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力派写手选拔赛】成功眷顾有目标的奋进者(杂文随笔)
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颁发奖励证书,这个新闻一经报道,立刻引起大家的热议。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站在成功的领奖台,为众人所瞩目,为社会所承认,实现了个人的人生价值,就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人们去追求各行各业的成功,无可非议,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表现。那么你是否发现,生活中的成功人士并不多,他们的成功除了天资、机遇,更重要的都是有明确目标的奋进者,因为,成功喜欢眷顾有目标的奋进者!
生活中,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那么他就像一只胡飞乱撞的甲虫,总是到处碰壁,最终被摔得遍体伤痛却没有什么收获,除了羡慕别人更多的是叹息和懊悔。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搞不清楚自己的奋斗目标,越用劲,越远离目标,那就会是南辕北辙了。
古代的神箭手纪昌在初学箭时,他的目标就非常明确:用尽力气拉满弓,朝着箭靶中心劲射。射偏了再来,精神不集中就停下休息观察一只蚊子,专注到把蚊子看透看大,后来射箭,不仅箭箭射中靶心,而且百步穿杨射中鸟头,成为名副其实的神箭手。相反,生活中有很多人干什么事都缺乏持久的专注精神,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深入,不专注。有个故事说是小猫钓鱼。刚开始小猫还专注着鱼竿和水下的鱼线,可是不久,有蜜蜂来,分散了它的注意力,它忘记了自己钓鱼的目标,专注于捉蜜蜂,可惜蜜蜂没有捉住,就又回来钓鱼。不一会儿,蝴蝶翩翩飞来,它又放下鱼竿想捉美丽的蝴蝶,蝴蝶飞到花丛中不见了,它又摘鲜花。回到家,猫妈妈问它钓的鱼呢?它才明白自己不专注钓鱼的目标,结果无鱼可吃。再比如:有一个挖井的人,他的目标很明确是要在干旱的土层上挖一口水井,他挖了两三天,离地五六米,结果没见一滴水,于是他说:“此地无水。”便重新选择挖井地点,这次他攒足劲挖了四五天,离地十多米,结果还是不见一滴水,于是他仰天长叹:看来我在这里是挖不成水井啦!殊不知在这个地方早有人挖成功过水井,只不过别人比他深挖了三四米。他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他虽然有明确的目标,但缺乏的是坚持和专注,所以成功与他擦肩而过。
有了明确的目标也有专注精神是不是就坐等成功的到来呢?非也!成功的道路不是那么简单。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全新时代,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一个客观的条件可以促成你走向成功,也可能促成你走向失败。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复杂的却又彼此相互关联的。一个工程,一项改革,一个实验,一个事业,要想成功,都不容易,都需要目标明确,都需要持久的专注,都需要团结协作,同时还要学会具有把大的目标科学地分解成若干个小的目标的技巧,小的目标实现的好,那么就有可能实现大的目标,大的目标实现了,你就成功了。
著名作家姚雪垠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共五卷本,300多万字,其情节纷繁复杂,线索多,逻辑性、思想体系很完整,人物刻画形象,场景气势恢宏,波澜壮阔。从1957年10月动笔,历时42年才完成这部皇皇巨著,其规模之宏大,创作时间之久,难度之大可谓空前。那么,你知道他是怎样创作成功的吗?要创作《李自成》巨著的目标确立后,姚雪垠便天天到图书馆孜孜不倦地读《明史》,把自己需要的素材认真地抄写在资料卡片上,并做好细仔地分类编号,几年时间下来,据说资料就装了几麻袋。接着又理好线索拟写作题纲和写作计划,最后进入写作和修改状态。他把写作的计划订到每一章每一节。就是这样每天、每月、每年有计划地完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加上持久地专注和勤奋超人的毅力,他终于完成了《李自成》这部巨著,其中第二卷获得了1982年的第一届茅盾文学奖。他的目标分解技巧促成了他的成功。
李小龙是世界级的武术功夫明星。他的成功因素可能很多。可是他的目标分解技巧不能不说是促成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他每天跑10公里,做10000个引体向上,做1000个单手或双手俯卧撑,来加强体能训练。比如:10000个引体向上,他一步步分解,先是每分钟10个,要用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后来他强化到每分钟20个,30个,坚持到最后,10000个引体向上他只用两三个小时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成功。由此可见目标的分解技巧多么重要。每次小的目标实现成功,就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推着你去追求下一个新的目标,直至实现最终的目标。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出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两个明确的目标宏伟而浩大,它需要我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围着目标进行持久的、专注的艰苦努力才能实现。党中央分的几步走的计划,实际上就是对总目标的精细分解。我们目前进行的扶贫攻坚脱贫工作就是奔向小康社会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得扎实,那么后面的一个个小目标就会更有信心地去实现,那么我们伟大的中国梦也就会在大家的奋斗中,企盼中成为美好的现实!
2018/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