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故事】立柱上梁传规矩

编辑推荐 【故事】立柱上梁传规矩


作者:孙巨才 进士,6603.1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803发表时间:2018-01-05 14:35:25
摘要:后来,太子、太傅和首席大学士三个人帮助老百姓立柱、上梁、撒“飘梁”的故事传开了,老百姓为了讨个吉利,盖房子时纷纷效仿何瑭,也在大梁上贴上这副对联,并且隆重地举行撒“飘梁”仪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武陟县的一个盖房民俗。


   武陟县老百姓起房盖屋,都要撒“飘梁”(“飘梁”即漂亮之意),还要在大梁上贴副“青龙扶玉柱,白虎架金梁”的大红对联,据传此风俗由何瑭而起。
   何瑭,字粹夫,号柏斋,武陟县何营村人,明朝弘治进士,历任翰林修撰,工、户、礼三部侍郎,南京右都御史,还当过太子的老师。
   有一次,何瑭要回武陟何营老家探亲,太子也想跟随老师观赏武陟风光,何瑭推辞不过,只好叫上好友首席大学士高拱,三人扮成平民百姓,一起从北京南下,一路上体察民间疾苦,了解各地风土民情。
   这一天,刚进武陟县境的一个村庄,太子走得累了,何瑭和高拱就陪着太子坐在村边一个大树荫下歇息。这时候,正好附近一户人家起房盖屋,立柱上梁,眼看着人手不够,工匠正在作难。何瑭见此情景,就鼓动太子和高拱一齐前去相助。盖房的工匠们一见三人前来帮忙,都很高兴。因为太子年幼,工头就叫他扶着立柱,看到何瑭和高拱个大有力,就让他俩帮助架梁。大家齐心合力,柱子立好了,大梁也架得稳稳当当。何瑭看到太子和高拱又累又饿,眼巴巴望着旁边的满满一斗白蒸馍直流口水,只是脸皮薄,不好意思开口讨要,于是就心生一计,顺着梯子登到了大梁之上,放开嗓子,现想现编唱起了祭梁歌:“一上,二上,上到大梁头上。大家歇歇,听我说说。叫主家,递上斗,荣华富贵代代有。圆圆金斗九寸高,里面装满银元宝。黄道吉日来上梁,主家人人福寿长。飘梁馍,圆又白,今天把它撒下来。第一把,撒正东,主家辈辈家业兴。第二把,撒正南,主家年年报平安。第三把,撒正西,主家季季穿新衣。第四把,撒正北,主家天天心情美。第五把,撒正中,主家永远照吉星。留个喜馍我不撒,揣在怀里把梯下。祭梁完毕,大吉大利。”太子、高拱以及在场的所有人都顺理成章地吃到了难得的白蒸馍,主家也显得非常高兴。工头见何瑭才华出众,就恳请他写个吉利话贴到梁上。何瑭也不推辞,欣然提笔,切合三人的身份,写下了“青龙扶玉柱,白虎架金梁”的大红对联,横批写的是“吉星高照”。
   后来,太子、太傅和首席大学士三个人帮助老百姓立柱、上梁、撒“飘梁”的故事传开了,老百姓为了讨个吉利,盖房子时纷纷效仿何瑭,也在大梁上贴上这副对联,并且隆重地举行撒“飘梁”仪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武陟县的一个盖房民俗。

共 9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品讲述了太子、太傅和首席大学士三个人帮助老百姓立柱、上梁、撒“飘梁”的故事,在饥饿难耐的时候,为了吃到白蒸馍,太傅何瑭现想现编唱了一段祭梁歌,并书写上梁对联。这事不胫而走,老百姓为了讨个吉利,盖房子时纷纷效仿,隆重地举行撒“飘梁”仪式。逐渐就形成了武陟县的一个盖房民俗。很有趣味的一个民间故事。欣赏佳作,推荐赏阅!【编辑:老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土        2018-01-05 14:37:57
  孙老师您好!这则故事在其他网站又已不具名发表了,看来老师需要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祝老师写作愉快!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5 18:41:38
  感谢老土老师对我的高度信任和录用。我是河南省武陟县文艺创作中心副主任,写了大量的武陟县民俗故事。难免有人不经本人同意,使用发表。若署我名,我不计较。若不敢署名,说明盗用者做贼心虚。但我不知是谁,也无法追究。我急于依靠您发表,就是有保护知识产权的想法。请您明鉴,我绝不会拿别人的文章来发表的。
2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5 18:43:19
  感谢老土老师对我的高度信任和录用。我是河南省武陟县文艺创作中心副主任,写了大量的武陟县民俗故事。难免有人不经本人同意,使用发表。若署我名,我不计较。若不敢署名,说明盗用者做贼心虚。但我不知是谁,也无法追究。我急于依靠您发表,就是有保护知识产权的想法。请您明鉴,我绝不会拿别人的文章来发表的。
3 楼        文友:骏马奔腾        2018-01-06 09:43:22
  民俗影响世世代代,民俗也就变成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去守护它尊重它。
回复3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6 10:07:56
  感谢骏马奔腾老师的跟评。老师的观点准确,认识深刻,措施得力,是我很难得的民俗知音。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