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苦用心
青杠村的陈德平,年过花甲,忠厚老实,是一个普通农民,三个儿子都先后成了家。小儿子陈志学大学毕业,在深圳的一家大企业工作,收入可观,是他晚年生活幸福的指望。可12年前陈志学却意外失踪,幺儿媳把六岁的儿子通通送了回来。之后幺儿媳也失去了联系。他的心里苦不堪言,认为他这最有出息的儿子没有了,今后的幸福没有了……
一
那是一个天气阴暗的日子,儿媳带着六岁的通通回农村老家来了。陈德平没看到儿子志学惊问:“咋你母子俩,志学咋没回来?”儿媳彭方彬哭丧着脸对公公说,“通通的爸爸两年前意外失踪了,以前打电话给您说他在国外,是怕您老人家伤心,一直没有说。公司和我都四处找过,也报过警,都没有结果。现在已正式宣布失踪,我只好把通通带回来,给爷爷照管,好一心一意出去挣钱来抚养通通。”陈德平听到如此说,泪如泉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彭方彬说:“您老人家也别着急,我这手里还有3万块钱给你爷孙俩作生活费用,只是要辛苦您了!”陈德平当时想事已至此,只有把孙子通通带着。可儿媳彭方彬离开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电话不管怎样打都联系不上,她也失踪了。
儿子儿媳都失踪,让陈德平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他心里很明白,虽然自己有三个儿子,可大儿子、二儿子都文化不高,家庭也不富裕,一直以来对他和老伴,都不如小儿子好。不说其他的,老伴的心脑血管病,一直都是小儿子拿钱出来给他妈治病,一直都在尽孝心。
陈志学从小好学上进,对父母有孝心,常说他一定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在他读大学期间,就一边读书一边打工,每个月就开始给父母寄钱。大学毕业,他和女朋友都去了深圳发展。继续每月定期给家中寄钱,两个哥哥有时给他写信,说家中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希望他能帮一帮,好像他是在开银行一样,不给就对他有意见。
陈志学心里感到很不好受,虽然自己在深圳工作,和媳妇两个人的工资相对内地高得多,但消费也很高。家中不了解实情,凡有事儿都找他要钱,尤其是他母亲生病那几年,他还借了十多万元的债,那时候媳妇刚生孩子,有时候买奶粉的钱都没有。
更使他负担加重的是,他母亲患病久治无效,不幸去世。母亲办丧事,他借钱把母亲的葬礼办得风风光光,在最后结账时,扣除一切花费,礼金所剩无几。他考虑到父亲今后的生活,就提出在母亲病重期间,自己支付的医疗费用,两个哥哥能不能也分摊一些?两个哥哥很没良心,说父母培养他读了大学,在他身上花费的钱最多,母亲治病的钱就该他一个人出。其实,陈志学从读大学开始,一直都是自己在外做兼职,几乎没让父母出一分钱。要说父母在他身上花费比两个哥哥多的钱,就是他比两个哥哥多上了三年高中。但两个哥哥结婚,父母都花了一大笔钱,陈志学结婚,却没要父母花一分钱。
两个哥哥不愿拿出一分钱,父亲的话也使他伤心,父亲说他在深圳挣钱容易,两个哥哥在家种地,挣不了几个钱,你不支持他们就算了,要他们出给母亲治病的钱就太不叫话了。当时小儿媳妇彭方彬就气哭了,抱着儿子通通,拉着陈志学离开了老家。
二
陈志学夫妇回到深圳以后,他想到父亲和两个哥哥在农村收入不多,也确实困难,关键是他们不动脑筋不想办法增加收入,心里都指望着他这个弟弟支持帮助,两个侄儿读书的学费都找他要,他觉得这完全是不现实不可能的事,即使他开银行印刷钞票也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他必须要想法消除两个哥哥想依靠他的幻想。想来想去,最终想出了他认为可行的办法。
他先给父亲写了一封长信,述说他和媳妇在深圳工作的艰难困苦,说深圳的消费水平如何高,说彭方彬生孩子花费了多少钱,说他现在还欠朋友的钱十多万,希望当父亲的能够理解他,也希望他向两个哥哥说清楚,今后别指望他的帮助。
这之后,他极少给父亲打电话,春节前夕,他最后一次给父亲打电话,说他过年不能回家看望,寄了一千元的过年费,叫父亲在两个哥哥家过一个快乐年。同时告诉父亲,说他要去国外工作,争取挣较多的钱,以后回来把老人家接到一起,过幸福的日子。当时陈德平听了心里还挺高兴,可没有想到以后就一直无音信了。再以后就是儿媳彭方彬把通通带回来,不久联系不上也失踪了。
陈德平的心里怎么也想不完,他觉得自己却实对小儿子的要求太多了,一点也没有想到小儿子在外的艰难,他不该让他去国外工作,他的心里悲痛、难过,无以言说,幸好他现在带着孙子通通,看到通通就好像看到儿子志学,不然他死的想法都有……
没过半年,陈德平万万没有想到,通通上小学读书,有一个好心人救助,每个月给他捐款1000元,作为他爷孙的生活费用,表示要一直支持到通通大学毕业。幸运之事从天降,他的心里一块石头落地——踏实了。心想如果没有这好心人救助,靠他自己种点地,每天卖菜挣点儿,还真不知道他爷孙俩如何生活下去,更不要说让通通读书上高中读大学。
没过一年,陈志学的两个哥哥也来了运气,他的大哥有个好心人来叫他学会养蜂,帮他在银行贷款,养了上百桶蜜蜂,成为养蜂专业户,一年后就获利三万元,开始走上致富路;他的二哥家来了一个好心人,自称是他弟弟的同学,把他介绍到了一家大型企业做工,每月收入有四千多元,一年多就摆脱了贫困,心里感到有了奔头,他们的儿子读书也不愁钱了。其实这些事完全是陈志学找同学朋友帮忙做的好事,他想到两个哥哥也确实困难,他也应当尽力帮助,他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这样帮助两个哥哥,才是最好的帮助。
三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通通已从小学读到高中,他的成绩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高二放暑假时,通通对爷爷说,他要去广东打工挣钱,爷爷自然也没反对,通通高高兴兴地走了,直到学校快开学的时候,他买了一大包好东西回到爷爷身边,说他打工挣了很多钱,买这些东西回来孝敬爷爷,陈德平自然万分高兴,觉得通通也有出息了!
一天,通通正在洗澡之时,手机响了,爷爷拿过手机,发现手机背景图竟然是通通和儿子、儿媳的合影。也直到这天,他才知道儿子没死,儿媳失踪也是假的,通通买回的大包东西也肯定是他爸妈买的。
陈德平又气又高兴,气的是儿子竟然玩失踪骗他,高兴的是儿子还活得好好的,他立即打电话责问儿子。在电话里陈志学向父亲吐了一肚子苦水,说了他在外工作的难处,在深圳他背负债务过日子,才去了国外工作,他在国外生活也非常不易,收入只能管他自己的一家人,不可能再为家里和两个哥哥给予经济上的支持。把通通送回来是他和媳妇共同想的办法,是为了他们夫妻能挣更多的钱,也是为了让老人家有个孙子在身边,有通通解闷过得快乐一些。那个救助通通的好心人,实际上是他每月拿一千元钱给同学杨志文,在暗中给予你们爷孙的帮助。不然那有那样的好心人一直来帮助。在通通读高一的时候,杨志文把实情告诉了他,从此他父子俩就开始了联系,每年偷偷地见面一次。通通一直向爷爷保密,不知道陈志学还活着。同时告诉他父亲,大哥养蜂,二哥进厂也是他托人帮助解决的。
陈德平听了小儿子的这一番话,方知这是小儿子的一片良苦用心,是为了他这个老父亲和两个哥哥,为了全家人都能幸福的生活,他心里的气早已散得一干二净。最后他对儿子说:“今年春节,你和媳妇一定要回来,同你大哥二哥两家人,过一个热热闹闹的大团圆年,过一个最幸福最美满的春节,你在九泉下的母亲,知道你的良苦用心,也一定会非常高兴……”
小说构思别致,充满了真善美的温馨气息!
欣赏老师佳作,解决问题才是生活快乐的关键,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