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董永故事为什么被神化(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董永故事为什么被神化(散文)


作者:孙巨才 进士,6603.1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25发表时间:2018-01-06 08:56:13

董永行孝故事在俺河南省武陟县小董乡,是一个真实的人生故事。小董村好多地方都留下了董永和其妻子张七姐的真实人生轨迹,比如:董永出生地、旧居遗址、手植槐、推碾磨处、董永庙、董永墓等等,所有这些都说明了董永和其妻子是土生土长的小董人,他俩是人,不是神。但后来由于各方面的共同需要,搞起了“造神运动”,把董永夫妻俩都变成了神。董永故事为什么会被神化呢?经仔细分析,原因有四个:
   一、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
   1、首先是美化统治者的需要,例如曹植的鼙鼓歌《灵芝篇》中写到“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所编的《太平御览》中有关董永的记载:“我是天之织女,天帝感君至孝令助偿债耳”。这些文字为了美化最高统治者,因此需要把董永妻子神化成天上的仙女。
   2、麻醉人民安分认命的需要。劝导劳动人民认命安穷,安贫乐道,不要破坏现有统治秩序,再穷再苦也不要紧,不是还有玉帝吗,他会派仙女下凡帮助你的,在精神上麻醉你,给你个虚无缥缈的想头。
   3、培育更多忠实奴才的需要。统治者的思想可以毫不费力地顺着被神化的孝道的脉络,灌输到善良人们的头脑中,它利用人们孝敬父母的自然感情,演化树立了一整套伦理道德信仰,为封建统治者的“德治天下”或“孝治天下”铺平了道路。在家孝父母,为国必忠于天子,将孝于父母的家庭宗亲伦理情感转化为忠于国家朝廷的政治道德观念,由家而国完成情感转移,把各种可能出现的异端思想消灭于无形,为统治者培育出更多的忠臣良将。
   二、劳动人民的精神需要
   1、实现理想的需要。被神化的董永和七仙女向往自由,向往婚姻自主,渴望男耕女织、幸福安宁的田园生活,但这样理想化的生活正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所渴望却很难实现的东西,他们只能把自己的渴望赋于想象当中,创造出了《董永传说》这个神话。
   2、发泄不满心声的需要。神化了的董永被塑造成处在社会最低层的贫苦人民的典型代表。他幼年丧母,辘车载父,肆力田亩。父死无钱,唯有自卖自身才能安葬老父,穷到极点,苦到无限,是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他的故事引起了劳苦大众的共鸣,替广大劳动人民鸣怨叫屈,发泄出了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
   3、巧妙反抗统治阶级的需要。劳动人民很想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平民百姓是没有能力与强大的封建制度对抗的,他们只能把自己的想法寄托到神话故事里,从神话故事中实现自己的精神胜利。董永和七仙女齐声怒斥玉帝,共立誓言:“不怕天规重重活拆散,我与你天上人间心一条。”斗争的锋芒直指最高统治者,给劳动人民出了气,解了恨,这就是那些在层层大山重压下走投无路、反抗无力的劳动人民发自心底的最强烈的反抗之声。
   三、董永后裔的美化祖宗需要
   大凡历史名人,都千方百计美化自己的祖宗和母亲以抬高自己的身份。从远古时舜神化其母,到清朝奴尔哈赤美化其母,都同出一辙,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董永后裔把董永妻子张七姐神化成为天上下凡的七仙女,自己不就成为玉皇大帝的外甥们了吗。这身份够高的了,你说他们能不去神化吗?
   四、神职操作者的利益需要
   神职人员自己更是清楚地知道,世上本无神,但造出神来,就能利用“神”给自己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信徒们贡献香火钱、功德钱和大量祭品,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所以他们也会千方百计把董永和张七姐造成了神。
   以上四个方面的共同合力把真实人生的董永故事神化起来,使它涂上了浓郁的神仙色彩,极大地增强了董永故事的生命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今天,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董永、宣传董永,目的在于剔除封建糟粕,汲取民族精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共 15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董永和其妻子是土生土长的小董人,他俩是人不是神。但后来由于各方面的共同需要,搞起了“造神运动”,把董永夫妻俩都变成了神。董永故事为什么会被神化呢?经仔细分析,原因有四个——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劳动人民的精神需要;董永后裔的美化祖宗需要;神职操作者的利益需要。全篇文字精炼,考研精细,推论合理,启人心智,发人深思!推荐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1-06 08:57:13
  全篇文字精炼,考研精细,推论合理,启人心智,发人深思!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回复1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6 09:46:46
  感谢老师的辛勤编辑和热情推荐。
2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6 09:48:35
  董永传说已流传了两千多年,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由于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是一则既有教化作用又有爱情色彩的民间传说,其教化内容同中国民众长治久安的大众心理需求相适应,爱情故事又契合了民众追求婚姻幸福的内在感情,所以它的神奇幻想同人间现实巧妙融合的艺术特色深受大众的喜爱。
3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6 09:50:44
  我们今天研究孝文化,宣传孝文化中的典型人物董永,和封建统治阶级提倡的愚孝忠君不同,并不是倡导封建孝文化,而是剔除其封建的糟粕,扬弃其神化的荒诞,汲取其自然的精华,是为了发展和强化现代的社会主义孝文化,特别是继承发扬其中孝亲敬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重上级领导和父老兄长,作一个诚信忠实的公民,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这对于建立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现代孝文化、公民道德建设、新型的家庭伦理建设,对于增强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和睦团结和社会的平安稳定,全面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极其现实的积极意义。
4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6 09:53:01
  东汉光武帝令天下诵《孝经》,订为制度,更将西汉末年出现的孝子董永表彰为孝道典型,在全国大力宣扬,使董永在全国的影响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历史上著名的二十四位孝子中,除了舜之外,名气最大的也只有董永一人。“董永”两个字,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人名,他已成为孝的化身,矗立在中国人的心中。可以说,为了广泛推行和强化孝义,于是随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孝文化,孝文化中很需要有典型人物,因为各种因素产生了共同合力,能为统治者和平民百姓共同接受,所以这个典型便被圈定了董永。
5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6 09:55:56
  董永作为民间传说中的典型人物,虽来源于真实的历史人物,但只不过用了其人物原型,用他作为载体,堆积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孝文化的精华底蕴,耸立起了孝文化的一座丰碑。他是用许多地方、许多时代的无数个孝子形象集中塑造出来的孝的符号,孝的化身。他充分表达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是中国人民两千年来共同创造、不断完善的艺术精品。
6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6 09:59:14
  董永是一个以孝行著称天下,虽举过孝廉得到过全国性的荣誉,却没有作过官的普通百姓。朝廷、官方出于统治人民的需要,把他作为孝道的典型来加以拔高、塑造与神化,最终把他塑造成了孝的化身。民间百姓把董永当成处在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农民的典型代表,家贫母丧,辘车载父,肆力田亩,及至父死却无钱下葬,唯有典卖自身才能安葬老父。这样的故事是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他的故事最能引起千百万劳苦大众的强烈的思想共鸣,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在广大劳苦大众中间代代相传。
   出于官方和百姓的各自需要与共同合力,董永已不再是原来真的董永其人,他成了无数个孝子的集大成者,已成了诠释“孝”字的不朽的艺术形象。董永的名字在全国各地人人皆知,已成了人们心目中“孝”的代名词。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