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一条大河波浪宽(散文)
一、河边上的老人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我的祖国》)
第一次相遇,我在大通河的林边小路上晨跑,因为林深处古怪的歌声,我好奇地放慢脚步。循着歌声,紧贴着林边,一路寻找。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向河伫立,苍劲有力,歌声振荡。霞光下的河水,来往的船只,波光粼粼,浩浩荡荡……忙碌的生活中,这一股“泥石流”使人肃然起敬。我缓缓地退出,迎着阳光,一路奔跑,心里的歌声却进入循环模式,久久回荡。
以后的晨跑,多了一重神往。我常常留意着,老人,老人的歌,老人的歌声里的河……
大概两月有余,我依然锻炼,却终究没有与他结缘。没有打扰的守候与关注,是我心底生出的敬意。他风雨无阻,偶尔歌唱,却总是慷慨激昂。向江而立,歌声激越,或披一身霞光,波光粼粼,或撑一伞朝雨,烟雨蒙蒙。
二、灯光下的孩子
一次晚饭后,携妻女同行,去河边散步。
女儿扑楞着双手,甩动长发,咿咿呀呀,一路欢跳。
沿着小路走去,灯光柔和,微风拂面。树叶翻飞,窸窣作响。远望河面,波光粼粼。此情此景,心潮涌动。
想到歌声奇怪的老人,我显得激动,执意要女儿唱一段,妻子附和着鼓励。孩子受我的影响,其时早已学会《我的祖国》。
她含着羞,亮开了嗓子,妻子帮着腔,缓缓流淌……
我听得入了迷,一时思绪万千,热血沸腾。一曲歌了,我压抑着汹涌的情感,静望大通河上,久久不能平静。
对这首歌,太熟悉,因而太感动,所以怀有特别的情感。因为在上一辈人的心中,都曾有一座上甘岭,英雄主义深入人心;因为在每个人的家乡,都曾有一条这样的河,风吹稻花香两岸……
女儿还小,歌声是欢快的,终究迸发不出老人的英勇激愤与热血沸腾。但大通河边的灯光,灯光下的孩子,孩子的欢乐,却依然动人。
三、广场中的舞蹈
此后一年多,我很少再碰到白发老人了。我像一个失恋的少年,彷徨着,期待着,搜寻着。
有偶尔的惊喜,更有久久的落寞,记不清是多久前见过,记不清是多久没见。记忆渐渐稀薄,比白发更白的,是他的脸庞,印象里平静得像月光,像月光菊花上的霜。
早晨的跑步,夜晚的散步,我比之前来得更勤奋。久而久之,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见了面,点个头,微微一笑,算是打声招呼,温馨动人,和谐美妙,像小时候村里的邻居。
后经市政建设,先前林边荒地,已经改建为河边公园。白发老人向河而歌的地方,开发成一个可以容纳100多人的小广场。早上多了晨练的老人,晚上聚集了广场舞大妈。一个个精神抖擞,幸福美满。
孩子们也喜欢上了这个好去处,跟着节奏,随大人们扭着可爱的动作。还有脚下的滑板,手上的羽毛球拍,棋摊上厮杀的大爷,月光下的对话,在这里轮番上演,好不热闹!
四、青春的力量
白发老人是再也没有见过了,但我的记忆却愈加深刻,尤其是从那嘶哑的喉咙里,发出的古怪的歌声,激愤、苍劲,鼓舞人心。
嘿,老头!我想和你聊聊!
曾经,因为敬畏而保持的距离,现在似乎成了我的遗憾。
在你站过的地方,随着那年代遥远而动人的歌声,我也常常向河而立,我也常常看那霞光下的河水,看这河边的灯光,看河上来往的船只,看灯光下欢乐的孩子。
只是,我眼前的一切,时而模糊,时而清晰。却总能汇集成一条大河,波光粼粼,浩浩荡荡……
嘿,陌生人!我也想和你们聊聊。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我要为你们祝福,愿你们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们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们在尘世获得幸福……
编按不妥之处,还请海涵!遥祝创作愉快!
遇见你们,谢谢江南,谢谢漠上老师!

初来且后到,向夏沫老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