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爱哭的男人(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爱哭的男人(散文)


作者:柴湿燃 秀才,1800.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08发表时间:2018-01-02 09:27:49

清嘉庆初年,有贼在夜色的掩护下潜入了已故山东博山县令武亿的家中。年前过世的武亿不仅当过县令,更是著名的金石学家,而这个贼竟是他的侄子。多年前,他就惦记上武亿珍藏的一个箱子,他判断里面一定藏着特别值钱的宝物。熟门熟路的他轻易得手了,然而箱子特别重,慌急中将箱子扛出武亿家一阵狂奔,累得实在走不动了才来到一条河边。打开层层包裹物一看,居然是一块石头!这不是白忙活了吗?大失所望的他一气之下将石头抛入河中后无奈而归。
   武亿当年也为扛这块石头吃过苦头,其实那是块晋关中侯刘韬的墓志。晋朝禁止立碑,存世的墓志也极其罕见,当年他一得到同县农家挖井挖出墓志的消息,就赶去将它买下。他的朋友江藩在《国朝汉学师承记》中说,挖出墓志的所在地是“偃师杏园庄,离武亿家四十余里,墓志长二尺有余,重几百斤。”这显然是夸大之词,墓志的拓片今天仍能看到,长二尺、宽一尺的石头也不至于重到几百斤。出土地是否杏园庄也有不同说法,所以况周颐在《眉庐丛话》的“石重数十斤,行二十余里”这说法比较可信。但即使武亿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也架不住路远,扛一块数十斤的石头走这么多路,回到家也差不多累得趴下了。
   清朝的思想受控制,学者们遁入金石考据一途。但这也有弥补选择性记录历史细节不足的学术魅力。武亿也不例外,以致于他游历所至,如嵩山、泰山等处遇有石刻,必定要扪苔剔藓尽心摸拓,遇到无法取得拓本的,也一定会抄录下来。如今得到如此珍贵的墓志,自然倍加珍惜。又因为当时的风气,前来求观和摸拓的人也不少,于是他悄悄依样仿制了一块赝品,把真品严实地包裹后藏进柜子。
   武亿考中进士后当了博山县令,当官之道就看如何面对上级和下层百姓了。如果不是尸位素餐,欺上瞒下两头通吃的有之,搜刮下层讨好上司以图更大好之。武亿学术上的成就,足以证明其存在价值,无须土豪般炫耀,也无须奸商般贪得无厌。行贿是建立在多数人受损基础上的双赢,在他这里是行不通的。博山产制土玻璃的白土,民间烧制一些玻璃钗珥瓶盎灯球之类小工艺品出售。按照他朋友江藩的说法,当时烧制大概还须调入糯米汁。乾隆中叶有山东巡抚取以上贡,结果在武亿的努力下,和其他一些弊政都被取消了。治标容易,治本的教化就不是谁都能做的事了,他必须具有坚实的学理,不计个人得失真诚为民的风范。武亿做到了,他甚至使全县僧尼在听他劝喻后,“虽不解其说然感其诚,皆蓄发还俗!”这固然是因为当时佛学衰微有关,但更重要是他的真诚赢得了人们信任。
   终于,他遇到更严峻的考验。明朝的东西厂、锦衣卫特务机专司侦探、缉捕和刑讯的番役,清朝继续沿用。之前发生的寿张王伦之乱被扑灭后本已无事,但想捞钱就得生事,政权靠武力,文化靠思想,赚大钱就得有机会。有人告王伦未死,于是权贵和珅派手下番役曹君锡、杜城德去山东“缉捕”。二人乘机招纳了十余个无赖帮手在民间凌虐咨肆起来,横行11个州县,所到之处官府也不敢得罪他们。最后他们到了博山,三天后,武亿竟然主动率领衙役到旅馆收捕他们!杜成德等仗势持械拒捕,武亿亲自动手把他们绑到县衙。杜成德仍然不服,武亿将他们杖打了一顿才质问,差牌上不是明写番役二名,这11人是怎么来的?而且牌文明言所到地方要到有关部门报到协办,你们到了三日而不来谒见,就是不奉法。
   此事不免闹大了,上司山东巡抚吉庆也很紧张,府佐刘大经也在吉庆面前说坏话,吉庆只得上报弹劾武亿。和珅马上看出其中的微妙,因为根据当时规定,番役只能在京师活动,是不得到地方上去的。而所谓规定往往是没事时大家视而不见,有了事就不好说了。于是和珅要求吉庆不提番役的事,重写文书而罢免了武亿。
   武亿从此无意为官,去讲学和研究学问了。他死后,家人在他身上找到一颗“打番役汉”的印章,不畏权势为民除害,敢于打番役是他一生的骄傲。
   历史上爱哭的男人还有很多。《淮南子》说:“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彷徨于被迫中选择的路,将自己引向何方不得而知,正如素丝被人染成不知道哪种颜色。最可悲的是鲁迅所说,想救出黑屋子里沉睡的人们却难以做到,甚至不忍心让已经麻木了的人感受痛苦而不能做什么的绝望。
   贾谊说:“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的时候,他还是抱有希望的,所以也未必真的哭了出来。贾谊之后是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那是找不到出路的绝望之哭。“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他“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一个美丽的生命,花朵一样还没来得及绽放就凋零了,这不也就是自己的命运吗?一向“喜怒不形于色”、“口不臧否人物”的他终于又忍不住尽情哭了一回。
   唐朝陆羽“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但他不如唐衢的哭有名。《旧唐书》称唐衢“能为歌诗,意多感激。”韩愈也推重他说:“奈何君独抱奇材,手把锄犁饿空谷。当今天子急贤良,匦函朝出开明光。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虞唐。”白居易甚至说:“不我非者,举世不过三两人。”懂他心的,除了元稹外只有邓鲂和唐衢了。可是欧阳修说唐衢的“文世罕传者。”《全唐诗》里也没有。唯一写于贞元十九年的《阳武县令陶公复故县记》,“气格不俗,亦足佳也”,也见不到了。白居易可是说他遗文有六千首的,不过,“众耳喜郑卫”对他“古琴无俗韵”的作品,后来被康有为评价为:“沧海惊波百怪横,唐衢痛哭万人惊。高峰突出诸山妒,上帝无言百鬼狞。”其“散在京洛间,何人为收拾”是难免的。唐衢不仅对白居易的文章“一读兴叹嗟,再吟垂涕泗”,对其他人的文章也是:“见人文章有所伤叹者,读讫必哭,涕泗不能已。每与人言论,既相别,发声一号,音辞哀切,闻之者莫不妻然泣下。”白居易说他的哭:“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太尉击贼日,尚书叱盗时。大夫死凶寇,谏议谪蛮夷。每见如此事,声发涕辄随。”
   中唐后藩镇割据、党争激烈、宦官专权,边防空虚,国势颓败。白居易等人把新乐府的文学创作当政治改革的工具,然而中兴之梦难圆,新乐府运动的言之有物使当政者恨之入骨。白居易说:“凡闻仆《贺雨》诗,众口籍籍,已谓非宜矣;闻仆《哭孔戡》诗,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大率如此,不可遍举。”但人民群众喜欢,“禁省、观寺、邮堠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忧国忧民的感时伤怀的深切,明知如何改革而无能为力的无奈,使唐衢的哭具有感染力。大概是多少也是个“五十着青衫,试官无禄食”的人,也参加了一次太原戎帅的军宴,结果“酒酣言事,抗音而哭,一席不乐,为之罢会。”可惜,唐衢与白居易在偶游滑台同宿李翱家,一见如故后不久就死了。“从来有感君皆哭,今日无君谁哭君”,哭人哭己,如面对战士抱了必死决心上战场。
   清朝学者武亿也爱哭。乾隆四十五年,乡试得第一名的他与洪亮吉、黄仲则在北京天桥一家酒楼喝酒,喝了几杯突然“左右顾盼,哭声大作。”除夕,其师朱筠问他:“客中度岁,何以破岑寂?”武亿说:“但求醉饱而已。”他是个很能吃的人。朱筠再问:“更有他求乎?”回答是想哭,于是朱筠也陪他一起放声大恸,把邻居都惊动了来问发生了什么伤心事?弄得朱筠不禁失笑而去。从他在金石学的学术成就,以及短短七十三天的博山县令任上,治本则以身作则热心教化地方,治标则革除弊政减轻百姓负担,并勇于主动为民除害而与贪官和珅手下斗,从而赢得百姓信任来看,他的爱哭,恐怕不是况周颐在《眉庐丛话》所说,仅仅是为了“远念古人,近伤洪亮吉、黄仲则不偶”那么简单吧。
  

共 31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研究古代山东博山县令武亿的文章,由武亿的爱哭联想到很多有关爱哭男人的故事和史料记载。而武亿在金石学的学术成就,以及短短七十三天的博山县令任上,治本则以身作则热心教化地方,治标则革除弊政减轻百姓负担,并勇于主动为民除害而与贪官和珅手下斗,从而赢得百姓信任。文字隽永,考究有据,言之有理,耐人品味!推荐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1-02 09:28:44
  文字隽永,考究有据,言之有理,耐人品味!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