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丹枫】老邱父子(小说)

精品 【丹枫】老邱父子(小说)


作者:范文发 童生,783.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63发表时间:2017-12-31 22:00:49


   老邱是上海知青,在云南种过六年地,又当了三十年的乡邮员,五十五岁上退休回到上海。他的儿子小邱先回上海,开始住在姑姑家里,老邱回来后,父子俩就借了一室户老公房。
   老邱唯一的心病就是三十好几的儿子找对象的事。
   小邱找对象,难就难在他的一条腿上。三岁那年,妈妈早上喊儿子起床要上幼儿园了,可儿子喊头疼。老邱经常不在家,他的工作就是爬山涉水,一趟来回上百里路程,一般隔天才能返回,遇到刮风下雨,得几天在外宿居。妈妈在公社小学教书,还当班主任,也是忙得脚打后脑勺。见儿子头疼,只好再哄儿子躺下,枕边放个半导体收音机让他解闷。中午,妈妈回来了,儿子还是说头疼,连肚子都疼,妈妈估计他是昨天吃火锅吃坏了肚子,便给他喂了点药,匆匆又去上课。傍晚回家,她发觉儿子身体上下滚烫滚烫的,立马抱着儿子到卫生院。值班医生说是着凉感冒,便打了一针退烧针,配了些药。第二天,老邱回到家时,儿子热度慢慢退下去了,夫妇俩这才放下心来。隔天,老邱依然出门送信。儿子的体温却一下子窜到40度,这下子让孩子妈妈谎了神,赶忙又抱到卫生院来。医生怪家长是不是又让孩子着凉了?就让孩子挂吊瓶。接回家后,儿子高烧又起,而且脸红得像关公,浑身上下都喊疼,不许别人碰,一碰就哭闹。
   那天下大雨,妈妈知道老邱一二天还回不来,顿时没了主意,急忙去找隔壁大刘。大刘是公社管后勤的,借了辆吉普,六十里路两个小时开到县医院。医生建议留院观察。大刘先回去了,留下妈妈在病房。谁知当天晚上孩子不哭不闹地睡着了。妈妈根本不敢闭眼,整夜守候在孩子身边。第二天上午,儿子依然嗜睡,唤他喝粥他也懒得睁眼。医生认为孩子高烧了好几天,太疲乏了,让他睡吧。
   到了中午,妈妈把儿子唤醒,勉强给他喂了半碗粥,儿子又昏睡过去了。妈妈与医生商量,如果只是疲乏没精神,那还不如回家去静养,反正现在也不发烧了。医生同意了,告诉妈妈,若发现新情况再来医院。妈妈便抱着孩子坐上每天一班的长途汽车回家了。
   老邱回到家里,知道老婆孩子都去了县医院,他换了件衣服也要进城,正巧长途汽车开到公社,只见老婆抱着儿子回来了。老邱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儿子躺在家里,依然昏昏然没有精神。老邱俩口子变着花样给儿子做吃的:粳米红枣粥、凉拌碗豆粉,鸡丝凉米线、豆浆鸡蛋薄饼,儿子却丝毫没有胃口。差不多又过了个把星期,儿子出现了一种新的征兆:那天老邱整理床上杂物时,不小心将果盒箱子压到了儿子的脚,还划出一道红印子。奇怪,儿子怎么一点反应也没有?妈妈心细,她上前捏了捏腿脚,再用手指划拉几下脚心,同样奇怪,孩子也没有一点反应。马上叫来隔壁的大刘,大刘也照样试做了一遍,觉得孩子有问题,得马上去县医院。
   仍是大刘借了吉普开去县医院。医生发现儿子的腿脚麻木程度很严重,拍它挠它均无反应,便责怪父母怎么拖了一个多星期才来?老邱只是说工作太忙,医生说,工作重要,孩子的病更重要!老邱自觉惭愧内疚,一言不响。医生怀疑孩子患的是小儿麻痹症,建议去省城医院。孩子病情刻不容缓,老邱夫妇连发愁的时间都没有,问县城的同事借了八十块钱,便赶往省城。那时对于小儿麻痹症,不像现在可以有针灸、按摩甚至手术帮助康复,且不留后遗症,可当时患小儿麻痹症腿脚致残的概率却是相当高的。
   儿子小邱便是其中的一例。
   小邱的足踝骨畸形了。老邱夫妻俩在背地里不知道流了多少泪水、也不知道唉叹过多少愧疚?他们轮流给儿子搓脚揉腿,以恢复肌肉的活力,一边暗自埋怨自己:为什么不早早去县城省城医院救治,早一天治疗,就会多一份康复的希望啊!医生建议,可以去定制一双矫正皮鞋,夫妻俩二话没说,花了整整六十元钱定制了一双,这几乎是两人一个月的工资。儿子慢慢可以下地走路了,但是两脚的长度有高低,造成行走时的一瘸一拐。父母见着了哪个会不心酸?有人告诉说要让孩子多喝牛奶,有人则建议吃钙片喝骨头汤,他们都一一采纳。为给儿子治病,家中显然入不敷出。老邱向领导要求,又顶了半个人的工作量;妈妈则利用休息日或者晚上时间,到另外两个大队的小学兼课,还上学生家辅导,为的是多挣点钱好让儿子坚持理疗。也许是太过于辛劳,妈妈心脏出了问题,从发现到去世只有三个月。
   那年老邱还不到四十,独自带着儿子过日子。儿子尚不懂事,走在路上见到一个瘸子,会指着叫爸爸:快看,前面有个瘸子!爸爸不让儿子这么说别人,儿子却反问爸爸:他是瘸子,为什么不让叫?爸爸无法解释下去,但内心却像针扎的一般。
   老邱天天咬牙坚持着。幼儿园接送儿子的是爸爸,经常领着儿子上公社食堂吃饭的也是爸爸;公社邮局更换了他的工作,从跑外线转为内勤,为的是能够照顾儿子。有时星期天爸爸要在邮局加班,儿子就坐在旁边看小人书;偶尔也会有下乡的任务,老邱则背着小邱爬山涉水,父子俩真正是寸步不离生死相依。
   自小学一年级开始,儿子有点懂事了,知道他在别人的眼里是个“异类”,小朋友会嘲笑他的走路,做游戏时老师总让自己一个人站在旁边看。他哭过,吵过,然而,事情还是一如既往地发生,没有任何改观。爸爸只能鼓励儿子,虽然自己体格上不如别人,可以不与别人争高低,但自己的人格不能够不坚强。小朋友都会的前滾翻后滾翻,小邱没学会,爸爸就在家里铺上棉絮被褥,教儿子翻滾,儿子练得满头大汗,最后也能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翻滚自如了。这给小邱无形中增添了信心。
   毕竟是孩子,似懂非懂,父子俩就闹过别扭。天凉了,老邱想到那件织了一半的毛衣,是妻子生前为儿子织的。他想求大刘老婆帮忙织完。但又一想,今后的日子长着呢,儿子的毛衣几乎年年都要更换,难道年年都去求别人?他萌生了自己织毛衣的想法。于是,从书店买了编织的书籍,学着织毛衣。不知怎么的在儿子的学校里传开了,调皮的学生还编成了山歌唱:稀奇稀奇真稀奇,小邱爸爸织毛衣,男人去干女人活,同学面前丢脸皮!为此,小邱和同学还打了一架。受了气的儿子回家后,一股怨气撒在爸爸正在织的毛衣上,三下五下地全部拆掉了,毛线铺了一地。老邱下班回来,看见自己辛辛苦为儿子织的毛衣,却被儿子拆掉了,也不问青红皂白,抡起大手打在儿子的屁股上,这可是老邱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打儿子!儿子尽管委曲,却咬牙不哭。这让老邱不忍心打下去,遂叫儿子进里屋闭门思过。老邱隔着门缝往里瞧:只见儿子独自哽噎着,低声唤着妈妈,这一声声“妈妈、妈妈”的呼唤,让老邱心酸得难受。他这才反省,为何不先问问儿子是什么原因?
   老邱做好了晚饭,进到里屋,他以为儿子还在哭泣,而儿子此时却趴在桌子上写作业。面对这样懂事的孩子,老邱更是愧疚。
   他凑在儿子耳朵根问:“肚子饿了吧?”
   儿子不回答,继续低着头写字。
   父亲顺势坐在床边:“为什么平白无故的要把毛衣拆掉呢?”
   儿子依然不理睬。
   “你不知道吗?那是爸爸辛辛苦苦为你织的毛衣啊!”
   儿子背着父亲说:“那是妈妈干的活,哪是你爸爸男人干的活啊?”
   老邱心里明白了大半:“告诉爸爸,发生过什么事情?”
   “同学都在笑我,小邱的爸爸在做女人的事!”
   他完全明白了儿子受委曲的缘由,他向儿子解释道:“你说的对。可我们家的情况和别人家不一样,没人给你织毛衣了,天冷了,你没有毛衣穿就会冻坏身体的。织毛衣原来是妈妈做的事情,你妈妈不在了,现在只有爸爸来做了。”
   也许儿子听懂了爸爸的话,回头望着自己的爸爸。
   老邱摸着儿子的脑袋,向儿子道歉:“爸爸刚才打你不对,原谅爸爸?”
   儿子点了点头。
   他停了一下又说:“爸爸向你保证,以后不织毛衣了,就是要织,也不让别人看见,在晚上偷偷地织……”
   听了这几句话,儿子抽动起嘴唇,一头扑进爸爸的怀里,大颗大颗的泪珠啪嗒啪嗒往下掉。
   老邱抱紧着儿子,泪水也不由自主地滾落下来。
   就这样,小邱在老邱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高考那年,他考试成绩达到了上海一本的录取线,由于腿脚残疾,最后被一所二本学校录取,学的是财务专业。老邱那时身体还硬朗,在码头上用黄鱼车给人拉了好几年的货,赚了点辛苦钱,为的是供儿子读书。小邱毕业后进了一家民营企业当会计,由于工作认真为人诚实,在公司里的人缘都很不错。
   父子俩省吃俭用,为的是能够拥有自己的一套住房。老邱是在云南退的休,也能拿到2000多块钱。小邱的工资,七七八八加起来,每月也有8000元的收入。儿子发了薪水总是买些东西孝敬父亲,比如他爱吃的蝴蝶酥、双酿团,还特地到淮海路上“长春”、“绿杨村”去买了来;天热了天凉了,也都会给老邱买双凉皮鞋或者买件羊毛衫。老邱心里虽是高兴,但还是舍不得儿子花钱替自己买东西,觉得是个浪费。因为,家里头等重要的事情,就是儿子的婚姻,谈婚论嫁若是没有房子,哪家姑娘会嫁给你?
   父子俩展开了看房大会战,从内环看到中环,从中环看到外环,最后在中环一带买下了70平的一室一厅,将爷俩所有的积蓄付了首付,还贷了50万元的款。一年后,新房交付了,接着就是装修。装修又是等同于掼钞票,父子俩这一年存下了三万块钱,装修加购置家具电器是不够的,老邱便向当老板的弟弟商量借钱,弟弟倒是爽气,给了哥哥一只信封袋子,说:也没钱借给你,就送你800元,不用还!老邱没说什么,撂下信封就离开。当年一起下乡的“插兄”,倒很是讲义气,你五百他一千地帮老邱凑满了两万元,基本解决了老邱入住新房的难题。在半年的时间里,老邱还是赶紧将“插兄”们的钱一一还上,他知道“插兄”们大多不是富裕人。
   有了新房子,老邱便张罗着找人替儿子物色对象。要说“做媒”,那是阿姨妈妈的特长,老邱便盯上了跳广场舞的社区阿姨们。
   于是,老邱一早一晚便到公园大门口的空地上坐着。阿姨们或举着布球或摇着绸扇在老邱眼面前晃动,平日里体态臃肿、皱纹遍布的老太太,一踩上音乐点子,顿时觉得个个步履轻盈、热力四射。因此,老邱就成了忠实观众,陪坐着自始至终。他对跳舞的阿姨们面熟陌生,不好意思开口说找对象的事儿。倒是有一位阿姨心细,觉得这位老先生天天来看跳舞,还以为是队伍中谁的老伴,后来知道他是一个人专门来广场看跳舞的,便好奇地上前问老邱:“这位老先生,对跳舞感兴趣?那一起上来跳啊!”
   老邱有点不好意思:“我哪会跳啊?看看热闹呗。”
   “那你老伴跳不跳舞啊?”
   “唉,老伴走了有30年了。”
   “哦,”阿姨觉得问了不该问的话,于是把话叉开了:“若是在家闲着,就经常来看看热闹呗!”
   老邱使劲点着头:“好,好!”
   就这么三言两语的,老邱便认识了这位阿姨。
   这位阿姨姓程,去年老房子拆迁,今年才搬到了隔壁小区里,和女儿一家前后幢的住着,丈夫去世也有三年了,自己独自住在二室户里。外孙女已经上小学,除了经常去女儿家做顿晚餐,日子过得还挺空闲。一天,程阿姨那把跳舞的扇子松开了,老邱便找了根铁丝很利索地把扇子修好。程阿姨说要好好谢谢他,老邱说:谢是不要谢了,只是自己有个事儿想求她。于是,他将自己来看跳舞的真实想法告诉了程阿姨。程阿姨被他的一番话说得又好笑又感动,立马表示:一定尽力为你儿子的婚事牵线搭桥。
   大都市里看似剩女不少,但程阿姨连续上门说了四家,都碰了一鼻子灰,没有一个姑娘家愿意,连见见面都不答应,有一家甚至还生程阿姨的气:别放进篮里都是菜哟!这一听就明白,嫌弃老邱儿子是残疾。这让热心肠的程阿姨也有点泄气。
   程阿姨颇为婉转地告诉老邱实情,老邱则面无表情地木讷住了。这让程阿姨事先设想好了的一番劝慰话,也不忍心再在他面前喋喋不休。两人默不作声地干坐了好一会儿。
   还是程阿姨先开口:“中午一个人烧点啥吃?”
   “早餐剩下的油条、馒头,微波炉里转一下就对付了。晚上儿子回家吃,下午再去买点菜。”
   “长期这样对付可不行。”程阿姨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了,春笋刚上市,昨天我做的油焖笋,鲜得来眉毛也要落脱。你在这里等着,我去盛一碗端来!”
   小邱的婚姻一直是老邱心里的结。但自己也晓得,光着急又有什么用?顺其自然吧。也许老天开眼,小邱在一次会计培训班上,认识了一位姑娘,上海人,年龄也有卅岁了。她并不嫌弃小邱的腿脚,这让小邱有些意外。于是,他们开始交往了。两人在外面吃过两餐饭,因小邱腿脚不便,自然减少了逛公园荡马路的次数。姑娘有一次主动向小邱提出,想到他家里去看看。小邱自然愿意,但有些担心,怕自己家中的条件会让姑娘失望。于是,先回家跟老父亲说了此事。这突如其来的喜讯让老父亲喜出望外。

共 11609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老邱父子的故事很感人!老邱的儿子三岁多时患了小儿麻痹症腿落下残疾,妻子因劳累过度,不久就得心脏病去世了,老邱又当爹又当妈将儿子抚养成人只供到大学毕业有了工作,可是而立之年的儿子因为腿有残疾婚姻成了难事。好不容易碰到一位不嫌弃小邱腿有残疾的姑娘,可又在婚后住房方面出现了问题。好在有一位热心的程阿姨愿意帮忙,且两个人都失去了老伴,程阿姨主动想和老邱结合,老邱住到程阿姨家里真是一举两得,父子都有了归宿。可是小区传出的闲话惊动了程阿姨的出嫁女儿,程阿姨居住的房子是女儿名下的,女儿不同意老邱住过去,一对多么好的黄昏恋被拆散了。老邱想住到单位放杂物的地下室去住,被子“逼”回;老邱想躲到云南乡下,又被儿子冒雨追到火车站将老邱“逼”回了家。小邱的这一桩婚事能成吗?小说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想象空间!反正孝顺的小邱不想因为自己的婚姻就“逼”走恩重如山的父亲,他也不相信一个不孝顺未来公公的妻子,能给自己带来婚姻的幸福。全篇文字隽永,故事生动曲折,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80103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7-12-31 22:01:35
  全篇文字隽永,故事生动曲折,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1 19:07:38
  故事生动曲折,情节真实感人。作者妙笔生花,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孝子的典型形象。
3 楼        文友:古不为        2018-01-03 17:09:14
  拜读精彩!
回复3 楼        文友:范文发        2018-01-03 19:03:13
  感谢!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