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微型小说 >> 瓷白酒杯

精品 瓷白酒杯


作者:平凡路上平凡人 秀才,224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46发表时间:2018-01-12 12:53:32
摘要:有一种爱,说不出口


   一
   按照母亲的吩咐,魏老大一大早便来到了魏婆婆的房间。
   上身是暗红色对襟短袄,下身是黑色敞口裤子,脚上是一双圆口布鞋,数得见的几缕白发梳理得整整齐齐。魏老大进门时,魏婆婆已经穿好衣服端坐在炕头上。
   喇叭口子、细腰大肚、能装二两白酒的瓷白酒壶倒满了烧酒,紧紧地在魏婆婆手里攥着。
   魏老大把八十一岁的母亲搀扶到电动三轮车上,让老人坐在早已准备好的小椅子上,朝村外走去。
  
   二
   初夏的风没有了凉意,吹在脸上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魏老大把见方一尺多的草垫子铺好,放在父亲的坟头,然后翻过身双手半抱半托地让魏婆婆坐下。
   魏婆婆小心翼翼地把瓷白酒壶摆放好,伸张一下发困的胳膊,然后从包里取出香火贡品,颤颤巍巍地用火柴划出的火,燃着了三柱香蜡。
   三股青烟向空中飘去,老人的眼里流出了两行清泪。魏婆婆用袖管擦拭一下自己的眼睛,拿起瓷白酒壶,把酒倒在和酒壶一样颜色的酒杯里。
   “你去吧,我一个人和那死鬼说会话。”魏婆婆对着魏老大说。
  
   三
   魏老大独自坐在柳树下,齐人高的庄稼遮挡了他的视线,只能从玉米杆之间的缝隙里隐隐约约地看见母亲。
   父亲离去十年了,那把酒壶一刻不离地伴随了母亲十年。每天晚饭时,魏婆婆总会把瓷白酒壶取出来,放在父亲活着时坐过的地方,把酒杯斟满,等到这时,全家人才能动筷子吃饭。
   父亲有一手绝活,靠他的这种手艺养活了我们一家。别人眼里的黄泥巴,经他的手一鼓捣,便会做成有模有样的泥盆瓦罐。
   那个时候,泥盆瓦罐是庄户人家必备的东西,不仅能盛米放面,也能做花盆,当尿盔,外面画了龙凤图案的瓦罐还是妇人放针头线脑的好物件。
   常年与冷泥冷水打交道,让父亲得了哮喘的毛病。魏老大上学的时候,早晨不用看表,爸爸的咳嗽声成了他最好的闹钟。
   瓷白酒壶就是那一年魏婆婆从供销社买回来的。
   “董医生说了,一天喝三杯生姜泡酒,专治哮喘咳嗽。”母亲手里拿着瓷白酒壶,兴奋地对刚刚走进家门的父亲说。
   魏婆婆嘴里的董医生,是刚从卫校学习完回到村里的一名赤脚医生。
   父亲先把壶里的酒倒在杯子里,然后划着火柴,点着烧酒,蓝色的火苗便升腾起来。父亲把酒壶夹在指头缝里在火上来回晃动,觉得温度差不多了,吹灭火,开始就着花生米或老咸菜喝酒。
   生姜泡酒终究没有把父亲留住,六十七岁那年,走了,只剩下这只瓷白酒壶陪伴着魏婆婆。
  
   四
   从父亲坟地回来的那一天晚上,魏婆婆像平常一样早早地睡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觉睡去,老人再也没有醒来。
   五天后,魏老大把瓷白酒壶和酒杯一起当做陪葬品埋在了父母亲的墓穴里。
  

共 10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瓷白酒杯一定有着动人的故事,从魏婆婆一刻舍不得离身就能看出来,这一定是她丈夫生前的心爱之物。父亲是有病在身的,全家都希望他能在生姜泡酒中见证奇迹,然而他还是走了,就留下这个酒杯空惹魏婆婆的期待。魏婆婆也走了,是在儿子推着他给父亲上坟的那天晚上。他们的儿子魏老大把酒杯陪葬在他们坟边,朝夕陪伴永远不再分离。小说似乎有话对读者说,又似乎什么都没有说,所有的一切尽在读者的品读中感受。感谢老师带来的精彩,欣赏佳作,推荐赏阅!【编辑:老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80113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土        2018-01-12 12:55:09
  通过一个普通的酒杯表达魏婆婆的爱情生活。拜读学习精彩,祝您写作更上一层楼!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2 楼        文友:阳媚        2018-01-13 22:35:31
  祝贺友友小说精品!精彩的构思,有含义的小说!
3 楼        文友:南尚        2018-01-14 08:56:20
  探讨一下小说创作中的人物形象刻画问题。
   小说是人物形象的艺术,人物形象刻画得好,一篇作品就成功了;人物没有写“活”,模模糊糊,没有“站立起来”,那就没有完成“小说创作的任务”。
   什么是“把人物写‘活’”呢?拿生活中我们对人的认识来作比喻,通常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陌生人,一类是熟人。陌生人就像小区里天天见面的人,有时还招呼一下,点个头什么的,你说认识吗?认识。你说熟悉吗?不熟悉。为什么?因为不知道他的为人处世,只见到他的外形。熟人呢?就是不仅从外形上认识他,还知道他的为人处世,知道他的人生态度。当然,还可以从熟人中再分出一种来,那就是亲人、患难至交、手足之情等。小说创作出来的人物“活”到像亲人那样最好,但不容易。小说创作出来的人物不能停留在像小区里常见到的人那样,只见外形,不知道他的为人处世;只见他的穿衣打扮,不见他的精神面貌,那样写出来的人物形象是不丰满的。这点看法不一定对,供你参考。
生活多么美好,热爱生活。
回复3 楼        文友:平凡路上平凡人        2018-01-14 13:12:03
  直接说出来,谢谢
4 楼        文友:樱雪        2018-01-14 12:33:09
  故事很感人,选材也不错,以具有特殊意义的酒壶切入,引出酒壶存在的价值,非常精彩。祝贺斩获精品,期待更多好文,祝冬日愉快。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4 楼        文友:平凡路上平凡人        2018-01-14 13:11:24
  谢谢
5 楼        文友:平凡路上平凡人        2018-01-14 13:13:42
  有感而即兴所作
6 楼        文友:老土        2018-01-15 20:13:25
  恭喜作品加精,企盼新作!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7 楼        文友:琳璃        2018-01-16 10:56:03
  这是一篇成功的小小说。简短的一千字,没有张扬华丽的爱情描绘,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铺垫,却令读者深深感受到了魏婆婆拥有着令人羡慕的真爱!拜读学习了,期待精彩继续!提前给作者拜个早年!
我骄傲我是江山人,我自豪我是江山签约作者。用余生来耕耘江山守护江山此乃使命所归。
8 楼        文友:南尚        2018-01-19 00:41:33
   评微型小说《白瓷酒杯》中人物形象的刻画问题
   南尚
  
    小说是人物形象的艺术,或者说:小说是以刻画好人物形象为主体的一种文体。小说的主题思想,小说所要表达的人生感悟,小说的“以情感人”的作用,以及小说所想表达的美学观点等等,都是通过小说创作中“刻画好人物形象”这一艺术手段来达到目的的。所以,无论是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或者短篇小说,“刻画好人物形象”,始终是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成败”的关键问题。小说界有句“行话”,叫作:“把人物写‘活’没有?”这里讲的“活”,就是指:小说用文字表现出来的人物,是否已经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了;也有用“人物站立起来了没有?”、“人物立体化了没有?”等等来形容的。总之,人物形象写好了,这篇小说作品的创作就成功了;人物形象写得不好,这篇小说创作就会失败。可见“刻画好人物形象”这个问题,在小说创作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微型小说因为受篇幅的限制,在短了又短的文字里,要把作品中的人物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更是“难上加难”,不仅需要作者在生活中去提取大量素材,还需要作者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多下工夫。
   那么,怎样才能把小说创作中的人物形写“活”、写“站立起来”呢?
   就《白瓷酒杯》这篇作品而言,一方面,我看到这篇作品是很注重人物形象刻画的,比如作品的开头写魏婆婆:“ 上身是暗红色对襟短袄,下身是黑色敞口裤子,脚上是一双圆口布鞋,数得见的几缕白发梳理得整整齐齐。”简短的描写,作品中的魏婆婆已出现在我们面前。再比如作品中所描写的另一主人公“父亲”生前喝酒:“父亲先把壶里的酒倒在杯子里,然后划着火柴,点着烧酒,蓝色的火苗便升腾起来。父亲把酒壶夹在指头缝里在火上来回晃动,觉得温度差不多了,吹灭火,开始就着花生米或老咸菜喝酒。”“父亲”喝酒的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很像京剧表演艺术中的“亮相”,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这篇作品写得好的地方。
   但是,另一方面,我读完《白瓷酒杯》后,又觉得无论是“魏婆婆”也好、“父亲”也好,总还是很模糊、很生疏。为什么?因为只注重人物的外形描写是不够的,还必须把人物的“为人处世”、“人生态度”写出来。我打个比方:在我们小区,有些人我经常看到,几乎天天见面,有时还点个头、招呼一下什么的。我爱人问我:“你们认识?”我回答说:“不认识。”我爱人说:“看你们很熟悉的样子。”我说:“完全是陌生人。”为什么?因为我根本不知道他的“为人处世”,不知道他的“人生态度”。只看到人物外形,看不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样的人,我们通常都会说这是“陌生人”的。小说创作出来的人物也是如此,如果只见外形,而看不到精神面貌,也就如同陌生人一样。
   具体分析一下《白瓷酒杯》这篇作品。这篇作品不长,共四节。
   第一节四行。魏老大要送魏婆婆去上坟。魏老大是陪衬人物,在作品中起叙述和回忆作用的。魏婆婆是主要人物,在第一节里主要是让魏婆婆和她手上拿的“白瓷酒杯”“亮了亮相”;这一节魏婆婆的外形是写出来了,但还看不到人物的“为人处世”。
   第二节也是四行。到了坟地,开始上坟。坟地环境、上坟准备写得很清楚,但仍然停留在外形表达上。最后一行:“你去吧,我一个人和那死鬼说会话。”虽然有接近表达人物心灵的征兆,但作品只是到此“嘎然而止”。
   第三节最长,共十行,是这篇作品的重点,也是读者最盼望能看到作品中表现人物形象的章节。这一节是由作品陪衬人物魏老大来回顾叙述的。作品的另一位主要人物也就是魏老大的父亲、魏婆婆口中的“死鬼”出场了。
   应该说这一节是揭示人物精神面貌的“重头戏”。为了分析方便,我引用原文如下:我引用原文如下:
   第一段:“父亲离去十年了,那把酒壶一刻不离地伴随了母亲十年。每天晚饭时,魏婆婆总会把瓷白酒壶取出来,放在父亲活着时坐过的地方,把酒杯斟满,等到这时,全家人才能动筷子吃饭。”
   这段回顾,只讲了“母亲伴随酒壶十年”和父亲在世时吃饭的情况,是对生活现象的表达。
   第二段: “父亲有一手绝活,靠他的这种手艺养活了我们一家。别人眼里的黄泥巴,经他的手一鼓捣,便会做成有模有样的泥盆瓦罐。
   那个时候,泥盆瓦罐是庄户人家必备的东西,不仅能盛米放面,也能做花盆,当尿盔,外面画了龙凤图案的瓦罐还是妇人放针头线脑的好物件。”
   这段讲父亲是个有手艺能做绝活的人和父亲作出来的泥盆瓦罐很有用处。还没有看到作品中人物的为人处世和人生态度。
   第三段:“常年与冷泥冷水打交道,让父亲得了哮喘的毛病。魏老大上学的时候,早晨不用看表,爸爸的咳嗽声成了他最好的闹钟。
   瓷白酒壶就是那一年魏婆婆从供销社买回来的。
   ‘董医生说了,一天喝三杯生姜泡酒,专治哮喘咳嗽。’母亲手里拿着瓷白酒壶,兴奋地对刚刚走进家门的父亲说。
   魏婆婆嘴里的董医生,是刚从卫校学习完回到村里的一名赤脚医生。”
   这段比较长,但只讲了父亲得病和喝生姜泡酒的经历。这里虽然有点人际关系,但董医生的出现是和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游离的,仍然缺少表现魏婆婆和“父亲”的人生态度。
   第四段:“ 父亲先把壶里的酒倒在杯子里,然后划着火柴,点着烧酒,蓝色的火苗便升腾起来。父亲把酒壶夹在指头缝里在火上来回晃动,觉得温度差不多了,吹灭火,开始就着花生米或老咸菜喝酒。”
   这段人物外形写得很好,但只是静止地描写了父亲喝酒的情况,还是没有把人物的精神面貌表现出来。
   第五段:“生姜泡酒终究没有把父亲留住,六十七岁那年,走了,只剩下这只瓷白酒壶陪伴着魏婆婆。”
   这段只是情节的叙述,对作品中人物、事件的交代,没有写到人物的人生态度。
   第四节是作品的结尾,很短,仅两行:是由魏老大口述的形式来表达的:母亲上坟回来后也走了,他把白瓷酒杯“当做陪葬品埋在了父母亲的墓穴里。”
   总体来看:《白瓷酒杯》中的“人物外形”是写得不错的,但是,对人物的精神面貌的揭示却有所忽略;如果能在小说的生活情节上作些补充,使读者既看到“魏婆婆”和“父亲”这两个主要人物的“外形”,又看到她们的为人处世和人生态度,那样,这篇作品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就会更完整、更丰满了。
生活多么美好,热爱生活。
回复8 楼        文友:平凡路上平凡人        2018-01-19 06:01:58
  谢谢老师的指教
9 楼        文友:平凡路上平凡人        2018-01-19 06:04:41
  南尚老师好,请将QQ或微信告我,面授机宜
10 楼        文友:南尚        2018-01-19 08:26:04
  谢谢你的回复!故事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文体,因为它有广泛的读者,无论中年人、青年人、老年人,甚至连两三岁的孩子,也会恳求说:“奶奶!再给我讲一个故事!”因为故事情节的魅力太吸引人了。我也是一个故事爱好者,对故事创作很有研究的兴趣的,指导不敢当,我们共同为繁荣发展故事创作共同努力!
生活多么美好,热爱生活。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