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海蓝】即将失传的壮医秘方(散文)

编辑推荐 【海蓝】即将失传的壮医秘方(散文)


作者:霞中子 进士,766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535发表时间:2017-12-30 10:11:19


   随着时代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好多壮族人的后代都不会壮语了,老一辈的壮族人也去世将尽,像我这样五0后出生的壮族人,现如今也是六十多近七十了,我们这一代壮族人还懂壮语。
   懂不懂壮语不是我在此的主题,一种民族语言濒临灭绝,那是语言学家所关注和考虑的,我无力以涉。在此,我关注的是一些壮医秘方的失传。这些壮医秘方千百年来,在缺医少药的旧时代里,尤其是在旧时代的大山区里,事实上是治好了不少人的病、救了不少人的命的。本来这些壮医秘方在今天可以进行验证和研究的,然而做这方面事情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这种情况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老一辈的壮族人,大多是农民,大多不会写字,大多不会官话(汉语),他的医学经验和医学秘方就没有传承下来,于是一代比一代失传的多。
   中国幅员辽阔,在交通极不方便的旧时代里,一个小区域、一个小区域的土著居民,各自发现和总结出本土的治病方法和经验,这些方法和经验经过历代的重复使用、验证和筛选,确实是有效的,于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医学。是因为交通的阻塞,使这些秘方不得交流和普及;是因为没有文字和不懂汉语,使这些秘方不得完全传承至今。只因这些秘方确实是有效的和值得研究的,所以才使我视为可惜。
   我是五0后,因为我懂壮话,又懂汉语,又因为我在大山区里出生和长大,所以我耳闻目睹过一些老一辈壮人治病的方法。我想,我有责任将这些方法和传说写出来,为使后人知道有这么回事。
   小时候我看见很多人这样做:冬天从野外劳作回来,肚子着凉了,肚子隐隐地痛,又觉得胀胀的,本来肚子也饿了,但这时越吃饭就越痛得厉害,壮人将这种症状叫“风肚痛”(壮语dungxnyinrumz),这时从火灶里铲出火热草木灰装满一瓷碗,然后用热水适量倒入碗中拌成灰泥,立刻用毛巾罩住碗口倒过来扎紧毛巾,使灰泥不能漏出,然后人躺下,将这碗热灰盖在肚脐上,不到三五分钟,肚痛立即就好了,就能吃饭了。老人说,如果这时没有火灰没水又没碗,只好用另一方法:将三根火柴(不能多于三根)平齐其头然后擦其起火并迅速吹灭,然后将此三根火柴头放进嘴里衔着,慢慢吞下带那药灰的口水,肚胀肚痛立即就好了。注意,此两法只治受凉肚痛,其他肚痛不灵。
   小时候我看见田边有人说,他在太阳下干活时间长了,“发痧”了,头痛头昏得很。另一位老农则给他治疗,只见他用两只手拇指,一只抵后脑勺下的“风池穴”,另一只顶额前“印堂穴”,慢慢加力,直到患者说痛了就维持这个力度继续按两三分钟;然后按这个做法按头两侧“太阳穴”;最后用手抓住头顶正中一束头发,适度用力往上提拔,并且一边提拔一边适度摇动五七下。如此操作之后患者就说头痛头昏好多了。
   所谓“发痧”,汉语就是“中暑”,在旧时代,壮人有一套“扯痧”、“刮痧”、“挑痧”和“搓痧”的系列治法,根据病情轻重而择用。
   病情较轻用“扯痧”,又称“拔痧”。小时候我知道村里人普遍使用和经常使用,我也多次接受过这种治疗,很见效。“扯痧”仅在头部操作,作业点在两眉间和脖顷后。方法是双掌平直,五指并拢,双掌便如两把刀,用两“刀刃”上下轮流,频频轻“剁”患者前额百十下,然后用双手掠患者整个面部,从下巴两旁至两腮至两“太阳穴”然后“合龙”于两眉之间,这样掠十次左右,意思是将面部的“痧气”都集中到“印堂穴”来,然后再行“扯出”。扯法是用单手,握成松拳,食指和中指弯曲成两“钩”,两“钩”之间成“铗”,用此“铗”夹紧“印堂肉”后扯脱,如此扯它几十下,直到患者觉得辣痛、渗出血痕为止。经过这样的治疗,一般的“发痧”就好了。
   “刮痧”要用两只小碟子,一只放些煤油,另一只当刮具用。“刮痧”用于由“发痧”引起的全身肌肉酸痛,一般要刮几个地方:额头、后脖顷、肩胛骨、脊梁两旁、腘窝(腿后面大腿和小腿的连接处)、肘窝(手臂内大臂与小臂的连接处)等。刮时,先将用小碟边沿蘸些煤油于“刮痧”处润滑皮肤,然后用小碟边沿从上到下适当加力单向刮擦皮肤表面。要反复刮擦几十下,直至刮处发红为止。刮具还可以用瓷汤匙和银元(旧时的钱币)。经过这么一刮,一般“发痧”病症都会好的。
   “挑痧”是对付比较严重的“痧症”的。一般是在“印堂”、胸部肌肉、脊背部等处,具体位置我是记不清了。“挑”就是用瓷碗的碎片洗净后当作“挑刀”,用“挑刀”划破皮肤表面一个小小口子,让一些血流出来,说白了就是“放血”。在划破之前,先用双手掠“挑口”四周的皮肉表面,由远至近,“合龙”于“挑口”处,这样掠十次左右,意思是将周围各处的“痧血”都集中到“挑口”来,然后再行“挑痧”,放出“痧血”。我亲眼所见,那些“痧血”一般是黑紫色的。“挑痧”之后要用凉开水清凉“挑口”,防止感染。据说有的处理不好引起伤口感染化脓,不但加重病情、还次生别病。
   “搓痧”是针对重度中暑,壮人称之为“发膘蛇”(壮语:fatqbeuqceh),又叫“羊毛痧”。这种病往往头昏、恶心、呕吐、伴随反复发烧、腹泻、全身酸痛、食欲不振。壮人治这种病是另有方法的,他们杀一只公鸡,用其新鲜的鸡毛放进开水里泡一泡,等水变温后,手抓鸡毛成把,用它搓擦患者全身,重点在背部和胸部。你会看见搓得出一根根白色的“羊毛”来,壮人说,这些“羊毛”是隐在“羊毛痧”患者皮下的,搓出来完了病就好了。有些地方不用鸡毛,是用煮鸡蛋个儿来搓,有的又用糯米糍粑团来搓,都能搓出“羊毛”来。
   壮人治骨折有一套极为神秘的特效秘方,曾见得不少被医院判为必须截肢锯腿的骨折病人,都被他们治好了,都免遭无腿之难。但是懂得这个秘方的人是极个别的,他的秘方是绝不公开的,他要过世了才肯传给另一个人的。受传者还要发重誓什么的,他也不会轻易传人。此外,专治疯狗咬伤和狂犬病的特效秘方也是这样的情况。
   我所知道的专治骨折的一种特效草药叫“松鼠药”(壮语:ywgabiengq)。这种草药我认得,是三十多年前我大学毕业回乡探亲时,我送给隔壁家一位老妇一包她从未得吃过的点心,她很高兴,很感谢我,这才说与我听、让我认识这种草药的。这种草本我不会描述它的形状,但是见了它我就能认得,它是生长在地头阴湿之处的。十几二十年来,我家乡农村山弄里的人全都搬出山区,迁到城镇居住了,原先的土地全部丢荒——“退耕还林”了。那里的土地全部被芭茫(壮语:emboz)占领了。这种芭茫长得比人高出两倍都不止,生命力十分强大,繁殖力绝对超过一切植物,不几年就将村子埋没了!这样的状况你想想,连地块都不见了,还有草药吗?那里现在除了这种芭茫和灌木、乔木、大藤之外,什么草都没了。
   说到“松鼠药”,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呢。说的是很久以前我们那里有一位农夫上山打柴,忽看见一只松鼠衔草疾走,他很觉奇怪,便偷偷跟踪找到了松鼠窝,待松鼠再出去后,他去看那松鼠窝,发现一只小松鼠的腿骨折了,骨折处有嚼烂了的草药敷着,他明白了,那是母松鼠给小松鼠治伤的,但草药被嚼烂了认不得。过了两天,他再去看松鼠窝,小松鼠的腿果然好了。他一心想要知道那是一种什么草,过了不久,他又发现了另一个松鼠窝,他心生一计,故意将小松鼠弄骨折了,然后埋伏观察,终于跟踪到大松鼠采的那棵草。于是他将那棵草起名为“松鼠药”。后来他用此草给人治骨伤,屡试不爽,果然奇效。
   壮人用的骨伤草药还有另一个秘方,是用两种草药合配的。这两种草药,科学名称叫什么我不懂,壮语叫“gogyakhndoekj”和“gogyakhbangq”。这两种草药以前我都认识,现在只记得一种了,另一种“gogyakhbangq”记忆不清,没有印像了。这两种草药也是生长在地头路边的,现如今芭茫长满了村子,这两种草都绝迹了。
   如果是关节扭伤而已,没有骨折,则用一种学名叫“观音兰”(壮语:gogoenx)的叶子用火拷软后缠包患处,两天则好。“观音兰”是南方园林花卉,到处都有。
   壮人治疗“风火牙痛”(疼痛到脑髓里面去的牙痛,是最厉害的牙痛,壮语:saemhsizukj)有一个秘方,是用一种神秘的草药捣烂后敷到牙患牙根部立即就好的。这种草药我认得,现如今还可以找到的。它是一种细小的藤子,叶对生,叶面青,叶背灰白并带有紫色叶脉,如果摘下叶子,叶柄便有乳汁样叶浆滴出。使用这种药草是有讲究的,要找一两种辅助的草药跟它配合,一同捣烂使用效果才是最佳的。辅助的草药一说是山芦苇(壮语:nyothliugyou)的苗;一说是柚子叶和山胡椒叶(壮语:mbawgoseu)。捣药的时候也有讲究,要用“米粉水”(用一小撮玉米粉化些水即成,壮语叫raemxmokqhaeux)合着捣才行。此外,壮人不论捣什么药,一般都要用“米粉水”合着捣的。
   治牙痛壮人还有一种秘法,用的是“颠茄”(壮语:lwkzsuengh)的种子一撮放在瓦片上,瓦片下放炭火烤着,待种子冒出青烟立刻将铁漏斗盖上,烟从漏斗尾部窜出,这时用一个小小竹管将药烟导引到嘴内牙痛处,等烟冒完了即止。经这么一薰,虫牙就不痛了。
   壮人治风湿病除了一般的服药外,还有一种治法叫火灸(壮语叫sit),即在痛处或某特定穴位,用生盐合一点点水敷上,再用“灯草”蘸桐油点火,将火苗短时接触已敷着生盐的穴位,半秒钟左右离开,隔半秒后又触及其位,每灸一下就会听到火苗发出“哔”的一声小小爆鸣声,那可能是小盐粒的爆裂所致。就这样断断续续、频频点灸,真到病人说太烫了受不了了,这才停下。这种疗法据说很管用,但是技术要求高,一般是请极富经验的高手操作。曾听说有人操作不当,灸错了穴位,导致了患者终生残废,不知实否。
   据说旧时代那里有一种眼病,说是整个眸子都变白了,又痛又痒又辣,叫“出眼病”(壮语:baenzdaokq),那是非常痛苦的。那种病也有一种草药能治。将那种药草捣烂,用布包成鸽子蛋的一粒,设法吊挂在患眼的正前方,但不能碰眼,要离眼半寸左右,是让那药气漫漫薰那病眼,使之痊愈。那种药草小时候乡人指给我认识过,它的名字壮语叫“godaihsiuq”,后来我在草药图册中找到它,它的学名叫“仙鹤草”。
   那个时代,壮人治跌打损伤,其法也是奇特古怪的。比如有人跌山造成严重的外伤和内伤,他第一时间自己撒尿来淋洗伤口,甚至还喝自己的尿来治内伤。这时如果有小男孩在其旁,他就求小孩痾尿给他喝下去,然后他到处找菲菜生吃下去。他们说这样做是“救命要紧”。
   我只是少年时代在壮乡生活,况且还要上学读书,所以接触大人的事是极有限的,知道的事情自然也是很少的。青年时代又到外地读书生活了,有关壮乡的医药肯定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
   上面我所说的种种秘方,从科学上一般是可以找到根据的。然而还有一些秘方是我难以理解的,我觉得它们有点近于巫术和迷信,不好解析,也不知道到底灵不灵验。
   比如说,人打嗝不止时,他就找另一个人问几个问题:“我叫什么名字?”“今天是什么日子?”“现在是什么时辰了?”等等。对方一旦发现他一边打嗝一边问这些古怪问题,马上明白是他请求治疗的,于是心照不宣、很默契地配合,一一回答他的问话。经过几句的问答,他就不再打嗝了。
   又比如说,如觉得反胃恶心,他就用一根稻草绑脖子;如果流鼻血就用手蘸冷水打三下额头;如果患腮腺炎(壮语:gazmou),他就叫人用蓝靛水或蓝墨水在腮帮上写个“王”字;如果眼皮老跳,他就用纸条贴眼皮。
   还有更神秘的,如果家中有人病了,他就拿三支香来拢成一束,用纱纸条在香的中部打个结,然后插在自家的神台上,喃喃地说:“各位祖先啊!让他的病好,我们再找牺牲来祭你们哦!”还有一个秘法,如果家中的人病了,就取一只空鸡笼来,用一把锄头穿进去一半,然后将这个装置放到病人床下去,再到神台前祷告:“各位祖先啊!让他的病好,我们说杀鸡来祭你们哦!鸡都准备好在他的床下了。”真有些可笑,祖先既是神明,难道他们连鸡与锄头都分不清吗?有些自欺欺神的味道,就别指望神来救助了。
   以前家乡还有一种长在地头路边的极为稀罕的小草,当地壮人说是“扛伞草”(壮语:gogangliengj),因为它长得酷像一把小小的雨伞,高不过五寸。它有像含羞草一样的特性,只要轻轻一触其叶,它所有的叶子就会全部合拢起来。小时候我在家乡,听一位当过国民党兵的老人与另一个人谈天时说,那种草它叫“合夫草”。说的是有个不能随便传人的秘方,说的是如果某对夫妻不合睦,成天闹别扭的话,第三者可偷偷地将一些这种草混入菜中,让女方吃了,从此夫妻就合睦了,而且永不再闹了。还说这秘方有“四不灵”:让男方吃不灵;双方都吃不灵;双方或一方发觉了不灵;自采自吃不灵。这就意味着,必须在双方完全不知的情况下,让女方吃了才灵,这就大大增加治疗的难度了,至于灵与不灵,只有天知道。如今这种“合夫草”也在家乡灭绝了,约十年前我回家乡时在路边独独看到了一棵,我将它拍照了下来,后来再回乡,遍寻原地,再无可见了。
  

共 520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中华大地幅员辽阔,物种丰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与艰苦的生存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劳动人民创造了无限的智慧。特别是在医学、饮食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上,人们总结和创造出的知识更是异常丰富。可惜由于地域条件的限制,甚至人为原因的影响,好多知识逐渐失传了,作者在此文中提到的“壮医”的失传就是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作者在此文中细心总结的一些壮族治病偏方,非常有价值,让人敬佩。希望人们通过阅读此文,激起传承本地文化,传承历史文明的责任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后来者义不容辞的,我们要理所当然地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具有现实意义的文章,发人深省。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红叶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秋        2017-12-30 10:17:10
  劳动人们在长期与自然界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出辉煌的文明,这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继承发扬。当然,我们也要科学地辨别真伪,汲取精华,抛弃糟粕。赞扬老师在保存“壮医”方面做出的努力。问好老师,并祝新年快乐!
文载道,诗言志,不亦乐乎!
回复1 楼        文友:霞中子        2017-12-30 13:50:04
  谢谢红叶秋!顺祝元旦快乐!
2 楼        文友:锦妤        2017-12-31 12:58:14
  感谢老朋友的回归,谢谢了,祝福新年快乐!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