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古韵今弹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古韵今弹】追求自我完美的孔子儒学

编辑推荐 【古韵今弹】追求自我完美的孔子儒学 ——《孔子家语》的几则故事阐释


作者:风之丐 秀才,1890.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28发表时间:2018-01-12 09:40:44

孔子在战国时已经成了一个文化符号,几乎所有的学派都用他来说事,在当时学者的心目中,他应该是一个标志,就如同现在红学家眼里的曹雪芹吧?孔子在荀子的眼中当然是一个很正面的形象,或者说他心目中的孔子就是真理。在《宥坐》里他集中引用了孔子的事,其中有这么一条据说是孔子的话:
   孔子曰:“吾有耻也,吾有鄙也,吾有殆也: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与小人处者,吾殆之也。”
   这段话在《孔子家语》中也有几乎是一样的记载:
   孔子曰:“吾有所齿,有所鄙,有所殆。夫幼而不能强学,老而无以教,吾耻之;去其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与小人处而不能亲贤,吾殆之。”
   这两则记载哪个在前,也就是哪个是原版,哪个又是照抄,现在说不清楚。当然也有可能他们都是根据不同的途径听到了这句话,然后各自做了记录。这两段话说的是一个意思,除了最后的一句外,其它地方意思完全一样,只不过个别词语表达不一样罢了。当然读起来,感觉是《孔子家语》的记载更加流畅。下面我们就《孔子家语》的记载来看看这段话。
   句中,“齿”同“耻”,指“羞耻”,本来是指听到自己的过失而觉得羞愧,这里应该是替别人羞愧,孔子自己肯定不会是那种人。“鄙”本义是边远之地,是和“都市”相对应的,所以也就有了眼界狭窄的意思,也就是现在有些人所谓的“乡里人”,有“小瞧”或者“看不起”的意思。“殆”原意是“危险”,后来转义有了“陷于困境”的意思,大概是知道自己会一直在困境却没有办法解脱,所以难免会破罐子破摔或者随遇而安吧,“殆”也就有了“懒惰”的意思,因为懒惰其实是对自己的放弃。但这里的“殆”应该是“怠”的意思,是指“怠慢”或者“慢待”,也就是轻视的意思,是原本看好可现在却不那么看好的心理感觉。“强学”这里的“强”是儒家的一个概念,荀子这里“引用”孔子的话直接,而孔子的“原话(在《论语》中的)”就委婉一下,孔子说的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比如我们走路,正常的走路就是和大家一起走,这不算“强”,而要走得比别人快,甚至比所有人都快,这就是“强”,是内在对自己的要求要远高于外在的要求并且付诸行动时才能说“强”。“强学”就是强迫自己学的比别人多。孔子说有些人他替他们羞愧,有些人他觉得缺乏见识,有些人他觉得不该被重视。小的时候不能迫使自己努力学习,老了没有足以留给别人的东西(这两者之间是必要条件,没有前者不可能有后者,但有前者不一定有后者),这种人他替他们羞愧;离开家乡,侍奉别人而有了一定的身价,碰到了老同学、老朋友却再也不会平等地说话,而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而摆谱,这些人孔子觉得他们见识太少;和每天混日子的人一起生活却不追求进步,这些人就该被轻视。荀子和《孔子家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最后一句,荀子说的是“与小人处者”,而《孔子家语》多了一段限定语:并且不能亲近贤达之人(而不能亲贤)。这应该不是在传抄过程中产生了缺失,而是两个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孔子原话进行了再加工而造成的。就我自己而言,我比较认同荀子的说法,觉得那更接近“孔子”的原意。而这可在《孔子家语》的记载中找到证据。那是一段话记载孔子与曾参的对话,说是孔子告诉曾参,自己死了之后,子夏的学问会越来越好而子贡的学问却会越来越差(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参问怎么会这样,孔子回答说:
   “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原来最主要的原因是:子夏喜欢和比自己有能力的人相处,而子贡喜欢和不如自己的人相处。一般要了解一个人,要是不知道他怎么样,小的时候就看他父亲,而大了就看他的朋友;要看一个领导怎么样就看他用什么样的人。经常和高人相处,自己不知不觉中就长了见识;而是斤斤计较的人相处时间长了也就开始变得难缠。所以孔子总结道:这就要求君子们在选择朋友时要谨慎。看到这段记载后,再来看前面的两则,这些要都是孔子的原话,那“而不能亲贤”就多少有些多余。
   儒家是一个非常讲究“有为”的学派。所谓的“有为”不是说人活在世上一定要建立起什么样的伟业,而是说要尽最大的可能做到最好的自己。由于最好的自己到底能达到哪个高度,谁也说不清楚,所以就要求人们“自强”或者“强自”。举个例子来说,一个人尽管建立了一个大企业,成为了他所在地的最大富翁,也成了当地最大的慈善家。他在儒家价值体系里是不是完成了自己呢?不一定。孔子认为每个人活在人世都是有使命的,完成了那个使命就是完成了自己。拿百米赛跑来做个比喻吧,要是老天给你的天赋是让你跑进九秒,你只跑到九秒三十,尽管就这个成绩,你会一直是冠军,可儒家的价值体系认为你并没有完成自己。而另一个人老天给他的天赋是跑到十二秒,他也经过努力终于跑到了十一秒九九,尽管这个成绩连正规的世界大赛都不能参加,可儒家的价值体系却认为他是成功的。再回到前面那个富翁,衡量他到底是不是成功不是他现在取得的成绩,而是他是不是发挥出了自己最大的潜能,要是他的潜能是可以成为世界首富,他要没成,那他就没有完成自己。这也就是儒家对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要求的理论依据。而作为每一个个体来说,只有永不停息地“自强”才能知道自己的界限到底在哪里。孔子是这么要求或者评论别人的,他也一定是这么要求自己的。《论语》中的记载就不引用了,在《孔子家语》中,孔子借助于君子之口给出的人生总结是这样的: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不可不察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莫之思也;有而不施,穷莫之救也。故君子少思其长则务学,老思其死则务教,有思其穷则务施。”
   人不能在这个世上空活一次,这也就是“老而不教,死莫之思也”、“老思其死则务教”的意思,想到自己要死了就要留给后人一些东西,好让后人能想起自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就该终生努力,所以:
   孔子曰:“君子有三忧:弗知,可无忧与!知而不学,可无忧与!学而不行,可无忧与!”
   这个世界上还有自己不明白的事理,有些事理知道了却没有掌握,有些掌握了却不能够实行,这些都是自己该担心的事。至于你的付出得到了多少回报,这个根本就不该去想,你做的都是你觉得应该做的,你做了自己应该做的,这个做就是你的目标,至于因此而来的报酬什么的,是别人(像君主或者现在所说的老板们)而不是你去考虑的。
   儒家(应该说是孔子的儒家)其实是一个特殊精英们的学派,这个学派的最高标准是完善自己,也就是前人说的“古之学者为己”,他们学习的驱动力是内心中要求自己变得更好的那个偏执狂一样的想法,而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世俗的夸奖。
  

共 27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从《孔子家语》中截取三个论点进行解说和品论,1、“吾有耻也,吾有鄙也,吾有殆也: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与小人处者,吾殆之也。”这应该是孔子做人或要求学生该有的一种行为准则,也是今人该学习和注意的地方,作者详尽地说明这句话该有的本来面目和所说的背景;2、“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这是孔子在学生面前讨论“商也日益,赐也日损”的原因,其实通俗的说法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不能不说孔子在看人方面的准确;3、说儒家学派在“有为”这方面的要求。“每个人活在人世都是有使命的,完成了那个使命就是完成了自己。”作者用一个赛跑的例子更加清晰深刻地阐述人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只有不断地努力——自强才能完善自己,“君子有三思,不可不察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莫之思也;有而不施,穷莫之救也。故君子少思其长则务学,老思其死则务教,有思其穷则务施。”知道了如上的道理还有三忧,“君子有三忧:弗知,可无忧与!知而不学,可无忧与!学而不行,可无忧与!”这才是最高标准的完善自己。听君一席言,胜行千里路。好文推荐。【编辑:叶舞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舞风        2018-01-12 09:41:55
  虽然很冻手,但是还是很值得,心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2 楼        文友:叶舞风        2018-01-12 09:43:44
  古人的智慧和做人的道理如今真该好好提倡学习啊。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回复2 楼        文友:风之丐        2018-01-12 10:32:46
  是啊,我们小的时候被批臭,现在发现好多其实很好,所以我们只好拣起来。
3 楼        文友:天堂尕保        2018-01-19 21:48:39
  拜读老哥佳作,问好!
倚天观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4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18-02-10 21:12:05
  儒家思想和文化,有些糟粕,绝大多数是精华。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