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警】大寨精神在军营(散文) ——军旅轶事(十九)
毛主席说: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解放军,解放军学全国人民。六七十年代山西的大寨是全国农业战线上的的一面旗帜,不仅农业,作为军队,我们的营区也处处彰显了大寨的精神和大寨的风貌。
我们的营房坐落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东侧的鸡鸣山北麓,原是炮兵第34师的陈旧营房(75年精简被裁掉),营区依山坡而建,高低错落,几乎全是青砖红瓦简易式平房。一条东南西北走向的简易战备公路把营区分成东西两个部分,西部为团部机关、前直分队和各营连分队营区,东部为后勤保障分队营区。无论西部还是东部营区都没有围墙,没有楼房,没有礼堂,没有操场,也没有炮场。分队宿舍冬季是生火炉子取暖,无论严冬还是酷暑天部队看电影或聚会都在露天进行。我们是高炮部队,由于装备及人员编制较多,原有的营区根本满足不了战备、训练和生活需要。
为了改善住宿、生活条件,满足战备执勤和军事训练的需要,在上级营建费用紧缺的情况下,我们团发扬大寨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自己动手自建营房。开山推坡、填沟平壑,愣是在高低不平的山坳里,削掉了三个小山包,在团部北侧建设了近1000x120米的标准车炮场,在团部门前填掉了无数个大坑,兴建了可容纳全团使用的大操场。为了保障施工用材料,团里开辟了采石场、石灰场和旋转式砖窑,自采石料,自烧石灰,自烧红砖。
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在老团长邢东升等团首长的带领下,部队利用早操往返10里多地,从下花园东北侧石料场向营区人工搬运石头的景象,团首长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专拣大石头背在背上,机关、直属分队、各营连干部战士紧随其后,蚂蚁搬家似的队伍浩浩荡荡。我们砌起了护坡,垒起了围墙,先后盖起了机关办公大楼、大礼堂、大寨式住宅楼、卫生队门诊楼,后期又为直属分队及营连分队建起了标准化、制式化的楼房、厨房和食堂,为所有车辆建起了制式车库。
在大寨精神的照耀下,在干部战士辛勤汗水的浇灌下,仅仅8年时间,我们的营区就大变了模样:一座座红砖汉瓦的楼房,在绿树的掩映下错落有致,整洁明亮,生活设施配套齐全。一排排高射炮、指挥仪、雷达等重装备,巍然挺立在宽阔的炮场上,展示着威严,炫耀着自豪!尤其是办公楼前的大操场,十分宽敞,早操时分,一列列跑步的队伍,口号震天,一行行训练队列的班排,威风凛凛、英姿飒爽。优美的环境,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无限的舒适,也为我们战斗力的提升插上了新的翅膀!
随着战天斗地的宏伟画卷慢慢舒展,我的眼光不禁又落到了我们指挥连这一篇章:我们是前指分队,我们是部队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我们是攻坚战斗的主力军!指挥连干部战士为营建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我们烧出了优质的石灰满足了营建的全部需要,亲爱的崔恒利战友却为此失去了双腿!我们修建了大礼堂,包括外建内装,我们树立了高空安全作业的榜样!我们成功的参与研制了预应力马鞍形壳板,我们为大跨度预应力壳板在全军的推广做出了卓越的担当!
巍巍的鸡鸣山在俯瞰,蜿蜒的战备公路在守望,美丽的营房,大寨精神的光芒依然在这里闪耀,我们青春的韶华依然在这里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