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有奖金”征文】读春(散文)
一
春天刚露头,急性子的迎春花就噼里啪啦地开了个痛快,一串串金黄的花儿,就像报喜的鞭炮,准时送来了春的消息。
你若以此判断春天已至,那就错了。走出家门,料峭的春寒告诉你:冬尾巴是很难缠的,春归之途还远着呢。
瞧,冬大爷和春姑娘的拉锯大战又开始了。
此刻,不愿离去的冬大爷仿若阅尽世事的老江湖,身着厚重盔甲,蜷缩在季节之门后头,耍尽手段为难将要进门的身姿娇弱的春姑娘。他一会儿找到雨神娘娘,撺掇她撒点雪花,貌似例行公事装点大地,实则是变相降温,阻挠春姑娘推春的脚步;一会儿又去拜访风神大叔,煽动他吹出滚滚黄沙,扼杀刚长出的那点绿意,给还没立稳脚跟的春姑娘暗中使“绊子”。往往,趁人不提防,一天里温度相差十几度,造成了早上冬天、中午春天、下午秋天的怪异气象。这种无常天气,搅乱了人们的穿衣节奏,尤其是那些爱美女孩,被折腾得够呛。她们刚刚脱掉冬装,换上春服,想着秀出凹凸有致的玲珑身材,哪知温度突降,个个冻得唇白面青、浑身瑟瑟,而冬大爷那个老家伙,坐在暗地里一脸的坏笑,开心地欣赏着她们的囧态……
冬将去,春终来,季候的脚步总是按着它的节奏缓缓前行着。总有一日,季候之王以他绝对的权威宣布春姑娘的权利。以后,风儿一天天柔和了,温度一天天升高了。
看看很好笑呢,温度升高了,冬大爷也待不住了,他只好背着厚重的盔甲夹灰溜溜地离开了。他离开了,天气才真的暖和了。
按节令说,立春一过,季候上的春天就到了。可是,从立春之日到温度和暖,不经过几次倒春寒,那是不可能的!
春归不易,春归不易,春归真的不易啊!
二
春天来了,万物萌生,植物们都像刚睡醒的孩子,急着睁开眼睛看看这个新奇的世界。
这时,田野上、小河边、草坪里,甚至那些柔弱的枝条上,都会钻出无数个小精灵。它们有的暗红,有的嫩绿,颜色驳杂,形状不一,但是,它们有个共同点:胖嘟嘟,肉乎乎,蜷缩着身子,紧抿着嘴巴;水灵灵的,仿佛一掐就能出水。如果你有心走近它们,你会感受到生命诞生的美妙,你会听到生命拔节的神奇。
粗看芽儿,个儿小,形态丑;细瞧它们,躲在枯叶下,深陷树皮里,镶嵌嫩枝上,貌似不起眼。但是,千万不要小看了它们,那漫山遍野的春草,都脱胎于明艳润泽的它;那红黄紫白的春花,也是由一颗颗芽苞绽放的,甚至一眼望不到头的参天大树,都是从它那里起步的。繁盛的春天里,芽儿的初绽,比不上花儿草儿那么夺人眼目,却也摄人心魂!
“陌上柔桑破嫩芽”,铁汉也柔情的稼轩居士,站在乡间小路上,烟雨空蒙的江南春景,让他陶醉,使他痴迷,而最终击中他的,则是路边桑树新发的嫩芽。他选用婉约清丽的文字描摹小可爱芽儿,一个看似庸常的“破”字,将嫩芽撑开树皮的画面动态化了。当时,不知惯握刀枪独身掳敌的铁汉心中升腾的是怎样的袅袅柔情?我们看到的是,这种柔情袭击了他,软化了他,点醒了他。他一提笔,一个灿烂的诗句出世,一首美妙的《鹧鸪天》便诞生了。
看看,这个“破”字含蕴丰富啊!幼芽,看似弱小,实则浑身充满了力量。想想,它只是破了柔桑的树皮吗?不,它破的是自己的生存状态,它破的是自己的生命历程,它破的是自然万物的成长秘密。正是因为一颗颗嫩芽冲破包围它的厚枝,春意才尽情绽放,春天才万紫千红。
读春,从一粒芽儿开始!
三
阅读春天,当然不能忽略了花儿,那些枝头的明星。花儿是春天的宠儿,是赏春者的偶像,最不缺的就是膜拜者、追捧者。
今天我不膜拜它,也不追捧它,我只想静静地阅读它,像读一本书一样,读它的封面,读它的扉页,读它的目录,读它的正文,更要用心读它的后记和封底。
那么,花之书的后记和封底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凋零的过程。
回望一下,花在赶往繁盛的路上实属不易,出骨朵,长蓓蕾,全开放,可是,一旦开始凋零了,先前的那些膜拜者就会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花的凋零之路很是落寞。其实,对花来说,绽放是一阵子,而凋零则相对漫长些,所以,只有经历了花的凋零,才算是陪伴花儿走过完整的一生。
花儿的凋零,是从失水开始的。全盛的花儿靠水分来滋养,一旦消耗过多,就开始打蔫,打蔫的花儿,便少了润泽之气。之后,它一点点地被风干,掉落,大堆的掉落;腐烂,完全的腐烂,直到归入泥土,终于走完了它的一生。
这一生最后的日子,一刹那间,貌似美好毁灭了。可是,这凋零之后的花儿,难道没有它的魅力吗?我想是有的。
最起码,凋零的时候,它的表现真实而不做作,坦然地凋零。开放时好好地开放,装扮世界,惊艳世人;败落时自然地败落,不借硅胶不用拉皮,落到泥里照样发挥余热,养护花枝,正所谓“化作春泥更护花”。
所以,人应该向花学习,勇敢地做自己,坦然地做自己,活出真实的自己!
行走在季候渐变的时光里,埋头于琐碎里,日子倏地一下就过去了。如果,你能停下脚步,收住目光,抬头观看,低头体察,你会从多彩的春景中读出许许多多生命密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