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心】元旦这一天(随笔)
远在北京的我,今年是第一次没能跟家人们一起过元旦。我本以为自己会非常感伤,毕竟头一遭一个人迎接新年的来临。但是当现实情况已然如此,我竟然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感伤,可能是我这个人在极端热闹的场合或极端孤独的环境中都能够让自己过得充实吧。
作为假日,幼儿园里的工作人员,还有小孩子们都放假了,只是身为保安的我却并没有假日。由于元旦也是周一,我得改上早班,就只能待在前岗的门卫室里坚守八个小时了。
假日的工作仿若假日,待在岗位上的我,可以尽可能地借助门岗里温暖的温度,以及十分安静的环境,屏气凝神,放飞思想,纵笔成书。
毕竟,在那八个小时里,进出大门的只有一个值班老师,以及为我们送早、午两顿饭的保安哥们。
花费了大半天的时间完成了三篇随笔初稿,外加《触悟集》序言的初稿,以及《触悟集》跋语的初稿,自我感觉非常满意。
关于我的随笔集,只是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只管写,却并没有出版的打算和想法。为什么呢?一是没有钱购买书号,大量印刷,以及各种各样的宣传。二来,我写的一些文章涉及面属实挺广泛的,广泛的涉及面也会导致我的文章成为众矢之的,我怕这种突然袭来的议论、指摘,甚至无尽的谩骂,会影响到我正常的生活。为了所谓的名声,从而影响到自己一贯秉持的生活习性,生活思维,未免得不偿失。
除了写文章,元旦要做的事当然就是祝福一些亲人、朋友、网友新年快乐啦。微信也好,QQ也罢,或私聊,或组群,或文字,或表情,由于我这个人讨厌群发过来的东西,所以我也极少群发给别人消息,那么每一句庆贺,每一份祝福,便都得由自己编写。
这下可好,一个一个送去祝福,时间一长,手指便会感到酸痛。再有感谢我的,回给我庆贺和祝福的,一来二去,双方渐渐热聊起来,我的两个大拇指明显能感觉到僵硬,直到拐的连食指都僵硬了,我这才放弃手机,把它扔到桌台上,毋再管它发过来多少则消息,我都对它不理不睬。
既然说起新年祝贺,当然少不了要跟我家那远在东北老家的老太太送上祝福啊。由于元旦那天我上早班,起得特别早,向母亲发去的祝福也就显得特别早。
岂料我刚发过去,那边母亲立马就回复了我,除了祝福的话语,还有她那一贯如此的生活习性——晚上八九点钟就睡,早上三四点钟就醒啦。
“元旦也不睡个懒觉?”我说。
“睡不着。”母亲说。
“看样子这个习惯很难改过来了呀。”
“可不是嘛。”
“家那边怎么样?”
“啥怎么样,还那样。”
我本以为母亲会有些许伤感,毕竟作为她唯一的儿子,我在北京已经呆了两个多月了。然而从母亲的话语中,我竟丝毫感觉不到她有何伤感之处,难不成是在我面前装模作样,怕我伤心难过?
“都挺好的?”我又问。
“都挺好的,麻将桌三张,元旦也不休息,这帮老邻居,老麻友,就差在咱家定居了。”母亲笑呵呵地说。
“那敢情是好。”说实在的,对此我也感到非常高兴,这也说明了我们全家的为人。否则的话,麻将社那么多,而且一些麻将社的环境比我家不知道要好多少呢,为什么邻居们单单来我家玩呢。
“今天幼儿园放假了吧?”母亲问。
“啊,放假了。”
“幼儿园放假了,你们的伙食怎么样,不至于还那么糟糕吧。”
“从早上看,还那样,花卷、咸菜,就这两样,以前早上还有稀粥的,现在连稀粥都没有了。”
“晚上应该有加餐吧。”
“这个嘛,谁知道呢。”
“没事,少吃点儿好的也挺好,能减肥。”
听着母亲的调侃,我除了发两个哭笑的表情,实在是不好说些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我可以跟任何一个人针锋相对、出言不逊,唯独惧怕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我家老太太。
新年第一天,我可不想跟母亲讲一些不开心的话题,特别是关于我不仅元旦回不去,就连农历春节也回不去的这一类话题。虽然母亲也十分清楚,但我还是会闭口不谈,生怕勾起她老人家的伤感之情。
只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晚上保安大队真的给我们加餐了,四个菜,不仅有酸菜炖排骨,还有烤鸭。
与此同时,远在老家过元旦的母亲也并没有如我想象的那样,对我的不归颇为感伤。就在我满嘴流油地吃着保安大队特意送来的食物时,我手机上的微信消息音也响了。我一看,好嘛,敢情是母亲发的朋友圈,我家老太太正在和一帮朋友在歌厅里纵情欢唱呢。最最令我愕然的是老太太在那上面的标注——和朋友们一起过节,2018年的第一天,幸福!
我顿时无话可说,除了表示羡慕地在下面留言“硬实”之外,再无其它,只要母亲在老家那边过得开心就好。
而母亲也回复了我,“酒不醉人人自醉,虽然只喝了一杯啤酒,但还是多啦。”
千算万算,始终也没算到敢情我的随遇而安、潇洒快活之性情,恰恰是遗传了母亲。
伤感?我会吗?不会。
我家老太太会伤感吗?恐怕也不会。
什么是亲生母子?这就是亲生母子,娘俩都有这种享受人生的高傲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