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力写手选拔赛】我国的节日不能总是老面孔(散文)
这几天微信流传一个视频,内容是一位老师给一群小学生出题,问他们12月25日是什么日子?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圣诞节。”老师又问12月26日是什么日子,学生们则都一脸茫然。
学生们只知道圣诞节而不知道毛主席诞辰的日子,是当今的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不过,这种现象的形成,责任不在小学生们而在于社会。这种现象也给了我们一个提示,就是我国的节日不能总是老面孔,而应该进入一个新时代了。
让我们翻开历史,看看法国人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旧社会的道德体系被全面推翻,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著名史学家马沙累尔认为,法国政府的首要任务是重新构建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而这个体系的主体框架就是节日。马沙累尔给罗伯斯庇尔写了一封信,陈明自己的观点,他说:“国家不能没有教条和信仰---国家必须管理灵魂。倘使国家不过问良心问题,即丧失其主要职责。必须把民间节期所宣扬的政治道德与私德之源的哲学道德融合起来。”
罗伯斯庇尔高度认可马沙累尔的思想。1794年5月,罗伯斯庇尔在国会作了题为“关于宗教道德思想和共和国各项原则、关于国家节假日”的报告,强调法国要把国家节假日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以唤起全体公民“对自由热忱,对祖国的爱,对法律的尊重。”其后,国民公会通过“国家节日法令草案”,规定国家每10天设立和举办一次节日,分别为:人类节、法国人民节、人类造福节、热爱祖国节、真理节、友爱节、勇敢节、诚实节、艰苦朴素节、英雄主义节、大公无私节等36个节日。形成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覆盖整个社会的全新的道德框架,对法国人民形成了新的道德引领作用。法国的做法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然而,在这方面,法国还不是始作俑者,真正的始作俑者是犹太人。
远在公元前1000年,犹太人就有了自己的第一个节日---逾越节。以纪念上帝耶和华拯救他们摆脱法老的奴役走出埃及。以后,又有了住棚节,以志不忘犹太先祖、民族领袖摩西带领他们走出埃及后在西奈半岛的长达40年的流连之苦。住棚节举办8天,此期间犹太人家家户户搭草棚而居。还有读经节、光明节、大屠杀纪念日、阵亡将士纪念日、普珥节等节期。普珥节这天,犹太教堂里的信众要集体诵读《以斯帖记》,以纪念挽狂澜于既倒、救犹太人于波斯王居鲁士刀下的女英雄以斯帖,从而坚定犹太民族的宗教信仰,巩固犹太民族的内部团结,彰显犹太民族的价值观。对犹太人民形成了鲜明的道德引领。
可见,不论是法国人还是犹太人,他们国家的道德框架和道德体系的构建,目的性和价值取向都是十分明确的,就是强调本民族的信仰、本民族的文化、本民族的历史、本民族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这样,他们本民族历史上的那些杰出人物就永远不会被遗忘,比如拿破仑、罗伯斯庇尔、戴高乐;比如亚伯拉罕、摩西、大卫、以斯帖。
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们原有的节假日也该与时俱进重新审视了,让它起到在新时代构建新的道德框架,引领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的作用。
笔者愚见,我国原有的节假日如元旦、春节、端午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全部保留,然后考虑设立新的节日,比如红军三大主力结束长征胜利会师陕北的日子定为“会师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定为“国耻日”、8月15日定为“全民胜利日”、12月26日定为“毛主席诞辰纪念日”等,这样,我们民族的历史,民族的杰出人物就很难再轻易被遗忘了。另外,还要设立助人为乐日、邻里互爱日、见义勇为日、拾金不昧日、艰苦朴素日、安全礼让日等等,使我们这个社会的整体道德框架明晰地构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