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故事】日久功自成

精品 【故事】日久功自成


作者:上官湖徐 童生,959.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32发表时间:2018-01-06 08:43:54
摘要:张三是米店倌,闲着没事,就用手指弹米。李四先是杀猪,后是撑船。年长月久,一个指力惊人,一个手力超人。两人一商量,决定去学武艺,靠武艺吃饭,游走江湖。来到寺院,老和尚叫他俩亮一下“功夫”,结果惊倒众人,做了寺院的武教头。


   张三,幼小不安分。五六岁,抓着一只跷脚鸭,大把大把拔着鸭毛。七八岁,树爬得像小猴子一样,摘桃子、李子。十多岁,六月夏天在水里,摸螺蛳、黄蚬、鱼虾,冬天在田里,掘黄鳝、泥鳅。十六岁那年,父母见这样下去,要变成一个“无了落”,就是没有出息、没有上进的人,便把他送到城里的一爿米店,做了米店倌。
   米店生意不是很旺,一天到晚,坐着的时候多,张三闲不住,做点什么事呢?有人来买米,几颗米掉在了柜台上。按理,这几颗米应当捡起来,放到米桶里,颗粒归仓。张三是“调皮捣蛋”惯了的,只见他伸出右手,将中指抵在拇指上,扣成一个环,对准米粒,屏气凝神,中指猛地弹出去。
   手指弹米,成了张三的业余“爱好”,像吸烟、喝酒一样,渐渐上了瘾。每日里,盼着顾客上门,更盼着顾客米袋背走后,能多掉下几颗米来。
   开始,小小米粒,只能弹到柜台外面,一月两月下来,“射程”达到几丈路,一年两年过去,随便一弹,就无影无踪了。米店对着大街,大街上人来人往。张三过了手瘾,弹出后就不去管了,哪晓得这米像出膛的砂弹,打到人身上,不是皮破血出,就是痛得直喊皇天,可谁也不知道“暗器”来自何方,谁在施放。
   一天,店老板买了一个西瓜,足有六七斤,双手捧着从外面进来。张三正在玩米,指弹米飞,当巧不巧,嗖——击中了西瓜。顿时,西瓜碎成了几爿,店老板倒退了几步,吓得脸孔刹青。
   老板像看陌生人似的,看着张三,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幸亏是西瓜,要是换成人头,这六斤四两,还不立刻脑浆迸裂?由此说来,以前街上行人中的“飞弹”,全出自他的手。指力这么大,迟早要闯祸,不能在店里呆下去了,不然,倾家荡产也赔不起。店老板手一挥,叫张三赶紧打铺盖,离开!离开!
   饭碗没了,只好回家。张三心情糟透了,走过长街,走出东门,边走边踢着小石子。路边有株树,一根手臂般粗的树枝,横在面前。要是在平时,他可能低头钻过去了,今天憋着一股气,就习惯地扣起手指,弹了一下。咔嚓!像刀斩过似的,树枝断了,枝头飞到路的那边,树身剧烈晃动起来。自己的手指,真有这么大的力道?张三愣了一会,随即脸上露出笑。
   他回过身,朝米店方向呸了一口,死了张屠夫,不会吃夹毛猪,我要去学武去,以后靠武艺吃四方饭,手指功夫有了,再去拜个师傅,好好的练头功、腰功、腿功。
   师傅在哪里呢?张三没数,就往江边走。来到渡口,见木船横在江面上,船头插着一根撑竿。撑竿是一株小毛竹,入水的那一端套着一截篙铁,行船时铁尖与泥沙摩擦,靠了岸,就深深扎进河泥中,用来稳船。撑船佬叫李四,没什么生意,正在船尾打着瞌睡。张三要过渡,李四懒得起身,用手一指,说是把撑竿拔起来吧。
   张三上得船来,铺盖一放,双手握住撑竿,俯下身子躬起背,用足了吃奶的力气,还是没能拔起。李四冷笑着,走过来说道:
   “介没力气,你有没有吃饭过?走开、走开,看我一只手。”
   李四的话,张三有些生气,也有些不相信,一只手有介大的力,两只手能举千斤鼎了。回到岸上,牙床硬起,回答道:“你一只手拔起,我一个指头弹其断!”
   李四朝张三看了几眼,也没说什么话,两大步跨到船头,随便一拔,撑竿就出了水,也不与张三打招呼,转手扔了过去。张三不退也不让,对准飞来的撑竿,中指一弹,“啪!”断成了两截。
   撑竿断了,无法再行船,不过李四也不生气,拉住张三,问这指头功夫是怎样来的?张三把天天弹米、无意中闯祸、丢了饭碗,一股脑儿全讲了。接着,他也问了李四的手力。李四告诉他,十多岁开始,就跟着父亲杀猪,活猪要捉,死猪要剥,全凭手上的力气。前几年,来到渡口,与撑竿打起了交道。这里水急,河泥又深,撑竿要用力往下插,船才能停稳。每天,人来人往,船行船停,不知要插落、拔起多少回。杀猪、撑船,月月、年年,手力不知不觉变大了。
   两人一排年纪,李四比张三长了几岁。张三走上前,一把抓住李四的手,说道:
   “大哥,一指一手,远远不够。我俩一起去学武艺吧,来一个脚如电,拳如风,十八般兵器样样通,到时游走江湖,吃大块肉,喝大碗酒,路见不平一声吼。”
   张三一说,李四也吊起了胃口。是啊,天下行业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这撑船,风里来雨里去不说,万一翻了,转眼就去见龙王。可到什么地方去学武艺呢?城东有个金龙寺,寺里的老和尚武功高深,经常有人去比武,都被老和尚打下台来。两人一商量,一前一后,真奔城东而去,张三是铺盖也不要了。
   进得寺院,见老和尚站在踏步上,喊着口令,二三十个小和尚排着方队,喊一声出一拳,应一声踢一腿。一招一式,虎虎有生气,张三和李四站在门口,看得有几分胆寒。老和尚走了过来,合掌施礼,得知两人想学武艺,前来拜师,便问道:
   “看样子,两位施主都是劳作之人,有没有手上功夫?”
   “有么有一点,就是不全面。”李四答道。
   要是李四摇摇头,也许没什么事了。要知道,老和尚是个较真的人,既然有一点,那就亮一下吧。那班小和尚停了下来,四下散开,没事找事,一个劲地起哄。张三、李四哪见过这阵势啊,想躲没处躲,要退没退路。人在绝境时,在求生欲望的激励下,大都会爆发出身体潜能,横生出胆气。大雄宝殿前,摆着一只铁香炉,大半人高,炉腹胖鼓鼓,少说也有七八百斤。李四袖子一卷,走了过去,不束腰带,也不喊哈、嗬,双手一捧,把个香炉端起,往旁边走了两步,脸不红,气不喘,稳当当放好。
   李四拍了拍手上灰尘,向老、小和尚点了点头,也看了看张三。本来,张三是打着软腿的,见大哥出了手,双脚一下子伸直了。他笑了笑,对李四说道:
   “香炉是佛器,有灵之物,不能随便挪换地方。你歇息,我来移回去。”
   说着,张三中指抵拇指,往炉腹上用力一弹,香炉移了一尺多,再轻轻一弹,回到了原处。那班小和尚,一直以为老和尚的武功天下第一,此时一见,才知天外有天,佩服得服服帖帖。
   老和尚胡须雪白,曾跑过三省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见过大场面。这铁香炉,当年,是由四个壮汉抬进来,七手八脚摆放着的。今天,有人像掇凳子一样,轻松移了位,更没想到的,居然有人箍起手指,一弹二弹,弹回了老地方。内行看门道,面前这两位,分明是高手中的高手,还学什么武艺?不由分说,老和尚把张三、李四请到方丈室,叫他们住下来,安心当寺院的武教头。
   米店倌、撑船佬,眼睛一眨,成了众多小和尚的师傅。这事是大新闻,随着香客的脚和嘴,四处传扬了开来,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街头那个老秀才,坐在茶店里,捋着胡子,对大伙儿说道:
   “日久功自成,农耕如此,练武如此,读书做学问也是如此啊!”
  

共 26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故事讲了两位武功奇人,因从事的本职工作日久,各自掌握了一门独创的绝技,一个指力惊人,一个手力超人。去寺院拜师学艺,却惊到方丈,竟然成了武术教头。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世间事,无奇不有,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都会收获成功。农耕如此,练武如此,读书做学问也是如此。文章结尾点睛之笔,道出故事的内涵,升华主题。荐赏!【编辑:雅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80108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雅润        2018-01-06 08:44:44
  感谢作者支持征文,祝写作愉快,愿取得好成绩,期待你的继续赐稿。
雅润
2 楼        文友:上官湖徐        2018-01-06 08:57:27
  年少,每当上官读书、做事不专心时,母亲总用此类故事,勉励上官。
3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8-01-08 13:14:49
  问好学习,恭贺佳作获精,期待更多精彩。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4 楼        文友:老土        2018-01-08 20:25:10
  欣赏佳作,学习了,祝贺美文加精!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5 楼        文友:阳媚        2018-01-09 22:22:30
  祝贺友友小说精品!敬茶问好!期待佳作连连!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