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作家】路
那天,花香随着无孔不入的风儿飘进来,漾满光明镇扶贫办整个房间。此时,大伙一言我一语,竞相建言献策,讨论的话题是如何打赢全镇扶贫攻坚战。
镇党委书记高一鸣说:“要想富先修路,能不能在路上做足文章,全面打造乡村特色“公路经济带”,助力精准扶贫?”
镇长陆一鸣说:“咱光明镇沿路有几个村是蔬菜专业村,不通公路,逢雨雪天,道路泥泞车难行,影响了蔬菜销售,菜农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高一鸣书记擂响桌子,嘴里吐出的话铿锵有力:“争取上级和有关部门资金支持,举全镇之力,一定把路修通畅。”
半年后,沿路的几个村修通了宽阔的柏油路,为贫困群众致富打好了基础。蔬菜瓜果销路好了,群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当年沿村公路旁就增加了六十几个扶贫大棚,占地足足有一百二十亩。
动动脑子,讲点策略,种啥能让村民卖到更好的价钱?早日脱贫致富。
去年,镇政府相关人员经过充分调研论证,鼓励村民种甜瓜。
“要是卖不出去,赔了本怎么办?”
“政府全力帮你们找销路,行不?”
“有这样的好事……”
结果,当年甜瓜喜获丰收,平均每个大棚收入超过两万元。
阳光村的党支部书记董二旺说:“为把路边经济做大做强,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县里在信用贷款和政策扶持上,鼓励支持发展中药村、农畜土特产等地方特色产业,拓宽了群众收入渠道。
高一鸣书记对前来考察学习的兄弟乡镇介绍经验时,自豪地说:“目前,全镇以规模养殖、店铺经营、产业加工、饮食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公路经济带’以初步形成。”
全县脱贫攻坚现场会上,县委书记的讲话里有这样一段闪亮的话:“光明镇紧抓扶贫攻坚机遇,凝心聚力为群众架起‘金桥’,发挥地理环境和地方特产资源优势,快速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打造出的乡村特色“公路经济带”,可谓风生水起,成就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路’!”
话刚落地,掌声雷鸣,好评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