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我思,故我在(散文)
◆爱上当的老人
“我家那老头子啊,简直就得了老年痴呆症!”说这话时,办公室的同事满脸的气愤。
也难怪同事有如此之说。她爸爸去年生病,送住了人民医院。为了缓解忙碌,她与哥哥商量,为老人请一个保姆,照顾老人起居,负责一日三餐。刚开始,一切正常,没过多久,事情迭出,老人对保姆言听计从。对于这个社会而言,钱是关键因素,住院后期,老人一直向她哥哥开口要钱,今天一百,明天两百,后天三百……偶尔正常,次数多了就引起她兄妹俩的注意。经过调查,老人将钱都交给了保姆,保姆说是生活开销,实则挪作他用。
后来,病没好彻底,医生也不同意,老人非要嚷着出院。医生询问原因,他说:“病好得差不多了,再说我回家有保姆照顾,没事。”兄妹俩再三劝阻,也不见成效。老人还是坚持出了院,回了家。她哥哥为了保险起见,先是要换保姆,说城里人去乡下不合适。老人不同意,说保姆愿意前往。再是只给少量的零花钱给父亲。老人没意见,保姆不答应了。保姆不能直接出面,背后怂恿老人去政府告状,说是儿女不赡养。老人找到政府领导,领导接待了他。他声泪俱下,说退休工资的存折被儿子拿了走,一个月只给少量的零花钱,买肉都不够。这不,一个多月都没见荤了。领导听了,立刻电话联系了同事哥哥。同事哥哥那个气啊,直接把存折扔还给了老人。
有了存折后,老人不告状了,保姆也消停了。偷偷地,兄妹俩到银行查了查,老人的退休工资是一分不剩,俗称“月月光”。要知道,国家政策利好,工资涨幅还不错,老人的退休工资将近四千元。在农村,消费水平并不太高,老人要想用光,着实不容易。只有一种可能,保姆乐享其成。
听了同事爸爸的故事,大家都义愤填膺,抱怨保姆的黑心,责备老人的糊涂,感叹社会的黑暗。同事话锋一转,又感叹起哥哥来。
她哥哥在国企上班,每天工作比较忙。嫂子是专职家庭主妇,主管一日三餐,相夫教子,每天挺闲的。老人年龄大后,到了晚辈赡养之时。同事是女儿,农村有个习俗,老人归儿子。哥哥抽不开身,嫂子扔下一句话:“要照顾可以,那就让他来我们这。去农村,我可不习惯。”老人一直住在农村,习惯了四邻八舍、鸡笼猪圈庄稼地,闷在城市里,同样不习惯。某段时间,老人来过城里,住过筒子楼,每天进门脱鞋,出门换鞋,想串个门,防盗门怎么都敲不开。还没一个月,老人就回了乡下,扛着锄头过日子。老人生病后,嫂子不见踪影,兄妹俩除了上班还是上班,晚上去照个面,总呆不了半小时,所有的事情都归保姆。衣食住行,甚至连上个厕所,也是保姆帮忙。久而久之,老人对保姆生出了感情,一份浓浓的依恋之情,一份厚厚的子女之情。虽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当然,他对保姆言听计从,也在情理之中。
许多时候,我们总在责怪老人,“唉,你们怎么那么容易上当?”殊不知,在他们眼里,已经有了比你更亲的亲人,他们愿意全身心地为对方付出,愿意倾其所有以助对方,这是上当吗?不是的。其实,只要我们子女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无私,他们又怎会上当受骗?在责备他们的同时,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自己了?
◆朝着平坦狂奔
在乡下工作时,从宿舍到厕所有两条路。一条先平坦,再上坡;另一条先上坡,再平坦。反之上坡变下坡,其它亦然。我每次内急,直冲厕所,总是朝着平坦的道路狂奔。回头的时候,我轻吐一口气,照样毫无顾虑地先走平坦的路。几年中,并非刻意选择,却是次次如此。
偶然间,我发现自己的选择,心中充满疑惑。无聊时,我坐在操场上,看同事们的走路路径。结果大感意外,大家与我相同。偶尔几次,因为有事,同事们才会出现不一样的方式。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大家去也好,回也罢,都是先走平坦,再走上下坡。我百思不得其解,两条长度相当的道路,大家为何都是朝着平坦而狂奔?
某日,我躺在床上,看着夜色如水,忽然发现,这不正如人生吗?每个人的人生都如一条路,有平坦,有坎坷;有笔直,有弯曲;有上坡,有下坡;有一帆风顺,有重重困难。这现实中道路的选择,不正是寄予了人们的希望吧!
人生路上,如果可以选择,大家都希望一帆风顺。即使两条路摆在面前,一条先一帆风顺,再重重困难;一条先重重困难,再一帆风顺。世人估计都如我们一样,朝着一帆风顺一路狂奔。他日再遇重重困难,到时再说。
我是老师,每天面对学生。在办公室里,同事们最喜欢说:现在的孩子太懒了。的确如此,每天布置作业,学生总是先玩,玩得彻底,玩得疯狂,等到迫不得已时,才匆匆完成作业,作业质量一塌糊涂。平时如此,暑假更是这样。每当临近开学几天,学生的着急才溢于言表,大家忙着赶作业,忙着找代笔,忙着糊弄老师。全班学生,没有老师严令,没有家长监督,能够积极主动完成作业的少之又少,仅有几人。也许这些人,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会不一般。
家庭教育中,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孩子,都是独苗,捧在手中怕掉,含在嘴里怕化。长辈尽可能地包办一切:背书包,穿衣洗脸,洗澡换衣……估计能做的,长辈都一定代办。孩子们在无忧无虑中成长,道路一帆风顺。长大了,往往催生了无数高分低能者,无法面对困难,遇挫折而逃避,尽成了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
人生的路如此,人们的选择如此。我们何不用现实的经验去判断,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是否可以改变一下思路,先走崎岖路,再奔向平坦?
先走上下坡,平坦路走起来才会更顺;先做完作业,玩起来才会更舒心,更自在;先让孩子自己面对,未来才会更加璀璨。
滚蛋吧!急功近利
期末考试结束,许多家长打电话给我这个班主任,话题大同小异:“老师,我孩子学习最近退步了,考试才八十多分。以前,他都考九十多分。”话里话外的意思我很清楚,我这个老师教得不好,导致他们成绩出现滑铁卢。
扪心自问,我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上课认真准备,尽量以精彩来呈现;批改作业力争及时;讲评作业,绝不拖延。与众不同的是,我的教学方式独出心裁,以作文为抓手,激起学生写作兴趣,打造高水平作文。
许多同仁都不可否认,作文是语文的关键。字、词、句、段、篇、修辞等等,均为作文而服务。学生若能写得一手好作文,语文成绩绝不会差。
我教了学生一年,天天作文,月月作文。既创班刊,又写征文。多重措施下,学生的兴趣高涨,水平也呈直线上升。接班时,某位学生写作文时,仅一百来字,经过锤炼,也写得有声有色。
作文有了起色,成绩却下滑。我苦寻答案,翻看试卷,发现学生丢分多在课内阅读上。我的教学重点转移,教科书内容有所疏忽。课内知识必考,老师们多采取一考再考三考的办法。经过多重训练,再后进的学生也掌握了,成绩自然提高。我注重作文,产生这种结果也在情理之中。
听了家长的电话,我躺在床上苦思冥想:是该回到平常的教学路上,还是往个性教学上一意孤行,决不回头。
中国式教育以分数为目的,一切以高考为标准线。考得好就是好学生,考不好就滚回家。多年来,高考状元的光环耀武扬威,倾盖四野。大家盲目遵从分数教育,导致催生无数高分低能,造成高中生不堪压力、逃避现实。反观美国教育,以快乐为主线,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与创新能力。美国学生多踩着自信的步伐,大踏步向人生的成功而前进。截止2007年,中国五千年历史,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为零;美国二百多年,却高达二百七十一人次。这就是中美教育的不同,这就是中国教育急功近利的结果,这就是美国教育长远打算的硕果。
对于孩子而言,应该还他们一个快乐天真的童年;对于学生而立,应当授之以渔,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本领。这比分数强若干辈,对人生将来的发展必有大作用。
滚蛋吧!急功近利。我一如既往向着长远的目标,朝着个性化的教学一路狂奔。
◆祸福相依
人生是个未知数,谁也无法清楚明日之事。也许我们有计划,也许我们有梦想,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梦想敌不过现实。我们谨小慎微、胆战心惊地度过每一日,盼望着福如东海,结果是祸从天降。祸福总如双胞胎兄弟,不离不弃,跟随着我们一生。
2010年,我谋划着离开工作将近十年的乡村,调往县城。乡村是好,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民风纯朴,但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想路越走越宽,日子越过越顺?整整半年,我都钻在书本中,背诗词,嚼定义,辨词汇。人不打无准备的仗,既然有心做之,就应认真对待。到了8月下旬,教育局的通知已经下发,我报名的手续已然办好。临近考试前一天,家中打来电话:母亲与人打架,双方受伤都较为严重。对方头部出血,母亲当场晕倒。得知事情后,心急如焚,匆匆骑车回家,雨大路滑,重重摔了一跤,膝盖血流不止。回家后了解母亲已经没事,心中的秤砣得以放下。第二天走进考场,试题较为简单,都是复习过的,或是本已掌握的。上交试卷后,窗外的阳光正热烈。把握是有的,结果是幸运的,我考了第四名,如愿进了县,到了心仪的学校。只是那些日子,因为母亲的事,后续纠纷不断,忙了将近半年,事情才总算收尾。我一头忙于奔波新旧学校的交接,一头忙于母亲的打架事件,恨不得一身掰开两半用。这种感觉,真是福也在,祸也在;喜也在,悲也在。
2012年,我在县城已经呆了两年,租房子的感觉实在不好。搬来倒去太过麻烦,还要看房东的脸色,水费电费凭空臆断,想收多少都他说了算,一个月下来竟然高达一百。再说租房子总不能过一辈子,买房是迟早的事。既然都得买,晚买不如早买,避免被节节攀高的房价逼得心脏病发作,避免被贬值的人民币逼得无话可说。在大哥的操持之下,我们看中一套七十年代的老房子,砖木结构,上下两层,一百四十多平方,价格太过实惠,只要十万,旁边还有几平方的菜地,怎么说都是单家独院?看到这,我当即拍板买下,签合同、付款、过户等等手续,从八月份看房直到水电过户,前后历时两个月。当红彤彤的房产权拿过手时,心中的喜悦不言而喻。从这一刻起,我也算城里人,有了自己的一个小窝。虽然小,但足够温馨,能够遮风挡雨,就已心满意足。忙完房子不久,班上出了一些小插曲,一个女学生因为受不了成绩差,害怕父母责骂,选择离家出走。我作为班主任,首当其冲帮忙找人,找东找西,问南问北,又是张贴寻物启示,又是蹲点守候,晚上睡觉都不安稳,家长不断地打电话询问诸类事宜。累死累活,苦不堪言。幸好一个星期后,此学生在公安局的配合下安全返家,心才放松。
2014年,妻子嫌弃老房子,瓦盖的屋顶经常漏水,木头的结构老鼠猖狂,水泥的地面扫不干净,黑灰的墙壁让人看不上眼。她思前想后,与岳父母商量许久,又打起了新房的主意。火车站附近开发一新楼盘:大名府。价格三千多一平方,这在婺源来说,低得让人心动。我也有此想法,房子买了总不亏,谈不上升值,保值还是绰绰有余。只是苦于囊中羞涩,无可奈何。还是妻子胆大,决定向双方父母筹款,找兄弟姐妹借点,再向银行贷些,加上自己一点积蓄,应当没问题。看房、交首付时,我苦命的牙疼了起来,牙龈肿起来,吃不下饭,嚼不动东西。到了牙科诊所,又是洗牙,又是吃消炎药,结果不见好。隐隐的痛,让人受不了。这种状况持续了一个月,后来去了另一家牙科诊所,医生一针见血,说上次洗牙根本不干净,必须重洗,才能解除疼痛。死马当活马医,听了他的话,再洗了一次,当天就不痛了,牙龈也不肿了,吃嘛嘛香。
进县是福,母亲打架是祸;买房是福,学生出走是祸;换新房是福,牙疼一月是祸。祸福总相依,这些事情一直在提醒我:得意时莫忘形,失意时莫沮丧。上帝是公平的,关了一扇门开了一扇窗,开了一扇窗关了一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