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赏析】我读大唐咏蝉诗“三绝”

精品 【赏析】我读大唐咏蝉诗“三绝”


作者:快乐一轻舟 进士,7071.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182发表时间:2018-01-02 20:20:26
摘要:三个人,三首咏蝉诗,虞世南咏出品自高洁咏清远,骆宾王却是囹圄白头悲玄鬓,李商隐是 襟抱未开悲蝉声。

【赏析】我读大唐咏蝉诗“三绝”
   序
   人逢盛世,才高自显。大唐盛世,人才济济,诗流涌动,文人志士的高标才格,在五彩缤纷的诗歌中光华闪耀。
   蝉,一小小昆虫,被大唐盛世许多诗人吟咏,皆借物抒情,比兴象征,咏蝉为表,抒发胸臆是实,其高洁人格,清白胸襟,或一腔怨气,皆浸淫在精湛幽深的诗句中。而被称为唐诗咏蝉诗“三绝”的,是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三人的咏蝉诗。
   无疑,这三个人都是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诗人,且都在大唐仕途官场里摸爬滚打过,只是三个人的人生遭际不同,所以,同一个被吟咏的客观物象,便被借以表露出不同的内在心绪,咏赞出不同意趣和格调。
  
   一、品自高洁咏清远
   虞世南,南朝陈时法曹参军,隋朝先做秘书郎,后迁起居舍人,隋灭后,李世民闻虞世南之名,引为秦府参军,又授宏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同掌文翰,后来又担任著作郎,礼部尚书。
   他的一生,就仕途而言,顺风顺水,三朝元老,无甚大波折,一阶阶高升;且长寿,活到八十多岁,寿终正寝。而且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洵、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其诗歌亦是清丽刚健,其成就大概应该算是唐初贞观诗坛第一人。
   其人品高洁,才华出众,学识渊博,文彩彪炳,被当时人推崇,是其根本原因。唐太宗称他为臣忠诚正直、为人敬爱顺遂,为学才识渊博,做诗文彩闪耀,书法高扬出众,是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是对他的最高旌表。唐太宗一代明主,风华绝代,聪慧睿智,识人眼界极高,能对虞世南有如此评价,实属不易,大概也是惺惺相惜。
   这样一个顺风顺水人生得意的人,写起诗来,处处显出自信满怀,踌躇满志,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旦借蝉咏志,他笔下的蝉就成了高标超群人格的象征,成了他自己立身高洁,并非凭借外力才青云之上的表白。且看全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全诗整体借用象征手段。首联以以描写为主。第一句,“垂緌”明写蝉立身高处,需俯身垂须,才能饮得清露,暗喻自己立身高洁,早就超越了平庸和凡俗。一个“清”字明写秋露之“清”,又暗喻自己清白人格,如青莲出水,如白玉包浆。第二句,出声“响”亮,方能如疾流飞湍,跃出“疏桐”,传扬远方。颔联抒情。“居高声自远”,紧承“流响出疏桐”,“天生我才,舍我其谁”“春风得意马蹄疾”“腹有诗书气自华”,底气十足,自信自傲的气概喷涌而出。“非是藉秋风”,则是宣言,向世人直言告白,告白自己身居高位,声名卓然,自是个人禀赋和才华使然,绝非打秋风,借外力。
   一首短诗,区区二十个字,字字流淌着中国古知识分子的清高孤傲之气,这份气概,恰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脊梁,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一颗耀眼明珠。
   一个自觉读过些书有点儿才华有点儿志向的人,在人生顺遂之时,读这首诗,往往会激荡起一股豪气,会增加人生豪迈的信心和底气。
   当我在课堂上充满自信力的时候,我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这首诗,总是激情荡漾,慷慨壮怀。当我人生比较顺遂的时候,提起毛笔,饱蘸浓墨,写起“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十个字来,也觉得潇洒倜傥,挥洒自如。那盎然底气,分明就是虞世南简短的诗句氤氲晕染的。
   而今,顺逆起伏,已是往日云烟,心思早已平淡静和,但再读虞世南这首诗,依然如登临高峰绝巅,俯视峡谷溪流,云雾烟岚。
  
   二、囹圄白头悲玄鬓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如今在国内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传唱,且冲出国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成为儿歌的经典和智慧的象征。这首诗便是初唐时期的骆宾王七岁所吟咏,他因此被当时人誉为“江南神童”。
   后来,他年纪轻轻就诗名显赫,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其文章也十分了得,《上吏部裴侍郎书》,言辞恳切,感情诚挚,孝亲之义,剖析精辟,读之令人感动,足以和李密的《陈情表》媲美。那篇《讨武氏檄文》,众口传诵,万古流唱,与王勃的《滕王阁序》一道,成为中国骈文史上的双璧。作为一个诗人,一个散文家,他足可以流芳千古。
   但他的仕途却是多舛多难,险象迭生。
   几经考试,二十几岁,终于长安出仕,大约做了豪府幕僚,几年之后,遭人排挤,罢去官职。
   豫州刺史李元庆欣赏骆宾王的诗赋文章,把他召进府,依然做幕僚。但寄人篱下,岂是他所甘心,任职三年,又前途渺茫,他遂生厌意,辞职归乡赋闲几年。
   49岁时被人荐举入朝对策。先被授予奉礼郎,主管奉祀礼节,一年后兼任东台详正学士。52岁时,他再一次被罢去官职。
   几个月后,随裴行俭从军入伍,于七月初离开长安,开始了穷沙极漠的军旅生涯。以文书身份随军征伐西域三年,不久即奉使入蜀,在四川的军中服役。在蜀中担任的大约是军中的幕府书记之类。
   三年后,入长安,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
   以上官职,皆品秩极低,大都在如今县处级上下徘徊,且大多是闲差。
   后来,经人举荐,方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侍御史者,只是耍嘴皮子,玩笔杆子,搞搞讽谏,净干得罪人吃力不讨好的活,但又没一点实权。骆宾王却拿鸡毛当令箭,多次郑重其事地上书讽刺朝政。当时武则天当政,酷吏当道,告密盛行,“罗织”之风肆虐,许多忠直之士,锒铛入狱。骆宾王也未能幸免,不久就倒了大霉,以“坐赃”罪,获罪入狱。絷身囹圄,已长达一年之久。所谓“坐赃”,也就是说有人告发他在长安主簿任上有贪污行为。
   入狱后,酷吏对他的惩罚丝毫不手软。如同当年邹衍、李斯一样,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罗织成罪,有口难辩。滥施酷刑,强迫承认“莫须有”的罪名。
   他幼承家教,把刚直自恃、清白做人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之所以在宦途中一再遭到波折,就是因为坚持这种清白耿介气节,不肯放弃忠直做人的原则而与世俗合污。如今,因为“秉性难移”,再一次遭受政治打击,而且和前两次的罢官革职相比,要严酷许多。
   使骆宾王感到最痛心的,还不是肉体上受到的折磨,而是人格被侮辱。内心的愤慨和痛苦,可以想见。痛心疾首之时,他愤懑难抑,于狱中吟咏一首《咏蝉》诗: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整首诗托物寄兴,借蝉自喻,以抒发自己的心志,使长期郁积在心头的忧愤再一次喷发出来。不妨用散文化的语言阐释如下:
   深秋的蝉儿在窗外悲切鸣唱,身陷囹圄的囚客忧思深邃,一言难尽。蝉儿那黢黑的身形,衬托我头上白发愈加苍白。蝉儿那悲切的鸣叫,犹如在鸣唱一曲卓文君的怨妇诗《白头吟》。蝉儿啊蝉儿,秋露重重,你难飞高远;秋风呼啸,你的悲鸣也容易被淹没。恰如我的仕途人生,荆棘重生,险恶重重,终难高远;奸佞当道,邪恶横行,我忠直的声音也难达上听。蝉儿啊蝉儿,没有人相信你我的高风亮节,找谁来替我表白我一腔耿介忠诚之心啊?
   全诗物我相融,同声相应,其鸣也哀,其悲也切。一声声孤独无助的啜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喊,一声声火焰喷射的愤怒,读后直令人心颤,令人神撼!
   他的人生悲剧,并没有到此为止。
   骆宾王入狱将近两年的时候,高宗皇帝立英王为皇太子,大赦天下。他虽然也在赦免之列。但掌权者并没有赦他的罪责,让他复官,而是贬放到离京城很远的边县临海,去当一个小小的县丞。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在李武之争中,他毅然跟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氏王朝,挥笔抒写《讨武氏檄文》。这也许是他将近两年冤狱后的愤然抉择,也许是他对武氏王朝的强烈不满驱使。只是,这又是他一场更大的人生悲剧,且是他一连串人生悲剧的结尾——兵败身亡,不知所终。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这四句话,高度概括了骆宾王悲惨的一生。只叫人唏嘘叹息!
   我曾有一次,读这首诗读到心颤。
   那是我人生第二次低潮时期,白天里,到新单位报到,看到偌大的院子里,荒草萋萋,杂树重生,破砖烂瓦,人烟冷清。我蓦然想起贬谪、迁谪、流放这些词来,想起屈原在汨罗江边徘徊流连,想起在狱中望着窗外的寒蝉缘物伤情的骆宾王。
   回到家,晚上,捧出骆宾王的《咏蝉》诗,反复诵读,昏黄的灯光下,骆宾王悲悲切切,孱弱孤独,身着囚衣的身影,踯躅在心头,久久不肯离去,不觉悲叹:天妒高洁,精英多难,天丧斯文乎?
   今日再读,又想起屈原《涉江》。“幽独乎山中”的凄凉之情,“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的历史和现实的高度概括,“不能变心而从俗”“将董道而不豫”的旦旦誓言,“故将愁苦而终穷”“故将重昏而终身”的悲哀预言,这些纷纭复合的意绪,在骆宾王区区四十个字的《咏蝉》短诗里,都丝丝缕缕,缠绵悱恻地飘荡着。
  
   三、襟抱未开悲蝉声
   读到李商隐的咏蝉诗,想到一个时髦词儿,官本位意识。
   所谓官本位意识,在今天,其实就是心里想当官的念想,在古代,就是想走仕途的欲望。在中国古文化中,这是绝大多数古文人都丢弃不下的一个沉重的心理包袱。
   古代文人,读书做官,是人生终极理想,最高目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为了什么,做官!官做得大了,才能运筹帷幄,施展安邦定国之才,才算人生成功,才算有了人生价值和尊严。譬如虞世南,官做大了,底气就足了,就可以气宇轩昂地拍着胸脯喊:“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当然做了官,人生也就走上了阳光大道,四通八达皆通衢,人生得意马蹄急,前面马弁鸣锣开道,后面随从颠颠儿地跟着跑,呼风唤雨,威风八面。
   不光是古来圣贤皆寂寞,古来诗人散文家,只要没混个高官厚爵,也一样寂寞。
   诗文写得再漂亮,也只是被视作末家者之流,同琴棋书画一样,只是闲情逸趣,不能挣钱,不能养家糊口,更不能“宝马雕车香满路”。就算你是屈原,李白,杜甫,你是散文八大家,只要没混个尚书、宰相当当,那也是始终满脸菜色,腰身佝偻,整天灰溜溜,穷酸尴尬,穷困潦倒,始终得“破帽遮颜过闹市”,或者躲在“灯火阑珊处”,无颜见江东父老。偶尔,也许圈内人搞个派对或者沙龙互相吹捧一下,或者官员们闲来凑凑趣,装点一下风雅,但绝对与人生的成就无关,与人生的尊严和体面无关。
   李商隐就是这样一个尴尬的文人。
   他写的五言《蝉》诗,就写出了这种困窘和尴尬。全诗如下: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明显,和虞世南骆宾王一样,他也是借写蝉来写自己的人生遭遇,宣泄自己的情绪。
   一二两联。明里写蝉,暗写自己尴尬的人生遭际。
   第一联,一上来就怨气十足。我本来就知道蝉爬得越高越难吃饱,在高处叫得再响,也是白费力气,再觉得遗憾也是白搭。当然,这不仅仅是写蝉,暗里是写自己满腹经纶,立身高洁,抱负高远,却一路坎坷,穷困潦倒,无以大展宏图;即使自己再满腹经纶,才华横溢,诗文写得再好,也无人赏识,只是白搭功夫,空留遗憾。
   第二联,进一步抒发怨气。蝉在高处一直鸣叫到五更天,越来越少气无力,叫声稀疏,而那一树稠密的叶子,却是那样的无情,竟然毫不动容,依然苍翠碧绿。暗里写自己一直为着理想不停奋斗,许多年过去了,已经年老体衰,激情和意志也越来越减退,但是那无情的官场,依然繁复芜杂,喧嚣激荡,根本没有人理睬我的穷困和寂寞。
   第三联就直抒胸襟了。一直以来,我官职低微,俸禄微薄,远离家乡和亲人,在各地流转,就像枯桃枝做的木偶一样,随雨坠落,流入江河,顺流飘荡,不知将飘向何处。而自己家的院子里,却已人烟冷清,荒草凄凄,满目荒凉。
   第四联对蝉咏叹。蝉啊蝉啊,麻烦你用自己最凄凉的叫声提醒了我,也许我和你一样,命里就该举家清贫,命里如此,我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以上只是诗里面所吐露出来的心意,要想深入解读诗人的胸臆,还需联系他的人生遭遇。
   先说他的诗文。在诗歌方面,他是晚唐诗坛最耀眼的明星,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有了他,唐诗在晚唐才又矗起了一座高峰。他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朦胧迷离,缠绵悱恻。在他的笔下,情爱诗彩凤灵犀,朦胧诗梦蝶玉烟,我以为,中国朦胧诗第一人,非他莫属。
   他的骈文,在当时,也是首屈一指,被时人推崇。也正因为他的骈文十分了得,才得到了曾官至宰相又特别喜爱骈文的令狐楚的赏识,提拔他做自己的幕僚。
   但不幸的是,在晚唐时候,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和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两派水火不容,搅扰政坛,李商隐一不小心跌入“牛李党争”的泥潭,再也拔不出腿来。
   令狐楚本为牛党骨干人物,赏识和提携了李商隐,而李党的骨干人物王茂元也偏爱其才,而且将女儿王晏媄嫁给他。他与王晏媄虽然情深意笃,但他在牛李两派中却陷入尴尬境地。在牛党那里,他无疑是个叛徒;在李党那里,他又是个脚踏两只船的人。所以,从此,他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艰难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以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潦倒终身。据说,他在潦倒之际,写信给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请求帮助,令狐绹是李商隐的知心朋友,而且当时已官至宰相,满腹希望,“如大旱之望云翳”,但没想到遭到冷漠拒绝。
   大致了解了这些史实,也就更能读懂李商隐在五言《蝉》诗里郁郁寡欢的心境,更能体会他毫无人生尊严和体面而言的尴尬了。
   我过去读李商隐的五言《蝉》诗,触摸的总是他心底的那份失落、尴尬、孤独和苍凉。有时候,不由自主地胡乱联想,也往往“於我心有戚戚焉”,枯坐良久,默然无语。
   而今天再读起来,又有了新的叹惋。倘若李商隐生在今世,也许仅凭其诗歌,就可以拿茅盾文学奖,甚至一不小心,斩获诺贝尔奖,也未可知。也许他就能拥美眉,开豪车,住豪宅,活得既尊严又体面,而且可以摆脱官本位意识的束缚,轻松惬意地生活了。真这样的话,他要再写咏蝉诗,也许就是虞世南一样的味道了。
  
   跋
   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对以上三人的咏蝉诗评介说:“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借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真是一语中的啊!

共 573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本文对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三个人的咏蝉诗的意境与心境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剖析,认为这三个人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境况,借助蝉这一物象表达了不同的心境。虞世南一生顺遂、仕途亨通,自然是“居高声自远,端不借秋风”,而骆宾王一生不得志,怀才而不遇,当然是“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了;至于这个李商隐,因为身处牛李党派之争的尴尬境地,“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慨叹之意也就不难理解了。感谢快乐一轻舟老师赐稿赏析征文,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80104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01-02 20:23:07
  谢谢湖北武戈编辑的推荐和精彩的编者按语!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8-01-02 20:23:58
  唐朝咏蝉诗三绝,皆因每人所处位置与环境的不同,因此便咏出了不同的境界。感谢赐稿赏析征文,问好快乐一轻舟老师,新年佳作丰厚连连。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3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8-01-02 21:26:07
  深深为老师的古诗词功底折服,这样的赏析不是一般人能写的。
依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回复3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01-02 22:34:06
  谢谢,还不都是因为当过高中语文老师的缘故吗。当然,还有爱好。
4 楼        文友:古懂        2018-01-04 13:53:26
  一不小心又一枚京豆,篇篇佳作!
古懂
回复4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01-04 13:56:33
  哈哈,谢谢社长鼓励!
5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8-01-04 20:10:29
  恭喜佳作斩获精品,期待看到更多精彩。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5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01-04 20:19:02
  又是您编辑的,您简直成了我的福星了!
6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8-01-04 21:31:12
  呵呵,那是你写的好啊!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