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山多娇】一次红色的旅行(散文)

精品 【江山多娇】一次红色的旅行(散文)


作者:柳絮依依 举人,4774.9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007发表时间:2018-01-13 16:08:40

【江山多娇】一次红色的旅行(散文) 一、走进黎平
   椰树林、蓝天白云相互映衬,真美!美景持续了几天,天空突然阴沉下来,这一点也不影响我们的心情,我们要开心地去贵州黎平参加红色文化之旅了。在高铁站等车时,人流如潮,笑声连连,有的旅客说提前放假了,回家准备年货了。
   我对这次红色之旅充满了期待,我对贵州了解不多,十多年前欣赏过黄果树瀑布,读书时学过的诗词还记忆犹新,“黎平会议”在记忆里尚存,真正乘坐高铁前往贵州还是第一次。黎平县,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南部,东边和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交界,西临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南边接壤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北边是贵州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桥头堡。黎平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是侗族文化主要的发祥地,有“侗乡之都”的美称。黎平森林覆盖率高,是中国名茶之乡,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
   我们到了高铁二等座车厢,找到自己的座位,听到临近的旅客全说粤语,一打听,我们这节车厢的旅客全是去贵州黎平旅游的,大家在闲谈中一下子拉近了距离。下了高铁,黎平车站那几栋侗族木楼房吸引了大家的眼球,飞檐翘角、木质窗格的民族特色建筑让我们赞叹。乘坐大巴到了休息的宾馆,夜晚的长龙宴让我们品尝了当地的特色菜,他们介绍说这是当年红军吃过的蔬菜、野菜。我们喝着他们自制高粱酒,听着他们讲解红军经过贵州的艰苦岁月,不由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谈到贵州现在的发展,我们得知当地政府为发展经济,创建了红色旅游线路,大家可以在黎平游览万亩茶园、参观书画展、观看民俗表演、重走红军长征路等。
   夜晚,我们去观看了黎平县的少数民族舞蹈表演。因为细雨绵绵,原本在露天广场表演的节目改在表演厅演出,大家有点儿遗憾。民族舞蹈那野性奔放的节目适合在星光闪耀的天空下表演呀。演员们拿出获得奖项的舞蹈、歌唱节目尽情表演,侗族舞蹈、歌唱节目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生产相结合,生动再现他们生活生产的场景,阿哥阿妹的爱情场景表演更是美轮美奂,看得我们如痴如醉。节目表演完毕,游客们争着上台与演员们合影留念。
   看完节目后,我们在返回宾馆的途中,去了附近有侗族风情的广场。夜幕中,隔远就听到欢快的音乐声,不一会儿,透过树叶看到彩灯闪烁的南泉公园入口旁边有人在跳广场舞,灯光把一棵棵树照得更绿了。我加入到跳舞的人群中,跟着节奏笨拙地跳了起来。身上微微出汗,我们走向地面被照射成紫色地毯一样的广场。侗族风格的楼阁在灯光下金碧辉煌,如金黄的宝塔闪闪发光,房顶写有“生态黎平”几个大字。在广场中间,有几个舞蹈队在跳舞,旁边有个儿童乐园,孩子们在里面玩耍。路边有人摆画摊,几个孩子坐在那儿给画涂颜色。我们在灯火阑珊中观看大人们跳舞,观看孩子们欢乐地嬉戏、涂颜色,觉得黎平县城的人们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音乐缭绕中,发现天色已晚,我们决定回宾馆,夜晚睡个好觉,第二天精神饱满地游览黎平风光。
  
   二、参观画展、翘街
   清晨的黎平,寒风阵阵,我们在夜晚吃长龙宴的餐厅吃了早餐,就在绵绵细雨中上车,去参观画展。
   到了那里,看到大门口有两条金黄色的巨龙匍匐在金黄色拱门上,正前方贴有红色的横幅,右边开头写有金黄的宋体字“长征胜利80周年,黎平会议召开82周年”,横幅中间写有大大的八个字“笃行宗旨,不忘初心”,横幅左边写有金黄色的宋体字“后现代研究院李正天大型画展”。走进院内,一座长长的灰色旧式建筑立在院内,青砖黑瓦,屋檐下、窗户边、门框都涂有白色的线条,屋顶飞檐翘角,房屋右边墙壁上是遒劲的四个红色大字“长征胜利”,正中间大门上方的墙壁上挂有一块牌匾,写有金黄色的艺术字体“黎平会议纪念馆”。正大门两边各栽有一棵翠柏,门前的阶梯上很多游客在拍照,阶梯边摆有一架老式的纺线机。
   看到那醒目的红色大字,看到悬挂的牌匾,我才知来到了黎平会议旧址。这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1934年12月15日,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占领黎平,为了确定红军的进军路线,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政治局特别会议,历史上称“黎平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周恩来、博古、毛泽东、陈云、刘少奇、李德等。他们在会议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周恩来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大多数参会者通过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会议最后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党中央采纳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把国民党十几万人的部队甩在湘西,避免了红军陷入重围的危险,使红军争取了主动。黎平会议是红军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为以后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会议的历史地位是:决定了中共中央和红军的命运和未来;否定错误军事路线;中国革命重新走上正确路线;坚定信心。
   进入大门,工作人员说画展就设在黎平会议纪念馆内。鲜花蓝摆在会议室门口,里面已有参观者就坐。大家谈笑风生间,画展开幕了,当地领导作了重要讲话。画展作者李正天,山东临沂人,是一位关注全局、敢于提出重大命题并进行战略性思考的哲人,在中国有着非常奇特的地位,是一位罕见的兼哲学和艺术家于一身的学者,是一位用画笔捍卫真理的勇士,他发表了很多哲学专著。他讲述了自己走上绘画道路的经过,令人敬佩不已。他讲述了在这里举办画展的意义,旨在致力于做好文化帮扶和红色文化的宣扬。难忘李正天先生深情地回忆说,他的母亲做过苦工,他在这里度过了童年,黎平人民给他们吃穿住,是人民军队培育了他。这时我更理解他在此办画展的意义了,原来他是在黎平度过童年的,是黎平人民养育了他,他感恩黎平人民,他热爱自己的祖国!
   后来聆听李正天先生弹奏钢琴曲,欣赏女歌手优美的歌曲,见证李正天先生把几幅作品捐赠给当地人民,就开始参观他的画展了。他对自己的作品一一讲解,他讲解了自己画自己的师母、画自己患病的夫人、画革命年代的作品……听得我们忘记了时空的存在。李正天先生说贵州是革命老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动于中共中央黎平会议举贤让能的伟大转折壮举、感慨于黎平县作为革命老区群众仍然生活困难、感叹于黎平奇特秀丽的自然风光仍深藏山中和黎平县侗族文化的炫丽多彩,这些激发了他的灵感,他带领后现代研究院成员创作了《天脊巨拱》《中央红军到陕北》《一带一路》《感恩的心》等系列大作。看着这些栩栩如生、温婉素淡、大气豪迈的画作,游人们纷纷称赞。
   看罢画展,我们走出黎平会议旧址,来到了纪念馆旁边的一条旧街——翘街。旧街顺地势而建,长达一公里,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街道两边高、中间低,形状像翘起的扁担,因而叫翘街,据说这里曾经商贾云集,被称为小南京,翘街在2011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翘街两边排列着一座座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每座房子相连处都建有封火墙,封火墙有翘脚装饰,称为马头墙,屋顶的瓦缝间长有野草。鳞次栉比的旧房子都保存着那个年代的风貌,有的店铺门口挂着一串串红灯笼,让翘街显得古朴素雅,又充满生气。狭窄的街道、古旧的房屋,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这里虽是商业古道,随处彰显着浓厚的红色文化。见到街边店子少数民族的银饰,我们走上前去问价,见到绣花的民族服装,我们触摸着衣服的质感。
  
   三、重过红军桥
   参观了书画展,大家乘车在山道弯弯的茂密森林里行驶,见到古树参天,就惊叹这里的森林保护得很好。飘落的小雨不湿衣襟,大家把伞放在车上,开始徒步去一条小河边,我们来到了黎平县高屯少寨红军桥。走下坡,一条清澈的小河缓缓流淌,几个女人在河里洗衣服、蔬菜,河这边悬崖峭壁,一些树木生长在绝壁上,构成亮丽的风景,河对面是田野、民居,河滩上有游客烧起了树枝,他们在搞野炊。
   一条窄窄的简易木桥架在小河上,导游说这是红军桥。她讲述了红军桥的故事,说红军与敌军展开了激战,为了越过这条小河,当地村民搬来自己家的板凳、木板、木梯,架起了临时的木桥,让红军飞速度过小河,继续行军。后来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这里就建了与当年临时搭建的木桥相似的简易木桥。我们走在由树木拼在一起的木桥上,看流水淙淙,看树木倒映水中,感叹风景如画的江山是人民军队打下的。到了对面的田埂上,看见当地的农民挑着蔬菜下河,就问这些菜多少钱一斤,他们回答随便给点钱就行。问他们知道这木桥的来历吗?他们说怎么不知道呢?当年红军经过这里,是他们的祖辈父辈们帮忙搭建的木桥,把家里仅有的板凳、木板、木梯都搬出来了。
   跟随他们走下河岸,来到河滩上,他们把菜倒在鹅卵石上,开始清洗。有游客走过来问可以买点蔬菜吗?他们说自己拿吧。熊熊的火焰燃烧在河滩,怕冷的游客都去烤火。此时天渐渐放晴,我重新走上木桥拍摄冬天树木的斜枝疏桠。突然,同行的一位游客在木桥下问谁有零钱?买点香菜、胡葱,晚上吃,我掏出几张一块钱的纸币,从桥上抛了下去,她捡起零钱塞给洗菜的农民,拿起一大把胡葱、香菜放进塑料袋里。那洗菜的人还不忘介绍,以前红军经过这里吃过当地人种的蔬菜。听着他们的话语,感叹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在这里深深扎根。
  
   四、雄伟的天脊
   黎平县高屯天生桥,位于黎平县城东北12公里左右,被誉为“天脊”,导游说这象征这黎平人民的脊梁。我们跟随导游走在悬崖绝壁、山路崎岖的森林中,导游指着前方高大的石壁,说天生桥就在前方。天生桥长350米,桥架在两座山之间,是自然形成的桥身。跌跌撞撞走在乱石堆积的小路,来到天生桥边。桥拱如半月、如彩虹横跨河流两岸,桥身上的石壁凹凸不平,是自然风化的杰作吧。有一个地方的石头鼓起似母亲的乳房,游客们暗暗称奇,难道这也叫母亲桥?天气原因,桥下有点阴暗,河中水质清澈,冬季水流不大,透过桥拱看那边的山石树木,颜色鲜亮多了。整座桥天然形成,雄伟壮观,这种石灰岩地貌结构,科学名叫“石梁”,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游记》中这样命名过。沿着桥边的陡峭石路攀爬,回望山下,青山绿水,石桥横跨,如一幅天然画卷铺在蓝天白云下。
   我们爬山到半山腰,已是气喘吁吁。看桥四周山势俊美,石峰奇特,有人说当年红军也许来过这里,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行军、打仗,不怕苦不怕累,我们轻装爬山还叫苦不迭,惭愧呀。在幽静的林中石壁爬行,游客们拉开了距离,有人流连于桥下,拍摄天生桥和桥下流水,被大家远远甩在后面。
   爬上山,一座两层重檐的红色小亭子立在小路边,几个游客坐在亭子里休息,有的在杂草边拍照。他们说休息一下就从另一条山路返回。山中树木丛生,走在简易的小路,走过一座山头又一座山头,不觉已到黄昏,林中光线慢慢暗淡。一问,我们还是在天生桥风景区。有人建议那位在画展唱歌的女士一展歌喉,她清脆的歌声在林中飞跃,我们拍着手,忘记了疲劳。
   天生桥是黎平人民的天脊,这里的人们勤劳善良,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如今人们搞生态养殖、生态果园、生态园林、生态农业,建侗乡民俗度假村、沿河水上乐园,每年举办侗乡文化艺术节,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品牌,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流连于肇兴侗寨
   冬季的小雨停了又下,我们来到肇兴,一下车就被侗乡的美景惊呆了。远处云雾缭绕,近处翠山绿水环绕,田边树木或青翠、或淡黄,田里青青的小草在寒风中迎接春天的到来。路边青青的芭蕉叶在风中摇曳,一座座侗乡木房子重重叠叠,似宝塔、如楼阁。
   肇兴,是中国最大的侗寨之一,在黎平县南边,这里是鼓楼之乡、歌舞之乡。走进侗寨,一座座木吊脚楼建在溪水边,每户人家都晾着自己纺织、用植物染色的布料,都是黑色、蓝色的深色布料,每家都有游客居住的旅馆。一排排木房子倒映水中,踏着青石板,丈量着这里的寨子,每走到一处,会碰到一座鼓楼。肇兴侗寨有五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信团、智团,鼓楼也因此而命名。每团有一座风雨桥和鼓楼,风雨桥多为年轻姑娘和小伙子甜蜜约会的地方,黄昏时浪漫的画面在侗乡呈现;鼓楼是当地人聚集的地方,丰收的季节,大家聚集在这里载歌载舞,称为“踩堂会”,导游说近几天夜晚鼓楼都有侗乡人在表演节目。每座鼓楼有十几层飞檐,檐边画有人们挑着担子、抬着野猪的图案。飞檐上有狮子、巨龙、人物的雕塑,每一层鼓楼的飞檐像孔雀昂首向天。冬天,有些老人在鼓楼的第一层地面摆了火盆,他们坐在那里烤火、闲谈。
   溪边的木房子错落有致,古朴中结合了现代元素,安了玻璃窗,红灯笼悬挂在二楼,五六个一组垂了下来。路边一户人家里摆有各种乐器,几个游客走了进去,和主人一起围坐在火坑旁,他们要主人吹乐器唱歌,主人推辞不了,唱起了侗乡歌曲,声音不大,游客要他引吭高歌,他腼腆地笑了。有个小饰品店挤满了女游客,她们在挑选喜爱的配饰。
   经过一座风雨桥,檐下和桥梁画有花鸟虫鱼和侗族人民生活起居的图腾,有游客说这些画面是人们生活的写照。过了风雨桥,我们沿溪而走,遇到一位侗家老奶奶在捣布,声声捣布声在溪边回荡。问她为什么要这样捶打,她说捶打了,布料就平整结实。问她多大年纪了,她说七十多岁了。她说没事儿就帮家里做点轻活,或给布用植物染色,或捣布。这和平年代的捣布声,听着悦耳动听,这可不同于李白写的《子夜吴歌·秋歌》中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们一路走来,发现除了鼓楼里闲聊的几个老人,其他人都忙碌不停,有些小孩都在帮大人染布料,不仅感叹这里的人们真勤劳。
   在侗寨穿梭,饿了,就在寨子里的餐馆吃长龙宴,真是巧合吗?我们又是吃的红军菜。席间,大家建议那位唱歌的女士再唱几首歌曲。她笑容可掬,没有推辞,随着她悠扬的歌声,我们打起了节拍。
   下午,有的游客将去参观万亩茶园,我们将踏上归途。大家依依惜别,说这次由于时间有限,匆匆游览,以后再一起来黎平,一起来一次红色旅游。

共 555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红军长征,对于党和国家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其间发生的故事,纵使在和平年间,也具有浓厚的时代意义,同时对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而言,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这篇文章,以游记的型式,结合旅行期间看到的风景以及心中的感想,为我们奉献了一趟特别有价值的红色之旅。文章以“黎平会议”为开篇,将整体氛围定位在红色革命精神中,详细描写了“黎平会议”的关键性以及会议召开的过程、产生的历史意义,并结合红军桥、天生桥、肇兴侗寨等原生态的自然风景,以及具有鲜明特色的风土人情,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将红色革命精神以及红军长征的苦难、挫折,一一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使得文章充满浓厚的历史气息。传承并发扬红色革命精神,是必须的,也是适应时代需求的,对于那一段历史,通过这篇文章,都会有所感悟的。文章哲理深厚,欣赏学习,推荐阅读。【丁香编辑:樱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80121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樱雪        2018-01-13 16:14:49
  红色革命精神,是不忘忘记的,更要永远牢记于心。对于这篇文章而言,具有浓厚的红色精神,这是肯定的,尤其是对历史事件的描写,使得文章具有深厚的教育意义,值得当代的我们学习、思考。欣赏美文,期待更多精彩。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1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8-01-13 18:18:01
  这次参加的红色旅行,非常有意义,看到革命老区的经济在发展,非常欣慰。谢谢樱雪社长留评!
2 楼        文友:樱雪        2018-01-13 16:14:56
  对“黎平会议”,我一无所知,通过这篇文章,才懂得这次会议的重要性。我们只知道“遵义会议”,却不知还有个“黎平会议”,真的是缺少学习啊。能够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是非常难得的。这是文章能够带来的。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2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8-01-13 18:20:01
  谢谢樱雪社长鼓励!到了黎平,对黎平会议有了更深的了解,在黎平会议纪念馆参观画展,受益匪浅。
3 楼        文友:樱雪        2018-01-13 16:15:02
  这篇文章,首先是视角的选择很好,以红色革命精神为线索,引用旅途中发生的故事以及红军长征的历史,道出了红色革命精神的时代意义,并晓谕现今的我们,牢记红色精神。具有浓厚的正能量,拜读学习,问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3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8-01-13 18:22:40
  来到革命老区,这里和家乡一样有侗族之乡,感到亲切。看到这里的红色景区,感慨万千。谢谢樱雪社长在百忙之中再次留评!
4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8-01-13 18:15:56
  谢谢樱雪社长精彩的编者按!敬茶!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灿烂,天自安排。
5 楼        文友:乐歌        2018-01-13 19:19:15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这是一篇格调很高的游记,作者的笔法细腻、透着厚重的历史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文章哲理丰富,值得品读学习思考。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回复5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8-01-13 19:54:18
  谢谢乐歌社长鼓励!这次红色旅行得到更多的是感动,收获很大。
6 楼        文友:娇娇        2018-01-13 19:59:39
  一次红色旅行,见证故名根据地的风采与庄重。
娇娇
回复6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8-01-13 20:14:22
  是的,走进革命老区,见到这里在发展,很高兴。谢谢娇娇社长在百忙之中留评!
7 楼        文友:娇娇        2018-01-13 20:00:51
  跟随作者一路前行,果真是好山好水好地方。感谢老师分享您的游记,辛苦了,期待更多精彩分享!敬茶!祝冬安!
娇娇
回复7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8-01-13 20:16:00
  谢谢娇娇社长鼓励!每到一处,希望留下记录的文字。敬茶!
8 楼        文友:娇娇        2018-01-13 20:01:17
  感谢雪哥精彩编按,辛苦了!敬茶!祝冬安!
娇娇
回复8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8-01-13 20:16:48
  谢谢樱雪社长辛苦编辑!谢谢娇娇社长再次留评!
9 楼        文友:林易峰        2018-01-13 20:44:32
  出去溜达溜达也不错,可以听听山泉,看看高山,然后呢,写写文章。
回复9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8-01-13 21:16:39
  是的,出去看看可以开阔眼界,积累写作素材。谢谢林易峰老师留评!
10 楼        文友:林易峰        2018-01-13 20:52:39
  读到爬山,想起一件事,有一次在爬山过程中,看见一个大胖子跟另一个胖子吵架,游人过去围观,把路给堵住了。
回复10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8-01-13 21:18:12
  爬山还是瘦人轻松些,旅行中要相互尊重。谢谢林易峰老师来访!
共 18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