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实力派写手选拔赛】“师兄”高万祥(散文)

编辑推荐 【实力派写手选拔赛】“师兄”高万祥(散文)


作者:姜广平 秀才,1483.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11发表时间:2018-01-15 11:17:18
摘要:这里的“师兄”有别解。师,当然就是老师,我奉高万祥为老师,非止一日。兄,这是高万祥对我的态度。他一直对我不以学生看,而是一直以兄长身份出现:“是老兄!我是你的老兄!”他大我十岁,属马,正好与我大哥同庚。


   先解题。
   这里的“师兄”有别解。师,当然就是老师,我奉高万祥为老师,非止一日。兄,这是高万祥对我的态度。他一直对我不以学生看,而是一直以兄长身份出现:“是老兄!我是你的老兄!”他大我十岁,属马,正好与我大哥同庚。
   我在高万祥手下工作三年。三年的时间,我不能认为我只读了一个本科大学,应该说我在他那里念完了硕士甚至准博士。所有认识我的人都说,广平,张家港的三年,是你人生最重要的三年。这一点,你得承认!
   我承认,这三年,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三年。
   我受惠于“师兄”高万祥实在太多。
   记得2000年6月30日,我正式到张家港高级中学上班,“师兄”就给了我一个惊喜,让我列席由《语文教学通讯》主持召开的江苏地区名师(作者)座谈会。当时,张家港高级中学还在筹建之中,“师兄”忙得脚不点地,除了吃饭的时候有点空,其他时间便委托我全程陪同从山西前来的两位《语通》总编和其他名师。就是从这次会议开始,我开始了与媒体的深度接触,同时也结识了江苏省名教师蔡明、青年才俊袁卫星、江都优秀教师卞幼平……
   我当时其实并不是《语通》的作者,现在为它写稿也不是很多。对这本杂志,我一直是采取仰视的姿态的。会后,闫银夫将认真准备好的一份精美礼品——一对黑色的派克笔——送到我的手上。我觉得收之有愧,想要拒绝,“师兄”一旁发话了:“广平,收下!以后多多写稿不就得了!”
   我后来不断地收到“师兄”直接或间接送来的礼品:台历、插画小屏风、钢笔……他还不断地给我送书,有时候在书店里买到一本好书,往往也同时为我捎上一本。
   “师兄”还引导我走进了另一个灿烂而瑰丽的世界,那是他刻意营造了多年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自己说,他要追随着大师。于漪、魏书生、冯恩洪、朱永新、袁振国、朱小蔓、李镇西、陈钟梁、黄玉峰、洪宗礼、杨九俊、陆志平、韩军、成尚荣、程红兵等人以及作家圈子里的周国平、莫言、曹文轩、范小青、余杰、摩罗,都成了他所追慕的大师。他与他们对话,与他们进行着生命的交流。他也将我带进了这个美丽的世界,为我指点这个世界里的路径,我也由此真正走上了教研之路,成为一个自觉的教育教学研究者。
   我与“师兄”的紧密合作是在《高一语文读写新法》和《语文的诗意》这两本书上。第一本书,是我与他合作的结晶。本来,那一本书是何永康教授和王栋生(吴非)先生约请他写的,他因为筹建新校,没有时间写书了。其时我正频繁往来于无锡与张家港,他便有意与我合作写这本书。我一看,那是《名师写作指导丛书》中的一本。我算哪门子名师?我怎么敢接这个任务呢?但“师兄”鼓励我,说,你能写长篇,这本书你还不能写成?更何况我还会协助你。
   后来,他为我翻检了很多资料。好些文章都是从他在若干年前做语文教师时留下来的讲义上摘编出来的。那些讲义还是油印时代一个字一个字在钢板上刻下来的。这确实是他的雅藏,可以进文物展览馆了。我们进入写作状态之后,他为我指点这一篇文章该从哪个角切度入,那一篇文章该提炼什么要点,设计哪一些阅读的提要……
   我的名字就这样第一次进入了名师行列。每当想起这本书,我的心里都要漾起一种感动。这套丛书的主编之一王栋生(吴非)有一次到学校讲学,我陪着他在操场上散步时,谈到这一本书,王老师告诉我,这一本书,是这一套中最好的一本……
   《语文的诗意》是“师兄”的一本专著。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我做了这本书的第一编辑。编辑过程中,我通读了全部书稿,通读了“师兄”若干年来发表的所有重要论文,同时,又拜读了于漪、朱永新和李镇西为这本书写的序跋。
   人是他吃下去的东西。我将“师兄”这么多的东西通吃了。名师出高徒——我表扬一下自己:我之所以到现在能够抓住两个世界,能够体会到“当老师的意思”,能够站在一定高度上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追求,能够受到媒体与读者的关注,全赖我有这位“师兄”站在背后……
   这不是一种美丽的人生际遇和一种美丽的教育么?
   但“师兄”作为校长,从来没有对我打过马虎眼儿。甚至,新校一开张,第一个受罚的就是我。那一次被罚后,我好长一段时间没了感觉。
   这种没有感觉,我到现在也才明白,是一种错误,一笔糊涂帐。
   爱一个人,与对一个人实施规则是两码事。“师兄”对我的严格,其实是一种对我的深刻的爱。
   可惜我明白这个道理太晚了。理解并感受到这其实是一种爱,是在离开张家港差不多一年之后。这期间,因为夫人还在张家港,我不得不常回家看看,因而也就免不了常回张高中看看。每一次到学校里,只要“师兄”知道了,立即会给我打来电话,且多次邀我吃饭什么的。真让人无法明白当初为什么要对我那么“凶”。可是,“师兄”说,广平,你记住一点,无论是知我怨我,我对你没有半点成见与偏见。我一直认为你是语文教师中最有潜力的人。你的语文教学与文学世界,内修外炼,无人能及。这是我对你的评价。我也相信你终有一天,会理解我的。
   其实,这一天,早已经来临。当我在宁波再一次想到要离开时,我对张家港高级中学产生了无尽的思念,我又忍不住拨通了“师兄”的电话……
   我知道,只要报刊上一有我的文章,而他恰好也读到了,便会在语文组教研活动时间里谈起我。据说有一次,谈及我写朱永新教授的一篇文章时,神色肃然,颇有感喟。后来,朋友告诉我时,我几欲泪下。我其实也非常想念“师兄”,很想再回到他的身边啊!
   与朱永新教授搞对话时,我们再一次谈到“师兄”,我更是进一步明白,“师兄”也有他的苦衷、无奈与不得已,他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追求着教育的理想,也太难了。同样还是一种戴着镣铐跳舞。
   但“师兄”的镣铐舞跳得太好了,跳得满世界都知道了。我到宁波时,还在听人们谈论,江苏省有两家转制最成功的学校,一是张家港高级中学,一是翔宇集团的宝应中学。我一听,心里得意非凡,同时,对卢志文兄又不免“腹诽”一番:他那个学校,原本是一所县中,生源质量太高了;而张家港高级中学,是从张家港市第一中学分离出来的,既不是重点高中,同时又受到当地几所名牌中学的挤压。可是,“师兄”硬是逼着手下的教师,将三流的生源培养成了一流的学生,第一年高考便来了个满堂红,向张家港父老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还打造出了一支出色的教师团队。
   当然,身为语文名师,语文组受惠最多。学校开张后,首届高一便开始每周开2节阅读课,每天在夜自修最后时间全校统一开设“日记课”,引导学生把写作放在自由写作私人写作这种最真实最深厚的生活基础上。这是张高中的语文特区,是不动产。如果有一个有心的语文教师,做好学生的陪读陪写,几年下来,这位教师必有小成。事实上,像我,就是这样忙里偷闲积累下不少文字的。当然,这是犯规。但是“师兄”看到后,总还能容忍这种可爱的犯规。
   因为要求是他提的。他对全体语文教师提出要求,必须在3年内认真读完《张家港高级中学教师必读书目》中的书籍,自费订阅3种以上语文方面的报刊,人人撰写“教学笔记”或“教育手记”……为此,学校出面聘请钱理群、巢宗琪、朱永新、曹文轩、王尚文、于漪、陈钟梁、范守纲等国内知名专家担任课题顾问和青年教师的导师。
   “师兄”是个擅长用大手笔写教育诗的人。
   学校开张的第一个学年,他将苏霍姆林斯基实验学校的校长连同乌克兰教育部的前任副部长请到学校做了一次大型的苏霍姆林斯基学术研讨会。而美丽的校园里,每一面墙壁上,几乎都可以见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他对苏氏作品的研读达到了非同一般的高度,人们称“师兄”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
   2002年7月,“师兄”联合沪、苏、浙、皖的上海市建平中学、复旦附中、杨浦高级中学,浙江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杭州外国语学校、宣城中学等学校,成立并开展“新语文圆桌论坛”活动。2003年11月8日—9日在张高中举办的“网络作文”研讨交流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功。洪宗礼、范守纲、陈钟梁、吴非、程红兵等国内知名语文专家到会讲学,国内的语文名刊都作了较为全面的报道。张家港高级中学的语文教改,特别是网络写作这个前卫课题的成功实践,深受全国中语界好评。
   不久“师兄”又玩了一次大手笔:2004年4月11日,朱永新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育理论的实践及推广研究》开题会在张家港高级中学隆重召开。高万祥校长作专题演讲。一时之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众多媒体及写作高手也都全部来到。可以想象,在那些日子里,张家港高级中学是的教育盛景,肯定是冠绝一时。我本来也是要到会的,可惜工作调动,未能亲眼目睹那种盛况空前的景象。
   我后来在《中国教育报》等大报上都读到了这一重要活动的报道。也读到了《南风窗》主笔章敬平先生写的关于新教育的深度报告。《中华读书报》评价张家港高级中学这所‘新教育实验’刚刚挂牌的学校努力‘办一所真正读书的学校’,让‘新教育实验从读书开始’。并报道了高万祥不但要求学生读文学文化名著,还要求教师读书,教师节期间,学校给老师发的礼物就有两本厚重的书……
   报上所言的一些事,差不多全是我亲历的。我在学校科研部时,单是经我手发放下去的书每年就有十多册。学校还组织有关考试,考试中得高分的老师,还会获得一笔不菲的奖金。
   前些日子,整理全国校长名录,突然就产生了一种感慨:全国校长,多如牛毛,能够抵达“师兄”那种境界与高度的,竟然没有几个。这实在是一种教育的悲哀与人生的悲凉……
   这句话,也许我不该说,但这是我的一种感慨。你可以不同意我说的话,但你得维护我说话的权利。我姑妄言之,你姑妄听之吧!
   我离开张家港高级中学的事可以在这里提一提。
   我从电脑上打印出辞职报告后,便下楼要送到行政人事部。刚一下楼,发现“师兄”正站在行政人事部的门口,我便退回了。三年了,一朝分别,还真有点感伤。这三年来,不管怎么说,那种兄弟般的情谊,无法让我有勇气当着他的面递交辞职报告,我怎么能做得出呢?
   后来,我估计他已经离开了行政人事部,便去到那里将辞职报告递上。然后转身就走了。我回到办公室,刚坐下,“师兄”的电话便来了,他让我下来,好好谈一谈。语气沉重,都不像平常的“师兄”了。我说,我现在无法谈。我正在伤心,怕聊着聊着会掉下泪来。我们隔段时间再聊吧!
   真的,我怕我会在他的办公室流下泪来。可是后来,隔了两天,再谈起这件事的时候,仍然泪不能抑,两人都眼睛红红的了。

共 42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生动的叙述,厚重的内容,叙述著名教育家高万祥在教育战线的成就,感恩高万祥对自己的帮助教育和影响。作者开篇解题,解释以师兄相称是对高万祥的无比尊敬而又如亲人般的深厚友情。文中叙述了与高万祥在张家港高级中学共事的三年,作者自言这是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三年,感悟高先生是自己认为的最好的校长,校长和教师的密切关系,共同的语文教学经历让作者受益匪浅,那些细节的描写很生动而切题。读此文,能了解到高万祥先生是中学优秀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当代著名教育家,在教育界有着深远影响。感谢作者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8-01-15 11:21:26
  这篇散文,厚重的内容,再现了著名语文教育家高万祥的教育成就和光辉形象,抒发对高先生的敬仰和感恩。感谢发文分享,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