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汉】郭氏宗谱 弁言(古韵)
尝闻盛世修家谱,又云国有史、方有志、族有谱,凡其姓显者莫不谱之。二十一世纪泱泱华夏,河清海晏,歌舞升平,郭氏族人家乘续修适逢其时,恰如其分。况寻根问祖、慎终追远乃伟大民族优良传统,我侪宁无情乎?
世界大千,水有源,木有本,人与万物概莫能外,中华郭氏本固而流长。上古春秋时代周文王之弟、武王之叔虢叔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为郭姓受姓始祖。据山东诸城《郭氏家谱之自元宗始祖盘古——郭氏得姓通天世系》称:史前宇宙洪荒盘古开天为人类元宗始祖,自此以降元始、天皇、地皇、人皇等至周文王凡百十四世,另见《环球郭氏宗谱》云由黄帝至虢叔二十七世、虢叔公至子仪公六十世,谨此郭氏宗族树大根深祖庙巍峨香火鼎盛代衍赓续不辍弦歌予知矣。
天有不测风云。从盘古持斧轩辕问政及夏、商、周文王分封虢公,迨至晋假道伐虢,吾氏族人旋罹祸灭顶之灾,自此辗转流徙,饥渴顿踣,哀鸿遍野,无论秦汉、魏晋。至唐,国家中兴,先祖子仪公平安史之乱,收洛阳、定长安、连回纥、败吐蕃,功高盖世,声隆天下。未几,黄巢滋事、五代乱起、陈桥兵变、朔人入主中原,烽火硝烟,战乱频仍,社稷倾颓,民生凋敝,虽父子不能相顾,谈何世系谱牒耳?故汾阳郡王之后至明清数百年间吾氏祖谱不传,其间断代更未知凡几……
聊以慰藉者今有近、现代《郭氏族谱》孤本尚存,然祖先遗墨历史资料毕竟有限。据该谱载睢宁郭河滩支清道光二十九年(1839)十三世祖丕基序云相传吾族本山西洪洞县明初朝廷下令东迁居睢邑,民国二十九年(1940)十六世祖际隆谱序称始祖自明初永乐四年(1406)由山西太原府曲沃县迁徙来睢,两者说法不一,而其余各地各支系更无谱牒可言,甚憾。今谨遵鲜有先谱零星文献以考,个中乖谬、错讹庶几难免,诚惶诚恐,方寸惕然,笔者不才,唯弘扬祖德敬宗睦族之诚自在焉。
本谱不敢言瞻高诩瞩远,举凡国内乃至播迁海外环球我姓信息包括郭氏图腾、族徽、族歌、印玺、宗祠、宗亲活动、宗族繁衍史、族人风采并名人显要题箴等等俱录之——感谢中华郭氏网,感谢当代网络科技,感谢为郭氏族谱续志建言献策倾情鼎力的所有宗亲并朋友们——且注重真实性、简约性和权威性,以期扬吾祖风,彰吾祖德。
斯谱既成,历时期年。暑往寒来,族内先达宜康、宜虎、舜泗诸公率先垂范,亲力亲为;主修福东宗长宵衣旰食,焚膏继晷;名贤景贵、景魁、绪山、永亮、潇等并广大宗亲踊跃赞襄,慷慨解囊;理事会主要成员握发吐哺,苦心孤诣,走宿迁、下邳州、约郭楼、去黄墩、访皂河、谒河南山西,鞠躬尽瘁,至虔至敬。呜呼,修谱续志的过程即绳其祖武、不坠家声的过程,光前裕后的过程,孝弟的过程,信夫!
余辈也愚,片言鲜颉,弁之谱端,以禀先祖,以启后昆,于心惴惴焉。其尺长寸短、高成低就处有仰吾氏长老暨宗亲诸贤钧鉴,并有俟精进族晚将来。
戊戌正阳谷旦编者谨识
大安!