复,赶紧写篇雪的文章吧,栏目有征。
我欣然应允,心想这个题目从未写过,真的应该写一下雪了。但沉下来又不知何处下笔。
早晨一觉醒来,想到撒哈拉沙漠。那位说了,真能瞎扯,写雪怎么扯到撒哈拉去了?
还真是得从这说起。
撒哈拉,阿拉伯语的本意就是大荒漠。面积几乎等同美国,将北部非洲隔离成地中海区域和沙漠以南区域。在沙漠以南的非洲,有两个世界上最酷热和干旱的国家:乍得和苏丹。
三年前,我的一位苏丹小朋友Nair从喀土穆来到广州参加交易会,打电话给我说要到北京来。我说欢迎,我正好在呢。
那是秋天。北京的雾霾还不严重。擦黑的时候,我们在一间穆斯林餐厅吃饭。他信奉伊斯兰教,但自称不是阿拉伯人,是豪萨人。
晚餐后道别的时候,他那黝黑的脸上,咧出白牙,透着天真地问我:北京不是有雪么?我怎么一点也没看见?
我于是被逗得无语。后来跟他好一顿解释春夏秋冬的事。苏丹终年只有一个季节,旱季。
原来这哥们头次来中国,听广州人说,南方没雪,北京有,“你去北京看吧。”来北京实际是冲着雪来的。我想如果这辈子他不再有机会在冬天去北方看到雪,此次北京之行会是令他遗憾终生的事。
其实北京真不是看雪的好地儿。
北京的雨跟北京的雪一样,从未有过壮怀激烈的时候。也就难怪那些少男少女们看到一场嫩雪便激动不已地拍照晒出。
我体谅他们,没有见到真正的雪。
要说雪,除了东北,还得数我老家胶东半岛的烟台和威海,每到冬天,雪去雪来,独成风景。
比如现在,北京半毛雪花未飘的时候,老家发来的消息已经是第五场雪了。同样是北方,而且北京的纬度高于山东,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当然是因为海的缘故。这两个地方被称为雪窝。
十年前的冬天,是我记忆中雪下的最为疯狂的一年。房檐上的冰凌足有一米五长,停在外面的车,门锁被冻住;其实即使打开,也无法开动,因为城市马路上公交车都已经停驶,更别说机场和高速公路了,早已封闭。大雪一刻没停,持续下了半个月。人们走路上班,或者放假窝在家里。
这样的雪景,不是每个北方人都能亲身感受,更别说南方人啦。
今年在南方待了几个月。时常听当地的朋友抱怨,除了电视上看到,“我连真正的雪都没见过哦”我也很为他们抱不平的,凭啥一辈子没见过雪?
但是南方人对雪的向往大概和我的朋友Nair一样的心态,只是好奇和好玩,并不知雪除了风景还带来别的灾难(此不详述了)。
西伯利亚航空S7的一架70多座的飞机在乌兰乌德机场降落的时候,我正在看书,几乎没有察觉,它就平稳落地了。当我从窗口看见外面的跑道时,暗暗惊叹:跑道上雪未除净,跑道的标识线都看不见哦;旁边那个小小的航站楼,孤零零的披满白色。大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俄机机长的作风吧,技术高超,从不误点。不仅联想,中国的航班总以天气理由延误,如果俄罗斯人也这么做,是不是航空公司都不要存在了。
乌兰乌德的汽车司机更是了得。一些很窄的路,两边停满车,开车人就在中间穿插自如,没有显出半分慌张;上了大路,更是飞奔疾驰,路边也没有雪天路滑小心行驶的标志。难道他们就不怕急刹车甩尾剐蹭到别人?住了几天还真没看见类似事故。偶尔有一辆铲雪车沿着公路边沿狂奔,刮去刚积下的一层新雪。要知道,这里的雪可是整个冬天都不化的,而冬季从十月开始,持续至来年四月。期间会不断的飘下雪来,第二天醒来,你会发现屋顶和路面又再加了一层。
室外温度自24度到40度,都是正常的,零下哦。
这里最美的感受当属你沿着贝加尔湖边的公路驱车。两边又高又直的桦木和松林挂满白雪,枝条被压成了各种造型,像是故意让你识别到底是什么艺术,你却无法言表,只能静静的欣赏。甚至你都懒得拿出相机了。因为阳光洒上去的时候,你听不到森林里有任何扰动,只有你自己这辆车的引擎在呜呜低鸣。或者你停下车来,看一看周围,仿佛整个世界都是安静的,只等你拿个主意,是走还是留。偶尔一辆小车开过来,亮着红红的眼睛,超过你,却又突然停下,那片雾气升腾的岸边,便有一棵献满哈达的小树,或者一个挂满彩旗的敖包。零下30多度的湖里,本来已结冰三尺,但是偏偏就有那么一些水面,似乎活着,永不结冰。冰、雪、水、雾、气、云、一层层叠加,直上苍穹,浑然一体,分不清现实和幻境。这时,你会感叹自然造化,哪里是画家和摄影师能够搬运得了!你只得垂手而立,跟随并模仿那个虔诚的路人,面向湖心,献上自己的诚惶诚恐。
看世界安静如雪,莫过于立于贝加尔湖畔;听内心雨雪联想,莫过于宅在温暖的屋里。
生在四季分明地区的人,暗自庆幸吧,不用旅游,你就可以见识四季;
生在热带雨林的人,暗自庆幸吧,撒哈拉的孩子,多么渴望一场大雨浇身;
生在高山林区的人,你就庆幸吧,那些平原嬉耍的少年,怎么也不理解高度下的胸怀。
当别人的苦难成为你的风景,小心,你只是个过客,不能任意挥洒词汇评价别人的土地和别人的价值;那里再恶劣,自有他存在的理由;那里再好,不是你祖先的选择。
如果你真地决定移民扎根,那就更得小心:植物和动物都是有选择性地物种生存,而那块有雪或没雪的土地真地适合你吗?
20171214千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