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有奖金”征文】绽放如花的女子(散文)
一、绽放如花的女子
把书签慎重地藏起来,搁在内心的最深处。然后,翻开一页页书稿,追寻一个女子的足迹。清菡,她亭亭玉立,一直站在那里,如花般清秀,如花般缱绻,傲然绽放,美丽如斯,优雅如斯!
《所有美好,终将如花绽放》,极美的书名。看一眼,再看一眼,淡蓝色的封面,一株花,落一只翩翩起舞的蝶,生活便覆一层暖,那朵花,那只蝶,蝶恋花。心,莫名悸动,似乎了然些什么。
上帝说,每个女孩都是降落人家的天使。我认为,她是住在花丛的天使,每天数着花瓣,端坐花蕊,把小日子打扮得温馨浪漫。《每个女子心里都有一朵桃花》这篇文里,她写“没有一种花像它这样肆意,像它这样粉。爱上一个人,心一定是肆意的,也一定是粉的。”
作者写花,写人,写诗经里的爱情,写人间的四月天,写红楼梦里的意境,用优美的古诗词,演绎花的美好。于是,在她的文章里,我读到了花与人的结合,组成了人生圆满的花事。
“《厮守》两个字,是缠绵,是相伴,是夕阳泊在天宇的静怡,是星宿停在暗夜的璀璨,更是锅碗瓢盆的磕磕绊绊,不离不弃。”
我想,如果不是作者悟透生活的真谛,怎能绽放如此契合灵魂的文字。一两句,只要一两句,便把行走人生的哲理诠释。是智慧,是贤淑,还是玲珑。我以为,是暗香,是源自心灵的洁净,因了纯洁,一切坦然,无欲无念,把小日子中的暗香溢出,生活便极尽饱满。
烟雨红尘中,作者用一双明亮的眸子,观察人生,参悟人性,描述生活,一枝笔,千张纸,把时光剥开,沿着日子这条河流,缓缓向前。摘取一缕,再摘取一缕,生活就有了别样的风采,如花般艳丽,如雨般纤柔。
每个女子心里都有一朵花,开是迟早的事。《百年好合笑相依》,在作者妙曼的花事中,她“把百合花插进瓶里,满满的,瓶子都差点撑不住了。绽放的百合,黄色的花,黄色的苞,绿色的叶子,黄是淡黄,绿色苍绿。”静美的文字,就像音符一般落在心海,每条神经都享受着安宁和瑞丽。我一直在寻思,一个女子该有多深的底蕴,才能把文章写得如此缱绻、如此剔透。
沉思很久,我想到是墨香,是的,只有喝足了墨香的女子,才能把生活注入怒放的花朵之中。让每一朵花都绽放,让每一朵花都揽进春色。不然怎么想《建一座木屋在山上》呢?自古多才的女子,都偏爱僻静和素雅。也只有在山上建一座木屋,才能满足门前有条溪、屋后开满花、顶着薄雾写诗的愿望。
“细雨烹老茶,微风翻古书。”是老树画里的意境。作者把自己放在在这样的意境里,着长裙,穿布鞋,捧一卷诗书,听风吟歌,闻花草清香,灵魂不再漂泊,现世安稳。骨子里,盛满了尘世的美好。也只有热爱生活的女子,才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老歌》中作者写“老歌是桥,光阴是水,他们是分割不开的。”在听老歌的过程中,追忆似水年华,那些年的那些事,一一拢进文章,不仅暖了字,也暖了人,更是暖了心。喜欢读这样带着甜蜜时光的字,像划过心海的乐章,掀起无数涟漪,把青春的细节一再呈现。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含着亲情、友情、爱情,所有感动自己的每一个片段,都能成为经典和不朽。而生活,正是有无数个这样的故事组成的,累积成作者抒之不完听之不尽的老歌。
我读书,读花,也读人。那个名叫“清菡”的女子,她用极其丰富的情感,用一个颗爱美的心,寻找生活里美妙的风景。她用温润朴质的白玉之心,把所有开花的故事,写书成册,呈现于世……
二、窗口开一朵幸福的花
一本书《悬在窗口的幸福》,自遥远的江南翩然而至,眉目含笑,欢欢喜喜,带着温暖,带着浪漫,带着优雅,落在北国的冰天雪地中。与飞舞的雪花结伴,让长长的冬季,少了寂寞,多了温存。
依然月牙,从江南的青石巷款款而来,拖地长裙,镶嵌精美的刺绣,把一份婉约和经典,寄存在窗口的幸福之上。精致的女子,写精致的书。
倚着篱笆,来种花。她把风绑在翅膀上,让所有走过的地方都留下痕迹。所有遇见的人,都存入心底。《风过留痕》中,她写童年的友,博客的友,或见过,或从没见过,但是,因了心里有爱,所有的日子都是温暖。
光阴里的美好,一再升温,便形成炙热,这份浓重的情谊,在日常生活中开成细碎的花,每一朵都清香,沁入心扉。她把大时光中的小日子,过得优雅缱绻、温馨浪漫。也只有她了,读尽诗书的女子,才能把一份平常人家的烟火,写出画一般的翩然。
她的文字,细腻,温暖,把小生活、小日子打扮得玲珑滴翠。每一个字,都带着叮叮咚咚的声音,像音乐装进了心海,读了,心生感慨。蓝汪汪的天,白闪闪的云,鸟鸣清脆,清风花香,万事万物,都是她眼中的风景,都是她笔下的幸福。
她写《云想衣裳花想容》,绸缎、棉麻、真丝、不同款式、不同裁剪、不同颜色,各色衣裳妆扮的女子,恰如春天的花,或华美、或端庄、或素雅、或姹紫嫣红、或婷婷绰约,让人打心眼里爱不够……文字里,一位古典的江南女子,满面矜持,低头娇羞。我以为,她就是那个写字的女子,一本书,一树花,她身在其中,醉了风,醉了云、醉了落地的缤纷……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所有尘世的饮食男女,大抵都爱极了这样的日子。她也是,她把心儿悬在窗口上,读花鸟,读植物,读走在窗口下的行人,微笑,沉吟,小窗一扇,满屋清香……
她把春天的芬芳编制成了花篮,悬挂在窗口上,日日看,日日写,写一本书,书里边便盛满了岁月。她把诗和远方挂在树梢,只看美好不提愁,让内心和文字相互交融,触动灵魂,心就得到了皈依。她说“一个人的朝拜,一个人的诗,诗不一定在远方。缺的,只是一颗安宁、干净的心。”
她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段文字,都是细碎的叮咛,读来后,内心无端的平静。一切浮躁和喧嚣,都被堵在了心门之外。那些字,像是长了腿的精灵,来来回回洗涤着内心的抑郁和忧愁。
《当下的好》她写“当挫折、烦躁、苦痛突兀的荆棘交错而生,是抱怨,自怨自艾?还是心平气和的从容、淡然、坦然待之?”又说“即便深处绝境,依然不忘初心怀希望。”她在不断的对比中对白中,把珍惜当下写得淋漓尽致,让深处红尘的男女,在思考中理性面对生活的挫折。正确树立人生态度,把一份勇敢和执着放在心头,这世上便没有过不去的坎。
让人欢喜,让人不舍。她把亲情融化成一团暖,握在手心珍藏。《陪着母亲说说话》,轻轻地,把装在心底的细碎悄悄话,告诉母亲,和母亲唠唠嗑,说说日子的柴米油盐,说说花,说说草,说说一切一切的小欢喜。“家,永远的港湾,家,世上最亲的人。与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如玉一般的光阴。”
她和母亲一起去上香,一起去庙里许个愿,把心头牵挂和欢喜一一诉说。这样的文字,很真,很诚,很踏实。对,我读到了踏实,读到了安宁和祥和。
因了这些字,《记住了每一个对你好的人》。贤淑的女子,她记住了很多人,认识的,或不认识的。她把美好长在心尖,开出一朵朵幸福的花。《姐姐大我七岁》她不停地重复,姐姐大我七岁,大七岁的姐姐,扛起人生所有的艰辛,把一家人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当当。大七岁的姐姐,是姐姐,也似母亲。姐姐在心里是谁也不能替代的,姐姐的爱扎根在心底。浓郁的亲情,在光阴中越来越沉,系着爱的日子越来越暖。
她煮文,煮字,煮生活。用素笔,宣纸,把人生详细地阐述,那些故事,如歌似诗,且吟且唱,犹如清泉在耳边,犹如画卷在眼前,犹如禅音缠绕在灵魂……
素心一捧,踏浪来。乡间的花草,一株株开得妙曼,她赏花,把花儿写在纸上,存在心里,捂着。她说《春天不会辜负每一朵花的努力》那些开的花,那些如花的人,有诗人,有寻常百姓,有街头卖饼的人,她欣赏他们每一个善良的举动,每一个让人感动的瞬间。她说“这些琐碎的好,如和风,似细雨,将生活的褶皱一点点抚慰。他们是春天里每一朵努力的花,在陋巷,在桥头,在拐角之间,摇曳、芬芳、细碎、温暖……”
很多,很多,那个名叫“依然月牙”的江南女子,心里存储了太多、太多的美好。那些美好,就像春天的繁花一般,数不清楚。那些美好,她一一收集,精装成册,悬挂在幸福的窗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