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说竹(散文)

精品 【江南】说竹(散文)


作者:秋静人 秀才,2345.7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02发表时间:2018-01-04 21:01:51

【江南】说竹(散文) 大别山一带盛产竹子,大山深处的山村多被竹林环绕着,笼罩着,可谓是有竹林必有村子,有村子必有竹林,甚至好多村子都有着同样的村名,叫竹林垸。若走近村庄,可听到竹林深处鸡鸣狗吠、羊咩牛哞声。竹林,村舍,小路,如一幅浓淡相映的泼墨山水画。望着如画的山村,听着竹林深处的动静,让人感觉这是一幅具有旺盛生命气息的画作。
   我喜欢竹子,竹身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竹子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有“梅松竹”岁寒三友之美称。古今文人墨客有很多咏竹的诗句,在众多诗句中,我最喜欢清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全诗描绘了翠竹扎根在深山破岩之中的坚韧,以及不畏艰险磨难而傲然挺立的姿态,通过竹子形象,诗人展示了自己不怕牺牲,不向恶势力服输的精神。因此,由诗人描出的《竹子》图,也绝对是惊世之作。
   在植物学记载中,竹原产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在中国,最有名的竹乡有蜀南(四川长宁)、安吉(江西安吉)、咸安(湖北咸宁)和赤水(贵州赤水)四大竹海。全世界共计有70个属1200种竹子,盛产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至于竹子怎么传播到全世界的,未见有文字记载。在老家大别山区,竹子的品种主要有楠竹、班竹、水竹,还有长在山涧崖边的野竹,我不知道这种野竹属于哪一类。竹子是山区最重要的林业资源,它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弱噪音、净化空气、防止风害,因此备受人们的青睐并积极种植。
   竹子和人类有很深远的渊源,在远古时代,人类从巢居和穴居向地面房居演进的过程,竹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载,江苏吴县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草鞋山遗址发现有用竹作建筑的材料,汉代的甘泉宫竹宫、宋代的黄冈竹楼,皆是取竹建造并负有盛名。考古资料证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代先民们就已开始用竹制造竹器。属于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发掘的陶器底部有竹编织物的印痕,南方良渚文化遗址发掘了大量的竹器纹饰的印纹陶器,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发掘有竹器实物。
   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用的就是竹简和竹牍。通常牍比简宽厚,都是用竹子削成的狭长竹片,均用毛笔墨书。根据书写不同的文书,竹简和竹牍的长度各有不同,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民间书写书信的长一尺,因此人们又称信为"尺牍"。据考古挖掘,这种以竹为材料的文字古籍,在湖南长沙、湖北荆州、山东临沂和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重要发现,其中居延出土过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因原本是用竹简写成,所以叫“竹书纪年”。
   在隋唐时代,仍在用竹牍记书。如《新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其中“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意思是把南山的竹子都制成竹简,也写不完隋炀帝的罪状。又如唐代《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载,北都(即晋阳,遗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以尺牍报竹平安,故“竹报平安”一语原出如此。
   用竹子制作乐器,早见于战国时代。《庄子•骄拇》“多于聪者,乱五声,谣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而师旷是也。”其中金石丝竹的竹,就是指用竹子制作的箫笛。笛子作为乐器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笛子是铜或骨质材料的,但其音色低沉、发闷,后因发现竹比骨振动性好,发音清脆,才改为竹质材料。如《史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句中之意是说以竹作笛,吹出的声音如凤鸣一般,可见以竹为材是笛制的一大进步。宋朝许慎《说文解字》:“笛,七孔,竹筩也”证明宋代的笛也是用竹制作的。至今,竹笛仍是我国重要民族乐器之一。如哈尼族姑娘最喜爱的“簧”就是用竹子制作的,吹奏时,用六个手指将下截六眼气孔有节奏的时蒙时开,随着吹气的轻重缓急,就可吹奏出无比清脆优美的曲调,传达难于言表的各种神秘感情。以竹子为材料制作的乐器还有竹板,传说是明朝皇帝朱元璋发明的,因伴奏的曲种不同,板的数量也有2块、5块和7块之分,适用于各种曲艺说唱的节拍伴奏。
   竹子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很多。在大别山区,有一种专门制作竹器的职业叫篾匠,他们制作的乡村生活用具有竹床、簸箕、米筛等等。我的三姑父就是一个篾匠,他最拿手的活儿就是编织凉席,老家称为“垫子”。我结婚时,姑父给我编织了一床花样别致的篾垫子,篾垫边缘是精妙的几何图案,中间有一个大大的双喜字图形,我岳母看到做工这么漂亮精制的竹篾垫时连连说:“我活六十多岁,从没见过这么好的垫子。”姑父确实手艺精湛,他能将一片竹篾批出八层篾片,条条篾片像纸片一样轻薄,袅袅娜娜的篾片挂在竹篙上,微风一吹,活像一挂飞瀑。姑父就是用这样的篾片编织出不同花型的篾垫。编一床篾垫少则四五天,多则七八天,耐得了难忍的寂寞还不够,还要有非凡的耐心、毅力,甚至超然物外的那么一种境界。看起来姑父的这手绝活儿,也是在经历长年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修炼中成功的。
   由竹子制作的水上交通工具叫竹筏,也叫竹排。竹筏由用竹材捆扎而成,一般的竹筏长约三丈,宽数尺,竹子的粗端做筏头高高翘起,细端做筏尾平铺水面。陈志岁《碧溪观渡》诗:“雁荡山娇溪亦好,滩斑岸诡倒峰高。渡工浮筏时横绝,碧水油油欲没篙。”此诗表现了古朴原始的小竹筏漂忽在江河激流中的独特景致。如今在我县西河流域,也开展了竹筏漂流的时尚旅游活动,小小竹排漂在清粼粼的河水上,两岸依依杨柳向后徐徐而去,别有一番情趣。
   竹子在食用和药用方面也是历史悠久,竹笋和竹荪不仅是极受人们喜爱的美味山珍,据先秦文献中记载,三千多年前的竹笋就是席上珍馔。竹笋和竹荪,还是历代救荒的重要食材。竹笋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烹饪数千种美味佳食,在大别山一带,多用楠竹笋炖腊肉,水竹笋炒腊肉,还可以将竹笋煮熟晒干食用。在中国最早的医书典籍中,就有用竹治病的历史记载。竹的全身都是宝,叶、实、根及茎秆加工制成的竹茹、竹沥,都是疗疾效果显著的药用材料,竹黄、竹荪也是治病的良药。
   竹子可以做成很多休闲玩具,见于史书的竹制玩具应算竹马。唐•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唐时,用竹杆作竹马,让小儿玩耍,青梅是青的梅子,所谓青梅竹马就是比喻男女儿童在一起玩耍,表现天真无邪的感情。后来有竹质材料的麻将。不过我最喜欢看的是空竹,它以竹木为材料制成,因中空而得名。抖空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水浒传》中宋江写过一首七言四句诗:“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宵,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漫徒劳。”将抖空竹的情趣写的唯妙唯俏。“抖空竹”曾经是一种传统杂技节目,后来,它以玲珑小巧,信手可得和简单易学,终而变成中老年人庭院休闲活动的一种道具。抖空竹可以煅炼人的视力、听力和肢体协调能力,看别人玩的那么潇洒自如,我很想学,却一直没有学成。
   与竹子有关的竹文化源远流长,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如苏东坡所述:“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因为人类与竹有这么深的渊源,才有了“人如其竹”道德评判标准,如果人人都有竹子那样高风亮节的品格,人们的脊梁会更加坚挺,社会风气更加美好,家园的风景会更加优美。

共 29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苏轼诗云: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本篇从多形式多内容去谈竹的文化,竹的妙用和竹子生长环境和竹子的气节。含蓄不露对竹子的喜欢,却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中写竹的景色时将主观情感和自然客观的物象结合,抓住竹子的特定内涵意象,以竹子的特点为切入点来解读本文,就能探究到作者的情感,通过描写感受到竹子的坚韧和竹子本身的气节和文化渊源,从书写到丝竹乐器,从食用到竹楼。极尽竹子的功能和效用,这些作用多层次地组合,给人以色调明丽,画面鲜活之美,作者的情感也和竹有着同样的品质,沉潜而有气节,低调而不张扬,感情表达极尽曲折之致表达技巧精警动人。这样在手法上就有夺目之美,如同丝竹扣瓷的美,精细之中有玉的质感有有竹的柔韧之美,是轻快的语言下独有的新意,谈,像议论的格调,却在每个分论点中有散文的风格特色,文风平易近人,姑父精湛的技艺和编织的竹垫子,有语义两工的形,诱发人对该竹制品的向往和好奇,感谢赐稿江南,祝愿作者深冬愉快。【编辑:青瓷碗盛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80109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青瓷碗盛雪        2018-01-04 21:03:42
  竹子有气节,节节长到作者的文字里,感觉这是一篇内容丰富的竹文字,感谢作者对江南的支持,希望作者的生活和创作如同拔节的竹子,步步升高
青瓷碗盛雪,白玉炉燃香。
2 楼        文友:月下霜        2018-01-05 07:35:47
  江西吉安,盛立竹子。江西没有安吉这么个地方。
红尘看不破,俗世一庸人。 他日山中坐,缘来缘去缘。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