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赏析】杏花的春天

精品 【赏析】杏花的春天 ——解读精品小说《杏花春雨》


作者:江南铁鹰 探花,13428.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01发表时间:2018-01-01 19:13:39

【赏析】杏花的春天 精品小说《杏花春雨》,是专栏作家老土的一篇力作。作者用两万余字的小说,以平实的语言,几近真实的乡土化文字,为我们展开了一段极为特殊年代的乡村生活。那是一个有过历史传说的小山村,一个位于黄土高坡上的西部小村。那个村子叫狐家峁,靠近平川的山村。紧贴着村子的东边有条狐喊沟,这条发源山泉的小河,给这一方土地带来的欢乐,带来了便利,也带来的说不完的故事。狐喊沟看到了发生在它身边的那些悲欢离合,小说《杏花春雨》的故事,就是从这条狐喊沟开始的。
   小说选择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视角,这个独特视角使得作品所展示的画面,有了一种怪异的感觉,而恰恰是这样一个带着怪异的感觉,才能够最真实去反应那个怪异的年代。那个被人扭曲而变得怪异的年代,人们的人性、概念、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那样的不可理喻得光怪陆离。这个特殊视角,就是一个有些心理问题,带有自闭症的病态儿童的视角。小说所有的视角都是出自这样一个病态儿童的视角,这个视角给作品去表现那个特殊年代带来了震撼。
  
   一
   作者设计了一个患有自闭症的病态儿童,究竟想通过他表述什么?
   我们不妨随着作者的笔迹来寻找一些线索。小说是采用第一人称手法来叙述的,这个“我”就是患有自闭症的病态儿童。我们都知道,但凡采用了第一人称手法,往往会使得作品产生一种很强烈的代入感,极易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另外,就是采用第一人称的作品,大多有着作者切身经历。那么,我们的作者究竟是力图让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去体会和了解那段刻骨铭心的过去?还是这段曾经被人为扭曲的历史,的的确确是作者自己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以为更多还是前者,作者为了强化读者对一段产生在特殊时代的典型故事共鸣感,故而设计了这样一个“我”。
   打开作品我们从开笔就发现,作者采用了最为直接的手法,制造了一个巨大的悬念:狐喊沟旁的石磨边发现了杏花的一双鞋。鞋整整齐齐放着,人却无影无踪了。紧接着,作者巧妙地在讲述这条养育着狐家峁一方水土的狐喊沟时,做了非常明显的一种暗示,这条狐喊沟里死过人,不仅有失足落水的,也有投河自尽的。联想到开篇,杏花的鞋摆放得整整齐齐,显然杏花的失踪极有可能是后者。一个好好的女子,为什么会投河自尽?读者很自然会跟着作者的笔迹走进这段故事。
   作者并没有继续沿着这条寻找杏花的线索写下去,很明显这只是个故事的引子,是作者刻意设计的悬念。而且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发现,在前面这段文字里,我们并不能看到“我”的病态。在作者完成了这个重大垫铺之后,荡开笔触开始展开一个处于扭曲状态的小山村。而就是在故事按照这个脉络展开的同时,那个带有自闭症的病态儿童才出现了。“我”出生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还是多为男孩子的家庭。“我”和他的侄儿在不到两年里先后落地。“我”的母亲为什么想生个闺女?文章没有注明,但是一种病态已经开始显现。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为了要个女孩子,居然不顾一切,近乎疯狂地一个接一个生孩子,显然是一种病态了。因为母亲无暇顾及,就将“我”托付给了外婆。这个时候的“我”才开始以一个病态儿童的身份出现了。
   他有很多清醒的时候,比如才三四岁,或者更小?就会独自跑去外婆家隔壁的小学校玩,玩久了会担心外婆找不到自己赶紧回家。这些细节告诉我们,“我”是个很正常,也很懂事的孩子。可同时,作者又写了,“我”语言表述存在障碍,清水鼻涕挂着就用袖子擦。别人说什么,教什么都不明白,被人称之为“傻子”。
   这些矛盾的表现,出现在同一个孩子的身上,既是很真实的,同时也有着某种意义的暗示。就好像鲁迅笔下的《狂人日记》里的狂人,又有点像《阿Q正传》里的阿Q。世人皆醒我独醉,世人皆醉我独醒。究竟是这个时代扭曲变态了,还是狂人、阿Q自身的变态?鲁迅不正是用这种春秋笔法,十分辛辣地直指社会的病态吗?
   很快,作者让更多有着人格变态扭曲的人物一一粉墨登场了。首先就是“我”的外婆。一个当过妇联主任的农村妇女,虽然做了外婆,甚至已经是太婆了,其实年龄应该不会超过50岁。外婆是狐家峁“领导班子”的成员,否则贫协主席不会找她“谈工作”,而且还是关于恢复党组织的工作。显然,这位妇联主任还是党员。然而,她居然看见“我”的手里拿着一块糖,又因为贫协主席一句“会不会是哪个走资派的贿赂?”便勃然大怒,将外孙子像拎小鸡子一样拎起来。文章还在这里,通过“我”不敢实说,揭示出另一个曾经发生的悲剧:隔壁田婶子仅仅因为给饿得要死的孩子,偷了两穗玉米,就被挂着玉米游街示众。写到这里,我们差不多已经看到,生病的,或者说人格不健全的,不是“我”,而是这个时代,是哪个特殊时代让所有人产生的病态。
   在后面的情节了,作者进一步通过了工作队,要给“我”治病。外婆那种态度,表现了当时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假如对工作队领导都不敢信任的话,很明显,那些在公开场合会议上的表态,断然不会有什么真心话了。而那端贫协主席李爷爷和外婆的对话,非常经典地将外婆与李爷爷截然不同的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他该不会是拿我外孙搞实验,万一弄傻了咋办?”
   “本来就是傻子,还怕扎的更傻了?”
   可见外婆对“我”的那种看似有点暴虐的态度,与这位李爷爷的态度,有着本质的差别。这位所谓的贫协主席,更显得冷漠、无情,人格变态也更为严重。
   故事随着狐家峁对所谓阶级划分,以及对五类分子的改造进一步展开。一个仅有500人口的小山村,居然有不少被强制改造的五类分子。所谓五类分子,是哪个特殊时代的产物,即:地富反坏右。也就是划定成分时,被定为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和右派分子的五类人,用来与所谓“红五类”相对应。所谓“红五类”,则是成分划定为工人、贫农、下中农、城市贫民以及革命军人、革命干部者。请注意,这些阶级成分划定后,不仅影响到本人,还包括他们的子女和家属。因为还有“黑五类家属”“红五类子弟”的说法。以后,根据所谓形势发展需要,“黑五类”被扩展为“黑十类”,使得更多无辜者被列入了另册。后加的五类是:军警宪特资,就是在重新划定成分中,被查出曾经是旧军人、旧警察、旧宪兵、美蒋特务和死不改悔的走资派的五类人。
   作者在这里写了前几任工作队,其中一任就是解放初期,或者是尚未全国解放的老区,在实行土地改革,最初划分阶级成分的过程。“我”爷爷,因为抽大烟败光了土地,又因为救过一个长工马六,由于马六的证词,没有被划成地主。这些细节非常深刻地反映出,中国农村在解放初期到那个特殊年代的20多年里,并没有过什么根本性的变化,基本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却还是不可避免被卷入了那场时代的狂飙之中,使得本就闭塞落后的狐家峁,更加被笼上了悲剧的色彩。
   第二任的工作队,竟然因为队长与一个其他村富农的女儿谈恋爱,最后不得不草草收兵不了了之。队长的仕途自然是画上了悲剧性的感叹号,而那个姑娘也不得不嫁入深山。这就是我前面说到的,这种成分的划分,不仅会影响到本人,也会对家庭与子女带来十分严重的伤害。这种“唯成分论”是一种时代的产物,这种产物曾经给几代人带来过巨大的悲剧性影响。凡是曾经经历过那个时代,以及曾经遭受到这种“唯成分论”伤害的人,都会有着无法释怀,难以忘却的记忆伤痕。就我个人而言,我本人、我的妻子、妻妹,都曾经是这种时代产物的牺牲品,自然而然地会对此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
   小说的第三任工作队,也就是故事里的真正意义的主人公田青的出场,给这个气氛沉闷、扭曲的小山村,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流,也给这个被政治空气渲染得色调晦涩、阴暗的山村,增添了一抹另类的亮色。
  
   二
   田青在小说《杏花春雨》中,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田青是派到狐家峁新来的工作队普通成员,卫生局里一个出身书香世家,有着一身正气和善良之心的年轻人,而且有一颗聪慧之心。从他对被人称之为“傻子”的“我”之态度,以及不愿意到几乎揭不开锅的田卫国家吃派饭,看得出他的善良之心;从他巧妙的用一番话解除了年轻的外婆,对董队长委托田青给自己外孙女用针灸治病的疑惑,看得出他的聪慧和为人的真诚。更为可贵之处,是田青的正直,主要表现在为小学校招新教师,以及故事进一步发展后,在对待女知青梅、雪回城的审查,还有接受马六的申诉等等一连串问题上。正是所有这些细节,让田青这个人物在读者面前,变得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高大起来。
   在故事的展开过程中,“我”这个人物与田青,几乎是同步在丰满起来。作者在展开中,不断交叉改变视角,有些事站在“我”的视角,也有些事通过田青的视角表现出来。这种混合式的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角度,算得上是作者别具匠心的一个创意。当然,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因为作者给读者展示的是一个带有特殊性的时代,一个人性被扭曲的病态社会状态。他既不能完全通过一个病态儿童的视角去展开全部内容,又不能把这些疯狂的人性扭曲,完全通过一个正常人的视角去展开。于是,作者创意了这种混合式的视角。我们可以看一个细节,当情节发展牵扯到贫协主席李爷爷长寿秘诀的时候,先是田青通过在他家吃派饭的感触,如此贫寒的一个家,又是个老光棍的李爷爷,居然硬硬朗朗活到了70多岁。田青不由得发出,究竟是不是有什么长寿秘诀的感叹?然后,归结到很可能就是因为老李头从来没有成过家,也就没有碰过女人,所以,可以在如此恶劣环境照样长寿。言外之意自然就是老李头有“童子功”。接下来却又通过“我”,揭示出一个可谓触目惊心的细节:这个貌似革命性如此彻底的老贫协主席,竟然是个“采花大盗”,在外面与很多女人有关系。这不是个普通的关于贫协主席李爷爷的绯闻,而是一个通过“我”铺垫的伏笔,在后面关于审核女知青回城的时候,竟然有两个女知青和这位道貌岸然的贫协主席,有着说不明白的关系。
   作者通过田青的视角让故事朝着一种深度发展,又时不时让视角转换到“我”,这样的转换几乎一直延续到故事的结尾。
   其实,这个李爷爷一直处在田青的对立面,故事情节的展开中,这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也一步步深化着。田青代表着处于特殊年代的,一种正面的、正义的、正直的势力,而这位贫协主席所代表的恰恰是那个特殊年代,负面的、邪恶的、扭曲的人性。关于这个人物的代表性,我们放在后面来进一步分析,这个章节我们主要还是来剖析田青这个人物。
   通过小学校的招聘工作,女知青的回城审核,选班子成员的主动出击……等等一系列的情节接踵而来,田青的形象也越来越鲜明了。小学老师的招聘,是田青与贫协主席之间的第一场正面交锋。贫协主席那种考核教师的方式,看似荒唐,却像“马尾的功能”这种时代笑话一样,读后会让人产生心酸的眼泪。这种细节恰恰是给故事打上了真实而又鲜明的时代印记。堪称老奸巨猾的老李头,先用种种几乎荒唐无稽的手段,轻而易举地将有资格被聘为老师的对象排斥了,然后在田青的反对中,又顺水推舟将剩下包含自己外甥女的预选对象,交给了田青去做最后定夺。这样的结果是显而易见了。看似田青胜利了,还是给教员贫乏的小学校增添了新教员,实则却是老李头成功地排除异己,将自己的亲戚不费吹灰之力,变成了工作队招聘的小学教师。
   女知青回城审核,是田青与老李头之间又一场短兵相接的交锋。如果说,选拔教师是一场无声无息的交锋,是正义与邪恶之间一种试探性的斗争,那么,后面这场表现在女知青审核上的斗争,就是刀光剑影短兵相接了。两个狐家峁插队落户的女知青可以返城了。不过按照当时的规定,知青回城是表现拿到一张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审核鉴定的。当然,在狐家峁新的村领导班子尚未成立,还有工作队的前提下,这个鉴定肯定是要由工作队来完成的。于是,田青拿到了这个烫山芋。
   梅和雪,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前提,实质上都被这个可以做她们爷爷的老李头奸污了。具体的细节,小说回避了。这是很聪明的写法,不仅回避了描述细节的尴尬,也回避了交代究竟是被动,还是主动等等问题的为难,却又将一个在那个时代几乎非常普遍存在的真实历史画面,摆到了读者面前。在千千万万知青问题上,有一个叫人痛心与无法否认的残酷现实,那就是大量的女知青被玷污了,有的是强迫,有的是诱惑,有的是无奈的主动……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悲剧,是当时那个病态社会的想象。作者没有回避,而是将它无情地揭示了。田青面对这个沉重棘手的问题,却是那样的无奈。他出自正义地发出了愤怒的责问,“你现在害怕了?你就没想想人家两个还是黄花闺女?你能当她们爷爷……”然而,虽然老李头的申辩如此没有说服力,“我就不瞒你,人家两个姑娘打死也不承认和我有什么关系,又不咬,我也确实没有做那些事,天地良心。”田青却不得不虚与委蛇地仅仅让老李头,给出一个可以说得清楚的理由,甚至提醒他,不要让“革命群众”闹起来。于是,老李头厚颜无耻地脱口而出“待会儿我就把卫国娘办了”。这是多么入木三分的刻画,把一个山村恶棍的想象,就这样剥去了所有掩人耳目的画皮。

共 11758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老土老师的作品我读过不少,唯独没有读过《杏花春雨》这篇小说,但是,铁鹰老师的这篇赏析填补了我没能读到这篇小说的缺憾。文章不仅总结出了这篇小说所揭示的主题、人物形象塑造和细节描写等三个方面的亮点,也对小说存在的三个明显问题提出了批评,同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例如混合手法的运用使得作品人物与情节严惩脱节,再例如“我”的变化缺乏一定的可信度,还有对主要人物缺乏必要的交待等等,都是值得商榷的。可以这么说,这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作品赏析,值得学习,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80104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8-01-01 19:15:00
  这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作品赏析,学习了,问候铁鹰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老土        2018-01-01 19:33:16
  非常感谢铁鹰老师的精彩评析,作品中确实存在如老师所指的一些问题,定当再次斟酌修改。祝老师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3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01-04 15:06:49
  建立在精心阅读之上的解读,深入解析,理智剖析,客观分析。既分析长处,也指出不足。这恰是鉴赏文字最需要的。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4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8-01-04 20:09:42
  铁鹰老师出手就是精品,恭喜了!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5 楼        文友:石寸雨        2018-01-05 09:14:55
  没读过杏花春雨,却在江南老师的赏析中了解的彻彻底底,淋漓尽致。读过江南老师许多文章,更喜欢老师的赏析解读。
文学比海,我愿做一滴水。
6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8-03-01 19:24:27
  老师,该文超过了征文字数,所以调整到赏析栏目。
语文教师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