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故事】寒窑与朝天殿

编辑推荐 【故事】寒窑与朝天殿


作者:孙巨才 进士,6603.1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79发表时间:2017-12-29 09:02:02
摘要:“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董永和七仙女在戏剧电影《天仙配》中的经典唱词,可谓是在全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寒窑到底指的是什么,恐怕好多人都不大知道了。   据考证,寒窑实际上就是指汉孝子董永故里河南省武陟县小董村南面沁河滩中遗存下来的废砖瓦窑。在本地方言中,使用柴草或煤炭烧制砖瓦的土窑称为“火窑”,不再烧制砖瓦的废窑称为“寒窑”。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董永和七仙女在戏剧电影《天仙配》中的经典唱词,可谓是在全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寒窑到底指的是什么,恐怕好多人都不大知道了。
   据考证,寒窑实际上就是指汉孝子董永故里河南省武陟县小董村南面沁河滩中遗存下来的废砖瓦窑。在本地方言中,使用柴草或煤炭烧制砖瓦的土窑称为“火窑”,不再烧制砖瓦的废窑称为“寒窑”。
   董永故里小董村南面沁河滩中的砖瓦窑烧制秦砖汉瓦,历史悠久。窑体系土筑而成,下粗上细,内空外实,好像一个巨大的瓦罐。窑体高两丈六尺,筑土厚度从下到上在9尺至3尺不等,底面外周十丈左右,底外径三丈三尺。窑体内壳高两丈,底径丈五,正上方有一个三尺大的朝天圆洞。这样大的砖瓦窑内有烧制三万块青砖的容积。一块青砖占的地方能放五片瓦,而五片瓦相当于两块砖的价值,因此,本地有方言说:“烧砖不烧瓦,不如在家耍”。为了追求最大利润,窑主每次只烧制七、八千块拦火砖和十余万片瓦。本地土质好、粘性大,最适应烧制砖瓦,烧成的砖瓦与蓝天一色,硬度颇高,相碰当当作响,能用瓦刀砍成齐茬。青砖浑实细致,方方正正,瓦片不砂不纹,年久更坚,是优等建房材料,深受百姓喜爱。
   窑内用“灯笼单跨马”和“双腿双过桥”等形式,装好砖坯、瓦坯,封严后,平均用一斤半柴草或一斤煤炭可烧成一块青砖。点火前先敬祖师爷太上老君,一般是用常火(温度500℃左右)烧15-20天,然后再用大火(温度1000℃以上)烧两天两夜,当看到“老君砖”(即窑内标准砖)变成柿黄后,就开始洇砖,用清水从窑顶圆洞徐徐注入,水遇高温变成蒸汽逐渐下压,直至火被压灭为止。砖瓦颜色变为青色冷却后才开始出窑。一个周期大约需一个月时间。因青砖瓦烧制成本太高,现已被成本低廉的红砖瓦和免烧砖瓦所代替,秦砖汉瓦已成了历史的代名词。
   一个“火窑”周围适宜用于制砖瓦坯的粘土被用完后,窑主就会另择合适地方建立新窑,被废弃的“火窑”就成了“寒窑”。窑体内壳因被长年烧烤,土质变得又红又硬,敲起来叮叮当当,非常结实。窑顶圆洞用透明材料一盖,被当作天窗使用,也算有些光亮。从里面来看,就象一个很宽敞的蒙古包。有的穷苦百姓无房居住,便把寒窑里面精心收拾,作为安身之所。名为寒窑,实则不冷,因土层厚实,虽光线暗淡,倒也冬暖夏凉,住起来苦中有乐,独具风格。
   董永的父亲董秀和母亲刘水妞原在小董村中有座三间头的茅草屋,一个独家小院。董永年幼丧母后,跟随父亲到山西平阳和京都长安逃荒,以打铁为生,好多年没回来,家中的茅草屋因遭水灾,墙倒屋塌,夷为一片平地,宅基还被大恶霸占了去。父子俩逃荒归来后,在村中无立锥之地,只好搬到村南沁河滩的寒窑中,把寒窑当成了自己的家。
   董永卖身葬父后,就是从寒窑出发,走到大凡村大槐树下与张七姐相会成亲的。董永和张七姐在傅员外家打工顶债后,夫妻二人兴高采烈地走在返回寒窑家中的路上,情不自禁地表达出了“寒窑虽破能避风雨”的乐观心情,沉醉在“夫妻恩爱苦也甜”的美好憧憬中,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爱情佳话。
   张七姐与父母斗争胜利后,获准与董永和儿子琢儿团聚,一家三口人终于在寒窑中团圆,从此过上了夫妻恩爱、母子情深的幸福生活。
   董永在五十多岁的时候,正值王莽篡朝,刘秀造反。刘秀屡战屡败,被王莽一路追赶,逃到了离寒窑南面一里多远的卧龙坡下,藏到了小土地庙里的神像背后,侥幸躲过了这场劫难。天黑后,刘秀发现追兵远去,赶紧从小土地庙里钻了出来,跌跌撞撞、连滚带爬向北逃命。当他挣扎到寒窑门前,望见一缕灯光,正想开口求救时,因连日饥渴过度,不由得昏了过去,“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董永和妻子张七姐在寒窑内听到门外有动静,走出来一看,发现刘秀生命垂危,就立即把他抬到寒窑里进行急救。董永对刘秀冷水浇头,针刺“人中”,总算把刘秀救醒了,张七姐给刘秀赶紧喂热水,喂用雁屎烙的小鏊馍,刘秀吃饱了、喝足了,才算有了点力气。
   半夜里,刘秀躺在寒窑内的草铺上,身盖麦秸,两眼通过寒窑顶端的朝天圆洞,望见了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低下头来又看了看床前的便桶,不由得信口吟道……
   苍穹厚土朝天殿,明月星辰伴君眠。
   金床银铺镂花被,一统(桶)江山在眼前。
   刘秀在寒窑里躲藏了五六天,董永给他治好了伤,张七姐让他吃饱了饭,他总算恢复了元气。有一天晚上,刘秀趁着天黑告别了董永和张七姐,悄悄地离开了寒窑,重新走上了打江山的道路。
   后来刘秀反败为胜,灭了王莽,当了皇帝。刘秀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就赐名卧龙坡下的小土地庙为护国寺,寺旁的村庄为陶(逃)村,还赐名寒窑为朝天殿,雁屎馍为天地馍。他还翻寻出三十年前董永卖身葬父的旧事,封董永为孝廉,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表彰董永为天下孝子之楷模。他还封张七姐为神仙。依其乳名七鲜的谐音称之为七仙女。这样一来,汉光武帝刘秀就完成了对这次逃命过程的全部粉饰与美化。从此以后,刘秀堂堂正正大肆宣扬自己当皇帝是天权神授,神仙下凡鼎力相助,在护国寺逢凶化吉,移驾到朝天殿保养龙体,吃了天地馍后,精神焕发,因此才得了天下。
   董永和张七姐生前一直都住在朝天殿里。夫妻二人去世后,朝天殿被当地老百姓当成圣地,供人们瞻仰和顶礼膜拜。两千多年来,董永故里小董村的老人们只要一提起寒窑,就会随口讲起朝天殿的动人故事。

共 21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故事先讲述了寒窑的来历,然后说到了董永卖身葬父,只好到寒窑居住。张七姐和家庭坚持斗争,终于和董永与儿子在寒窑团聚,一家人恩爱和谐生活在一起。此时,刘秀被敌兵追杀,被董永夫妻所救,当了皇帝以后,根据寒窑特点,赐名为朝天殿,吃的雁屎为天地馍。动人故事传遍天下。感谢老师带来的精彩!欣赏佳作,推荐赏阅!【编辑:老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土        2017-12-29 09:08:14
  问好老师,通过学习老师一系列董永故事,了解了更多掌故知识。祝愉快!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孙巨才        2017-12-29 15:44:39
  感谢老师的编按与推荐。
回复1 楼        文友:孙巨才        2017-12-29 15:53:41
  国务院在2006年5月20日公布河南省武陟县的《董永传说》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是传承人,四十年来收集整理了近百万字的文字资料。如今能在您的帮助下,一点一点地发表出来,我非常感谢您。
2 楼        文友:孙巨才        2017-12-29 15:51:31
  国务院在2006年5月20日公布河南省武陟县的《董永传说》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是传承人,四十年来收集整理了近百万字的文字资料。如今能在您的帮助下,一点一点地发表出来,我非常感谢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