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惹事的“麻沙本”(杂文)
听厦门大学出版社的王依民老师讲出版物中的古籍引用很受启发,他提到有出版物中出现“朱熹怀屙”之事也真令人有点忍俊不禁,居然把朱熹《秋日告病斋居诗卷》中的“怀痾卧空阁”,变成了“怀疴卧空阁”。翻过此书此页,再看第二页何乔远的《李弢琴庄诗》,原文是:“世俗名庄墅与林,无君托契远愔愔,丽园此竹龙时至……文王宣父千古意,已著琴经绪可寻。”而书上却是:“世俗名庄,野野与林,无君托弄,远愔愔飞,园此竹龙,时至挂壁,如棱龙气……”真是无知者无畏,此书无页不错,可谓现代“麻沙本”,可是还和薄利多销的“麻沙本”不同,标价居然很高。
宋人叶梦得的《石林燕语》说:“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福建“麻沙本”被人们所诟病的故事,有陆游《老学庵笔记》所记:“有教官出《易》义题云:‘乾为金,坤又为金,何邪?’诸生乃怀监本至帘前请曰:‘题有疑,请问。’教官作色曰:‘经意义岂当上请?’诸生曰:‘若公试,固不敢,今乃私试,恐无害。’教官乃讲解大概,诸生徐出监本,复请曰:‘先生恐是麻沙本。若监本,则坤为釜也!’教授惶恐,谢曰:‘某当罚。’即输罚,改题而止。然其后亦至通显。”这个故事有好几个层次:教官从《易经》中出了试题;学生已经看出有错,拿了他们的正版教科书淮备向教官提出异议;教官强调了经典的不可质疑性;学生认为不是正式考试,有疑问提出来请教不为过;教官对出题目之意做了解释;学生拿出教科书指出教官所用为刻错的麻沙本;教官惶恐致歉,主动承诺接受罚款;教官实现了罚款的承诺并重新出了题目,此事了结;其后此教官通显,成了名人。
《国语》有版本将“通商宽农”刻成“通商宽衣”的,估计也是来自“麻沙本”,下面的韦昭注却还是:“宽农,宽其政,不夺其时。”估计是刻字者故意偷懒,少刻几笔蒙混过关的。没想到这一偷懒,“通商宽衣”就一直进入了王寿南的《中国通史》;2010年7月31日《晋中日报》的《榆次--中国晋商文化之乡》一文;《山西晚报》2012年8月19日报道首届世界晋商大会上介绍的晋商简史……
《老学庵笔记》中的教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出错的试题能“讲解大概”,说明他还能别立新说。“通商宽衣”也可以另辟新说,与“通商宽农”有不同的正面解释,但教官毕竟是引用错了,原因无非是用了非正版书。可是谁没有点出错的时候呢?错了承认改正就行,本来坏坏地要看他出丑的学生也就服了,恐怕此事反而赢得了他们的尊重,更不用说会影响教官日后的成名了。可怕的是经典的不可质疑性,甚至机械地接受错误的文本,尤其是出自权威人物的文本。
《毛泽东选集》曾有“孙悟空钻进牛魔王肚子”的句子,直到2016年09月04日,俞敏洪还在说:“小鱼也可能把大鱼给吃了,就像孙悟空变成苍蝇钻到牛魔王的肚子里去。高科技企业不可能一统天下。”虽然上世纪五十年代,钱钟书已经提出孙悟空没有钻到过牛魔王的肚子里,也经过了胡乔木找遍了《西游记》的所有版本的确认而加以订正。偶尔有笔误、口误,乃至引用了不正确的古籍是在所难免的事,俞敏洪那样说,听的人意思懂了也就罢了。不过,像那个教官那样有人指出而改正岂不是好事情?不然弄到“朱熹怀疴”、“无君托弄”般不好解释就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