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蓝】突然想起一个故事(散文)
看着眼前的大鱼大肉却没有什么食欲,让我突然想起来一个父母讲的真实故事来。
改革开放以前,农村工作队队员到村里开展工作是吃派饭的,也就是按一定的顺序,每天在不同的村民家吃三顿饭,如此轮流派下来,循环往复以至工作队撤回那天为止。
该轮到哪一家,都会提前一天得到通知。一般情况下,东道主为了脸面都会充分准备下自己家能拿的最好的饭菜。即使很穷,也要像招待贵宾一样把家里最好的东西做给工作队员吃。谁家吃的太不像样儿,是要遭别人笑话的。
这天,正好派饭该轮到老张家了。老张家也一样不宽裕,但张大嫂还是把仅有的两个咸鸭蛋煮熟,先把第一顿完成了再说。为了显示数量,张大嫂还特意把咸鸭蛋切成四个均等的块儿。
好几个月都没见荤腥了的张家小儿子,从外边淘气回来,一看到金黄淌油喷香的咸鸭蛋,就跟妈嚷嚷要吃一块儿。张大嫂一边赶紧端起装蛋的盘子一边小声地对小儿子说,先不能吃,等那个叔叔吃完了,再给你吃。
张大嫂说着怕出岔子赶紧端着盘子走出灶房进里屋,小儿子也随后跟进,跳上西炕朝着南炕的饭桌坐下便目不转睛了。
工作队员把六角钱压在桌子上,就开始吃饭。可能他也好久没吃什么荤腥了,只见他头不抬眼不睁地就是一个劲儿地吃。当他夹起来第一块咸鸭蛋时,这边的小孩儿,就小声地说一句,还剩三块儿了。工作队员夹起来第二块时,小孩儿声音有些赖叽地说,还剩两块儿了。工作队员夹起来第三块儿时,小孩子突然跪起来,伸长脖子说,还剩一块儿了。只是,工作队员好像没看着也没听着孩子这边的动静,也好像那咸鸭蛋一点儿也不咸似的,他吃的那个顺啊,这不,他吧嗒了几下嘴,抹了一把嘴丫子上流出的蛋黄油,扒拉一口干饭,筷子一伸,就准确地把最后一块儿咸鸭蛋夹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塞进嘴里。当这边的孩子不顾一切地大声发出来“妈,咸鸭蛋他都给吃没了,我没有了!”咸鸭蛋已经在孩子的哭声中成了工作队员的腹中之物了。
在这个真实的故事中,从表面上看,孩子上了妈妈的当,可当妈的也没想到工作队员会把咸鸭蛋一扫而光。而那个工作队员似乎太不近人情太自私。实质上还是因为贫穷使得所有人都嘴太亏才造成了这个特别的尴尬事情。
当年的真实,变成了今天的笑话,因为,别说小孩儿,大人谁还把咸鸭蛋当稀罕物啊?所以呢,尽管新时代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我们还是得感谢这个新时代和新时代的创造者啊。
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能体会到这个故事的真实与心酸,对于过去的贫困生活,现在的青年人是想象不到的。问好老师。祝好!
————————————————————————————————————
是我父母讲给我的。说是真实的。问候红叶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