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浓浓亲情暖严冬(散文)
冬阳透过厚厚的窗帘,卧室里的灯光已经被稀释得不再那么明亮。尽管老伴连喊了几声,该起床吃早点了。我只是应付地“嗯”了几声。仍旧专心致志地翻动着手机里的相册,眼睛停留在照片上,思绪飞回到拍摄照片的那一刻,幸福的大庆之旅挣脱思维的禁锢,奔涌而出……
一
新年伊始的第一天,凌晨6点多钟,我们从内蒙古通辽火车站乘坐的从杭州始发终到齐齐哈尔市,途经大庆西站的k49次列车正点抵达。大庆西站虽然有着亚洲第一火车大站的美称,也许是冬天的缘故吧,不是外地农民工大量涌入的季节。在这里下车的旅客明显的不是十分拥挤。我和老伴随着人流穿过地下道,在验票出口处一眼就看见了我的名字。大弟玉恒手里举着印有我的名字的纸牌,三弟玉华手里提着照相机。握手、拥抱、合影。两个弟弟接过嫂子手里的东西,领着我们走出车站。我们坐上一辆崭新的商务车,向铁路职工住宅区北湖小区驶去。东北的冬天昼短夜长,清晨7点钟,太阳还没有露头,东方的天际里微白初现。
三弟的家是四楼,房子虽然面积不是很大,但是收拾得干净整洁,弟弟说在大庆共有三处楼房,这是距离单位最近的,也是面积不足80平米,最小的一处。恰巧正赶上年已耄耋高龄的三婶也在三弟家。婶子获悉我们的到来,兴奋地也早早起床了。北方的冬天,外面零下二十几度,室内零上二十几度,真可谓屋里屋外冬夏两重天。在医院工作的小侄女还在酣睡中,三弟媳为了照看生意早早地去忙碌了。
两个弟弟一边跟我们聊着一边在厨房里准备早点。年已八十的婶子身体非常健康,说话慢声细语,头发没有全白,牙齿依旧完好,肤色白皙,看上去也就花甲大几的年龄,根本不敢相信已经是耄耋的年龄。交谈中,三婶对每月不足两千元的退休金倍感知足。对子女们的孝心十分满意。
两个弟弟做的早餐非常可口,手擀面条做得十分地道,油炸卤子味道鲜美。欢声笑语荡漾在餐桌上,雾气挂在窗子的玻璃上,冬阳缓缓地照射进屋子里,附着在窗子玻璃上的水雾开始变得稀疏,屋子的气温变得更加闷热。
侄女起床后很有礼貌地与我们打招呼,热情地与我们交流。侄女吃过早餐,上班前礼貌地与我们告别。侄女的身材很有我们家族的血缘特征,魁梧中彰显着健康之美。
我和老伴在距离内蒙古通辽千里之外的黑龙江大庆市迎来了2018年的第一缕曙光!
二
吃过早餐,大弟弟玉恒的挚友,一家保险公司的资深经理,与弟弟同龄的马经理开着豪车拉着我和老伴、大弟弟一行三人去安达市接叔叔,三弟只好留在家中照看婶子。
马经理中等的身材,肥瘦匀称,说话干脆利落,人长得也特别有男子汉的气质。娴熟的驾车技术如同他对保险行业的了解,马经理平易近人,态度和蔼。一边开车一边与我聊关于保险行业的事情,偶尔还会触景生情地插叙一下大庆市的发展变化。感觉马经理是一个精力充沛,爱好广泛的人。车子由西向东行驶,宽阔的双向八车道油路笔直平坦,黑龙江土地幅员辽阔的美誉毫无夸张。玉恒弟弟不停地向我们介绍着路两边的建筑物名称以及发展变化情况。车子行驶到一座立交桥,弟弟说这是大庆第一座立交桥,大桥建成后,大庆市政府向广大市民征集桥名。得名为“庆虹桥”。既有大庆的含义又有彩虹之形象。车子行驶到湿地大桥时,令人惊叹不已。长长的大桥横跨了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湿地。
冬阳下,湿地上干枯的芦苇花倔强地迎送着北方冬天的日月星辰。不知道湿地上是芦苇包裹着一片片的冰面,还是冰面点缀着摇曳而不凋零的芦苇花。茂盛的芦苇,夏季里是丹顶鹤、灰鹤、野鸭、水鸟们栖息繁衍的地方;冬季割倒后,打成方捆的芦苇则是造纸厂优质的纸浆。芦苇点缀了夏天,把美丽留给了人间;冬天,化作纸浆成画纸,承载文化厚中华。渲染山河成美景,无怨无悔迎春风。感动于芦苇花的坚强,停车桥上,下车拍照。蓝天、白雪、芦苇花,美不胜收!老伴我俩分别与弟弟和马经理合影留念,友情在这里绵延,亲情在这里绽放,亲情、友情,在这里复苏,在这里走向春天!
大庆市到安达市八十里的路程在四个人的欢声笑语里临近终点。上午大约十一时,马经理在叔叔居住的楼下踩下了刹车。弟弟领着我们从南门进入超市,从超市的北门进入叔叔居住的小区。沿着外跨楼梯上到二楼,叔叔从窗子里看到我们的到来,出来迎接我们,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笑容。我问叔叔还认得我吗?叔叔很诚恳地说,十几年没见面了,大街上见面恐怕认不出来了。叔叔已经驼背了,耳朵也有些聋了。小声说话已经听不太清楚了。八十岁的叔叔依旧干净利索,脸色红润。手臂上、脸颊上几乎看不到老年斑,叔叔的气质告诉我,老人家的身体很健康,晚年生活非常幸福。我望着精神矍铄的叔叔,看了一眼小我一岁的弟弟,心里对玉恒的孝顺默默点赞!
叔叔看到我跟侄媳妇的到来非常高兴,不断地嘘寒问暖。弟弟提议到附近的饭店,边吃午饭边唠嗑,下午一起回大庆市。弟弟的提议叔叔欣然接受。
餐馆里,弟弟点了富有大庆地方特色,也是平日里叔叔喜欢吃的菜肴。北京红星二锅头一人一杯。叔叔的酒量不如当年了,吸烟的频率不减当年。更令人不解的是叔叔不但吸现成的卷烟,还自己动手卷了很多旱烟,放到烟盒里,不时地拿出来吸上一支。我跟叔叔开玩笑地说:“三叔这拧成一卷味道应该比中华好吧?”叔叔听着我的话微微一笑,“哪有中华好”。
叔叔还是多年前的老习惯,吃饭性子急,几口就把二两多白酒喝完了,吃饭速度也还是那么快,桌上五个人,他第一个撂下筷子。马经理因为开车不便饮白酒,只是陪我老伴喝点饮料,弟弟我们哥俩酒足饭饱后,已经到了下午两点多。
三
从安达市返回大庆市的途中,望着广袤的油田上,无数个抬起低下的采油机。俗称”磕头机“。我跟弟弟说,能否找个靠近路边的”磕头机“停下车子,我要零距离看看。弟弟果断地同意了我的请求。马经理选了一处离采油机最近的地方,把车子停在了路边安全的地方。我高兴地像个孩子似的下车直奔正在工作状态下的采油机。迫不及待地奔到机器边,摸着冰冷的铁架子,聆听着电动机的”嗡嗡“”声,端详着“磕头机”的模样。甭提心里有多么开心快乐了!l平生第一次零距离接触采油机,了却了儿时的夙愿!我和老伴似乎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一样兴奋,一张张与“磕头机”合影的照片走进弟弟的“佳能650”和“华为荣耀”的腹内。弟弟玉恒向我详细讲解了采油机的工作原理,我第一次懂得了原油是如何从几千米深的地下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弟弟指着不远处冶炼厂的圆柱体大罐,告诉我原油通过管道汇聚到一起,再进行分离,然后进行冶炼。弟弟对石油方面的知识太渊博了,无愧为一名石油公司的管理干部。听着弟弟有条不紊的讲解,心里对石油工人、干部的素质心生敬意!
四
回到大庆,晚上我们在三弟家与叔叔婶子共进晚餐。两个弟弟的烹饪技术实在了得,丰盛的菜肴,色香味俱全。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满桌子的菜肴是两个弟弟的精湛厨艺。
晚餐上,叔叔只喝了一杯白酒。我们哥仨是喝完白酒喝啤酒,三个人喝了七八瓶德国进口的黑啤。夜幕下的北方零下二十几度,可谓滴水成冰,而两个弟弟待我们的盛情如同三伏,温暖的屋子里,浓浓的亲情。叔叔与我们谈论着陆氏家族中的荣辱兴衰,谈论着叔叔一生艰苦创业,辛苦奔波的历程。玉恒弟弟说,他们兄妹五个四个出生地,他是叔叔在山西铁路工作时出生的。历经坎坷的三叔,苦难中长大,从不怕吃苦,一生不畏惧困难。最令人叹服的是,我去的前一天还开着电动三轮车搞运输,赚了20元钱。一个八十岁高龄的人还有如此雅兴,真的令人折服啊!
为了保证我们的休息和洗浴方便,三弟为我们开了宾馆。还开了一间房陪同照顾我们。昂贵的房价下蕴含着那份情同手足的兄弟情谊。
五
我们在宾馆迎来了新年第二天的一缕朝阳。三弟领我们回到家里,又是一顿丰盛可口的早餐。早餐后,我们稍作休息,大弟弟单位的季师傅就开着那天去车站接我们的商务车过来了。师傅开车载着大弟弟、三叔、我和老伴一行四人开启了大庆一日游。
我们首先来到大弟媳退休后开的一家超市,走进超市,弟媳见我们到来热情地迎了上来,简短的攀谈后,我用手机给老伴他俩拍了几张合影,也算是妯娌俩的缘分吧。
弟弟说大庆的夏季非常好玩,号称“百湖之城”的大庆,夏季可以到野外欣赏各种野鸟的英姿、芦苇的郁郁葱葱、湖边野钓的情趣。而冬季因为寒冷,只好在城里的几处景点转转。冬季的大庆游客稀少,街上出行的人也明显少于夏季。我们来到了铁人展览馆,展览馆对面是铁人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一尊铁人王进喜的铜像。广场面积非常大。周围树木环抱,我想夏季的广场一定非常美丽。弟弟给我们和叔叔拍了合影留念。又请开车的师傅给我们四个人拍了照片。
铁人展览馆气势恢宏,正门朝北。三个大的平台富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意味着我国石油业不同时期的辉煌与艰难。博物馆分四层,每层展出不同时期铁人王进喜的英雄事迹。展厅里展出了王进喜童年时代的磨难、工作后的艰辛付出、党和国家给予的名誉等等。可以说铁人展览馆就是中国大庆石油的一部完整发展史、创业史。展览馆里,看到铁人当年为了实现把“中国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的伟大誓言,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由衷地从骨子里敬佩石油工人的奉献精神。
破旧的羊皮袄、简陋的泥巴房子、落后的劳动工具、王进喜巡井时骑的自行车、摩托车、五把铁锹闹革命的家属们、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动在心底潜滋暗长,对老一代石油工人“头戴铝盔走天涯”的创业精神所感动。
走出铁人展览馆的那一刻,深深地懂得了什么是奉献精神!什么是创业精神!明白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为什么举国上下都在高喊“工业学大庆”,现在明白了是号召人民,学习大庆人的艰苦创业精神。大庆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六
游完了铁人展览馆,弟弟把我们安排到了一家富有特色的饺子馆,三弟和三婶也被接到了饺子馆,忙碌中的弟媳也前来陪同我们共进午餐。这顿饭是我们夫妇到大庆后的一顿家族团圆饭,只要能脱开身的家人们都来了,满满的一桌子人只有季师傅是局外人。丰盛的饭菜,白酒、啤酒、饮料,畅饮在欢快的气氛中。推杯换盏中,饮下的是浓浓的亲情。大家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嗑。这顿饭足足吃了两个半小时。冬天的太阳不是依山而落,下午三点钟的太阳已经把楼房、树木、行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午饭后,大弟弟玉恒安排我们去参观大庆科技馆。照相、合影。科技管里,大弟弟的学问得到更加有效地发挥。科技管里展出了石油生成的由来,以及勘探、开采、冶炼、用途、前景的全过程。弟弟还向我们讲述了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大庆油田目前的储量等等。叹服弟弟博学的同时,也为人类资源的日渐枯竭而心生一丝担忧。
七
日暮天边的时候,我们走出科技馆,再次回到三弟家。因为家中突然打来电话,弟弟救助的事情必须马上办理。弟弟夫妇去了外地复查,事情只好由我代办。因此,改变了原来的行动计划,要提前返程。三弟家的侄女陆露又网上退了原来预定的卧票,重新购买了当晚的卧铺票。两个弟弟再次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又是一次哥仨畅饮,饭后哥俩开车送我们到了大庆西站。弟弟们花钱为我们购买了卧铺票,还给我们买了当地特产。因为三弟是铁路职工,一直把我们送到候车厅。当我们挥手道别的那一刻,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大庆归来,早餐时,冲了一杯弟弟送给的大庆特产——大庆老奶粉。闻着浓浓的奶香,望着奶粉包装上的“冲不淡的老味道”七个汉字,心里暖暖的,感觉这个冬天真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