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散文) ——库尔勒的香梨花
一
新疆素有“瓜果之乡”的美名。
有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这句流传已久的民谣说的是新疆久负盛名的四种瓜果和产地。其实,新疆有名的瓜果岂止四种和四地。因地貌、气候的差异,几乎每一地都有一些特色林果业,在库尔勒周边,诸如轮台县的小白杏,阿克苏的苹果,伽师县的甜瓜,阿图什的无花果,喀什的巴旦杏,若羌的红枣等等,都是耳熟能详的佼佼者。新疆的气候干燥少雨,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加之高山冰雪融水灌溉,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新疆瓜果独特的优势,品质普遍优于其它地区。
虽说得天独厚,但“皇帝的女儿”也有愁嫁的时候。劳动力等成本居高不下,农药农肥投入一年高过一年,果品品质参差不齐,总体呈下降趋势,市场价格连年低位徘徊或高质不能高价,原引以自豪的地域优势似乎越来越不明显。
之所以会关注这个现象,是因为我有切身的体验。三十多年前,有着多年农业管理经验的父亲退休后,为发挥余热,在库尔勒市的近郊西尼尔镇新建了一个梨园。虽说只有几十亩,但几十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渠一木,来之不易。成功从来不会随随便便,创业的路,铺满了辛苦。有付出,也收获喜悦无数。作为长子和陶渊明的粉丝,我庆幸参与了全过程,大把的业余时间洒给了这片土地。
长久以来,我一直觉得,我与植物——尤其是大自然中的植物有着特别的关联,每次相遇,都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冥冥之中,似有某种情缘。看着亲手培植的树木从小到大,一年一年变化,心中常开快乐的花。冬去春来,春芽秋叶,一年四季的更替,时不时会触发思考生命的意义。一年之中,最好的时刻当属夏日的清晨,在翠绿的园中行走,会有浓浓清爽的幸福感扑面而来。再一个是夏日清晨一、两小时的劳作后,临近晌午,汗湿衣衫,在树荫下,清茶一杯,一竹椅,半坐半卧,眺望远方,随思绪发呆,此时,会有一种叫满足感的东西由下而上在慢慢充满全身。
希腊哲人说:上坡和下坡是同一条路。恰如有白天也有黑夜,有热也有冷一样,除了幸福感、满足感以外,打理果园也有许多烦心、无奈的时候。在所有的烦心、无奈之中,莫过于病虫害的防治。每年4月梨树开花前,至8月中下旬,每15至20天左右时间须喷打一遍农药。虽尽可能选用低毒或生物农药,但在具体操作时,仍会有比较刺鼻的气味,不慎入眼或接触皮肤会有明显的灼烧感。说老实话,我不知道自家园里的水果有无农药残留,我也不知道多大程度的农药残留对人有何种程度的危害。但有一点是不错的,自产的水果也会洗了又洗。更有甚者,为灭草,或为增加产量,再或为改善商品果的形状、颜色,讨喜消费者,不少果农会选用种类繁多的生物调节剂,客观地讲,这些号称最前沿的高科技的确有着不可思议的神奇功能。这不单是瓜果,蔬菜及其它许多食品早已见怪不怪。据业内人士透露,头晚浸泡或喷抹一种“高科技”,一扎长的细小黄瓜第二天就可以上市。再比如,西红柿又红又圆,内瓤却是青的,这全有赖于“高科技”的功劳。立在园中,望着一棵棵,一行行,难言内心的不爽与茫茫。木欣欣以向荣,心隐隐而惆怅。新疆,瓜果之乡,种着希望,收着惶惶,路在何方?
一次偶然,网上一篇关于日本的一本书和一部电影的评论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书名叫《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电影名叫《奇迹的苹果》,书由真人真事写成,电影由书改编。说的是一个叫木村秋则的日本果农历经千辛万苦种植无农药苹果的故事。
我在网上搜看了这部电影——说实在的,我很庆幸看了这部电影,除了因为这部电影震撼了我的心灵,而且还因为这部电影改变了我许多的认知——对于一个年过半百的人来说,能够改变一些久已成形的固定思维,无论如何,这是一个不小的收获。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日本著名的苹果产区青森县,片中介绍,为了防治苹果树的病虫害,每年打药的次数多达16次。主人公木村秋则的妻子对农药有严重的过敏反应,呕吐发烧,病重时,会一月卧床不起。出于对家人健康的考虑,避免妻子的痛苦,木村秋则开始在自家苹果园尝试减少农药喷洒次数。很偶然,他读了福冈正信的《自然农法》。书中讲的是自然农耕方法——一种不使用农药、肥料或是其它任何东西的农业。木村秋则脑洞大开,如获至宝,激动不已,连声喊道:“找到了,是这个,找到答案了”。在岳父、妻子的支持下,首先在四块地中的一块地开始全面停止使用农药的尝试,为获取更多的实验数据,从最初的一块地扩大到全部的四块地。木村秋则无农药苹果园的尝试花费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在第八年时,期盼到了七朵苹果花的绽放,采收到了两颗苹果。无农药第十一年,他的苹果园开满了苹果花。为寻找替代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十年间,木村秋则挖空心思,尽其所能,想尽一切办法,只要是人能吃的什么都试:生姜、洋葱、沙丁鱼、醋、大麦茶、咖啡、大蒜、碳酸水、威士忌、牛奶、烧酒、酱油、米汤、蛋清等等。多年投入,收入为零,原本殷实的家变得一贫如洗。岳父多年的积蓄用空,货车和摩托车变卖,徒步到最远的一块地需要两个小时。因为欠税,房和地被质押,四块果园变卖两块。上学的三个女儿,一块橡皮分割成三小块。为了贴补家用,木村秋则冬季外出打工,露宿街头,妻子则在果园中种一些蔬菜拿出去变卖维持生活。“不打农药,怎么种得出苹果”,乡邻骂他傻瓜、败家子。面对白眼和嘲笑以及多年无数次的失败,木村秋则几近崩溃。在无农药第八年的年夜,绝望的木村秋则独自到深山老林中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偶然间,野生的一棵核桃树引起他的注意。他发现,野生核桃树既不施肥也不打药,生长却非常茂盛,看起来未受病虫害的侵扰。受核桃树根底厚实有机质的启发,开始着手改良果园的土壤。一改“把杂草当敌人”的作法,开始蓄草并播撒大豆,改善果园的小环境。一段时间后,果园内,野鸽聚集,鼠蛇出没,瓢虫在害虫的卵旁边产卵,益虫、害虫此消彼长,逐渐趋于平衡。据说,有科研机构做过实验,把木村秋则家的苹果切成两半,放两年不腐烂,只如枯萎般越缩越小,最后变成淡红色的干果,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另外一个实验是将木村秋则的苹果与日本质量最好地区的苹果放在一起,整整两年,木村秋则的苹果没有腐烂。日本学者对此大感惊讶,认为这在学术上有其深远的意义。木村秋则的感人故事促成了《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这本书曾蝉联日本亚马逊畅销榜50周,感动千万人。大家都说:木村很努力。木村却说:其实不是我努力,是苹果树很努力。没有比当傻瓜更简单的事了,这是聪明人永远不懂的成功秘密。
几次网上搜看《奇迹的苹果》都会热泪浸湿双眼。影片的结尾,木村秋则说:“我明白了一件事,只要对一个东西狂热,总有一天会找到答案”。话虽这么说,但若要付出行动,迈出这一步,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对于普通人来说,木村秋则的故事可以说是一件不可思议、不可想象的事情,是一个遥远的天方夜谭式的美丽传说。为了心中的一个梦,千难万险,不惜倾家荡产,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止步不前,这也正是木村秋则了不起的地方。感动归感动,感动变成行动是一个巨大的跨越,有着天壤之别。我未能免俗,但从此心中长了草,不知如何是好,徒增许多烦恼。
二
2017年9月初的一天,正是库尔勒香梨采收的季节。一次闲谈,说有本地人已经开始尝试无农药香梨。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问明了姓名和大致方向,我当即驱车前往探寻究竟。我无法想象全年不打农药的香梨园会是怎样一种景象,众多的病虫害中,仅食心虫一种虫害就会毁掉绝大部分的果实。在路上,我的心慢慢收紧,想象着满园满树果面虫眼那惨不忍睹的一幕。乡间的路纵横交错,一路打问,东转西绕,终于在路边一个很普通的果园外停了下来。路边果园外立了一个大的绿色牌子,上面有关于绿色、有机之类的介绍,在文字介绍的最后,出现了一个名字:刘采虎,名字后面是手机号码,我知道找对了地方。一把锁挂在两扇简易木门上,两扇门之间有两指宽的缝。向园内四下张望,高声吆喝,耐心等了片刻,未见有人。用力错开木门,两门空隙略微增宽,试着侧身挤入园内。虽然有心里准备,但园内齐腰深的杂草还是让我吃了一惊。更让我吃惊和出乎意料的是,树上实心虫害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惨状,相反,危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纵观整个果园,虽产果量大,但个头明显偏小,果面色泽一般,树势偏弱。这样的梨怎么会有市场呢?又怎么会有好的效益呢?
我在园内边转边想,心里不免替这一家人担心着急。除此之外,我在园内还有另外两个新发现,其一,在果园的一侧,有三个大小不等的塑料大罐半露于地面,估计每个罐的容量都在2至3吨,不知有何作用;其二,在果园里的一棵树间,一个录放机传出柔和的声音,听音调和内容,似是佛音。刚到果园门口,一个果农停步与我搭话。看到果园门口的汽车,错以为是收梨的老板。他十分肯定的告诉我,从上年的八月份至今,这个果园没有打过一次农药。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我拨通了牌子上的电话,对方正是刘采虎,说话不紧不慢,邀我到他家坐坐。
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把我让进家门,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房内陈设简简单单,看其家境,知道离富足还有不小的差距,应该用清贫来形容可能更恰当一些。一家三口正吃午饭,素菜面条。其妻招呼刘采虎带客人到村头饭馆去吃饭,我只能谢绝,不便过多打扰。神态平和,眼神中透着和善的光,看不出有浮躁、焦虑的神情,是他们给我的第一印象。我心中暗暗称奇,急切地询问了许多问题。
刘采虎告诉我:他原是一名代课老师,从事教学工作11年,后学校撤走,2008年开始正式管理自己的梨园。受生态农业理念的启发,开始尝试改变种植模式,坚持不用除草剂、激素。四年前,停止使用化肥,试着留草,用农家肥和生物菌肥改善果园生态,逐年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在专家的指导下,从2016年8月至今,他的果园没有打过一次农药,用自制的环保酵素替代农药,果园里的三个塑料大罐就是制作酵素的装备。在最近,厦门大学在其果园抽样做了392项检测,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全部为零。对于果品量大个小的问题,他坦承,没能及时疏果,果量过大,可能会影响销售。至于销售,他补充说,他的香梨已符合上绿色、有机销售平台的条件,初步议定的网上平台价为每件5斤78元至98元,除去各项费用,每公斤香梨售价约为20多元(本地特级香梨的市场收购价约在每公斤6元左右)。最后,他给了我一个姓名和电话,建议我到另外一家果园看看,说是不远。
虽说不远,也有六七公里的路程,加上要去的地点和道路不熟,我只能打电话求助。电话的那头底气很足,问我来意,表示:如收梨,请回;若参观环保酵素,欢迎。不一会,我在约定的地点看到一辆三轮车“砰砰砰”向我开来,驾车的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壮汉,戴一顶宽沿遮阳帽,车斗里坐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这就是我要见的人——周亚光。他在车里向我招了一下手,并调转车头,示意随后。乡间的土路东转转西绕绕,走了好一会,三轮车停在了一个独家大院里。
此时我才发现,他是一个一米八几的大个,身材魁梧,腰板笔直,看走路的架势和自信从容的神态,真有几分大领导的风采,完全不像一个老实巴交、谨小慎微的农人。“大领导”领着他的小孙女带我参观了他的农庄和用水泥筑建的几十吨的环保酵素池。进入梨园,暗暗吃惊,四十亩的梨园树行宽阔,四面透光,满园的果树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挂满了果实,产量惊人。虽然量大,但梨的个头不小,果形匀称、果面光滑、果色微红。看树势,郁郁葱葱,劲头十足,有举重若轻之感。地面杂草厚实紧密,高约一二十公分,草色黑绿,踏之松软如地毯。
老周介绍说,退休后专心经营果园已经多年,树势之所以这么旺盛,主要是因为长年使用有机农家肥和大量灌喷环保酵素的结果,除了叶面喷施,每次浇水按每亩40公斤的酵素量根灌。从未使用过化学除草剂、矮壮素等基因激素乱七八糟的产品,2017年全年,只有半个果园喷打了一次农药。抽样检测392项,仅有两项不达标。综合多项指标,获专家高度评价,说是在库尔勒地区见到的最好的果园。看遍整个梨园,未见雀网及其它驱赶飞鸟的设备,不料老周笑着说:“让鸟吃吧,能吃多少呢?”望着眼前68岁的老人,内心涌动出许多的感动,心生许多的敬意。
事后,老周在微信上给我发了一个链接,看着由他亲自执笔和配图的介绍,我细细品味着一个年近七旬老人超凡脱俗的思想和不一般的文采:
少见的,好吃的,安全的/星野农庄/重新定义库尔勒香梨本味/皮薄肉脆、细腻无渣、汁多甜美、清香爽口/这是一颗每天接受14小时强烈阳光照射、汲取百米地下冰川融水、被沙漠的风按摩过无数遍的库尔勒香梨……/我的四心/初心……/甄心……/良心……/野心……/争做库尔勒香梨地标性农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