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将军的眼泪(小说)
将军在返回边城的路上,内心是充满了愤怒和绝望的。要知道,自己巳经从巅峰跌到了谷底,可那些可恨的文武官员还纷纷上书弹劾他,这不明摆着要置他于死地吗?
将军叹了口气。他凝望着荒凉的丘野,以及那些大大小小的坟丘,哀叹自己的命运竟然如此跌宕起伏。从抚远大将军的玉石大印被收缴那一天,他就预料自己的死期将至了。
人总是有倒霉的一天,将军也不例外。然而最可恨的是,朝里的那些官员,见他倒霉后,个顶个的落井下石,就连平日里见了他点头哈腰,在他面前卑微到极点,甚至每次都要跪拜的人,也都趾高气昂地对他品头论足,一番唾骂后,还要往地上使劲呸一口。
将军闭上眼睛。他不愿回想那些可憎的面孔,更不愿为自己申辩,他心里非常清楚,他的存在,巳经是皇上的一大隐患了,皇上必须除掉自己,才能睡的踏实,安稳。
回到府邸,爱妾哭哭啼啼的样子让他内心非常难受。看着爱妾,将军生出了怜悯之心,他抚摸着爱妾的头发,止不住眼里有了泪水。
将军是深爱这个小妾的。在大西北的战场上,在平定叛乱最艰难的时刻,在身陷重重包围几乎绝望之际,将军都不曾掉一滴泪。而今,抚摸着爱妾,将军却落泪了。
将军巳经考虑到自己的后事了。千顷良田,万贯家产对将军而言都不足惜,死后一了百了。独他身边的爱妾,将军却犯愁了。
将军在城门下眺望大西北。那里,是他的战场,是他建功立业的地方。谁都清楚,将军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由此,将军从一省总督升为几省总督,被册封一等公。想想从巡抚升为总督,又封为抚远大将军,那可是无数战功换来的。
可是,将军的骄横也是出了名的。一个战功显赫的将军,不可以没有骄横,将军是这样想的。
将军的骄横,是针对那些无所事事的官员。在他平叛成功返回京城的路上,他没有骄横。而一旦进了京城,尤其是面对文武百官列队迎接,像跪拜皇上那样跪拜他时,他的骄横和傲慢全都写在脸上。
这个家伙,骄横得很。那些跪拜的官员心里说。
哼,在天王老子跟前也敢骄横,离倒霉不远了。
将军脸上的骄横在阳光的照射下,直接反射到皇上眼里,皇上就揉揉眼睛说,起来吧,无须跪拜了。
将军脸上依然骄横,在所有官员的注视下,将军的骄横暴露得淋漓尽致。
皇上看看一步步走来的将军,还有他脸上的骄横,眉毛不易察觉地跳动了几下。
很快,弹劾将军的信札一摞摞叠放在皇上案头。
就在将军返回西北行营不长时间,将军被解除了总督职务,连抚远大将军的玉石大印也被收缴。接着,从总督的职务一下降到一个边城的守将,将军的内心凄凉到了极点。
将军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了。将军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爱妾了。这个爱妾,是将军在平叛胜利后,皇上赏赐的。尽管是赏赐的,但将军还是非常喜欢她。
将军有一个夫人,十多个妾。将军最喜欢的,就是皇上赏赐他的这个小妾。
将军在边城接见了一个京官。接见后将军后悔莫及,因为这是一个无聊的官员,将军平生最瞧不起这样的官员,巴结,逢承,圆滑,极尽阿臾之能事,还腐败透顶。将军虽巳落魄,但一见这样的官员,骨子里的不屑立刻表现出来,脸上自然就有了傲慢。并且,毫不客气地将他轰走。
岂料,将军很快就接到皇上传下的圣旨,将军从边城守将改为城门的守卫。
将军从镇守边疆的总督一下子成为守护城门的士兵,将军大笑着,走向城门。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将军吟诵着李白的诗,眺望着西北方向。
一群乌鸦从头顶飞过。这不祥之兆让将军心里咯噔了一下,他想起了家中的爱妾。
将军一想起爰妾,几滴浊泪就不争气地往外出。他的生命即将划上句号,可谁能延续自己的生命呢?他想到了爱妾。他想起夜里抚摸着爱妾的身体,对爱妾说的那些悄悄话。
将军在外面骄横,傲慢,可是在家里面对爱妾时,将军的骄横和傲慢消失得无影无踪。爱妾搂着他的脖子说,将军若是在外面这样,就不会遭此厄运了。将军说,我是大丈夫,在外面岂能低眉顺眼,如此怎能带兵打仗?
将军不止一次说,爱妾呵,你就是我的生命。只要你活着,就是延续了我的生命。
不要这样说,这样会羞杀贫妾的。小妾说着就紧紧搂住了将军。
将军觉得奇怪,当年,鬼头刀架在将军脖子上,将军的脖子比刀还硬,身子岿然不动。而小妾的双手搂住将军的脖子,将军的脖子不但软了,心都快融化了。
将军不知道这就是爱,不知道这是爱的力量。将军以为爱妾会施魔法,就反复检验爱妾的一双娇嫩无比的小手。
爱妾的手可是神奇,莫非有神灵相助?将军问。
贫妾的手只是软,哪有什么神灵相助。爱妾说。
将军不信,就反反复复捏弄爱妾的小手。捏着,捏着,只听将军喃喃说,其实,每一个将军在书写辉煌时,也在书写罪恶。
爱妾惊愕地看着将军。
将军为爱妾搅尽了脑汁。在守护城门时,将军不停地踱步,边城有头有脸的人,都知道将军不是将军了,从县令到主薄一干人全都躲避他,唯恐和他扯上干系。就连普通百姓,也不搭理他。唯独一个老书生,每天早晚路过城门时,都要向将军作揖行礼。
第一次,将军凄凉的内心,并没有感受到什么。当老书生行完礼走后,将军还奇怪地看了他一眼。
将军知道,谁和将军说上几句话,都会传到皇上耳朵里,甚至会有掉脑袋的危险。
对老书生的作揖行礼,将军见的多了,以前官员也这样对他作揖行礼,将军几乎不屑一顾。而对老书生的作揖行礼,将军只是礼节性对他点头。
仿佛一场严寒,将军的心冻硬了,比脖子还硬。
将军的心思,巳完全不在老书生的作揖行礼上,而是爱妾的后事上。可是,一直没有好的办法。将军想到了死,想到让爱妾与自己一同赴死,这样将军就死而无憾了。
可将军又不忍心让爱妾去死。将军觉得,爱妾活着就是自己活着,爱妾的肚子里,况且还有将军的骨血。将军就在这矛盾中煎熬着,逼迫着自己作出选择。
当将军又站在城门旁时,老书生走来了。将军不看他,而是看远处的景色。
老书生不理会将军是不是注意他,再次对将军作揖行礼。
这次,将军连礼节性的点头都没有。他甚至不看老书生一眼,摆出一副傲慢的架式。
老书生默无一言离开了。将军想,下午回来,他一定不会对我作揖行礼了。
出乎将军意料之外的是,老书生返回时,照样对将军作揖行礼。
将军大惑不解了。第二天,当老书生对他行礼后,将军把他叫到一边。将军问,我巳是有罪之人,你为何还如此待我?
老书生说,将军虽巳落难,可曾抹杀那些显赫战功?将军是对社稷,对黎民百姓有不可磨灭的功勋。老朽虽一介书生,已久闻将军大名,老朽钦佩英雄,钦佩将军的一世英名,仅此而已。
将军知道老书生是个知书达礼之人,见他为人诚实可靠,内心突然跳出了一个念头。他瞅瞅四周,问他可有家眷?老书生摇摇头说,家贫如洗,哪里还顾得这些。
将军在这一瞬间,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他对老书生说,我有一心爱小妾,想托付予你,万望先生好生照顾。
不想,将军的话让老书生诚恐诚惶,连连摆手推辞,说老朽家贫,恐难以满足将军心愿。
将军说,先生家贫不怕,你只管对她好便是,明日我让人送她过去。
翌日,果然有两人抬一顶轿子,来到老书生家中。掀开轿帘,老书生看到了一个貌似天仙的美女。而美女的眼晴红红的,显然哭过的样子。她只带一张有抽屉镶嵌玉石的小桌子,除此别无他物。
见将军真的送来了爱妾,老书生愈加苯拙和恐慌了。家中委实贫寒,如何养活将军的爱妾?
晚上,一盏油灯忽明忽暗,闪闪烁烁。老书生为难地对将军爱妾说,你看,家徒四壁,实乃无法养活你。
谁知将军爱妾说,先生不必担忧,将军巳考虑周全,贫妾所带小桌内,藏有满满珠宝,足够我们一生所需了。老书生将信将疑,上前打开抽屉一看,果然是满满的珠宝。
老书生看着将军的爱妾,见她提到将军二字,眼角就湿润了。
将军的爱妾对老书生说,这个晚上,将军是不会睡觉的。
因为,在轿子里,将军的爱妾一直是往后看的。她看到了将军的眼睛,那双倔强不屈而又迷离的眼睛,始终在盯着她。
……将军在目送爱妾上了轿子,视线就一直没有离开轿子。直到轿子渐渐模糊,小了,成了一个盲点。
将军眼里,涌出了大颗的泪。奇怪的是,将军的眼泪,只滴落下三滴。
将军知道,自己的眼泪是轻易不流的。既然流下,每一滴都有一个缘由。将军想,这第一滴泪,是对大西北死去的上万将士的告慰之泪。这第二滴泪,是欣慰与留恋交织着悔恨与憎恨之泪。这第三滴泪,是对人世间还有重情重义之人的感激之泪。
将军再也流不出第四滴眼泪了。他默默站立片刻,仰天长叹一声,然后郑重地朝西北方向跪下,连磕三下。又转过身,对着爱妾去的方向,缓缓跪下。
将军没有磕头,而是长跪不起。
十天后,老书生再去看将军时,将军已被押送至刑场。老书生闻言,不禁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