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有关董永和七仙女的地名传说 (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有关董永和七仙女的地名传说 (散文)


作者:孙巨才 进士,6592.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38发表时间:2018-01-03 11:41:37

如今河南省武陟县的小董村和周围的许多村子的名称都与董永和七仙女有关。两千多年来,这些地名使董永和七仙女在这里留下了一串串的传奇脚印,象活化石,是真历史,到处都印证了董永和七仙女在这里土生土长的原生态故事。
   先说说小董村的村名,从明朝以前一直追溯到西汉王朝,一直都叫大董。起因是村子很大,村民大都姓董,因而得名大董村,后来董永被汉光武帝刘秀封为天下孝子之楷模,又赐村名为大董镇。董永当时还是远近闻名的民间医生,大董因董永而扬名,因医药而兴盛,百业齐集,店铺林立,人口猛增,骤然成镇。各地民众前来瞻仰董永孝行的,前来找董永和七仙女求医问药的,人山人海,络绎不绝,大董镇因此日益繁荣。
   大董镇经朱元璋三次血洗以后,虽有山西洪洞移民来此,但村中人口很少,因而改名为小董村。
   大清朝建立后,朝廷以孝治天下,官府曾一度将“小董”更名为“孝董”,寓意为汉孝子董永居住的地方,以示永久纪念和倡导孝道。后来人们写来写去嫌写着麻烦,就简写为小董或小东了。
   小董村往东走七八里,是大凡村,村东有大槐树,传说是董永和七仙女相会成亲的地方,“凡”是凡间、人间之意,“大凡”就是“广大人间”的意思,这村名很有讲究。大凡村向北五六里是下凡村,传说是七仙女从天宫下凡到人间的地方,村东有大沙丘称为落仙台。据说落仙台是七仙女人物原型张七姐出生的地方,原为土墙茅舍,是张七姐父母的家,后来沁水决口,冲积为大沙丘。后人神化张七姐,说她不是凡人,是天上仙女下凡降生在这个村子的,因而此村叫成了下凡村。后来,明代洪洞县移民将此村改称下封村,大概也有“七仙女下凡封神”的含义。
   大凡村往东走七八里,就是傅村,傅村南面就是沁河,绕个大弯向东流去,因此村名原叫傅家湾,后来人们感到三个字不如两个字简便,久而久之,就简叫成傅村了。传说西汉末年傅村有个傅财主,后人称他傅员外,董永和七仙女就是在傅村给傅财主打工顶债的。
   小董村向南二十多里,有个村子叫驾部,原先写作“嫁布”村。村名原来叫李家庄,传说七仙女的人物原型张七姐的干爹干娘就是这个村子的人。张七姐嫁给董永,其干爹干娘陪送给张七姐出嫁布匹,据说以后怀县的出嫁闺女陪送“嫁布”的风俗就是由此而起。这个村子被后人称为“嫁布”村,张七姐也不断去看望干爹干娘。张七姐被神化后,她大驾光临的村子被后人尊称为驾部村,因“驾部”比“嫁布”写出来高雅,后人就大多把此村写作驾部了。董永可算是驾部村的姑爷哩,直到今天,小董人一见驾部人,就让其喊老姑父,对方还不敢恼。两村人感情密切,互相照应,成为“社亲”,两千年来,此风不改。
   小董村南面就是沁河,隔河相望,沁河南岸分布着陶村、西陶、北东陶、中东陶、南东陶等村子,传说是刘秀被王莽撵得东逃西逃的地方,后人为了美化刘秀,将“逃”字雅改为“陶”字。小董村向南隔河二三里,就是陶村的护国寺,传说是汉光武帝刘秀藏在神像背后躲过王莽追兵,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地方。刘秀坐朝后,一方面重塑金身大修护国寺,一方面把家住护国寺北二三里的董永封为天下孝子的典型大加表彰。他这样做是为了多出孝子,多出忠臣来护他的国,保护他的汉室天下江山永固。刘秀以孝治天下,一是封董永,二是下令天下人“上至哼哼,下至能能”都得背诵《孝经》,三是施行举孝廉制度,规定是孝子者才有当官的资格,他这个治国法儿也很有效,果然实现了汉室中兴。
   有关董永和七仙女的地名传说是武陟人民的历史瑰宝,是武陟人民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议政府对这些地名要严加规范,认真保护,严禁用错别字和简写字来侵害这些宝贵地名。
  
   一、落仙台
  
   在武陟县城西9里处,有一个行政村叫西大原。全村有近2000口人,由西大原与下封村两个自然村组成。落仙台地处西大原与下封村之间,南距西大原半里,西距下封村也是半里。
   西大原张姓是大户,有600多口人,主要居住在村的西北角。据传说,七仙女的人物原型张七姐的父亲张老田就是西大原人,娶妻王婉容,娘家是驾部人。夫妻二人原在西大原居住,在村北半里处种有十几亩薄地,种地上粪、浇水来来回回很不方便。地边有一个一人来高、两亩来大的荒土岗,张老田决定把家搬到此处,于是把荒岗平成土台,夯了地基,用砖头疙瘩垒了十三层跟脚,和泥垛墙,柳椽当檩,柳稍盖顶,麦糠泥抹平,荆条编门,杨棍竖窗,建成了“梁”长一丈五尺五,满外(即房长度)四丈五尺五的五间农家房。此房朝南向阳,场地宽广,空气流通新鲜,四周鸟语花香,不怕雨淋风刮,能把洪水来防。干燥坚固,冬暖夏凉,外表虽不美观,屋内实用漂亮。经过王婉容的一番收拾,张老田就带领全家高高兴兴地搬到了这个土台上。
   王婉容已经生了六个女儿,张老田真想有个儿子传宗接代,继承香火。眼巴巴地又盼老婆到了临产,随着婴儿的一声响亮啼哭,土房内芳香扑鼻,满屋红光,天空中霞光万道,百鸟齐鸣,第七个女儿又降生到了这个世界上。据传,她生下来就不是凡人,从小聪明伶俐,胆大泼辣,相貌出众,鲜艳动人。父母对她十分宠爱,给她起名张七鲜,把她当成男孩子来抚养。张七鲜就这样长成了女人身,男人心,个性倔强,敢做敢为。她心里决定的事,多少头牛也拉不回来,爹娘有时也拿她没办法。
   西大原北地有很多桑田,王婉容整天领着女儿们采桑养蚕,缫丝织绢,还教给了女儿们一手丝织的好技艺。张七鲜天生聪明,悟性极高,一看就会,一干就精,织得比母亲还要强百倍,她独出心裁,能在丝绸上织出五彩缤纷的花鸟草虫、人物走兽,栩栩如生,活龙活现。周围的妇女们看过后都啧啧称奇,夸她不是凡人,真像是天上下凡的仙女。
   张老田面色白净、胡须微飘、身材魁梧、膂力过人,性格豪爽,爱好武艺,农忙种地,农闲教人习武。有一年水旱蝗灾,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饿殍遍地。县衙差役下乡来横征暴敛,牵牛拆房,逼死人命。张老田一见大怒,抱打不平,重伤了几个衙役,闯下了大祸。为了躲避官府锁拿,张老田带着老婆女儿举家连夜北上七十余里,到云台山上的山寨聚义。第二天官府逮人不着,就放火烧了张七鲜难舍难忘的出生房。
   张七鲜早就仰慕董永的人品,决心和董永一块过日子。她私自下了云台山寨,从北向南一路走来要寻董永时,曾故土难忘,在旧居的土台上缅怀、歇息了很久。西大原有一个媳妇,名叫董新鲜,她的娘家在小董,和董永家是邻居。张七鲜找到她,向她打听董永近况,她告诉七鲜说,自己刚从娘家走亲戚回来,听说董永守孝已满,明天准备到傅村傅财主家打工顶债,劝七鲜在她家歇一夜,明天及早就到大凡村的大槐树下去截董永。西大原离大槐树只有十里路,离小董村却有22里,大槐树处于小董至傅村、西大原至大凡的十字路口,到那里保准能截住董永,还能少走好多路。张七鲜这天已走了七八十里路,也很累,想想这话很有道理,于是就留在她家歇了一夜。
   第二天,张七鲜果然在大凡村的大槐树下截住了董永,从而发生了董永和张七鲜以槐树为媒、自订姻缘的爱情故事,后来,演变为“天仙配”之神话传说,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
   张七鲜被人尊称为张七姐,又被神化为七仙女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她出生时的土台尊称为“落仙台”,并照原样重建了农家土房,以供人瞻仰。落仙台旁的下封村也被赞誉为下凡村。后来沁河决口,把落仙台冲积成了长一百多米,宽三、四十米、高十几米的大沙丘。后人在大沙丘上建起了七仙女庙,里面敬奉有七仙女张七姐的塑像,香火鼎盛,祈子还愿的红灯笼、红稠布挂得到处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破除迷信时,七仙女庙荡然无存。
   1968年至1975年,在学大寨改天换地、平沙丘造良田的口号声中,称之为落仙台的大沙丘被夷为平地。
   近几年,西大原村民又在落仙台原地修复了七仙女庙,恢复了对七仙女的敬奉。庙门两边的对联是:“视而不见求则应,问之无声叩则灵”,横批是“有求必应。”每年农历七月七日,传说这一天是张七姐的生日,七仙女庙都要举行极其隆重的庆典活动。
   落仙台旁的下凡村居民在朱元璋三次血洗怀庆府时已被杀干净了。现在的下封村有70多户,300多口人,全部姓苏,是明初从山西洪洞县移民过来的。他们和张七姐的后人西大原张姓居民共同维护着七仙女庙,精心保护着落仙台七仙女庙这个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大凡村
  
   《武陟县志》在清代明确记载:“城西二十里处有大槐荫,相传为汉孝子董永和七仙女相会成亲处。”大槐荫现在武陟县三阳乡大凡村。
   大凡村西南角、沁河堤北200多米处,就是县志上所说的大槐荫遗址。西汉后期,大凡村为交通要道。洛阳至山阳城、怀县城至野王城的两条官道在此交汇。十字路口逐渐增添了许多店铺,人口越聚越多,村庄也越来越繁荣,三教九流齐至,五行百业俱全,俨然一个小小的世界,成为繁华人间的缩景,村庄因此自然而然得名“大凡村”。大凡村人很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细胞格外活跃,最先将七鲜女神化为七仙女,最先把董永和张七鲜的真实爱情经历演绎成董永和七仙女在本村大槐荫下相会成亲的神话故事,利用本村的交通要道、人口流动量大的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向四外广为传播。此举果然大大提高了大凡村的知名度,带来了村人意想不到的骤然繁华,由一个不起眼的村庄突然变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繁华乡镇,村名因此改名为繁华镇,在唐代就已经非常出名。
   时间到了元朝末年,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领兵和元军帖木儿(铁木耳)部在这一带打起了拉锯战,你打过来,我打过去,几天就轮一遍。繁华镇上的人们认为双方轮换来得太勤了,都会杀人,谁也不敢得罪,于是谁来就说拥护谁,生怕被杀。家家户户都准备了一个木牌子,一面上写“拥护大元”,另一面上写“欢迎大明”,谁的兵来就翻挂谁的一面,一直安然无事。就在繁华镇人们暗自得意自己手腕高明的时候,大祸从天而降。一天上午,繁华镇人们一见明军赶跑了元军,就都又翻挂上了“欢迎大明”的木牌。就在常遇春骑着高头大马,领兵在镇里大街上通过的时候,不料一阵狂风袭来,飞沙走石,刮得行人都睁不开眼。狂风过后,镇的西南角人家的木牌没被刮动,上面的字仍是“欢迎大明”,于是常遇春说其“不反”,免杀,就留下了后来的“不反村”(即今天的“北凡村”)。常遇春看到镇西北角人家的木牌被风刮得滴溜溜地乱转,“元”、“明”两字反复出现,认为这里的人反复无常,就说其“反”,留下了老弱妇孺,杀了其全部丁壮,留下了后来的“反庄”(即今天的樊庄)。常遇春看到镇东部人家的木牌全被刮得翻了过来,上面公然写着“拥护大元”的字样,不由勃然大怒,骂其“大反”,不分男女老幼,一个不留,全部杀得干干净净。天不绝人,其中一户人家有个男人名叫岳百利,据说祖籍汤阴,是宋代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之后,这几日正好到山西平阳府贩布,不在家中,侥幸躲过了这场劫难。当他回到家中后,镇的东部被大火烧得断壁残垣,没一间可居之屋,街上尸首遍地,没一个生存之人,只留下了血惨惨的太阳当空酷照。为了防备明军追查,岳百利跪地祭拜,以“照”为姓,记下了这笔血海深仇,又赶忙逃到了山西。等到山西洪洞县向武陟大批移民的时候,“照”百利难舍故土,于是就仗着自己也会说山西话,冒充了洪洞移民,随着移民郭、云、魏、鹿等姓人家又返回到了自己故里定居。人口渐多,成为村庄后,被大明朝的武陟知县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下过的圣谕命名为“大反村”,以震慑不听话的百姓。直到大清朝建立后,大明皇帝朱元璋下过的圣谕才算失去了作用,村子又被改写为大凡村,一直称呼到今天。
   “照”百利被当时官府的户口册上写作为赵百利,成了村中赵姓的始祖。赵姓在村中人丁兴旺,现有1600多人,占村中人口73%,其他的郭、云、魏、鹿等姓,人口都是一、二百人,都加起来也不过才占村中人口的27%,大凡村现在共有人口2200多人。
   大凡村的前身繁华镇的血腥经历给武陟人留下了一个历史性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专用形容词——“繁华”,此词本义是市面热闹,工商业兴盛的意思。但武陟人所说的“繁华”的含义却是脚踩两只船,反复无常、狡猾等贬义,这个词经常在武陟人之间的口语中运用,外地人听了总会感到莫名其妙,也算是那段血腥历史遗留下来的活化石吧。
   在西汉后期,大凡村的标志物就是大槐荫,在十几里地以外就能望见。它位于村子南边的十字路旁,依堤傍水,背靠村庄,依托渡口,水陆两便。大槐荫树干五尺来粗,三丈来高,树冠十几丈方圆,槐荫有十来亩大。大槐树不知经几枯几荣,树干南半个生机勃勃,枝叶茂盛,树干北半个苍老干枯,有树洞能容人站立其中。树皮一被碰破就流红液,人们误以为是血水,称此树已得道成仙,敬之为神。这一带民众逢年过节都对此古槐顶礼膜拜,视为精神依托。树旁之十字路口为市井集会之地,四乡百姓经常来此赶会购物,是一个极其热闹的去处。

共 11130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如今河南省武陟县的小董村和周围的许多村子的名称都与董永和七仙女有关。两千多年来,这些地名使董永和七仙女在这里留下了一串串的传奇脚印,象活化石,是真历史,到处都印证了董永和七仙女在这里土生土长的原生态故事。七仙女神话是中国神话中最为璀璨的一颗宝石。七仙女向往的美好生活,落户人间,和夫君董永一起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幸福美满生活。但她的行为触犯了神圣的天条,王母在众神的压力下抓回七仙女,准备治罪。董永爱妻心切,在表弟鱼日的帮助下,闯上天庭,但面对的是王母的责难和失去仙气而虚弱不堪的妻子,夫妻发誓要白头偕老,恩爱一生……这里还传着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事……西大原有一个媳妇,名叫董新鲜,她的娘家在小董,和董永家是邻居,董永和张七鲜以槐树为媒、自订姻缘的爱情故事,他们的故事是七仙女故事的原形。大凡村人很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先将七鲜女神化为七仙女的故事。七鲜与董永,在劳动中产生爱情,经过好心人帮助,要成亲,其母王婉容嫌董永太穷,死活不同意,又是好心的干娘帮助……好事多磨。故事曲折带有传奇性,很感人,是一篇很好的爱情散文。推荐大家共赏。【编辑;白翎眼孔雀】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百翎眼孔雀        2018-01-03 11:43:42
  故事感人至深,情节曲折动人,好文。请多多赐藁。
回复1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3 12:18:28
  感谢白翎眼孔雀老师画龙点睛的点评,妙笔生花,把这篇文章打扮得像一个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极其隆重地介绍给了大家。
2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3 12:16:51
  感谢白翎眼孔雀老师画龙点睛的点评,妙笔生花,把这篇文章打扮得像一个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极其隆重地介绍给了大家。
3 楼        文友:杨天杰        2018-01-03 13:11:16
  孙老师的这篇散文相信是真的,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拜读了,点个赞。
回复3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3 13:27:42
  感谢杨天杰大哥的关注与跟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