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析】我想永远做个王子 ——当《小王子》击中我的内心
昨天,和儿子一起窝在沙发上看电影,这是我看的第二遍了,《小王子》,儿童动画电影,上一次看过,似乎印象不够深刻,可是,这一次,我竟然看哭了。儿子很不解地看着我,我想,他应该不是很懂这部电影要表达的一些东西,我甚至觉得,这电影并不是拍给孩子们看的,它的受众应该是成人。
可是这是一个童话,它的原作者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写于1942年,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书中以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与其说是童话,不如说是以童话的形式展现成人的世界,当童心消失的时候,当纯真不在的时候,人们只剩下了空虚、无聊、自私、虚伪,这个世界,还有什么?甚至于作者深受二战背景的影响,让这部作品带上了反思的影子,也或者,还融入了作者的个人生活体验。小孩子除了读出新奇之外,有很多沉重的东西,是读不出的。
电影自然是加入了改编的元素,拍摄于2015年,它的背景自然是要变的,由二战,变成了今天,它的主人公也变了,加入了一个新时代的小女孩,可是不变的,是对人性的探讨,对生活的感悟,对童心的呼唤,对真善美的追求。
我为什么哭了呢,因为我也有一个像电影中的小女孩一样可爱地、被严格要求着、承受着升学压力的女儿,她正被严酷的现实改造的面目全非。
小女孩为了求学做了各种准备,还是因为紧张错失良机,于是迎来了一个每时每刻都被严格安排的程序化的暑假。
我的女儿正在上高三,她的生活基本也呈机械化,固然,人生路上需磨练,但是当磨练把一个可爱的孩子改造得面目全非时,我这个妈妈,也不得不陪着她饮下一杯又一杯苦茶。曾经,女儿是乖巧的,她在我接送她放学的路上唱着好听的儿歌,给我讲天上白云的形状,发誓长大后会做妈妈的小棉袄;曾经,女儿是活泼的,跟小伙伴疯跑着做游戏,喜欢弹琴喜欢跳舞;曾经,曾经的日子多么美好,曾经的女儿多么可爱。可是现在呢,学习的压力让她难以承受,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摧毁着她的自信,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我们母女之间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冲突,我一边心疼着,一边斗争着,也一边引导着,纠正着,我们母女彼此伤害着,又彼此妥协着。
我的女儿没有机会结识一个充满童心的飞行员,也没有机会去寻找小王子,她只能做一个机械化的学子,继续着她的艰难的人生历程,而此刻,我这个妈妈,却不愿再用捆仙绳把她牢牢捆住了,我更想她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灵,健康的生活,或许当我给她更多空间的时候,她会慢慢的向我靠近吧,所幸,女儿最艰难的求学生涯快要结束了;所幸,我们都慢慢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都在慢慢地调整,我想,我的可爱的女儿最终还是会回到我的身边,做我贴心的小棉袄。
有一天她也许会踏上寻找小王子的旅程。
我为什么哭了呢,或许还因为感动。
电影中的小女孩和飞行员,他们内心是孤寂的,他们渴望着朋友,渴望有倾诉和陪伴的对象,小女孩的爸爸每年生日都送一样的礼物,却不知女孩收到的是失望,小女孩的妈妈,有着自己的工作,给孩子制定着严格的计划,却唯独不能给她温暖的陪伴,而飞行员因为始终没有丧失童心而被周围人疏远着,他渴望有人读他的故事,于是两个渴望温暖的人慢慢地靠近,成了彼此最不可或缺的朋友。他们有着同样纯净的心灵,他们之间的友谊是那么的纯净而美好,当小女孩察觉飞行员终究会离开自己时,她的大眼睛中藏着惶恐,藏着不安,像是受伤的小鹿,一下让我的心变得绵软,我知道,飞行员所给予她的是多么珍贵的东西。这种东西,我也需要,可是我现在是一个成人,像电影里的那些面无表情,弓腰驼背,机械化的生活着的成人一样,我几乎被程序操控着,周围的人也是一样,当所有人都机械化地忙碌的时候,你会感觉,寂寞,空虚,冷漠,这个世界少了很多温度。
所幸,我总是不甘于被操控,我的内心还藏着美好的种子,我努力的伸展自己,努力活得有生机,有温度,我向周围伸出手去,去握住别人的手,也努力让别人握住我的。所幸,像我这样的成人还有很多,我们努力温暖着自己,也温暖着别人,当友爱的手越来越多,一个个孤岛会连成一片温暖的大陆。终有一天,我不会再孤独,我的孩子不再孤独,我的亲人不再孤独,直至,我的周围没有孤独的影子。
或者,除了这些,影片还影射了其他的东西,星星被收购,装在大罐子里,天上还有星星吗,现在呢,天空时常被雾霾遮蔽,不正是人们被利益驱使所致吗?
影片中的小王子也丧失了自己的家园,被驱赶着迈向机械化的成人路,所幸他最终被小女孩唤醒,重回家园。小王子代表着什么呢,童心,纯真,美好吗,或许他是我们的珍宝,是我们最该呵护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永远都做小王子,不管周围如何变,我们的王子心,永远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